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虎杖解毒汤

更新时间:2023-02-09 12:58:02作者:百科知识库

虎杖解毒汤

虎杖解毒汤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

虎杖解毒汤的基本资料

虎杖解毒汤(蒋森方)

处方虎杖15克,板蓝根20克,丹皮13克,赤芍13克,蝉蜕10克,甘草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血,透疹。主火毒内蕴血分。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虎杖解毒汤相关中药材

1、板蓝根

别名大蓝根,大青根,靛青根,蓝靛根,靛根。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初冬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性状①板蓝根 又名:大蓝根。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气微弱,味微甘。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主产河北、江苏、安徽等地。②马蓝根(《本草便读》)又名:蓝龙根、土龙根。为植物马蓝的干燥根茎及根,全长10~30厘米,灰褐色。根茎圆柱形,径约2~6毫米,上部带有短的地上茎,地上茎有对生分枝,根茎有膨大的节,节上分生稍粗的根茎及细长的须根。根细长而稍弯曲,表面有细皱纹。根茎及地上茎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略显纤维状,中央有大形的髓;根部质较柔韧。气无,味淡。以条长、粗细均匀者为佳。主产于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等地。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舌绛紫暗,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①《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毒”②《本草述》:“治天行大头热毒”③《本草便读》:“清热解毒,辟疫,杀虫”④《分类草药性》:“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⑤《现代实用中药》:“马蓝根为清凉、解热、解毒剂,用于丹毒、产褥热等”⑥《中药志》:“清火解毒,凉血止血。治热病发斑,丹毒,咽喉肿痛,大头瘟,及吐血、衄血等症”⑦《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肝炎,腮腺炎”⑧《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感冒发热”⑨《广西中草药》:“治乙脑,流感,流脑,咽喉炎,口腔炎,扁桃体炎”

备注上述植物的叶或带幼枝的叶(大青叶)以及叶的加工制成品(青黛、蓝靛)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2、甘草

别名美草,蜜甘,蜜草,蕗草,国老,灵通,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秋季采挖,除去茎基、枝叉、须根等,截成适当长短的段,晒至半干,打成小捆,再晒至全干。也有将外面栓皮削去者,称为“粉草”。置干燥通风处,防霉蛀。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河岸砂质土等地。分布东北、西北、华北等地。主产内蒙古、甘肃;其次为陕西、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青海、新疆等地。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所产品质最优。

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不分枝,多截成长30~120厘米的段,直径0.6~3.3厘米。带皮的甘草,外皮松紧不等,显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着的皱纹、沟纹及稀疏的细根痕,皮孔横生,微突起,呈暗黄色。两端切面平齐,切面中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粉性,有一明显的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特殊。根状茎形状与根相似,但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粉草外表平坦,淡黄色,纤维性,有纵裂纹。带皮甘草以外皮细紧、有皱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者为佳;外皮粗糙,灰棕色、质松、粉性小、断面深黄色者为次;外皮棕黑色、质坚硬、断面棕黄色、味苦者不可入药。粉草较带皮甘草为佳。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⑤《珍珠囊》:“补血,养胃”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备注除上述主要品种外,尚有以下向属植物亦入药用。①光果甘草,又名:欧甘草。其特征为局部被有白霜和疏柔毛,不具腺毛,小叶长椭圆形或狭长卵形。荚果长圆形,扁而直或略弯曲。分布新疆。②黄甘草,其特征茎上部被微毛或近无毛.荚果略作镰状弯曲,膨胀,具腺毛。分布甘肃。③胀果甘草,其特征小叶3~5片,稀达7片,下面中脉无毛。荚果长圆形而直,膨胀。分布新疆、甘肃等地。

3、蝉蜕

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蜩甲,伏壳,枯蝉,蝉甲,蜩蟟退皮,蝉退壳,蝉退,蝉脱,催米虫壳,唧唧猴皮,唧唧皮,热皮,麻儿鸟皮,仙人衣,伏蜟。

来源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夏、秋采集,除净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主产山东、河南、河北、湖北、江苏、四川等地。以山东产量较大。

性状全角似蝉而中空,稍弯曲。长约3~4厘米,宽约1.5~2厘米。表面呈茶棕色,半透明,有光泽,被黑棕色或黄棕色细毛。头部触角1对,呈丝状,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透明;额部突出;上唇宽短,下唇延长成管状。胸的背面纵裂或呈十字形纵横裂开;左右具小翅两对,前对较长,后对较短;腹面足3对,前足腿节及胫节先端具锯齿,肘节先端有2个小刺,齿刺皆呈黑棕色;中足及后足均细长。腹部扁圆;共分9节,尾端呈三角状钝尖。体轻,膜质,中空,易碎。气微弱,味淡。以色黄、体轻、完整、无泥砂者为佳。

功能主治散风热,宣肺,定痉。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①《别录》:“主小儿痫;灰服之主久痢”②《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③《本草拾遗》:“研,一钱匕,井花水服,主哑病”④《本草衍义》:“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⑤《纲目》:“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4、虎杖

别名大虫杖,苦杖,酸杖,斑杖,苦杖根,杜牛膝,酸桶笋,斑庄根,酸杆,斑根,黄药子,土地榆,酸通,雌黄连,蛇总管大活血,紫金龙,酸汤杆,黄地榆,号筒草,斑龙紫,红贯脚,阴阳莲,活血龙,猴竹根,金锁王,大叶蛇总管,九龙根,山茄子,斑草,搬倒甑,九股牛,大接骨,老君丹,花斑竹,酸筒杆,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虫杖,鸟不踏,酸榴根,土地檎,雄黄连,蛇总管,大活血,血藤,酸汤秆,野黄连,活血丹,猴竹。

来源为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春、秋均可采挖,切断,晒干。

生境分布多生于山谷、溪旁或岸边。分布我国中部及南部。产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山东、河南、陕西、湖北、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根的形状不一,多数呈圆锥形弯曲,或块状,长1~7厘米,直径0.6~1.5厘米,外表棕褐色,有明显的纵皱纹、紫色斑块及散在的须根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棕红色,纤维性,本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呈菊花状放射形纹理。根茎圆柱形,节明显,通常着生卷曲的须根,折断面中央有空隙,根茎顶部有残存的茎基。气微弱,味微苦。以根条粗壮、内心不枯朽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破瘀,通经。治风湿筋骨疼痛,湿热黄疸,淋浊带下,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下,症瘕积聚,痔漏下血。跌扑损伤,烫伤,恶疮癣疾。①《别录》:“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症结”②陶弘景:“主暴瘕,酒渍服之”③《药性论》:“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④《本草拾遗》:“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煮汁作酒服之”⑤《日华子本草》:“治产后恶血不下,心腹胀满。排脓,主疮疖痈毒,妇人血晕,扑损瘀血,破风毒结气”⑥《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止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痔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⑦《医林纂要》:“坚肾,强阳益精,壮筋骨,增气力。”“敷跌伤折损处,可续筋接骨”⑧《岭南采药录》:“治蛇伤,脓疱疮,止损伤痛”⑨《贵州民间方药集》:“收敛止血,治痔瘘,去风湿,发表散寒,散瘀血,外用治火伤”⑩《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实火牙痛,湿疮烂腿,脚趾歧湿烂”

本文标签:药学  方剂大全  
上一篇:虎杖煎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