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15:04:45作者:百科知识库
薄荷(别名蕃荷菜、菝蕑、吴菝蕑、南薄荷、猫儿薄苛、野薄荷、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味辛;性凉,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主风热表证;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陷疹瘙痒;肝郁胁痛。小编整理出含有薄荷的处方共146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081~1140共60个。
处方1、清凉枕法处方羌活 川芎 淡竹叶 防风 防己 菊花 黑豆 当归 芍药 枸杞子 密蒙花 山栀子 荆芥 薄荷 甘松 香白芷 旋复花 地骨皮各等分
制法上十八味,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疏风散热,清肝明目。治风热目疾。
用法用量装袋枕头。
摘录《永乐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卫生家宝》
处方2、辛凉清解饮处方连翘壳6克 苏薄荷 淡豆豉各4.5克 牛蒡子9克 蝉衣4.5克 苦杏仁9克 金银花6克 苦桔梗1.8克 淡竹叶10片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开肺泄热。治太阴秋瘟,洒洒恶寒,蒸蒸发热,苔白腻,舌边尖红,咽痛或不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秋瘟证治要略》
处方3、退毒散处方黄连 银花 连翘 甘草 赤芍 当归 牛膝 桔梗 黑山栀 薄荷 木通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猴子疳。小儿从肛门或阴囊边红晕烂起,渐至皮肤,不结靥,或眼梢口旁亦红。
用法用量用新汲水煎,滓再煎,空腹时服。乳母亦当服之。
注意切忌洗浴。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三
处方4、太平丸别名噙化太平丸(《寿世保元》卷四)。
处方天门冬 麦门冬 知母 贝母 款冬花 杏仁各90克 当归 地黄 黄连 阿胶珠各45克 蒲黄 京墨 桔梗 薄荷各30克 白蜜120克 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用银石器先下白蜜,炼熟后下诸药,搅匀再上火,入麝香,略熬二三沸,可丸即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血。治劳证久嗽,肺痿、肺痈。
用法用量每日三次,食后浓煎薄荷汤灌漱喉中,细嚼1丸,津唾送下。如痰盛,先服饴糖烊消化丸100丸,然后再服本药。
摘录《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
处方5、清凉散处方硼砂9克 人中白(煅)6克 黄连末3克 南薄荷1.8克 冰片1.5克 青黛1.2克
制法研极细末。
功能主治治喉癣已溃者。
用法用量吹患处。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六
处方6、桔梗散处方薄荷 黄芩 甘草 山栀子各3克 桔梗15克 连翘6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清热宣肺。治外感风热,郁于肺经,发热无汗,口渴,苔薄白成微黄,脉浮大而数者。
用法用量每服15~21克,加竹叶适量,水煎服。如大便秘结,加大黄1.5克。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7、消结神应丸处方黄芩(酒炒)黄连(炒)山栀仁 生贝母 海昆布(酒洗)海藻(酒洗)桔梗 麦蘖(炒)各4.5克 紫背天葵 玄参 连翘 瞿麦各6克 薄荷叶4.5克
制法上药共为末,酒煮稀糊为丸,芡实大。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结散痈。治小儿痈毒。
用法用量每服1丸,酒下。
摘录《幼科发挥》卷二
处方8、凉膈消毒饮处方荆芥穗 防风 连翘(去心)薄荷叶 黄芩 生栀子 生甘草 牛蒡子(炒,研)芒消 大黄(生)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引用灯心,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五十九
处方9、凉膈散处方川大黄 朴消 甘草(爁)各600克 山栀子仁 薄荷叶(去梗)黄芩各300克 连翘1.2千克
