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14:58:18作者:百科知识库
半夏(别名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头、老鸹头、地巴豆、无心菜根、老鸹眼、地雷公、狗芋头),味辛;性温;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小编整理出含有半夏的处方共4729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801~1860共60个。
处方1、茅根汤处方陈皮(去白)、半夏(炒)、茯苓、甘草、天冬(去心)、杏仁泥、片芩、栀子、贝母、知母、石膏、瓜蒌霜、生地、桔梗。
功能主治咳久连声不已,口鼻出血者。
用法用量水煎,取茅根自然汁和服。
摘录《片玉心书》卷五
处方2、虎翼饮处方半夏8钱,茯苓4钱,青皮1钱,生姜1钱半。
功能主治妊娠心下逼而呕吐者。
用法用量上以伏龙肝汁2合半,煮取1合半,内服。
摘录《产论》卷一
处方3、参苏温肺饮处方人参1钱半,苏叶1钱半,肉桂1钱半(去皮),茯苓1钱半,白术1钱半(炒),五味8分,半夏1钱半(制),陈皮1钱半,甘草5分。
功能主治补肺散寒。主肺虚寒滞喘促,脉紧细。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寒束肺虚,阻遏肺气,失其升降之权,故呼吸不利,喘促不宁焉。人参扶元气补肺;苏叶疏肺络散邪;肉桂温营暖血,专祛寒邪遏伏;半夏燥湿化痰,兼理脾胃真元;白术培肺母以生金;五味收耗散以保肺;茯苓渗湿,理痰生之源;陈皮利气,杜生痰之因;更以甘草缓中和药也。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二
处方4、补正散处方人参3钱,黄耆3钱,柴胡2钱,半夏1钱,甘草1钱,当归3钱,陈皮1钱,白术3钱,六曲5分,黄芩5分,山楂5粒。
功能主治人素虚寒,中风寒邪气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妙在用参、归、耆、术以扶正气;加柴胡、半夏以祛邪;加陈皮、山楂以消食;加甘草以和中,不治邪而邪自退。
摘录《石室秘录》卷一
处方5、导痰消风散处方陈皮、半夏、甘草、白芷、全蝎、羌活、防风、荆芥、升麻、细辛、芦荟各等分。
功能主治鹘眼凝睛。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6、安神散处方人参(去芦)5钱,白茯苓(去皮)5钱,半夏(汤煮透,滤,仍锉,焙干)5钱,甘草(炙)5钱,陈皮(去白)5钱,枳实(去瓤,锉片,麦麸炒微黄)5钱。
功能主治吐泻诸病后,心虚烦闷,触物易惊,气郁生涎,涎与气搏,睡不得宁。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1枚,竹茹小团,煎7分,不拘时候温服。有微热微渴,加麦门冬(去心)。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7、八反丸处方桂心1两,甘遂1两,细辛1两,归身1两,半夏1两,甘草1两,白芷1两,芫花1两,海藻1两,红花1两,全虫1两,牙皂1两,虎骨1两,白及1两,川乌(姜汁制)1两,草乌(姜汁制)1两。
制法上药各炒为末,用核桃肉泡去皮4两,乌梅净肉1斤,蒸烂,明矾末8两,量加枣肉,共捣为丸。
功能主治痰核,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3钱,清晨夏枯草汤下。
摘录《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
处方8、鸡鸣丸处方知母1两,贝母1两,杏仁1两,阿胶(面炒)1两,葶苈子(隔纸炒)1两,款冬1两,甘草1两,半夏1两,五味子1两,广皮1两,桔梗1两,紫苏1两,天冬1两,沙参1两,旋覆花1两。
制法炼蜜为丸,每丸重二钱。
功能主治咳嗽痰喘,日轻夜重,秋冬必发,或久咳声哑,盗汗,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早、晚各服1丸,小儿1丸分4服。
摘录《医学碎金录》引《蘡薁轩膏丹丸散真方汇录》
处方9、苓桂浮萍汤处方茯苓3钱,泽泻3钱,半夏3钱,杏仁3钱,甘草3钱,桂枝3钱,浮萍3钱。
功能主治水胀。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热服。覆衣取汗。中气虚,加人参;寒,加干姜;肺热,加麦冬、贝母。
摘录《四圣心源》卷五
处方10、阿胶丸处方阿胶1两,人参1两,茯苓1两,百合1两,贝母1两,桔梗1两,五味子1两,山药1两,甘草半两,半夏1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平肺气。
用法用量每服1丸,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食前和滓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一
