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狐胆丸

更新时间:2023-02-09 12:45:59作者:百科知识库

狐胆丸

狐胆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7味。

狐胆丸的基本资料

狐胆丸(《幼幼新书》卷十三引《聚宝方》)

处方浮萍草(紫背者,7月15日采取)不拘多少(阴干)、雄狐胆(12月收,阴干)。

制法上将浮萍草1味为末,用胆汁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中风。

用法用量每服,大人小儿3丸,金银薄荷汤送下,不拘时候服。

狐胆丸(方出《圣惠》卷五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八)

处方砒霜半两,朱砂半两,麝香1分,阿魏1分,狐胆1枚,黄丹1分,绿豆面1分。

制法上为细末令匀,5月5日午时用粽子尖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疟,寒热发作无时。

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及发前以冷醋汤送下。

注意忌食热物。

狐胆丸相关中药材

1、绿豆

别名青小豆。

来源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立秋后种子成熟时采收,拔取全株,晒干,将种子打落,簸净杂质。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性状干燥种子呈短矩圆形,长4~6毫米,表面绿黄色或暗绿色,光泽。种脐位于一侧上端,长约为种子的1/3,呈白色纵向线形。种皮薄而韧,剥离后露出淡黄绿色或黄白色的种仁,子叶2枚,肥厚。质坚硬。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热烦渴,水肿,泻利,丹毒,痈肿,解热药毒。①孙思邈:“治寒热、热中,止泄痢、卒澼,利小便胀满”②孟诜:“研煮汁饮,治消渴,又去浮风,益气力,润皮肉”③《日华子本草》:“益气,除热毒风,厚肠胃;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④《开宝本草》:“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⑤《纲目》:“治痘毒,利肿胀”⑥《本草汇言》:“清暑热,静烦热,润燥热,解毒热”⑦《本草述》:“治痰喘及齁蛤”⑧《本经逢原》:“明目。解附子、砒石、诸石药毒”⑨《会约医镜》:“清火清痰,疗痈肿痘烂”

2、狐胆

来源为犬科动物狐的胆。将狐杀死后,剖腹,取出胆囊,阴干。

功能主治治癫痫,心气痛,疟疾。①《纲目》:“辟邪疟,解酒毒”②《陆川本草》:“泻胆火,治癫痫”③《四川中药志》:“风干研细兑开水服,治心气痛”

3、朱砂

别名丹砂,辰砂,丹粟,丹砂,赤丹,汞沙,朱丹,真朱,光明砂。

来源为天然的辰砂矿石。劈开辰砂矿石,取出岩石中夹杂的少数朱砂。可利用浮选法,将凿碎的矿石放在直径约尺余的淘洗盘内,左右旋转之,因其比重不同,故砂沉于底,石浮于上。除去石质后,再将朱砂劈成片、块状。其片状者称为“镜面砂”,块状者称“豆瓣砂”,碎末者称“朱宝砂”。

生境分布主产贵州、湖南、四川、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为大小不一的片状、块状或细小颗粒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体重,无臭,无味。商品有以下几种。①朱宝砂 又名:洋尖砂、泽光砂。呈细小片块状或颗粒状,色红明亮,触之不染手。②镜面砂(《雷公炮炙论》)又名:劈砂、片砂。呈斜方形或长条形的片状,厚薄不一,边缘不齐,色红而鲜艳,光亮如镜面微透明,质较松脆,易破碎。③豆瓣砂 又名:豆砂(陶弘景),个砂。呈块状,较大,方圆形或多角形,颜色发暗或现灰黑,体重质坚而不易碎。上述药材以色红鲜艳、有光泽、微透明、无杂质者为佳。不溶于水、硝酸及硫酸,但能溶于王水和硫化钠溶液。

