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14:56:52作者:百科知识库
半夏(别名水玉、地文、和姑、害田、示姑、羊眼半夏、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老和尚头、老鸹头、地巴豆、无心菜根、老鸹眼、地雷公、狗芋头),味辛;性温;有毒,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小编整理出含有半夏的处方共4729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421~480共60个。
处方1、黑丸子处方乌梅肉7个,百草霜3分,杏仁(去皮尖,别研)3-7枚,巴豆(去壳并油)2枚,半夏(汤泡7次)9枚,缩砂仁3-7枚。
制法上为细末,和匀,用薄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中脘有宿食,吞酸恶心,口吐清水,噫宿腐气,或心腹疼痛,及中虚积聚飧泄,赤白痢下;脾胃怯弱,饮食过伤,留滞不化,遂成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20丸,用熟水送下,姜汤亦得。更看虚实,增损丸数。或因食生冷鱼脍等,用治中汤送下亦得。
摘录《济生》卷四
处方2、家传正气散处方苍术、陈皮、厚朴、藿香、半夏、乌药、枳壳、香附子、大腹皮、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心腹胀满,或出远方,不服水土。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六
处方3、搐鼻散处方半夏1钱,细辛1钱,荆芥7分,牙皂3钱,麝香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纸条蘸药取嚏。
摘录《痘疹金镜录》卷一
处方4、橘皮汤处方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白茯苓半两,白术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麦门冬半两(去心),黄耆半两(锉),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呕逆,烦渴,不能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5、柴半汤处方柴胡、半夏、甘草、陈皮、黄芩、姜皮、薄荷。
功能主治疟疾寒热不清。
摘录《引经证医》
处方6、高良姜散处方高良麦3分(锉),诃黎勒皮1两,白术3分,赤茯苓3分,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细辛半两,桂心3分,桔梗半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半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胃气虚冷,胸膈冷气,痰饮,口中清水自出,胁急胀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7、调经汤处方当归(洗焙)1两,半夏(汤洗7次)1两,甘草(炙)1两,麦门冬(去心)1两,五加皮1两,熟干地黄(洗焙)1两,川芎1两,吴茱萸(汤洗7次)1两,肉桂(去粗皮)1两,牡丹皮1两,赤芍药1两,乌药1两,人参(去芦头)1两,红花1两,没药半两(另研)。
功能主治冲任脉虚,风寒客搏,气结凝滞,每经候将行,脐腹先作撮痛,或小腹急胀,攻注腰脚疼重。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经欲行时,预前5日及经断后5日,并宜服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处方8、鳖甲汤处方鳖甲(去裙襕,酥炙)1两,柴胡(去苗)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芍药1两,沉香半两,黄耆半两,桔梗半两,人参半两,芎䓖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木香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五味子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半两,防风(去叉)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当归(切,焙)半两,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焙)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秦艽(去苗土)半两,槟榔1个,甘草(炙)1两半(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五劳七伤。四肢无力,手足疼痛,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1个(劈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处方9、柴胡防归汤处方柴胡1钱,人参1钱,当归3钱,川芎1钱半,半夏8分,陈皮8分,防风8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产后发热,不因难产伤力及亡血过多、恶露未尽、无子蒸乳四症,系外感风寒表症,脉实,挟食积瘀血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处方10、催生散处方半夏(姜制)、白及(生,晒干,研)。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难产。