处方11、赤茯苓散处方赤茯苓1两,柴胡1两(去苗),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白术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旋覆花半两,半夏3分(汤浸7遍去滑),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槟榔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痰饮干呕,食不消化,及脾胃气膈。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12、厚朴建中汤处方厚朴1斤,生姜1斤,大枣1斤,半夏(合杵,焙)4两,甘草4两,人参1两半,陈皮2两,良姜1两,草豆蔻仁1两,白术1两,神曲1两,藿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调适阴阳,建中补气,辟风寒湿冷非节之气,山岚瘴疟等疾气。主脾胃虚弱,忽中湿冷,心腹暴痛,胁肋胀满,水谷化迟,肠鸣泻痢,后重里急,脐腹冷痛,胸满气逆,呕吐恶心,手足不和,体重节痛,哕噫吞酸,不思饮食,怠惰嗜卧,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服。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13、阿魏散处方阿魏(研末)1钱匕,半夏(为末,姜汁作饼,晒干,再捣)半钱匕。
功能主治胃疟。
用法用量以酒1盏调末,发时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处方14、芒消丸处方川芒消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半夏1分(汤洗7遍去滑),代赭半两,甘遂1分(微炒),杏仁10粒(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痰实,往来寒热,不欲饮食,肌体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以温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15、补心养胃汤处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白术、黄连、当归、生地、青皮、白芍、槟榔、乌药、远志、滑石、山栀仁、车前子、元胡索、川芎。
功能主治阴蚀疮。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处方16、辰砂半夏丸别名半夏丸、杏医丸
处方五灵脂(微炒,用酒研飞,去砂土)1两,朱砂(研,飞)1两,葶苈(水淘净,晒干,别杵成膏)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及双仁,麸炒,别杵成膏)半两,半夏(汤浸7次去滑,焙干)半两。
制法上为末,入研药匀,以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肺壅痰实,咳嗽喘息,胸膈痞满,心忪烦闷,痰涎不利,呀呷有声。
用法用量半夏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五)、杏医丸(《普济方》卷三八七)。
摘录《局方》卷十
处方17、既济汤处方人参1钱,甘草3分,竹茹2钱,麦门冬2钱,半夏2钱,粳米2钱。
功能主治霍乱,虚烦不得眠。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玉案》卷四
处方18、经验调气方别名调气汤
处方人参2两,赤茯苓(去皮)2两,淡木瓜2两,麦门冬2两,白术2两,白芷2两,半夏(汤洗)2两,陈皮1斤,厚朴(姜制,炒)1斤,青皮(去白)1斤,甘草1斤,香附子(炒去毛)1斤,紫苏(去枝梗)1斤,沉香8两,枳壳4两(炒),大黄(面裹煨,切)2两,草果仁6两,肉桂(去皮,不见火)6两,蓬术(煨切)6两,大腹皮6两,丁香皮6两,槟榔6两,木香(不见火)6两,木通(去节)8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调顺营卫,流通血脉,快利三焦,安和五脏。主诸气痞不通,胸膈膨胀,口苦咽干,呕吐少食,肩背腹胁走注刺痛,及喘急痰嗽,面目虚浮,四肢肿满,大便秘结,水道赤涩,及忧思太过,怔忪郁积,脚气风湿,聚结肿胀,喘满胀急。
用法用量调气汤(《普济方》卷一八二)。
摘录《医方大成》卷三引徐同知方
处方19、定痛降气汤处方紫苏、厚朴、陈皮、甘草、半夏、前胡、川芎、防风、芍药、白芷、当归、黄柏、知母、乳香、小柴胡。
功能主治耳风毒受在心肾,气不流行,壅在心经,生耳痔、耳蕈、耳痈、耳塞、耳烂。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服,不拘时候。先用清肝流气饮,后用本方。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处方20、济急丹处方人参1两,白术2两,茯苓5钱,当归1两,熟地1两,麦冬1两,半夏3钱,山茱萸5钱。
功能主治卒倒,痰涎壅塞,汗出如雨,手足懈弛不收。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集成良方三百种》卷中
处方21、和营通气散处方全当归3两,丹参3两,香附3两,川芎1两,延胡索1两,小青皮1两,生枳壳1两,川郁金2两,制半夏2两,广木香5钱,大茴香5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躯干内伤,气阻血滞,胸腔腰腹闷胀不舒,呼吸不利。
