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免疫抑制药

更新时间:2023-02-03 08:44:48作者:百科

免疫抑制药

一类可以非特异性地抑制免疫反应的药物。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是目前用以治疗自身免疫病、变态反应病、某些由免疫机制引起的疾病以及在器官移植时控制移植物排斥反应的较有效的办法。

免疫反应的抑制可以通过多种手段,目前临床上用得最多的是放射和药物。放射治疗应用粒子(如质子、中子、电子)辐射或电磁波(如γ射线、X射线)辐射。免疫抑制药则包括多种化学物,它们或者非特异性地抑制免疫反应的某些方面,或者在发挥其一般免疫抑制作用的同时,特别对免疫反应的某些方面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分类

免疫抑制药可分为四大类。

烷化剂

可以将烷基(一般结构为CnH公式 符号,如甲基CH3,乙基CH3OH娛)转移到其他物质(如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蛋白质)上,从而妨碍细胞的生长、繁殖和分化。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应用烷化剂氮芥为毒气,对中毒死亡者进行尸体解剖后,发现他们的淋巴组织,包括骨髓受到破坏,后来证明淋巴组织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们便考虑到烷化剂可以抑制免疫功能。

烷化剂对分化迅速的细胞作用力最强,因此,淋巴细胞特别容易受到烷化剂的攻击。烷化剂种类很多,其中临床应用较多的是环磷酰胺和苯丁酸氮芥(瘤可宁)。环磷酰胺必须首先在肝中代谢后才能作用于细胞,所以可较安全地供口服或胃肠外给药,在体外不产生细胞杀伤作用。苯丁酸氮芥的优点是副作用较环磷酰胺及氮芥小,可以口服。

抗代谢药

为人工合成,结构类似于天然代谢产物,但不具备天然代谢产物的功能,因而能中断代谢过程。如果药物作用于淋巴细胞,就可产生免疫抑制作用。主要的抗代谢物有三类,可分别拮抗叶酸、嘧啶和嘌呤的作用。

(1)叶酸类似物。叶酸是一种维生素,参与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某些与叶酸代谢有关的酶与叶酸类似物,特别是氨甲喋呤和氨基喋呤(白血宁)的亲和力大于与天然产物的亲和力,因此它们能影响叶酸衍生物的正常合成,阻止快速分裂细胞的生长。这两种药都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白血病和绒毛膜癌。

(2)嘧啶类似物。嘧啶是核苷酸和核酸的组成部分。合成的嘧啶类似物或者进入核酸,引起后者结构上的改变,或者与天然嘧啶竞争合成核苷酸的酶,从而阻止代谢过程。如阿糖胞苷,它必须首先在细胞内进行磷酸化过程,然后才能发挥生物效应,可促进肿瘤消退,并降低免疫反应。其他一些嘧啶类似物也作为免疫抑制药应用于临床。

(3)嘌呤类似物。嘌呤也是核苷酸和核酸的组成成分。嘌呤类似物的作用方式与嘧啶一样。合成的嘌呤类似物已有数百种,但只有6-巯基嘌呤(6-MP),6-硫鸟嘌呤(6-TG)和硫唑嘌呤广泛用于临床,主要用以治疗白血病。硫唑嘌呤对同种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皮质类固醇

一组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在糖类、蛋白质和嘌呤的代谢,水和电解质平衡,心血管系统的活动,肾、骨骼肌和神经系统的活动中都有作用。

皮质类固醇对免疫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溶解易感淋巴细胞和非特异性地消炎。前一作用发生得很快,用药1小时左右,易感细胞的细胞核即开始浓缩并最终被破坏。它可抑制炎症部位的热、红、肿、痛。与其他免疫抑制药不同之处在于不管细胞是否处于分裂增殖阶段,它都能发挥作用。

皮质类固醇对一些严重的变态反应病,如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喉水肿等治疗效果明显;对缓解一些自身免疫病如某些类型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慢性活动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症状十分有效。对缓解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急性症状有极好的效果。临床常用的制剂有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皮质炎固醇的长期应用将导致机体本身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减退,使机体的应激能力降低,内环境失衡,容易罹患各种疾病。皮质类固醇制剂,特别是长效制剂的长期应用,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一系列病态,并使患者处于皮质激素依赖状态。

抗生素

抗生素中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值得一提的是环孢霉素A。这是一种含有11个氨基酸的环状多肽。它对细胞免疫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对抗体形成几乎没有影响。还发现了不少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它们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例如,丝裂霉素C广泛用于治疗消化道癌症、肺癌、乳腺癌;放线菌素D治疗绒毛膜癌、子宫颈癌、卵巢癌;博莱霉素主要治疗鳞状上皮癌、恶性淋巴瘤;柔红霉素主要治疗急性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恶性淋巴瘤;阿霉素的适应症与柔红霉素相似而抗瘤谱更广。

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能抑制免疫反应,还有其细胞毒害作用,故都具有较大的毒害性和较多的副作用。正常免疫功能的抑制将使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这在应用烷化剂、抗代谢药和皮质类固醇时表现得很明显;特别是烷化剂和抗代谢药物,由于大量杀伤白细胞,常导致不可控制的感染。这类药物对骨髓和造血系统的抑制作用十分明显,可引起各种血细胞减少。对内生异体物质(突变细胞)识别和排斥功能的减低将使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免疫抑制剂的其他副作用还有恶心、呕吐、厌食、无力、脱发、膀胱炎、肝损害、畸胎、不育、粘膜溃疡、伤口不愈合等。

免疫抑制疗法远非理想,由于毒副作用大,所以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随时监测机体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种治疗方法还需要不断完善。

本文标签:免疫抑制药  mianyiyizhiyao  
上一篇:百合
下一篇:法医学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