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含有半夏的处方(七十七)

更新时间:2023-02-09 15:02:09作者:百科知识库

含有半夏的处方(七十七)

半夏(别名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头、老鸹头、地巴豆、无心菜根、老鸹眼、地雷公、狗芋头),味辛;性温;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小编整理出含有半夏的处方共4729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4561~4620共60个。

处方1、橘皮竹茹汤

处方赤茯苓(去皮)橘皮(去白)枇杷叶(拭去毛)麦门冬(去心)青竹茹 半夏(汤洗7次)各30克 人参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降逆止呕,和胃清热。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秦艽饮子

处方秦艽(去芦)当归(去芦,酒浸)芍药 白术 官桂(去皮,不见火)陈皮 茯苓(去皮)熟地黄(蒸酒)半夏(汤炮七次)小草 川芎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功能主治治五疸。口淡,耳鸣,脚弱,微寒发热,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木香半夏丸

处方木香22.5克 半夏30克(汤洗七次,切片,焙干)陈皮(去白)15克 白茯苓15克 干生姜1.5克。草豆蔻仁15克 白附子15克 人参1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用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痰涎上壅,胸膈不利,呕吐恶心,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不拘时候,煎生姜汤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4、消暑丸

处方半夏(醋3升,煮千)甘草(生)茯苓(去皮)各24克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汁作薄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消饮,健脾利湿。治夏日饮水过多,脾失健运,痰温内阻,呕逆泻利者。

用法用量每服50粒,温开水下。

备注《易简方》云:“此药合时,须用好醋煎煮半夏,姜汁作糊,毋见生水,臻志修合,用之神效。中暑为患,药下即苏,伤暑发热头疼,用之尤验。夏日常服,止渴利便,虽多饮水,亦不为害,应是暑药皆不及此。若痰饮停积,并用姜汤咽下。入夏之后,不可阙此。”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5、加味枳术丸

处方白术(米泔浸)120克 枳实(去白,麸炒)60克 陈皮 半夏(泡)神曲(炒)麦芽(炒)山楂肉各45克

制法上药研末,荷叶饭为丸。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治伤食。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温开水送下。如胃寒或冬月,加砂仁30克;气滞不行,加木香15克;常有痰火,又兼胸膈痞闷,加黄连(姜汁炒)、茯苓各30克。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三

处方6、橘皮汤

处方半夏(制)150克 茯苓 陈皮各90克 细辛 青皮 桔梗 枳壳 甘草(炒)各60克 人参 旋复花(去叶)各30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胸膈停痰,咳嗽痰甚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厚片,水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七

处方7、藿香扶脾饮

处方炙甘草 厚朴 半夏 藿香 木香 陈皮 麦芽

功能主治健脾化湿。治酒疸日久,渐至腹胀、面足成全身浮肿。

用法用量水煎,日二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

处方8、麻黄定喘汤

处方麻黄(去节)2.4克 杏仁14粒(泡,去皮、尖,研)厚朴(姜制)2.4克 款冬花(去梗)桑皮(蜜炙)苏子(微炒,研)各3克 甘草(生炙)各1.2克 黄芩 半夏(姜制)各3.6克

功能主治宣肺平喘,清热化痰。治寒包热邪,哮喘痰嗽,遇冷即发。

用法用量上药水煎,去滓。以生银杏7枚,捣烂入药,绞去滓,乘热服之。去枕仰卧,暖覆取微汗。

备注本方证系寒邪外束,热壅于内,肺失宣降所致。方中麻黄宣肺平喘,黄芩、桑白皮清降肺热,苏子、杏仁降气化痰,厚朴、半夏宽中理气,燥湿化痰,款冬花润肺止咳,甘草和中缓急,银杏敛肺定喘。诸药合用,俾痰热内消,寒邪外解,肺府清而喘逆自止。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处方9、竹叶汤

处方竹叶 小麦各15克 知母 石膏各9克 黄芩 麦门冬各6克 人参4.5克 生姜15克 甘草 栝楼根 半夏各3克 茯苓6克

制法上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五心热,手足烦,口干唇燥,胸中热。

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煮竹叶、小麦,取800毫升,去滓,纳余药,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处方10、香芎二陈汤