制法上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凉膈泻热。治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烦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苔黄,脉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6克,水300毫升,入竹叶7片,蜜少许,煎奎210毫升,食后温服,小儿可服1.5克,更随岁数加减。得利下住服。
注意体虚患者及孕妇,忌用或慎用本方。
备注本方所治之证,属上、中二焦积热所致。方中重用连翘清心肺,解热毒,是为主药;配黄芩清心胸郁热;山栀子泻三焦之火,引火下行;薄荷、竹叶外疏内清;用朴消、大黄荡涤胸膈积热,是借阳明为出路,以泻下而清彻其火热;又用白蜜、甘草,既能缓消、黄峻泻之力,又可调和脾胃。凡证属于上、中二焦邪热炽盛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10、愈痛饮处方菊花10克,霜桑叶10克,黄芩6克,薄荷6克,苦丁茶6克,连翘12克,夏枯草12克,藁本6克,白芷10克,鲜茅根12克,荷叶2张,川芎12克,细辛3克。
功能主治祛风散热,活血止痛。主肝经风火上攻。(头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连楣山方
处方11、凉膈散处方防风 荆芥 桔梗 山栀 元参 石膏 薄荷 黄连 天花粉 牛蒡子 贝母 大黄各等分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化痰利咽。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盛,膈间有火,大便秘涩。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服。
摘录《科正宗》卷二
处方12、加味汤泡散处方归尾1两,赤芍药1两,黄连1两,杏仁1两,防风1两,铜青2钱,薄荷叶3钱。
功能主治眼壅肿。
用法用量洗眼。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13、朱砂凉膈丸处方川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 天花粉 滑石 薄荷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三焦积热,肠胃燥结,热应睛红。
用法用量每服50丸。
摘录《活人心统》卷一
处方14、清咽利膈汤处方连翘5克,栀子5克,鼠粘子5克,黄芩5克,薄荷5克,防风5克,荆芥5克,玄明粉(冲服)6克,金银花5克,玄参10克,大黄6克,桔梗5克,黄连5克。
功能主治泄热解毒,利膈消肿。主胃腑热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喉科紫珍集》
处方15、芍药清肝散处方白术0.9克 甘草(炙)0.75克 川芎0.9克 防风0.9克 荆芥0.75克 桔梗0.9克 羌活0.9克 芍药0.75克 柴胡0.6克 前胡0.75克薄荷0.75克 黄芩0.75克。山栀0.6克 知母0.6克 滑石0,9克 石膏0.9克 大黄1.2克 芒消1克
功能主治治风热上攻,眼目昏糊,眵多眊燥,紧涩羞明,赤脉贯睛,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作一服。用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食后热服。大便不硬者,去大黄、芒消。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16、清骨散处方北柴胡 生地黄各60克 人参 防风 熟地黄 秦艽 赤茯苓各30克 胡黄连15克 薄荷叶23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气阴两虚,热邪内伏,五心烦热,欲成劳瘵。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三
处方17、蜜犀丸处方槐角(炒)120克 当归 川乌 玄参(炒)各60克 麻黄 茯苓(乳拌)防风 薄荷 甘草各30克 猪牙皂角(去皮、弦、子,炒)15克 冰片1.5克(另研)
制法先以前十味为末,后入冰片和匀,炼蜜为丸,樱桃大。
功能主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及小儿惊风发搐。
用法用量每服1丸,小儿半丸,细嚼,茶清下。
摘录《扁鹊心书》
处方18、滋阴降火汤处方当归3克 川芎1.5克 白芍药(薄荷汁炒)黄芩各2.1克 生地黄(姜汁炒)黄柏(蜜水炒)知母(酒炒)各2.4克 柴胡2.1克 熟地黄2.4克 麦门冬2.4克
功能主治治阴虚火动,起于九泉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1片,大枣1枚,水煎服。别以附子为末,唾津调贴涌泉穴。气虚,加人参、黄耆各2.4克;咳嗽,加阿胶、杏仁各2.1克,五味子0.9克;咯唾衄血,加牡丹皮2.4克,藕节自然汁10毫升,犀角末1.5克。
摘录《医便》卷二