用法用量难产,1-2日不下,每服3分,陈酒送下;3-4日不下或横倒产,每服6分;5-6日不下,产母危在顷刻,或儿已死腹中,或儿被稳婆手伤,骨肉断于腹中,每服9分,皆用陈酒调冲服。
摘录《青囊秘传》
处方11、黄耆建中汤处方黄耆3分(去芦),白术3分,枳壳3分(汤浸,去瓤),前胡3分,杏仁2分(去皮尖),柴胡2分(银州者),人参2分,白茯苓2分,甘草2分,当归2分,川芎2分,半夏2分(汤洗7次),黄芩2分,白芍药2分,羚羊角2分,生地黄2分,麦门冬(去心)2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有热,胸中烦,手足热,心怔忡,口苦咽干,咳嗽潮热等。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十七味大建中汤”。
摘录《百一》卷四引陆彦安方
处方12、羚羊角散处方半夏2钱半(制7次),当归身2钱半,川芎2钱半,白芷2钱半,防风2钱半,明天麻2钱半,枳壳2钱半,甘草2钱半,茯神1两,羚羊角(锉细末)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视物颠倒。
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3片,水煎,去滓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五
处方13、调经种子第一神方处方淡吴萸1钱半(平时腹不痛,兼之火旺者,减去5分,体寒腹痛者加5分),全当归2-3钱,正川芎1钱半,杭白芍2钱(酒炒),嫩桂枝(手足常冷兼之麻痹者,用桂尖,否则用桂枝心,火旺者用1钱,火衰者用1钱半,冬月或用2钱),真阿胶2钱(水酒另炖冲),法半夏2钱(体寒痰多者,加5分或加1钱,痰少而口常干者,减1钱,加淡条芩1钱半),台党参1钱半(津液不足,口常干苦,素体火旺者,以洁洋参2钱代之),粉丹皮1钱半(血热者用2钱),拣寸冬4钱(常时口干,唇舌红赤者,用5钱,并加生地2钱),炙甘草1钱半(胸腹胀满者减去,加四制香附1钱5分),淡生姜(切薄片)1钱半(体寒痰多易呕者,用2钱,暑月少减)。
功能主治妇人上热下寒,心中发热,少腹常痛,经寒久不受胎,经水紫黑稀少,或过期不至,两尺迟涩,两寸关洪大或弦数,或腰腹胀痛,或经行干呕。
用法用量水煎,每于经行时服起,日服1剂,每月3-4剂。服至2-3月,经即对期色正,数月必受孕矣。
摘录《寿世新编》卷上
处方14、羚羊角散处方羚羊角屑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焙),川升麻3分,赤茯苓1分,前胡1两(去芦头),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荆芥半两,细辛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痰气壅,心胸不利,头目烦疼,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15、除湿汤处方茯苓1钱,桔梗8分,枳壳(麸炒)8分,半夏5分,桑白皮5分,杏仁(去皮尖)5分,甘草(炙)5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诸咳嗽。
用法用量加生姜2片,水煎服。伤风致咳,鼻流清涕,加防风、羌活、薄荷、荆芥、苏叶各1钱;肺受火邪、痰壅口干,加黄芩1钱、黄连7分;肺受湿痰,身重,加苍术、防己、山栀(炒)各5分;寒喘痰嗽,加麻黄7分;恶寒多汗,加桂枝、防风;风寒,加南星、竹沥半盏,姜汁少许;痰气咳嗽,加苏子、贝母各1钱;日晡咳者,火浮于肺,加5味子7粒,知母(炒)1钱,五倍子7分;久嗽,气虚血少,加参、耆、归身、款冬花、紫菀;午后阳虚咳嗽,加知母、川柏(俱蜜水蒸)4分,当归、生地、竹沥、姜汁、天门冬、贝母各等分;嗽若有血,加清血凉血之剂。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八
处方16、羚羊角汤处方羚羊角3分(镑),赤茯苓3分(去黑皮),细辛3分(去苗叶),半夏3分(汤洗7遍,生姜汁煮,焙),藁本(去苗土)3分,蔓荆实1两(去皮),芎䓖1两,旋复花1两,防风1两(去叉),甘草1两(炙,锉),枳壳(去瓤,麸炒)1两,人参1两半,羌活1两半(去芦头),前胡(去芦头)1两半,甘菊花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热毒风。胸膈烦满,语涩痰盛,筋脉挛急,头目昏痛,肢节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生姜2片,以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早、晚食后稍热服,急则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处方17、调经六合汤处方白术、黄芩、香附、陈皮、半夏、白茯苓、归身、白芍、生地、川芎、甘草。