处方半夏 白茯苓 广皮 甘草 香附 抚芎 白芥子

功能主治治寒痰。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11、四七调气汤

处方紫苏4.5克 厚朴(姜汁炒)4.5克 茯苓4.5克 半夏4.5克 枳实(炒)4.5克 砂仁4.5克 苏子(炒)4.5克 陈皮4.5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情志不遂所致的噎膈翻胃。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后以加味保和丸加人参、砂仁、木香服之收功。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12、消瘿汤

处方海藻(洗)龙胆草 海蛤粉各60克 通草 昆布(烧存性)枯白矾 松萝各30克 半夏75克 麦曲45克 白芷3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化痰消瘿。治瘿瘤,痈疽,便毒,恶疮,久漏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酒煎服。兼吞加味蜡矾丸。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甘草、鱼、虾、猪肉、五辛等物。

摘录《寿世保元》卷六

处方13、加味温胆汤

处方陈皮 半夏(制)茯苓各3克 甘草(炙)1.5克 枳实 竹茹 黄芩各3克 黄连2.4克 麦冬6克 芦根3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清胃生津,降逆止呕。治妊娠恶阻,胃中有热,呕吐,心中烦热愦闷,喜饮凉浆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六

处方14、酸枣仁丸

处方酸枣仁60克(微炒,捣,研)人参 白术 白茯苓(去粗皮)半夏(汤洗七遍去滑,切,焙)干姜(炮)各45克 陈橘皮(去白,焙)榆白皮(锉)旋复花 前胡(锉)各30克 槟榔5枚(捶碎)

制法上十一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胆虚睡眠不安,精神恐怯。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枣汤送下。再服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处方15、枳实散

处方枳实30克(麸炒令微黄)人参30克(去芦头)干姜15克(炮制,锉)白术22.5克 桂心22.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桔梗22.5克(去芦头)木香15克 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时气后,脾胃气虚,心腹虚胀,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200毫升,加生姜4克,大枣3枚,煎至12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五

处方16、清郁二陈汤

处方陈皮 半夏(姜汁炒)茯苓各3克 苍术(制)川芎各2.4克 香附3克 神曲(炒)15克 白芍(炒)2.1克 枳壳(麸炒)2.4克 黄连(炒)栀子(炒)各3克 甘草0.9克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理气和胃。治膈有痰热,吞酸嘈杂,脉数而洪。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17、长生丸

处方槟榔 枳壳各30克 术香15克 砂仁 半夏 丁香 肉豆蔻 全蝎各20枚

制法共为末,饭丸黍米大。

功能主治健脾化痰。主婴儿瘦怯,面黄,白睛多,喜哭,身肌肉薄,大便色白。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乳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六

处方18、五苓平胃汤

处方柴胡4.5克 黄芩 苍术 半夏各3克 甘草0.9克 白术4.5克 陈皮 茯苓 厚朴 猪苓 泽泻各2.4克 桂枝1.5克

功能主治治疟疾初起,热多寒少。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处方19、加味温胆汤

处方香附7.2克 橘红3.6克 半夏 竹茹 枳实各2.4克 人参 茯苓 柴胡 麦冬 桔梗各1.8克 甘草1.2克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化痰养心。治失志郁抑,痰涎沃心,怔忡不寐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处方20、首攻汤

处方白芍15克 当归6克 茯苓15克 半夏6克 香附9克 羌活1.5克 甘草 神曲各3克

功能主治治疟疾初起。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八

处方2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处方柴胡12克 龙骨 黄芩 生姜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茯苓各4.5克 半夏6克(洗)大黄6克(切)牡蛎4.5克(熬)大枣(擘)6枚

功能主治和解清热,镇惊安神。主伤寒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烦躁惊狂不安,时有谵语,身重难以转侧,现用于癫痫、神经官能症、美尼尔氏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病等见有胸满烦惊为主证者。

用法用量上药十二味,除大黄外,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再纳大黄,更煮一二沸,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

备注方中柴胡、桂枝、黄芩和里解外,以治寒热往采、身重;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神,以治烦躁惊狂;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大黄泻里热,和胃气;茯苓安心神,利小便;人参、大枣益气养营,扶正祛邪。共成和解清热,镇惊安神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22、建中散