用法用量每次5分,1日2次,吞服。
摘录《中医伤科学讲义》
处方22、补心汤处方人参3两,甘草3两,枳实3两,当归3两,龙齿3两,桔梗3两,半夏5两,桂心5两,黄耆4两,生姜6两,茯苓2两,大枣20枚,茯苓3两,远志3两。
功能主治定志下气。主奄奄忽忽,朝差暮剧,惊悸心中憧憧,胸满不下食,阴阳气衰,脾胃不磨,不欲闻人声。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人参茯苓汤”。
摘录《千金》卷十四
处方23、服蛮煎加竹叶石膏汤处方生地、橘白、木通、半夏、知母、丹皮、麦冬、泽泻、茯苓、石膏、蔗皮、荸荠、竹叶。
功能主治病后复劳感邪,虚邪袭人,阴虚夹痰,蕴恋于络。始发寒热,今则寒去而热蒸蒸,蕴于脾肺两经,舌苔白厚,有汗而热不清,溺赤似痛,脉数而濡,腠理空疏,是以多汗。
摘录《清代名医医案大全》卷三
处方24、奔豚汤处方当归1钱,官桂1钱,白术1钱,川芎8分,甘草(炙)5分,半夏1钱2分,白茯苓1钱5分,甘李根皮(焙)4分,干姜3分。
功能主治肾积,发于小腹,上至心下,如奔豚走之状,上下无时,久不愈,喘逆,骨痿,少气,脉沉而滑。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熟,空心温服。
摘录《杏苑》卷六
处方25、阿魏丸处方阿魏(醋浸1宿,研如泥)半两,黄连(炒)半两,花碱(研如粉)3钱,山楂肉1两,连翘1两半,半夏(皂角水浸1宿)1两。
制法上为末,炒神曲糊为丸,如卜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食积,腹如蜘蛛状,肚痛,小便白浊。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吃果子多者,加胡黄连;米食多者,加神曲、山楂;肉食多者,加阿魏。
摘录《医学纲目》卷三十八引丹溪方
处方26、补气汤处方白术1钱半,茯苓1钱,山楂1钱,人参1钱,半夏8分,陈皮8分,干葛7分,砂仁5分,炙草3分。
功能主治脾弱,饮食不长肌肉。
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处方27、补肾汤处方制附子、茯苓、半夏、木香、牛膝、补骨脂。
功能主治右胁作痛,咳嗽头痛,嗽必努力,痰清稀者。
各家论述痰虽在胁、在胃、在脾,而实归于肾火之衰。故用附子迅补真火以强土,茯苓、半夏以除脾湿,木香以疏中州湿滞之气,牛膝以引左气下行归肾,骨脂以引右气下行归肾。药虽数味,针芥不差。
摘录《证因方论集要》卷三引黄锦芳方
处方28、赤茯苓散处方赤茯苓1两,桂心半两,紫苏茎叶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诃黎勒皮3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细辛半两,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微炒),人参3分(去芦头),紫菀3分(洗去苗土),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上气,心膈不利,吃食全微,咳嗽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29、厚朴煮散别名调胃散
处方厚朴(去粗皮)1两,藿香叶1两,半夏(三味用生姜8两同为末,淹1宿,焙)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甘草(生)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哕逆恶心,气不下降。
用法用量调胃散(《宣明论》卷八)。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30、进食丹处方木香1两,丁香1两,肉豆蔻1两,黄橘皮3分,人参3分,藿香3分,白术3分,神曲3分,麦糵3分,荗3分,槟榔1个,半夏5分。
制法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开胃健脾,消化积滞,止恶心呕酸。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用姜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31、当归散处方当归1两(锉,微炒),干姜1两(炮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黄耆1两(锉),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寒疝心痛,及诸虚冷气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斤,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处方32、金朱丹处方金箔10片(研),朱砂(细研,飞)1两,胆南星1两,半夏(汤洗7次)1两,石膏(研,飞)半两,白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拌匀,用生姜自然汁和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涎多,乳食不下,涎流不出口者,乃名脾热。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人参汤下,乳后服。