处方19、枳桔栀豉汤处方生枳壳3~5克 焦山栀6~9克 苏薄荷2.4~3克 苦桔梗3~4.5克 淡豆豉6~9克 青连翘6~9克 青子芩3~4.5克 生甘草1.2~1.8克 西茵陈6~9克 贯众6~9克 鲜竹叶30片
功能主治治湿温时疫,热重于湿,兼受风邪而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湿温时疫治疗法》
处方20、广灵丹处方银朱 生羽 炙乳香 炙没药 青黛 藿香 薄荷 明雄 僵蚕 洋樟 半夏 细辛 白芷 大黄 木鳖子 牙皂 茅术 木香各15克 冰片15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阴分疽毒。
用法用量掺于膏药上贴之。
摘录《青囊秘传》
处方21、清喉消毒散处方金银花 甘草 元参 薄荷 黄连 牛蒡子 山栀 连翘 防风 荆芥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上十味,加灯心30根,用水500毫升,煎至400~450毫升,食后服。
摘录《咽喉经验秘传》
处方22、竹叶石膏汤处方淡竹叶 石膏 桔梗 木通 薄荷 甘草(炙)
功能主治治痈疽肿痛,胃火内盛,口渴喜饮。
用法用量加生姜少许,水煎服。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二
处方23、正舌散别名通神散(《普济方》卷九十二)。
处方蝎梢(去毒)7.5克 茯神(去木,锉,微炒)30克 薄荷(焙)60克(一方有茯苓,无茯神)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中风,舌本强硬,语言不正。
用法用量每服3~6克,温酒调下。或以擦牙颊间亦好。
摘录《袖珍方》卷二引《太平圣惠方》
处方24、豢龙汤处方羚羊角4.5克 牡蛎12克 石斛9克 麦冬4.5克(青黛少许拌)南沙参12克 川贝6克(去心,研)夏枯草4,5克 丹皮4.5克 黑荆芥3克 薄荷炭3克 茜草根6克 牛膝6克 茅根15克 藕5大片
功能主治清泻肝火,凉血止血。治肝火犯肺,迫血上行之鼻衄。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二
处方25、牙疼饮处方石膏12克(研)升麻4,5克 大生地15克 防风 薄荷叶 荆芥穗 前胡 天麻各6克 甘草3克(生)
功能主治治风火齿痛。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热服,避风。如牙肿,加金银花、羌活各6克。如牙燥,去升麻、前胡,加玄参4.5克;如牙烂,去前胡、天麻,加木通、桅仁各4.5克。
摘录《外科证洽全书》卷二
处方26、海艾汤处方海艾 菊花 薄荷 防风 藁木 藿香 甘松 蔓荆子 荆芥穗各6克
功能主治治血虚不能随气荣养肌肤,风热乘虚攻注,致成油风,毛发根空,脱落成片,皮肤光亮,痒如虫行者。
用法用量用水1.25~1.5升,将药煎数滚,连滓共入敞口钵内,先将热气熏面,候汤温蘸洗之,留药照前再洗。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27、桑菊薄竹饮处方桑叶 菊花各5克 薄荷3克 苦竹叶白茅根各30克
制法将桑叶、菊花、苦竹叶、白茅根、薄荷洗净,放入茶壶内,用开水泡10分钟即成。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
用法用量代茶随时饮用。
摘录《广东凉茶验方》
处方28、驱风散热饮子处方连翘 牛蒡子(炒,研)羌活 苏薄荷 大黄(酒浸)赤芍药 防风 当归尾 山栀仁 川芎各等分 甘草少许
制法上药研粗末。
功能主治治天行赤热,目赤疼痛;或睑肿头重,怕日羞明,泪涕交流。
用法用量以白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三
处方29、还津丸处方霜梅 乌梅各25个(俱去核)苏薄荷末30克 冰片0.45克 硼砂4.5克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为丸。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治消渴病,口渴严重,烦渴难解者。
用法用量每含1丸,津液立至。
摘录《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
处方30、银翘散加减方处方银花12克,连翘12克,桔梗9克,薄荷3克,荆芥6克,公英12克,竹叶9克,炙桑皮9克,甘草5克,芦根15克,桑叶12克,菊花9克,木通3克,黄芩9克,胆草6克。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主肝经风热,上攻于目。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庞万敏方
处方31、漱口地黄散处方黄芩240克 甘草(生)75克 荆芥穗30克 薄荷叶3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经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生疮,闭塞不通,或口舌肿胀。