处方青州枣 厚朴(姜汁制)各500克 干姜(炮)半夏(汤洗去滑)甘草各150克 陈皮(去白)240克(以上六味,用水6升煮令水尽,焙干)草豆蔻(去皮)人参 藿香 诃子(煨,取皮)白茯苓(去皮)白术各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中脘气滞,宿寒留饮,停积不消,心腹刺痛,胁肋膨胀,呕吐痰逆,噫气吞酸,肠呜泄利,水谷不化,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90毫升,去滓温服,食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23、人参养胃汤

处方半夏(汤洗七次)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苍术(米泔浸一宿,洗,切)各30克 藿香叶(洗去土)草果(去皮膜)茯苓(去黑皮)人参各15克 甘草(炙)7.5克 橘红22.5克

制法上药嚼咀。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憎寒壮热,头目昏疼,肢体拘急;及饮食伤脾,发为痎疟;或脾胃虚寒,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乌梅1个,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24、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12克 黄芩9克 人参6克 半夏(洗)9克 甘草(炙)5克 生姜(切)9克 大枣(擘)4枚

功能主治和解少阳。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用法用量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

备注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25、蜀椒汤

处方蜀椒70克 芍药30克 当归 半夏 甘草 桂心 人参 茯苓各60克 蜜600毫升 生姜汁300毫升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温中散寒;治产后气血两虚,感寒心痛。

用法用量上十味,除蜜与生姜汁外,以水5.4升,煮椒令沸,然后纳诸药,煮取1.5升,去滓,内姜汁及蜜,煎取1.8升,一服300毫升,渐加至360毫升。

注意禁勿冷食。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处方26、消瘿汤

处方元参15克,生牡蛎(先煎)30克,浙贝母9克,夏枯草15克,海浮石12克,香附12克,青皮9克,当归18克,海藻24克,昆布24克,柴胡9克,红花12克,半夏12克。

功能主治理气化痰,活血散瘀。主气滞痰凝。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服1剂,日服2次。

摘录王树元方

处方27、清肝解郁汤

处方陈皮 白芍 川芎 当归 生地 半夏 香附各2.4克 青皮 远志 茯神 贝母、苏叶 桔梗各1.8克 甘草 山栀 木通各1.2克

功能主治治忧郁气滞,乳结肿硬,不疼不痒,久渐作痛,胸膈不利,肢体倦怠,面色萎黄,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三

处方28、宣痹汤

处方防己15克 杏仁15克 滑石15克 连翘9克 山栀9克 薏苡15克 半夏9克(醋炒)晚蚕沙9克 赤小豆皮9克(取五谷中之赤小豆,凉水浸,取皮用。)

功能主治清化湿热,宣痹通络。治湿热痹证。湿聚热蒸,阻于经络,寒战发热,骨节烦疼,面色痿黄,小便短赤,舌苔黄腻或灰滞。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痛甚,加片姜黄6克、海桐皮9克。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29、柴胡半夏汤

别名柴胡饮子(《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柴胡240克,人参90克 半夏75克 甘草(炙)90克 黄芩90克 白术60克 麦门冬(去心)30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主痰热头痛,手足烦热,肢节倦怠,身体疼痛,嗜卧少力,饮食无味,兼治五饮、痰癣。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入生姜5片,大枣1枚,同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处方30、续嗣降生丹

处方当归 桂心 龙齿 乌药(真天台者佳)益智 杜仲 石菖蒲 吴茱萸各45克 茯神 川牛膝 秦艽 细辛 苦桔梗 半夏 防风 白芍药各22克 干姜30克(半生半炒)附子1只重24克(脐心作一窍,如皂子大,入朱砂3克,湿面裹煨)川椒60克(汤浸半日,焙)牡蛎1大片(用童便浸四十九日,五日一换,取出,用硫黄末30克,米醋涂遍,却用皮纸裹,又用米醋浸令纸湿,盐泥厚固济干,用木炭煅。每遇合药时入60克,余者留后次合药用)