功能主治妇人气血凝滞,经闭而腹中结块,腰腿重疼者。
用法用量水2钟,生姜3片,煎汤,食远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处方18、黄芩汤处方黄芩1两,桂心1两,赤茯苓1两,前胡2两(去芦头),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6日,发汗不解,呕逆,小便不利,胸胁痞满,微热而烦。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19、桔连汤处方苦桔梗、川黄连(倍加)、枳实(炒)、前胡、连翘(去心)、陈皮、防风、制半夏、柴胡、南星、白附子、牛蒡子(炒,研)、玄参、赤芍、莪术(煨)、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喉中忽生肉如桃如云,层层而起。
用法用量水煎服。用绵裹箸头,蘸食盐点肉上,1日5-6次,自消,再服本方。
摘录《回生集》卷上
处方20、调解散处方青皮、陈皮、桔梗、枳壳(制)、半夏(制)、川芎、木通、干葛、甘草(炒)、紫苏各等分,人参减半。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小儿疮痘已发,或为风冷所折,荣卫不和,或为宿食所伤,内气壅遏,以致坚硬。
用法用量《普济方》有柴胡、紫草。
摘录《直指小儿》卷五
处方21、黄芩汤处方黄芩3两,桂心3两,茯苓4两,前胡8两,半夏半升(洗)。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伤寒6-7日,发汗不解,呕逆下利,小便不利,胸胁痞满,微热而烦。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6升,分为6服,白日3次,夜晚3次,间食生姜粥,小便利为愈。
注意忌羊肉、饧、生葱、酢物。
摘录《外台》卷一引《深师方》
处方22、橘叶汤处方橘叶半两,半夏半两,厚朴半两,藿香3钱,葛根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芒种以后至立秋以前,阳气衰,两手脉沉细无力,或胃膈痛,身体拘急疼痛,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橘皮汤”。方中橘叶,《医学纲目》作“橘皮”。藿香、葛根用量原缺,据《医学纲目》补。3-5服后脉尚力小,手足逆冷,加细辛3分。
摘录《伤寒微旨论》卷下
处方23、鳖甲汤处方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柴胡(去苗)1两,甘草(炙,锉)1两,半夏(生姜半两同捣,作饼子,晒干,如此3次)1两,楝实(麸炒,去核)1两,黄耆(锉)1两,赤芍药1两,秦艽(去苗土)半两,人参半两,白术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桔梗(炒)半两,知母(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熟干地黄(焙)半两,地骨皮半两,草豆蔻(去皮)半两,常山半两,乌梅(取肉)半两,木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潮热,肌瘦咳嗽,骨节酸疼,面红颊赤。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1个(劈破),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24、藿香汤处方藿香叶半两,人参半两,陈橘皮(汤去白,焙)半两,羌活(去芦头)1分,独活(去芦头)1分,草豆蔻(去皮)半两,桔梗(炒)1分,木香1分,半夏(汤洗7遍,焙干)2两,芎䓖1分,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分,干姜(炮)1分,甘草(炙)1分,薏苡仁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中风。多汗恶风,身体怠情,四肢不欲动,面色黄,不嗜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水1盏,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
处方25、黄耆鳖甲散别名黄耆鳖甲汤、黄耆鳖甲煎
处方人参1两6钱半,肉桂1两6钱半(去粗皮),苦梗1两6钱半,生干地黄(洗,焙干)3两3钱,半夏(煮)2两半,紫菀2两半(去芦),知母2两半,赤芍药2两半,黄耆2两半,甘草2两半(爁),桑白皮2两半,天门冬5两(去心,焙),鳖甲(去裙,醋炙)5两,秦艽3两3钱(去芦),白茯苓3两3钱(焙),地骨皮3两3钱(去土),柴胡(去芦)3两3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颊赤心忡,日晚潮热,夜有盗汗,胸胁不利,减食多渴,咳唾稠粘,时有脓血。男女虚热,身瘦,五心烦热,四肢怠惰,咳嗽咽干,自汗食少。
用法用量黄耆鳖甲汤(《医学入门》卷八)、黄耆鳖甲煎(《金匮翼》卷三)。
