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玻璃体疾病

更新时间:2023-02-03 08:44:56作者:百科

玻璃体疾病

玻璃体受周围组织病变的影响而发生的变性、出血、渗出等病理变化,表现为玻璃体混浊、液化、纤维膜的形成和收缩。玻璃体位于晶状体后面,占据着眼内腔的极大部分,为透明的胶状体组织,其成分99%为水,余为胶原组织和透明质酸,是一个主要的屈光中间质,具有维持眼球的形状及屈光的功能。玻璃体本身无血管,故不发生炎症。

玻璃体的正常代谢活动依赖于周围组织,如睫状体、脉络膜和视网膜等的正常生理功能。故玻璃体疾病多受周围组织病变的影响。当这些组织有病时,常引起玻璃体的继发性反应,包括变性、出血和渗出等。玻璃体无再生能力,部分脱失后留下的空间由房水补充。

玻璃体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混浊、液化及纤维膜的形成和收缩。无论何种不透明体进入玻璃体均导致玻璃体混浊,轻者引起飞蚊症,重者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炎症渗出物、出血后的血细胞及其分解产物、色素颗粒、异物是常见的玻璃体混浊的原因。

炎症、出血、外伤、球内异物、高度近视及老年因素都可使玻璃体液化,从原来的胶凝状态变为水样物质,其中胶原成分凝缩、飘荡不定,病人常感眼前有阴影飘动。

少量的玻璃体出血可以吸收,而反复多次的出血最后可转化为致密的膜,这些膜的收缩牵引可引起视网膜裂口及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内无血管,要使足够浓度的药物进入玻璃体达到治疗的目的很困难,因而对玻璃体疾病的治疗常不易收到满意的效果。自玻璃体注吸切割器(VISC,带有光导纤维,在手术显微镜观察下,切割玻璃体内增殖的纤维膜或条索,在手术过程中不断输入一定量的灭菌生理盐水,以保持恒定的眼内压)问世后,使以往不能治疗的玻璃体疾病有了希望。

玻璃体混浊

见飞蚊症。

玻璃体结构、体积和位置的改变

包括:

(1)玻璃体液化、玻璃体内凝胶变为溶胶而成为水样物质,其支架纤维组织则浓缩变厚成为细小混浊物。多见于老年和高度近视者,眼球内异物或患色素膜炎者。

(2)玻璃体脱离,系指玻璃体的后界层与视网膜的内界膜脱离,多继发于玻璃体液化。以眼球后上方和上方的脱离较多。以上两种改变均需检眼镜检查才能发现。

(3)玻璃体出血,眼内血管性病变(如反复性视网膜出血、高血压病、糖尿病)、眼外伤、炎症、肿瘤等均可导致眼内出血而进入玻璃体内。

(4)玻璃体疝,指玻璃体经瞳孔向前房凸出。常见于白内障囊内摘出术后。玻璃体疝与角膜内皮接触时易引起角膜水肿、混浊。

玻璃体先天异常

多为胎儿期残留,常见以下 3种:

(1)玻璃体动脉残留。胎儿期玻璃体动脉位于视乳头与晶状体之间,胎儿8个月时,此动脉开始闭塞萎缩而趋于消失,若萎缩消退不完全,则残留动脉遗迹,有时其中尚含血液。

(2)先天性玻璃体囊肿。为圆形透明或半透明的小囊肿,浮游于玻璃体内,有色素沉着。

(3)原始玻璃体残留组织增生症。晶状体后面的原始玻璃体若发生增殖性改变,则形成膜样结缔组织,仅单眼发生,伴晶状体混浊。与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不同,后者常为双眼,且不伴晶状体混浊。

玻璃体内寄生虫

较多见者为猪囊尾蚴,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受囊尾蚴感染的猪肉,或通过体外或体内自身感染,或食用受虫卵污染的水及食物,卵壳为胃液消化,囊尾蚴穿破肠壁进入血液,偶可经脉络膜进入视网膜下,再入玻璃体内,可致玻璃体混浊。此外,丝虫、眼蝇蛆病亦可在玻璃体内发现。治疗为及时手术去除虫体,即在检眼镜下用钝头空针将虫吸出。

本文标签:玻璃体疾病  bolitijibing  
上一篇:放射性疾病
下一篇:保健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