制法上为细末,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禀受气弱,胎脏虚损,子宫冷惫,血寒痼冷,难成子息,血虚带下,肌瘦寒热。及男女诸虚百损,客热盗汗,气短乏力,面无颜色,饮食少味。(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30~100丸,空腹时用淡醋、温酒或盐汤送下,一日二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九

处方31、温肺汤

处方人参 钟乳粉 制半夏(汤泡七次)桂心(不见火)橘红 干姜(炮)各30克 木香(不见火)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肺劳虚寒,心腹冷气,胸胁逆满,气从胸达背痛,饮食即吐,虚乏不足;虚寒哮嗽,呕逆便溏,脉细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2、清胃健中汤

处方党参9克,制半夏9克,黄芩9克,黄连3克,公英12克,炙甘草3克,木香9克,陈皮9克,六曲9克。

功能主治益气健中,理气除满,清热燥湿。主中焦湿热互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毛如宝方

处方33、鹿茸大补汤

处方白茯苓(去皮)鹿茸(制)杜仲(炒,去丝)当归(酒浸)肉苁蓉(酒浸,焙)黄耆(蜜炙)各60克 石斛(酒浸,蒸)白术(煨)五味子 附子(炮)肉桂 人参 白芍药 半夏各45克 甘草15克 熟干地黄(酒浸,蒸)9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大补精气。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及产后血气耗伤,一切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空腹时热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34、青金丹

处方五灵脂 豆豉各15克 生杏仁 生半夏各4枚 生巴豆2枚 生白矾4.5克

制法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如豌豆大,以青黛为衣。

功能主治治痰涎喘嗽,胸胁刺痛,久积痰饮,痞塞噎闷。

用法用量每服1丸,菜叶裹,温齑汁送下,食后及临卧时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三

处方35、炉峰散

处方炉甘石(绿者,十分细)30克 大南星 半夏(生)各15克 五倍子 赤小豆 片姜黄 直僵蚕 贝母 白及各12克 乳香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未破者,酸醋调敷;已溃者,清蜜调敷;半干湿,只掺;若红肿多汁,生地黄研汁调敷。仍煎苦参桑白皮汤淋洗。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二

处方36、半夏丸

别名猪苓丸(《普济方》卷三十三)。

处方半夏 猪苓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燥湿利水。主湿热下注,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7丸,加至2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肝脉弦,加青黛。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37、祛风导痰汤

处方防风(去芦)南星(牛胆制)枳实 茯苓(去皮)羌活各3克 白术(土炒)半夏各4.5克 甘草(炙)1.5克 橘皮(去白)4.5克 生姜5片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中风,痰涎壅盛,半身不遂,四肢无力,或筋脉颤掉;上焦风痰,一臂不随,时复转移一臂,脉沉细。

用法用量用水煎好,滤清,入竹沥20毫升,生姜汁1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杏苑生春》卷三

处方38、稀涎千缗汤

处方半夏(大者)14枚 猪牙皂角(炙)1锭 甘草3克 白矾6克

功能主治涌吐痰浊。治风痰不下,喉中声如牵锯,或中湿肿满。

用法用量上四味,为末,用生姜汁少许,冲温水200毫升,调茶末3克灌之。得吐痰涎,即醒。

摘录《医宗金鉴》卷二十六

处方39、半夏泻心汤

处方半夏12克(洗)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9克 黄连3克 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主寒热中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数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半夏和胃降逆,消痞散结为君;干姜温中散寒,黄芩、黄连清泄里热为臣;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健脾,和中补虚为佐。凡因寒热互结于心下,胃气不和,见证如上所述者,均可用之。

摘录《伤寒论》

处方40、知母茯苓汤

处方茯苓(去皮)甘草各30克 知母 五味子 人参 薄荷 半夏(洗四次)柴胡 白术 款冬花 桔梗 麦门冬 黄芩各15克 川芎9克 阿胶9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肺痿,喘咳不已,往来寒热,自汗;妇女胎前产后身热盗汗,咳嗽见血,胸胁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10片,同煎至160毫升,去滓,稍热服。

摘录《宜明论方》卷九

处方41、苦酒汤

处方半夏(砸碎)500克,醋2500毫升。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痰湿结聚,气血瘀滞。