各家论述1.《痰火点雪》:方意以黄耆治五劳羸瘦,寒热自汗,补气实表;以鳖甲治劳瘦,除骨节间劳热结实,补阴补气;以地骨皮治骨蒸烦热;以秦艽、桔梗、人参,并主传尸骨蒸,劳热自汗;桑白皮去肺中水气,及火热嗽血;以天冬除肺气,清肺热,除咳痰;以紫菀止咳脓血,消痰益肺;以生地黄治咳嗽吐血;以知母泻肺火,滋肾水,除命门相火;以柴胡治劳热,消痰止咳;以甘草泻火养阴补脾;以茯苓补五劳七伤,肺痿痰壅等症;以白芍利肺益脾,是方也,备15味药品固繁,而用之亦精,犹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战有不胜者乎!2.《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足少阳药也。鳖甲、天冬、芍、地、知母滋肾水而泻肺肝之火,以养阴也;黄耆、人参、桂、苓、甘草固卫气而补脾肺之虚,以助阳也;桑皮、桔梗以泻肺热;半夏、紫菀以理痰嗽;秦艽、地骨以散内热而除蒸;柴胡以解肌热而升阳,此表里气血交治之剂也。
摘录《局方》卷五(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处方26、大柴胡汤处方柴胡、黄芩、广皮、甘草、半夏、大黄。
功能主治双解表里。主少阳表症未解,里症又急,潮热,大便秘,有下症者。
用法用量口燥渴,去半夏;腹中胀,加枳壳;小便涩,加木通。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处方27、大黄汤处方大黄(锉,微炒)3分,前胡(去芦头)3分,半夏(汤洗7遍,炒)3分,人参3分,黄芩(去黑心)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木香半两,槟榔(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中焦热实闭塞,关格不通,吐逆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处方28、豉汤处方豉1升,半夏1两(洗),生姜2两,人参1两,柴胡1两,甘草1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霍乱呕(口宛),气厥不得喘息。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两升半,温服7合。
注意忌羊肉、饧、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六引则《小品方》
处方29、调经养血丸处方香附12两(酒、醋、盐汤、童便各浸3日,取出炒),当归(酒洗)2两,白芍(酒炒)2两,川芎1两,生地黄(酒洗)2两,茯苓(去皮)1两,白芷1两,牡丹皮(酒洗)1两,干姜(炒)1两,肉桂1两,红花1两,桃仁(泡去皮)1两,玄胡索6钱,没药1两,半夏(香油炒)1两,甘草(炙)1两,小茴(炒)3钱,莪术(煨,醋炒)5钱,阿胶(蛤粉炒成珠)1两。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
功能主治妇女经脉不行或不调,或前或后,赤白带下,久不成孕。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白汤、黄酒任下。
摘录《回春》卷六
处方30、理中汤处方槟榔(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益智(去皮,炒)1两,桂(去粗皮)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半夏(姜汁制)1两,沉香1两(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患后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2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处方31、草豆蔻散处方草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半两,白术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草1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虚冷,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32、丁香茯苓汤处方木香4两,丁香4两,干姜(炮)1两半,附子(炮,去皮脐)1两,半夏(洗7次)1两,肉桂(去皮)1两,陈皮(去白)1两,缩砂半两(一方有茯苓,无肉桂)。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宿饮留滞,以致呕吐涎沫,或有酸水,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2盏,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7分,不拘时候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七引《圣惠》