摘录《百一》卷十九
处方33、和胃丸处方大黄1分,细辛1分,黄连1分,蜀椒(去目闭口者,汗)1分,皂荚(炙,去皮子)1分,当归1分,桂心1分,杏仁(去皮尖双仁,熬)1两半,黄芩1两半,葶苈(熬)半两,阿胶(炙)半两,芒消半两,厚朴2分(炙),甘遂1两,半夏5分(洗)。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调六腑,安五脏,导达肠胃,令人能食。主胃痛,悁烦噫逆,胸中气满,腹胁下邪气寒壮积聚,大小便乍难。并主女人绝产。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腹酒送下,稍加至10丸,1日3次。
摘录《千金翼》卷十五
处方34、利膈化痰丸处方青黛4钱,制半夏2两(姜炒),片苓1两,川贝母2两,黑丑2两,杏仁(炒,去皮尖)2两,枳壳2两(炒),瓜蒌仁(去壳,微炒)2两,黄连(炒)2两,皂荚1两(熬膏),香附子2两(炒),陈皮2两。
制法上药皂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湿郁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远服。
摘录年氏《集验良方》卷四
处方35、柴胡饮子处方柴胡、常山、青蒿、甘草、秦艽、人参、茯苓、枳壳(炒)、半夏(汤浸7次)各等分。
制法焙干,为粗末。
功能主治岚瘴。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水1盏半,加乌梅3枚,生姜5片,煎取1盏,去滓,食后温服,逐日1服。
注意切忌空心,不得行路,须服汤水白粥之类;酒色不可太过;不得吃柑子、紫菜、猪羊心并牛肉。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九
处方36、白僵蚕丹处方白僵蚕1两(炒),干全蝎21个,白附子半两,天麻半两,半夏半两(汤浸7次,以捣罗为细末),朱砂半两(水飞),金箔10片(研),腻粉1钱(研)。
制法上同拌匀,用枣肉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惊风潮搐生涎,上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7-10丸,点麝香、荆芥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四引《医方妙选》
处方37、辰砂丸别名辰砂化痰丸
处方辰砂半两,天南星半两,白矾半两,半夏3两(姜汁捣,作饼,炙令黄)。
制法上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合和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风化痰,安神定志,利咽膈,清头目,止咳嗽,除烦闷。主上膈风壅有痰,结实如梅核及稠浊者。
用法用量辰砂化痰丸(《局方》卷四)。
摘录《博济》卷三
处方38、补肺宁嗽汤处方人参1钱半,白术1钱半(炒),炙草6分,半夏1钱半(制),陈皮1钱半,葛根1钱半,茯苓1钱半,大枣3枚,生姜3片。
功能主治内伤邪陷,寒热咳嗽,脉弦浮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内伤脾肺,外邪陷伏而卫气不振,痰涎壅盛,故寒热咳嗽不已焉。人参补肺扶元气,白术健脾燥湿气,炙甘草缓中气以益胃,半夏燥脾湿以化痰,陈皮利气和中,茯苓渗湿和脾,生姜散外邪,大枣益脾元,葛根升阳解肌,能使内伤陷伏之邪从外而出也。水煎温服,俾卫雄邪解,则寒热自退,而痰化气平,咳嗽无不宁矣,此调补升阳之剂,为邪陷寒热咳嗽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十九
处方39、豆蔻汤处方草豆蔻(去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半夏(汤洗7遍,炒)3分,干姜(炮)3分,甘草(炙,锉)3分,人参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发汗后,胃气不和,心下结痞,噫气食臭,胁下气满,虚鸣下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3枚(劈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处方40、保和散处方楂肉、麦芽、莱菔子、半夏、连翘、香附、枳壳。
功能主治痰食胸满,呃逆。
注意若尚有表邪,仍兼表散。
摘录《伤寒大白》卷三
处方41、苍柏辛芎散处方南星、滑石、半夏、苍术、柏皮(炒)、川芎、辛夷、牡蛎粉(炒)、酒芩。
功能主治妇人上有头风鼻涕,下有白带。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去滓,食前服。
摘录方出《丹溪心法》卷五,名见《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42、附子散别名定呕汤