用法用量每用6克,用水150毫升,入薄荷少许,煎二三沸,去滓,乘热漱口,至冷吐出。不计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处方32、宣郁化毒汤处方柴胡6克 白芍30克 香附6克 薄荷6克 当归30克 陈皮3克 枳壳3克 天花粉9克 生甘草9克 金银花30克
功能主治理气宜郁,清热解毒。治肝痈。胁间疼痛非常,手按之更甚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处方33、加味上清丸处方南薄荷叶4两,柿霜4两,玄明粉5钱,硼砂5钱,冰片5片,寒水石5钱,乌梅肉5钱,白粉8两。
制法上为细末,甘草水熬膏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清声润肺,宽膈化痰,生津止渴,爽气凝神。主咳嗽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1丸,噙化茶汤送下。
摘录《回春》卷二
处方34、加味凉膈散处方黄芩1钱,连翘(去心)1钱5分,山栀仁(炒)8分,薄荷8分,桔梗8分,竹叶10片,牛蒡子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妊娠口痛,口舌无疮,及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35、荆防排毒汤加减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桑叶9克,豆豉12克,羌独活各10克,前胡6克,陈皮6克,薄荷6克(后下),鲜姜2片,杏仁10克,苏叶9克,焦枳壳6克。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主外感风寒。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施闻鸡方
处方36、竹叶石膏汤处方煅石膏 连翘 黄芩 花粉 甘草梢 薄荷 柴胡
功能主治治肺热,鼻流紫血者。
用法用量加竹叶5片为引,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37、加味败毒散处方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当归 川芎 枳壳(去瓤)桔梗 茯苓 人参各15克 薄荷 甘草 白术 防风 荆芥 苍术(米泔水浸)赤芍 生地黄各1.5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疏风祛湿,凉血解毒。治风热客于肌肤,气滞血凝,发为瘾疹;感冒风湿,以致发斑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处方38、生津养血汤处方当归3克 川芎2.4克 白芍(煨)3克 生地黄(酒洗)3克 知母1.5克 黄柏(蜜水炙)1.5克 麦门冬3克 石莲肉1.5克 天花粉2.1克 黄连2.4克 乌梅1.5克 薄荷1.5克 甘草(炙)1.5克
功能主治生津养血,清热止渴。治上消火盛,烦渴引饮。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
处方39、黄连天花粉丸处方黄连30克 天花粉120克 菊花 川芎 薄荷各30克 连翘60克 黄芩 山栀子各120克 黄柏180克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加至100丸,食后、临卧用清茶送下。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40、清心散处方青黛6克 硼砂6克 冰片0.9克 牛黄0.9克 薄荷6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中风舌强不能言。
用法用量先以蜜水洗舌上,后以姜汁擦之,再将此药用蜜水稀调,涂舌本上。
摘录《古今医鉴》卷二
处方41、连翘败毒散处方柴胡 羌活 桔梗 金银花 连翘 防风 荆芥 薄荷叶 川芎 独活 前胡 白茯苓 甘草 枳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散痈肿。治痈疽、疔疮、乳痈,及一切无名肿毒,初期憎寒壮热,头痛拘急者。
用法用量上药锉,加生姜煎。如疮在上,饭后服;在下,饭前服。如热甚并痛甚,加黄连、黄芩;如大便不通,加大黄、芒消下之。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五
处方42、清上散处方川郁金 甘草 北桔梗 天花粉 干葛 薄荷叶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小儿胎热,眼睛肿赤,粪色稠黄,肚热啼哭,及身上红肿;或头顶生疮疖,耳出脓汁。
用法用量上为末,入蜜拌匀。白开水送下0.9~3克。再用艾叶煎浓汤,温浸足底,以引其热下行。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处方43、连翘败毒饮处方连翘 山栀 羌活 元参 薄荷 防风 柴胡 桔梗 升麻 川芎 当归 黄芩 芍药 牛蒡子