处方33、琥珀珍珠丸处方巴豆7枚(取霜),附子尖14枚(半生,半炮),半夏10枚(半生,半炮),白花蛇头1枚(酒浸,焙干),白僵蚕14枚(一半生,一半用薄荷叶裹炙焦,去薄荷不用),白附子2枚(半生,半炮),全蝎14枚(一半生,一半用薄荷叶裹炙令黄,去薄荷),天南星3钱(半生,半炮),羌活(去芦头)1钱,白鲜皮1钱,琥珀(别研)1钱,天麻1钱,珍珠末(别研)1钱,朱砂(别研)1钱,龙齿(火煅)1钱,雄黄半钱(别研),麝香1字(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以猪心血同薄荷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萝卜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涎留心经,上逆作吐,目睛直视,手足搐搦,及风痫瘈疭,涎潮昏塞,嚼舌摇头,作声狂叫。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人参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七
处方34、黄连进退汤处方川黄连1钱(姜汁炒),炮姜1钱,半夏1钱,川牛膝1钱(盐水炒),白芍(酒炒)1钱,人参1钱半,大枣肉3枚,童便小半杯。
功能主治关格。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阳虚肢冷,加熟附子1钱,减连5分;阴虚燥渴,加麦门冬1钱,去半夏。
摘录《古今医彻》卷二
处方35、宽中汤处方山楂、厚朴(炒)、陈皮、熟半夏、桔梗、麦芽、神曲、木通、木香。
功能主治小儿霍乱吐泻,气壮食重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为引,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36、大黄丸处方大黄(锉如骰子样)3两,青橘皮(去白,不锉)1两,半夏(洗,去滑)1两。
制法上3味,一处炒熟,捣罗为末,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焦风热痰毒。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临卧温水送下。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二
处方37、宽中和气散处方藿香、青皮、蓬术、归尾、牛膝、枳壳、半夏、陈皮、白豆蔻、木香、卜子、茯苓、腹子。
功能主治感气胸满不宽,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3片,用水2钟煎,食前服。
摘录《女科万金方》
处方38、琥珀茯苓丸处方琥珀3两,土茯苓4两,赤茯苓3两,黄柏3两,海金沙3两,泽泻3两,甘草3两,乌药3两,丹皮3两,半夏3两,车前子5两,大黄5两,滑石5两,木通2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小丸,滑石为衣,闯亮。
功能主治通闭,利尿,止痛。主小便淋漓,浑浊如膏,尿道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
注意忌辛辣动火食物。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
处方39、黄耆散处方黄耆1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半两,赤茯苓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白术3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诃黎勒皮3分,芎䓖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和胃思食,调利五脏。主痰上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40、触饮丸处方苍术10两(泔水浸,脂麻酱拌炒),茯苓2两,制半夏2两,蒸透西洋参2两,蛤壳2两,猪苓2两,葶苈(炒)1两5钱,白芍1两,泽泻1两,沉香6钱,蓬术(酒炒)8钱,橘红(盐水炒)7钱,郁金5钱,干姜(炮)5钱,公丁香3钱,小川连3钱。
制法上研细,用竹沥2分,姜汁1分泛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胃脘痛。因胃寒蓄饮而致者,饮食畏冷,恶甜吞酸吐水,心下时痛。
摘录《鸡鸣》
处方41、黄耆散处方黄耆1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柴胡1两(去苗),麦门冬3分(去心),赤茯苓1两,赤芍药3分,桑根白皮3分(锉),五味子半两,紫苏茎叶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木通3分(锉),诃黎勒皮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羸瘦,上焦壅滞,每唾稠粘,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42、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处方黄连、竹茹、橘皮、半夏。
功能主治幼儿脾胃失伤,呕逆者。