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霍乱,吐少呕多。
用法用量定呕汤(《普济方》卷二○一)。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
处方43、保命丹处方苦参皮4两,荆芥穗4两,羌活4两,蒺藜4两,胡麻4两,明天麻4两,风藤4两,元参4两,独活4两,连翘4两,白芷4两,厚朴4两,紫萍4两,牛膝4两,苍术3两,乌药3两,藁本3两,麻黄3两,甘草3两,红花3两,苍耳子3两,川芎3两,升麻3两,薄荷3两,半夏3两,牛蒡子3两,木瓜3两,僵蚕3两,桔梗3两,大黄3两,蒲黄3两,巴戟3两,防风3两,萆薢3两,蝉壳3两,牙皂3两,全蝎3两,续断3两,蔓荆子3两,石斛2两,甘松1两,猴姜1两,菖蒲1两,草乌1两,贝母1两,木香1两,檀香1两,沉香1两,银柴胡1两,柏子仁1两,朱砂1两,乳香1两,没药1两,远志1两,元明粉1两,血竭1两,雄黄1两,麝香1钱半,牛黄1钱,秋石1两5钱,黄芽2两。
制法上为末,用甘草膏和陈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般风证。
用法用量每服80丸,酒送下,每日3次。手足挛痛,加葳蕤半斤,香蛇1条;阳痿,加仙灵脾6两;身浮肿,加白花蛇1条,紫萍8两;黑斑,加广陵香、地骨皮、血见愁各4两;眼赤烂,加珠粉、知母、胡黄连各4两;破音,加木通12两,诃子6两。
摘录《解围元薮》卷三
处方44、阿胶散处方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汤浸7遍,去滑),芎䓖半两,白术、当归半两(锉,微炒),赤芍药3分,麦门冬3分(去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九月,伤寒烦热,或觉胎不稳,腹满悬急,腰疼不可转侧。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45、参赭培气汤处方潞党参6钱,天门冬4钱,生赭石(轧细)8钱,清半夏3钱,淡苁蓉4钱,知母5钱,当归身3钱,柿霜饼5钱(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
功能主治中气不旺,胃气不能息息下降,而乘虚上干,致痰涎并随逆气上并,以壅塞贲门,而生噎膈反胃者。
用法用量若服数剂无大效,当系贲门有瘀血,宜加三棱、桃仁各2钱。
各家论述治此证者(膈证),当以大补中气为主,方中之人参是也。以降逆安冲为佐,以清痰理气为使,方中之赭石、半夏、柿霜是也。又虑人参性热,半夏性燥,故又加知母、天冬、当归、柿霜,以清热润燥,生津生血也。用苁蓉者,以其能补肾,即能敛冲,冲气不上冲,则胃气易于下降。且患此证者,多有便难之虞,苁蓉与当归、赭石并用,其润便通结之功,又甚效也。
临床应用噎膈一叟,年六十余得膈证,向愚求方。自言犹能细嚼焦脆之物,用汤水徐徐送下,然一口咽之不顺,即呕吐不能再食,且呕吐之时,带出痰涎若干。诊其脉关后缓弱,关前又似滑实,知其上焦痰涎壅滞也。用此汤加邑武帝台所产旋覆花二钱,连服四剂而愈。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46、补肝汤处方生地1两,熟地1两,川芎2钱半,赤茯苓2钱半,枳壳(炒)2钱半,黄连2钱半,杏仁(水泡,去皮)2钱半,半夏曲2钱半,天麻2钱半,地骨皮2钱半,甘草(炙)2钱半。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肝疳,眼闭不开,内有(??)雾。
用法用量每服2钱,加生姜3片,黑豆15粒,水煎,临卧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三
处方47、当归汤处方当归(切,炒)1两,干姜(炮)1两,赤芍药1两,黄耆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半夏(为末,姜汁作饼,暴干)1两,人参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甘草(炙,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心疝,心痛,虚冷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四
处方48、附子升降汤处方附子(生,去皮脐)1两半,天南星(汤洗7次)1两半,橘红1两半,甘草(炙)1两半,肉桂(不见火)1两半,吴茱萸1两半(汤洗7次,炒),白术(炒)3两,白芍药3两,半夏(汤洗7次)3两,白茯苓(去皮)3两,木香1钱(不见火)。
功能主治寒痰咳嗽。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引陆仲安方
处方49、官青方处方苏梗1钱,杏仁3钱,苏子3钱,郁金3钱,前胡2钱,薄荷1钱,栀子1钱,连翘1钱,半夏2钱,海石1钱,瓜蒌3钱。
功能主治咳嗽吐血不止,痰黄气结。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五
处方50、苍附导痰丸处方苍术(制)2两,香附(童便浸)2两。陈皮(去白)1两半,南星(炮,另制)1两,枳壳(麸炒)1两,半夏1两,川芎1两,滑石(飞)4两,白茯1两半,神曲(炒)1两。
制法上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肥盛女人无子者。
