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8:50:49作者:百科
[拼音]:yixue niechi dongwu
[外文]:rodents of medical importance
与医学有关的啮齿动物。全世界约有近1590种啮齿动物,属于350多个属,中国有200多种,约占中国兽类种数的半数以上。一般小型啮齿动物俗称鼠类。鼠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与人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其中一些种类能传播多种疾病;有的严重危害农业;有的毛皮可用(如河狸、松鼠等);有的为实验动物(如豚鼠、大白鼠和小白鼠);有的为玩赏动物。
鼠类个体变异较大,最大的水豚鼠长达1m以上,体重可达50kg,最小的巢鼠体长仅52~56mm,体重 7~7.5g。鼠的特殊习性为终生不断地啃咬坚硬的器物,这是由于特殊的门牙构造决定的。上、下颌各有一对大切牙,没有齿根,终生在牙齿的基部具有生长点,门齿由颌部终生持续生长,故需不停地啃咬硬物把过长的部分磨去。门牙外侧面的釉质比内面的坚硬,磨损的程度也不同,外面磨掉的少,内面磨掉的多,于是切牙便磨成凿状,十分锐利,是自卫的惟一武器。鼠类在较佳的食物条件下,繁殖力很强,在中国北方,每年至少能繁殖2~3窝,在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几乎全年都能繁殖,每窝产仔5~6只,产仔最多的如仓鼠,每窝能产仔18只。第一窝幼鼠还没有断奶,母鼠又交配受孕的现象屡见不鲜。
鼠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问题是传播疾病。目前,全世界鼠类传播的疾病主要有38种,其中病毒疾病10种,立克次氏体病6种,螺旋体病2种,细菌病11种,寄生虫病9种。在中国已查明的鼠类传染病有29种,计病毒病7种,包括流行性出血热、新疆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口蹄疫、泡状口炎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立克次氏体病4种,包括恙虫病、Q热、鼠型斑疹伤寒和北亚蜱传斑疹伤寒;细菌病7种,包括兔热、沙门氏菌病、鼠疫鼠咬热、类鼻疽病、类丹毒病和利斯特氏杆菌病;螺旋体病2种,包括钩端螺旋体病、蜱传回归热;真菌病2种,包括孢子丝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寄生虫病7种,包括血吸虫病、旋毛虫病、鞭虫病、短膜壳绦虫病、包虫病、黑热病和弓形虫病。中国鼠传疾病约占全世界此类疾病的87%。其中最严重的鼠传疾病(如鼠疫和流行性出血热等)在中国已积极进行防治,并取得明显的效果。
中国将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动员全国的医务卫生力量,控制了鼠疫的流行。对于其他鼠传疾病,中国学者亦做过大量研究工作,在防治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鼠疫疾病常有季节性和地域性。例如鼠类有季节性迁徙,从而将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播给人。如中国东北大兴安岭的黑线姬鼠即随气候作季节性迁徙,冬天在屋内冬栖时,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最多,天气转暖后黑线姬鼠跑出户外,发病就减少。也有的鼠类随农时和耕作而作季节性迁徙。
鼠类传播疾病可有下面几种方式:
(1)鼠类的体外寄生虫叮人时将疾病传给人。蚤可将旱獭、黄鼠和黄胸鼠等体内的鼠疫杆菌传播给人。恙螨叮咬可将鼠体内的恙虫立克次氏体传播给人。蜱叮咬可将森林脑炎病毒、北亚蜱传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及蜱传回归热螺旋体传播给人。
(2)鼠类污染粮食、食物和水源,将疾病传播给人。如饮用被污染的生羊奶,可患新疆出血热;接触病鼠排泄物可感染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Q热、兔热病、利斯特氏杆菌病;接触被疫鼠污染的水可患钩端螺旋体病等。
(3)与鼠类直接接触而感染疾病。近年来,从黑线姬鼠肺里分离出多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多数学者认为可通过飞沫直接感染此病;接触疫鼠可患口蹄疫、泡状口炎、组织胞浆菌病等。经呼吸道还可传播类鼻疽。
(4)被鼠类咬伤而直接染病,如鼠咬热。
鼠类也有对人有益的方面,如褐家鼠的白色变异型、小家鼠的白色变异型和豚鼠已被培育成实验动物,广泛用于医学和生物学研究。益鼠应充分利用,害鼠要杀灭。灭鼠最有效的方法是毒杀。另外,要保护鼠的天敌(猛兽和猛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