用法用量将醋、半夏入锅内浸泡24小时,煮沸捞弃半夏,加入苯甲酸钠(量按药液的0.5%加),过滤,分装100毫升瓶备用。每次服10毫升,每日1-2次。

摘录蔡福养方

处方42、小陷胸汤

处方黄连6克 半夏12克(洗)栝楼实(大者)30克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治小结胸病。痰热互结,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用法用量上药三味,以水1.2升,先煮栝楼取600毫升,去滓,再入诸药,煮取5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黄连清热泻火,半夏化痰开结,二药合用,辛开苦降,善治痰热内阻。更以栝楼实荡热涤痰,宽胸散结。三药共奏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43、男化育丹

处方人参15克 山药15克 半夏9克 白术15克 芡实15克 熟地15克 茯苓30克 苡仁15克 白芥子9克 肉桂6克 诃黎勒1.5克 益智3克 肉豆蔻1枚

功能主治健脾化痰,益肾种子。治男子身体肥大,痰盛,不能生育。(不孕)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

处方44、香朴丸

处方厚朴 生姜各500克 大枣100个 半夏250克 陈皮60克 人参 白术 白茯苓各60克

制法上药,先以前五味,用水4升,煮尽水,如枣先软,即去皮、核,余直至水尽漉出焙干,入后三味,共为细末,以枣肉和杵烂,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胃虚寒,久冷不除,动作咳喘,痰液清稀,中脘气痞,气道不利,饮食进退,肌肉不泽,多倦乏力,恶怕风寒,鼻中清涕。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一

处方45、续断饮

处方延胡索(微炒)当归 川芎 牛膝 川续断 赤芍药 辣桂 白芷 五灵脂(炒)羌活各7.5克 赤茯苓 牵牛(炒,取末)半夏(制)甘草(炙)各11克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治瘀血留滞,血化为水,四肢浮肿,皮肿赤纹,名曰血分水。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4片,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七

处方46、人参养肺丸

处方黄耆(去芦,蜜涂,炙)人参各54克 白茯苓(去皮)瓜蒌根各180克 杏仁(去皮、尖,麸炒)72克 皂角子(炒)300个 半夏(洗,为末,姜汁作曲,炒)12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胃俱伤,气逆于上,咳嗽气急,胸中烦悸,涕唾稠粘,或有鲜血;或气喘,不得安卧,体倦食少,咽干口燥;或因叫怒及醉饱房劳,致伤肺胃,吐血呕血。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细嚼,用紫苏汤送下;如喘急,用桑白皮汤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47、小陷胸加枳实汤

处方黄连6克 栝楼9克 枳实6克 半夏15克

功能主治治阳明暑温,水结在胸,身热面赤,头晕,不恶寒,但恶热,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舌上黄滑苔。

用法用量上药用急流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两次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48、清郁散

别名清郁汤(《类证治裁》卷六)。

处方陈皮3克 半夏3克(香油炒)白茯苓3克 苍术3克(米泔浸炒)川芎1.8克 干姜1.5克(炒黑)香附(童便炒)3克 神曲(炒),3克 黄连(姜汁炒)3克 栀子(姜汁炒)3克 甘草0.9克

功能主治清胃化痰。治胃中有伏火,膈上有稠痰,胃口作痛,烦闷恶心,呕吐清水,或泛酸水。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煎服;为丸服亦可。呕吐甚,加藿香1.2克,砂仁1.2克。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

处方49、莲心散

处方人参 白茯苓 莲肉各30克 白术 甘草(炒)扁豆(炒)薏苡仁(微炒)北桔梗 干葛(炒)黄耆(炒)当归各15克 桑白皮 半夏曲 百合 干姜(炮)山药(,炒)五味子 木香 丁香 杏仁(去皮、尖,麸炒)白芷 神曲(炒)各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养心健脾,治虚劳或大病后,心虚脾弱,盗汗遗精。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大枣煎,空腹时温服。