功能主治治发颐。伤寒汗下不彻,邪结在耳后,或两耳下俱硬肿者。
用法用量加红花同煎,水煎服。口渴,加天花粉;面肿,加白芷;项肿,加威灵仙;大便实,加大黄、穿山甲;气虚,加人参。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处方44、加味茵陈汤处方茵陈6克 木通4.5克 赤苓9克 泽泻4.5克 苡仁30克 茅术3克 厚朴3克 薄荷3克 青皮3克 车前6克 青荷梗33厘米
功能主治治脾经受湿,胃经受热,郁蒸发黄。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一
处方45、三黄凉膈散处方上川连 栀子 黄柏 黄芩 川芎 赤芍 甘草. 苏薄荷 青皮 陈皮 金银花 花粉 当归 射干 元参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膈利咽。治热毒上攻咽喉,初起咽喉不利,继则红肿疼痛,恶寒发热,心烦口渴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灯心O.3克,淡竹叶24片为引,水煎服。
摘录《喉科紫珍集》卷下
处方46、连翘薄荷煎处方连翘6克 薄荷 川芎 黄连 黄芩 黄柏(炒)各3克 土茯苓9克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治风热蕴结,眼睑生椒粟疮,色红而坚,初生如粟米,渐大如米粒,沙涩眼痛如眯。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眼科六要》
处方47、加味转舌膏处方连翘30克 栀子(炒)15克 黄芩(酒炒)15克 薄荷30克,桔梗15克 玄明粉15克,大黄(酒炒)15克 防风15克 川芎9克 石菖蒲18克 甘草15克 犀角9克 柿霜30克 远志(用甘草水泡)30克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朱砂15克为衣。
功能主治治中风瘈疭(抽风),舌塞不语。
用法用量每用1丸,临卧薄荷汤调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二引贾兰峰方
处方48、四物消风饮处方生地黄12克 归身 赤芍各6克 荆芥 薄荷 蝉蜕各4.5克 柴胡 川芎 黄芩各3.6克 生甘草3克
功能主治治素体血虚,风热外客,皮肤游风,瘾疹瘙痒;及劳伤冒风,身热口燥。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处方49、省味金花丸处方川黄柏60克 黄芩 知母 桔梗 连翘各30克 地骨皮 薄荷各15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治肺经实热,目中眵泪甚多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桑白皮汤或薄荷汤送下。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50、驱风散热饮子加减处方羌活8克,薄荷6克,防风8克,牛蒡子10克,银花12克,连翘12克,山栀10克,莲子芯8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甘草8克。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消肿散结。主风热上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中医眼科学》
处方51、琼珠膏处方粟壳90克(去盖、筋、瓤)桑皮21克 贝母24克 五味子15克 玄参21克 薄荷15克 陈皮18克 桔梗18克 甘草12克
制法上药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临睡时用白滚汤送下。
摘录《遵生八笺》卷十八
处方52、青丸子处方干葛 柴胡各30克 天竺黄15克 辰砂60克 甘草 薄荷各7.5克 全蝎7个 青黛15克
制法上药为末,糊丸,青黛为衣。
功能主治治小儿发热风壅。
用法用量每次0.3~0.6克,薄荷汤化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四引《鲍氏方》
处方53、清风导赤汤处方生地 赤茯苓各3克 牛蒡子(炒,研)白鲜皮 金银花 南薄荷叶 木通各2.4克 黄连(酒炒)生甘草各0.9克 灯心165厘米
功能主治消风祛湿,清心利水。治婴儿由于胎中血热,出生后复感风邪,致生奶癣,头顶或眉端痒起白屑,形如疥癣者。
用法用量水煎,徐徐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七十六
处方54、桂林西瓜霜处方西瓜霜、硼砂(煅)、黄柏、黄连、山豆根、射干、浙贝母、青黛、冰片、无患子果(炭)、大黄、黄芩、甘草、薄荷脑
性状为灰黄绿色的粉末;气香,味咸、甜、微苦而辛凉。