各家论述王士雄:于橘皮竹茹汤去生姜之温,甘草之甘;加黄连之苦寒,以降诸逆冲上之火;半夏之辛开,以通格拒搏结之气。
摘录《温热经纬·三时伏气外感篇》
处方43、救绝至圣丹处方人参7钱,菖蒲3钱,半夏3钱,南星2钱,生附子1钱,丹砂末1钱。
功能主治中风后发狂者。
用法用量上药先将参、苓、附子等药煎汤,调入丹砂末灌之。
各家论述天下无真中风之人,不过中气、中痰、中湿而已。若不用人参、附子大剂煎饮,何能返巳去之元阳,回将绝之心气哉?况人将死亡时,未有不痰上涌者,妙在用半夏、南星以祛逐之;尤妙用菖蒲以引入心经,使附子、半夏得施其荡邪之功,而丹砂又能镇定心气,所以返危为安。
摘录《石室秘录》卷一
处方44、柴胡加桂汤处方柴胡3钱,黄芩2钱,桂枝2钱,半夏1钱,甘草4分。
功能主治半表里症,盗汗,身热不欲去衣;及不满不硬,但心下妨闷,谓之支结,少阳疟往来寒热。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温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处方45、桂心散处方桂(去粗皮)1两,昆布(洗去咸,焙)1两,海藻(洗去咸,焙)1两,甘草(炙,锉)1两,白面(微炒)1两,龙胆1两半,海蛤1两半,土瓜根1两半,半夏(为末,生姜汁和作饼,晒干)1两半,吴茱萸(汤浸,去涎,焙,炒)1两半,牡蛎(烧)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瘿气,咽喉肿塞。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食后、临卧酸浆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46、黄芩汤处方黄芩3两,人参3两,干姜3两,桔梗1两,大枣13枚,半夏半升。
功能主治干呕下利。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煎取3升,温分3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八
处方47、宽中沉参散处方半夏5分,五味子3分,鹿角胶3分,茯苓3分,白术2分,沉香2分,款冬花2分,川芎2分,紫菀2分,石斛2分,山药2分,人参4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饮,养肺,止咳。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生姜汤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八
处方48、桔梗汤处方桔梗(锉,炒)2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细辛(去苗叶)2两,芎藭2两,人参2两,甘草(炙,锉)2两,芍药1两,熟干地黄(微炒)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阻病。心中愦闷,虚烦吐逆,恶闻食气,头眩体重,四肢疼痛,烦热,多卧少起,恶寒汗出,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49、第一真黄风汤处方嫩黄耆3钱,防风根8分,云茯苓3钱,炙甘草5分,制半夏1钱半,福橘皮1钱,当归身3钱,赤芍药1钱半,豨莶3钱。
功能主治真中风,初感一切形证。
用法用量上以长流水煎,入竹沥3钱,姜汁5分,和服。
摘录《医略十三篇》卷一
处方50、理气健脾丸处方白术、陈皮、山楂、香附、木香、半夏、茯苓、神曲、黄连、当归、芍药(一方无芍药)。
制法荷叶烧饭为丸。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久泻久痢。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医方集解》
处方51、健脾丸处方白术5两,白茯苓3两,白芍药3两,半夏(姜制)3两,陈皮2两,神曲2两,山楂肉2两,当归(酒洗)2两,川芎2两。
制法上为末,煮荷叶汤,作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胃,进饮食,消化水谷。主嗳气。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白汤送下。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四引《必用全书》
处方52、黄耆汤处方黄耆(锉)1两,半夏半两(汤洗7,焙),芎䓖半两,甘草(炙)1分,人参3分,白术3分,陈橘皮(去白,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诃黎勒皮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和脾胃,思饮食。主妊娠痰逆。