摘录《医方大成》卷四引《简易方》

处方50、麦门冬散

处方麦门冬15克(去心)半夏15克(汤洗七遍去滑)陈橘皮22.5克(汤浸,去白、瓤,焙)白茯苓22.5克 甘草7.5克(炙微赤,锉)枇杷叶15克(拭去毛,炙微黄)人参22.5克(去芦头)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降逆止呕。治反胃。气阴两虚,呕哕吐食,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大枣3枚,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七

处方51、二陈汤加味

处方清半夏15克,云茯苓12克,广陈皮10克,胆草12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白芥子3克,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主痰结颈部,痰火内扰。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刘露祥方

处方52、加减不换金正气散

处方藿香 苍术 厚朴 陈皮 砂仁 白芷 半夏 茯苓 甘草(炙)减半 人参 神曲(炒)各等分。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儿夏月感受暑湿,肠胃不和,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有寒,加干姜;寒甚,加熟附子。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九

处方53、益智和中汤

处方肉桂0.3克 桂枝1.2克 牡丹皮 柴胡 葛根 益智仁 半夏各1.5克 当归身 炙甘草 黄耆 升麻各3克 白芍药4.5克 干姜少许

制法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益气升阳。治脾胃虚寒,肠辩下血,或血色紫黑,腹部冷痛,得热物熨之则减轻,右关脉弦,按之无力者。

用法用量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54、止嗽散

处方半夏45克(汤洗七次)枯白矾120克

制法上二味,共研为末,生姜打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备注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止嗽丸。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五

处方55、三仁汤

处方杏仁15克 飞滑石18克 白通草6克 白蔻仁6克 竹叶6克 厚朴6克 生薏仁18克 半夏15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宜畅湿浊。治湿温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谈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

用法用量上药用甘澜水2升,煮取750毫升,日三服。

备注方用杏仁宣通上焦肺气,使气化有助于湿化;白蔻仁开发中焦湿滞,化浊宜中;苡仁益脾渗湿,使湿热从下而去;三药为主,故名三仁。辅以半夏、厚朴除湿消痞,行气散满;通草、滑石、竹叶清利湿热。诸药合用,共成宣上、畅中、渗下之剂,而有清热利湿,宣畅混浊之功。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处方56、疏风汤

处方当归 川芎 白茯苓(去皮)陈皮 半夏(泡,炒)乌药 香附 白芷 羌活 防风各2.4克 麻黄1.5克 甘草 细辛各0.6克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舒经通络。治风邪中府,多着四肢,手足拘急不仁,面色如土,恶风寒者。

用法用量上药,锉作一剂。加生姜3片,水煎,热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二

处方57、柴胡半夏汤

处方柴胡 半夏各3克 黄芩 白术 陈皮 麦门冬各3克 甘草1.5克 姜3片 大枣2枚

功能主治主伤风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而咳嗽,或协热自利,兼治一切痰症,状似伤寒。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小便不利,加茯苓;冬月无汗,加麻黄;三时无汗,加苏叶;冬月有汗,加桂枝;三时有汗,加防风;咽喉痛,加桔梗;喘嗽,去白术,加杏仁、桑白皮;酒热,加黄连;食积,加山楂、神曲;痰伏胁下作痛,加白芥子;痰甚喉中如牵锯,加竹沥、姜汁;痰稠如胶,加金沸草、前胡;胸膈痞闷,加枳壳。

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处方58、清晕化痰汤

处方陈皮(去白)半夏(姜汁炒)茯苓(去皮)各4.5克 甘草0.9克 川芎2.4克 白芷 羌活各2克 枳实(麸炒)3克 南星(姜汁炒)防风 细辛各2克 黄芩(酒炒)2.4克

功能主治治痰湿所致的头目眩晕。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以此作丸亦可。气虚,加人参、白术各2克;有热,加黄连2克;血虚,加川芎、当归各3克。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59、启迷丹

处方生半夏15克 人参15克 菖蒲6克 菟丝子30克 甘草0.9克 茯神9克 皂角荚3克 生姜3克

功能主治治忽然发厥,口不能言,眼闭手撒,喉中作鼾声,痰气甚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石室秘录》卷六

处方60、赭决九味汤

处方黄芪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24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白术9克,甘草2克。

功能主治益气化痰。主气虚痰浊阻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邓铁涛方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