炮制上十四味,除西瓜霜、硼砂、青黛、冰片、薄荷脑外;其余黄柏等九味粉碎成细粉;将西瓜霜、硼砂、青黛、冰片和薄荷脑分别研细,与上述细粉及适量的二氧化硅、甜菜苷、枸橼酸等辅料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乳蛾口疮,小儿鹅口疮及轻度烫火伤与创伤出血;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口腔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外用,喷、吹或敷于患处,一次适量,一日数次;重症者兼服,一次1~2g,一日3次。
规格每瓶装(1)1g(2)2g(3)2.5g(4)3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5、芦荟消疳饮处方芦荟 银柴胡 胡黄连 川黄连 牛蒡子 玄参 桔梗 山栀 石膏 薄荷 羚羊角各1.5克 甘草 升麻各0.9克
功能主治清热除疳。治小儿走马牙疳,身热气粗,牙龈腐烂,气味作臭,以及穿腮破唇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淡竹叶10片,煎至210毫升,食后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56、牛黄小鸟犀圆处方天麻(去苗)二十两,川乌(炮.去皮.脐)、地榆(去苗.洗.焙)、玄参(洗.焙),各十两。上四味,为细末,以水少许化蜜,同于石锅内,慢火熬搅成稠膏,放冷,次入后药。浮萍草(净洗.焙)、龙脑薄荷叶(去土)、甜瓜子,各十两。生犀、朱砂(研.飞),各五两。龙脑(研)、牛黄(研)、麝香(研),各一两。上为细末,与前膏子一处搜和,圆如鸡头大。
功能主治治诸风筋脉拘急,手足麻痹,语言蹇涩,口面,心怔恍惚,痰涎壅滞,头目昏眩,肢节烦疼。及中风瘫缓,暗风病。肾风上攻,面肿耳鸣,下注腰脚,沉重疼痛。妇人血风,头旋吐逆,皮肤肿痒,遍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细嚼,荆芥茶下,温酒亦得,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7、拨云退翳丸处方密蒙花80g 蒺藜(盐炒)60g 菊花20g 木贼80g 蛇蜕12g 蝉蜕20g 荆芥穗40g 蔓荆子80g 薄荷20g 当归60g 川芎60g 黄连20g 地骨皮40g 花椒28g 楮实子20g 天花粉24g 甘草12g
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炮制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散风明目,消障退翳。用于目翳外障,视物不清,隐痛流泪。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忌食辛辣食物。
规格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8、仙术通神散处方防风 川芎 当归 芍药 大黄 薄荷叶 连翘 石膏 黄芩 桔梗 滑石 甘草 荆芥 白术 栀子 藿香 砂仁 甘菊花 苍术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通便。治风热上壅,头旋目眩,起则欲倒。
用法用量每服6克,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59、抱龙丸处方茯苓50g 赤石脂25g 广藿香38g 法半夏31g 陈皮25g 厚朴25g 薄荷31g 紫苏叶31g 僵蚕(姜制)31g 山药25g 天竺黄38g 檀香25g 白芷25g 砂仁25g 防风31g 荆芥38g 白附子31g 独活31g 白芍25g 诃子(去核)25g 荜茇25g 白术(炒)38g 川芎(酒蒸)31g 木香25g 朱砂47g 天麻25g 香附(四制)25g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香,味甘、辛、辣。
炮制上二十七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茯苓等二十六味粉碎成细粉,与朱砂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健胃。用于小儿风痰吐乳腹泻。
用法用量口服,一岁以内一次1丸,一岁至二岁一次2丸,一日2~3次。
规格每丸重1.5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60、清神散处方荆芥穗(二两)薄荷叶(二两)甘草(炒 一两)牛旁子(炒.半两)川芎(半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风壅热甚,咽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沸汤调,食后服。治热风:以牛乳服之;去风热:以椰子浆饮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