功能主治安神,定惊,明日,解毒。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目昏,肿毒,疮疡,疥癣。①《本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②《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③《药性论》:“镇心,主抽风”④《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疮疥痂息肉,服并涂用”⑤《珍珠囊》:“心热非此不能除”⑥李杲:“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⑦《医学入门》:“痘疮将出,服之解毒,令出少。治心热烦跺。润肺止渴,清肝明目,兼辟邪恶瘟疫,破癥瘕,下死胎”⑧《纲目》:“治惊痫,解胎毒、痘毒,驱邪疟,能发汗”⑨《本草从新》:“定颠狂,止牙疼”

4、浮萍

别名水萍,水花,浮蓱,萍子草,水白,水苏,小萍子,浮萍草,水藓,水帘,九子萍,田萍,水萍,浮萍,水萍草。

来源为浮萍科植物紫背浮萍或青萍的全草。6~9月间捞取,晒干。

功能主治发汗,祛风,行水,清热,解毒。治时行热病,斑疹不透,风热瘾疹,皮肤瘙痒,水肿,癃闭,疮癣,丹毒,烫伤。①《本经》:“主暴热身痒,下水气,胜酒,长须发,止消渴”②《别录》:“下气,以沐浴生毛发”③《唐本草》:“主火疮”④《本草拾遗》:“末敷面酐;捣汁服之,主水肿,利小便;又人中毒,取萍子暴干末,酒服方寸匕;又为膏长发”⑤《日华子本草》:“治热毒风热疾,热狂,熔肿毒,汤火疮,风疹”⑥《本草图经》:“治时行热病,亦堪发汗”⑦《滇南本草》:“发汗,解毒。治疥癞,疥癣,祛皮肤瘙痒之风”⑧《纲目》:“主风湿麻痹,脚气,打扑损伤,目赤翳膜,口舌生疮,吐血,衄血,瘫风,丹毒”⑨《玉楸药解》:“辛凉发表。治瘟疫斑疹,中风歪斜,瘫痪;医痈疽热肿,隐疹瘙痒,杨梅,粉刺,汗斑”⑩《岭南采药录》:“凡患风癍,以紫背浮萍沐浴数次;凡中水毒,手足至肘膝俱冷,用之煎水浸洗”⑾《中国药植图鉴》:“捣汁涂敷虫咬伤”

5、砒霜

别名白砒。

来源为砒石经升华而得的精制品,参见“砒石”条。

性状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能溶于水、乙醇、酸类及碱类。加热则升散而发蒜臭。

功能主治劫痰截疟,杀虫,蚀恶肉。治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梅毒,痔疮,瘰疬,走马牙疳,癣疮,溃疡腐肉不脱。①《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冲心痛,落胎。”②《开宝本草》:“主诸疟,风痰在胸膈,可作吐药。”③《本草蒙筌》:“截疟除吼,膈上风痰可吐;溃坚磨积,腹内宿食能消。”④《医学入门》:“主恶疮瘰疬,腐肉,和诸药敷之,自然蚀落。又治蛇尿着人手足,肿痛肉烂,指节脱落。为末,以胶清调涂。”⑤《纲目》:“蚀痈疽败肉,枯痔,杀虫。”⑥《玉楸药解》:“治寒痰冷癖,久疟积痢,疗痔漏瘰疬,心疼呴喘,蚀痈疽腐肉,平走马牙疳。”

6、阿魏

别名臭阿魏,细叶阿魏,熏渠,魏去疾,阿虞,形虞,哈昔泥,五彩魏,臭阿魏。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阿魏、新疆阿魏、阜康阿魏的树脂。未开花前采收。挖松泥土,露出根部,将茎白根头处切断,即有乳液自断面流出,上面用树叶I覆盖,约经10日渗出液凝固如脂,即可刮下。再将其上端切去一小段。如上法采收,每隔10天一次,至枯竭为止,共约3个月。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热。

性状阿魏商品多数由球粒凝聚而成大小不等的块状。外表暗黄色或黑棕色,贮藏日久,则变为红棕色,新的破折面为乳白色或浅黄棕色,或红棕色交错,通称为“五彩阿魏”。新疆阿魏的树脂为灰白色至浅棕黄色的脂膏状物,硬度如白蜡,质轻,断面稍现孔隙,纯净而无杂质。加水研磨,成白色乳状液。具强烈而持久的大蒜样臭气,味苦辣如蒜样。产新疆。