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擘),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处方53、家传清气化痰丸处方天南星4两,大半夏4两(2味先用米泔水各浸3-5日,以透为度,洗净切片,以碗1个,盛贮晒干,先姜汁、次皂汁、又次矾汁、又次消水,浸一旦夕晒干),青皮(去瓤)1两,陈皮(去白)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枳实(麸炒)1两,白术(去芦)1两,白茯苓(去皮)1两,苏子(炒)1两,白芥子(炒)1两,萝卜子(炒)1两,香附(盐水炒)1两,瓜蒌仁1两,干葛1两,桔梗(去芦)1两,苦杏仁(去皮)1两,黄芩(酒炒)1两,神曲(炒)1两,麦芽(炒)1两,山楂(蒸,去子)1两,白豆蔻(去壳)1两,前胡(去芦)1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前浸4味药水,加竹沥1碗,泡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清火,开胸顺气,消痞除胀,醒酒消食。主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茶或姜汤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54、柴葛解肌汤处方柴胡、黄芩、半夏、葛根、白芍。
功能主治伤寒温疫7日之时。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一
处方55、马通粟丸别名马通粟粒丸
处方马通中粟18铢,杏仁半两,紫菀半两,细辛半两,石膏6铢,秦艽6铢,半夏6铢,茯苓6铢,五味子6铢。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少小胁下有气,内痛,喘逆气息难,往来寒热,羸瘦不食。
用法用量马通粟粒丸(《卫生总微》卷十四)。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马通止血解毒,而马通中粟专散胃中积垢;杏仁、细辛、秦艽、紫菀祛风利气;茯苓、半夏利水豁痰;石膏、五味化热收津。积散气调,痰清热化,而津自回矣。
摘录《千金》卷五
处方56、理气丸处方焦术、陈皮、厚朴、麦芽、半夏、槟榔、神曲、枳壳、草果、南星、木香、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宿食,脉沉滑属壮者。
摘录《医学集成》卷一
处方57、干姜散处方干姜、半夏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悬痈,咽热,暴肿。
用法用量以少许着舌上。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三因》卷十六
处方58、柴胡石膏汤处方白虎汤加柴胡、黄芩、半夏。
功能主治暑嗽喘渴。
摘录《医方集解》
处方59、理痰汤处方生芡实1两,清半夏4钱,黑脂麻(炒,捣)3钱,柏子仁(炒,捣)2钱,生杭芍2钱,陈皮2钱,茯苓片2钱。
功能主治痰涎郁塞胸膈,满闷短气,或渍于肺中为喘促咳逆,停于心下为惊悸不寐,滞于胃口为胀满哕呃,满于经络为肢体麻木或偏枯,留于关节、着于筋骨为俯仰不利、牵引作疼;随逆气肝火上升为眩晕不能坐立。
各家论述方以半夏为君,以降冲胃之逆;即重用芡实,以收敛冲气,更以收敛肾气,而厚其闭藏之力;用脂麻、柏实者,润半夏之燥,兼能助芡实补肾也;用芍药、茯苓者,一滋阴以利小便,一淡渗以利小便也;用陈皮者,非借其化痰之力,实借其行气之力,佐半夏以降逆气,并以行芡实、脂麻、柏实之滞腻也。
临床应用1.痰饮:一妇人,年四十余,上盛下虚,痰涎壅滞,饮食减少,动则作喘,他医用二陈汤加减治之,三年,病转增剧。后延友人毛仙阁诊视,投以此汤,数剂病愈强半,又将芡实减去四钱,加生山药五钱,连服二十余剂,痰尽消,诸病皆愈。至今数年,未尝反复。2.痫风:一少妇,患痫风,初2-3月一发,浸至2-3日一发。脉滑,体丰,知系痰涎为恙。仙阁亦治以此汤加赭石三钱,数剂竟能拔除病根。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60、干姜人参半夏丸处方干姜1两,人参1两,半夏2两。
制法上为末,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汤剂,名“干姜人参半夏汤”(见《产科发蒙》)。
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妊娠二月之后,胚化成胎,浊气上冲,中焦不胜其逆,痰饮遂涌,呕吐不已,中寒乃起,故用干姜止寒,人参补虚,生姜、半夏治痰散逆也。2.《金匮要略浅注》:此为妊娠之呕吐不止而出其方也。半夏得人参,不惟不碍胎,且能固胎。3.《金鉴》:恶阻者,谓胃中素有寒饮,恶阻其胎而妨饮食也。主之以干姜去寒,半夏止呕;恶阻之人,日日呕吐,必伤胃气,故又佐人参也。
临床应用1.妊娠呕吐:郭某,女。妊娠一个半月,泛恶呕吐黄水,不能饮水进食,头晕,大便干燥,心中烦热,口干且苦,但喜热饮,胃脘作痛,少腹胀坠,舌苔淡黄腻,根微垢,脉左细弦数,右滑数。病因痰湿中阻,胃浊不克下降。治以益气温中,化痰降浊。党参3g,干姜6g,清半夏3g,研末。早晚各服1.5g,加生姜汁4滴,调和徐服。2.产后呕吐:一妇人年二十许,产后胃中不和,时时吐饮食,羸瘦极,遂发大呕吐,药食不能入口。脉微细,四肢微冷,口干燥,欲冷水,余诊之,作半夏干姜人参丸料,煎为冷液,令时时饮少许;又三日,啜稀粥,胃气渐复。3.吐水:某女人,年四十余。尝有吐水之癖,经炎暑,其病益甚,食气绝粒,身体骨立,心中疼热,好冷水。余与半夏干姜人参丸料,兼服乌梅丸,呕吐顿止,心中疼热日减,方得进饮食。
摘录《金匮》卷下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