用法用量淡姜汤送下。
摘录《广嗣纪要》卷四
处方51、定搐化风锭处方活蝎子40个,桔梗3钱,黄连3钱,蝉蜕5钱,甘草3钱,防风5钱,羌活5钱,大黄5钱,僵蚕5钱,法半夏5钱,麻黄5分。
制法先将药料串碎,再将活蝎子用烧酒渍,放在碾上串碎。用药末将活蝎子搜净,取下晒干。再进行粉碎,研细粉过罗合匀。每细粉10两兑:朱砂粉5两,牛黄1钱5分,麝香1钱5分,冰片5钱。以上合匀研细,炼蜜为丸,重5分,满金衣九开,蜡皮封固,包棉纸。
功能主治镇惊化痰。主急热惊风,痰延壅盛,神志不宁,咳嗽发烧。
用法用量小儿周岁内每次服半丸,周岁-5岁每次服1丸,温开水送下。
注意忌食油腻之物。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52、和胃丸处方半夏(汤洗10遍,切作片子)半分,牵牛子(炒)半分,生姜1两(切作片子),人参半两,矾蝴蝶半两,藿香叶半两,丁香1钱。
制法上药先将半夏、牵牛、生姜于银石器内慢火煮,候水尽,焙干,与人参等药同杵为末,用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寒肠热,腹胀泄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用生姜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53、附子粳米汤处方中附子1枚,粳米5合,半夏半升,干姜1两,甘草1两,大枣10枚。
功能主治喜怒忧思,扰乱脏气,胸腹胀满,肠鸣走气,呕吐不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药至米熟,去滓,分3次。
摘录《千金》卷二十
处方54、奔豚丸处方干葛1钱5分,川芎1钱5分,当归1钱5分,桑白皮(炙)1钱5分,黄芩1钱5分,甘草(炙)1钱5分,甘李根皮(焙)1钱5分,半夏(炮)2钱。
功能主治肾积。
用法用量上为丸服。
摘录《简明医彀》卷三
处方55、利膈化痰丸处方南星、蛤粉(研细)1两,半夏、瓜蒌仁、贝母(去心)、香附半两(童便浸)。
制法上为末,用猪牙皂角14梃敲碎,水1碗半,煮杏仁(去皮尖)1两,煮水将干,去皂角,擂杏仁如泥,入前药搜和,再入姜汁泡,蒸饼为丸,如绿豆大,青黛为衣。
功能主治豁痰疏郁,泄火散热,降逆气,润肺止嗽。主一切痰涎壅塞,郁火热于胸膈之间,痰喘不利。
用法用量方中南星、半夏、瓜蒌仁、贝母用量原缺。《杏苑》本方用:南星2两、半夏1两5钱、贝母2两、哈粉1两、瓜蒌仁(另研)、香附各2两、牙皂、青黛各1两、杏仁(另研泥)1两5钱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56、沉香鳖甲散处方人参半两,黄耆半两,秦艽半两,熟附子半两,沉香半两,木香半两,柴胡半两,牛膝半两,当归半两,桂1钱,鳖甲(酒炙,去弦)5钱,全蝎3钱,羌活3钱,半夏(制)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劳倦身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葱、生姜、大枣煎汤调下。
摘录《医统》卷五十四
处方57、赤茯苓散处方赤茯苓3分,紫苏茎叶3分,桔梗3分(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槟榔3分,麦门冬3分(去心),前胡3分(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半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咳嗽,心膈壅闷,肩背烦疼,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58、桂苓散处方半夏4钱,桂心3钱,甘草3钱,赤茯苓4两,泽泻4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翻胃发渴。
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得效》卷五
处方59、补火散邪汤处方白术3两,附子3钱,人参2两,茵陈3钱,白茯苓1两,半夏3钱。
功能主治脾疸。
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4剂而小便利;再服4剂,汗唾不黄矣。
各家论述此方白术、人参补其脾,茯苓、茵陈以利其水,附子以温其火,真火生而邪火自散,元阳回而阴气自消。阴阳和协,水火相制,何黄病之不去哉。
摘录《辨证录》卷七
处方60、附子散别名人参散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去芦头)1两,白茯苓1两,前胡(去芦头)1两,白术1两,麻黄(去根节)1两,桂心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独活1两,当归(锉,微炒)1两,石膏2两,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阴痉,颈项强直,四肢拘急疼痛,足冷口噤。
用法用量人参散(《普济方》卷一三二)。
摘录《圣惠》卷十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