功能主治消积,杀虫。治症瘕痞块,虫积,肉积,心腹冷痛,疟疾,痢疾。①《唐本草》:“主杀诸小虫,去臭气,破症积,下恶气”②《千金翼方》:“主一切疰恶气”③《海药本草》:“主心腹中冷”④《口华子本草》:“治传尸,破症癖,冷气,辟温,治疟,兼主霍乱心腹痛,肾气,温瘴,御一切蕈菜毒”⑤朱震亨:“消肉积”⑥《本草会编》:“解自死牛、羊、马肉诸毒”⑦《本草通玄》:“截疟,止痢,解毒,止臭”⑧《新疆中草药手册》:“治神经衰弱,慢性气管炎”

7、麝香

别名当门子,脐香,麝脐香,四味臭,臭子,腊子,香脐子,遗香,心结香,当门子,生香,元寸香,原麝香,寸草。

来源为鹿科动物麝的雄兽香腺囊中的分泌物。活麝取香:选3岁以上的壮年雄麝,缚在取麝台上,腹部向上。取香者以左手固定麝香囊(香腺囊),并分开囊口,右手持经过消毒的取香匙,徐徐插入,深度视麝香囊大小而定,防止损伤香囊。插入后,轻轻转动取香匙,并向外掏取麝香,用盘盛取。取香后,用消炎药涂搽囊口,然后将麝放回。一般每年冬、春取香1次,也有每年3、4月和7、8月取香2次。过去多猎麝取香,在冬、春季猎取雄麝,连腹皮割下麝香囊,阴干。将毛剪短,即为“整麝香”,又称“毛香”。挖取囊中的麝香颗粒,称为“麝香仁”,又称“散香”。

生境分布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现在多人工饲养。主产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此外,东北、河南、安徽、湖北、广西、贵州、青海等地亦产。

性状①整麝香:呈球形、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3~7厘米。开口面略平坦,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的细短毛,呈旋涡状排列,中央有一小孔(囊口),直径约2~3毫米,去毛后显棕色的革质皮。另一面为黑棕色的皮膜,无毛,手捏略有弹性。用剪刀剪开,可见中层皮膜,呈银灰色且透明,习称“银皮”,内层皮膜呈棕红色,习称“油皮”,再内包含有颗粒状及粉末状的麝香仁。质较柔软,有特异的香气。②麝香仁:鲜时呈稠厚黑褐色软膏状,干后为棕黄色或紫红色的粉末,并偶尔夹有细毛。其中呈块状颗粒者习称“当门子”,为不规则圆形或扁平状,多呈紫黑色,微有麻纹,油润光亮。质柔有油性,手捻成团而不粘手、不结块,手放开立即松散弹起。有强烈而特异的香气,味微苦而略辣。均以质柔软、有油性、当门子多、香气浓烈者为佳。

功能主治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症瘕癖积,跌打损伤,痈疽肿毒。①《本经》:“主辟恶气,温疟,痫痓,去三虫”②《别录》:“疗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难产,堕胎,去面鼠,目中肤翳”③陶弘景:“疗蛇毒”④《药性论》:“除心痛,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以当门子一粒,细研,熟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蚀一切痈疮脓”⑤《日华子本草》:“杀脏腑虫,制蛇、蚕咬,沙虱、溪、瘴毒,吐风痰。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疾”⑥《仁斋直指方》:“能化阳通腠理。”“能引药透达”⑦王好古:“疗鼻窒不闻香臭”⑧《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癥瘕”⑨《本草正》:“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面酐斑疹。凡气滞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虫咬成疮,以麝香封之”⑩《本草备要》:“治耳聋,目翳,阴冷”

本文标签:药学  方剂大全  
上一篇:忽鹿麻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