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含有黄精的处方(五十五)

更新时间:2023-02-09 09:40:49作者:百科知识库

含有黄精的处方(五十五)

黄精(别名龙衔、白及、兔竹、垂珠、鸡格、米脯、菟竹、鹿竹、重楼、救穷、戊已芝、萎蕤、苟格、马箭、仙人余粮、气精、生姜、野生姜、米餔、野仙姜、山生姜、玉竹黄精、白及黄精、阳誉蕻、土灵芝、老虎姜、山捣臼、鸡头参、赖姜。),甘;平,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赢瘦;风癞癣疾。小编整理出含有黄精的处方共354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241~3300共60个。

处方1、半附汤

处方生附子 半夏各7.5克 生姜10片

功能主治温胃化痰。主治胃冷生痰,呕吐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或加木香少许尤妙。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2、荆芥散

处方天南星(浸洗.生姜自然汁煮软.切.焙干)、草乌头(炮.去皮.脐)、荆芥穗,各半两。石膏(研)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疼,鼻塞流涕,声重咽干,胸膈满闷,头痛如破。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陈茶末一钱,生姜自然汁半呷,薄荷三叶,水二盏,同煎八分,通口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桂枝半夏汤

处方桂枝2.4克 半夏4.5克 茯苓9克 白术6克 贝母6克 广皮3克 芥子3克 厚朴0.3克 紫苏3克 甘草1.2克 生姜3片

功能主治治痰饮内伏,喘咳吐痰,胸满,发则寒热,腰背痛,其人振掘身瞤剧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4、桂枝附子汤

处方桂枝12克(去皮)附子15克(炮,去皮)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于风寒湿邪而成者。

用法用量上药五味,以水18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桂枝散风寒,通经络,附子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二药相配,散风寒湿邪而止痹痛;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补脾和中。五味合用,共奏祛风除湿,媪经散寒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5、太阳汤

处方白术9克 干姜(炒)3~6克 当归4.5克(泄者不用)山药(炒)6克 附子6~9克(势危者用生附子,湿纸包煨热用)甘草(炙)3克 白芍(煨)4.5克 生姜3克 红枣3枚

功能主治治寒中三阴,战栗厥逆,呕吐昏迷,唇青囊缩。

用法用量水煎服。或假热,拒格不纳,冰冷服。

摘录《会约医镜》卷三

处方6、金珠化痰圆

处方皂荚仁(炒)、天竺黄、白矾(光明者.放石.铁器内熬汁尽.放冷.研)、铅白霜(细研),各一两;半夏(汤洗七次.用生姜二两,洗.刮去皮.同捣细.作饼子.炙微黄色)四两,生白龙脑(细研)半两,辰砂(研飞)二两,金箔(为衣)二十片。

炮制上以半夏、皂荚子仁为末,与诸药同拌研匀,生姜汁煮面为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痰热,安神志,除头痛眩运,心忪恍惚,胸膈烦闷,涕唾稠粘,痰实咳嗽,咽嗌不利。

用法用量每十圆至十五圆,生姜汤下,食后,临卧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7、冰黄散

别名却暑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处方赤茯苓(去皮)甘草(生)各120克 寒食面 生姜(切碎,搜面匀,日干)各50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冒暑伏热,头目昏晕,呕吐泻痢,口干烦渴,背寒面垢。

用法用量每服6克,新汲水或冷熟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8、桂枝二越婢一汤

处方桂枝(去皮)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2.3克 大枣(擘)4枚 生姜(切)3.1克 石膏(碎,绵裹)3克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兼清里热。治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属外感风寒,内有郁热之轻证。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500毫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摘录《伤寒论》

处方9、破积导饮丸

处方槟榔 陈皮(去白)广木香 青皮(去白)枳壳(麸炒)枳实(麸炒)广茂(炮)半夏(泡七次)京三棱(炮)神曲(炒)麦蘖(炒)干生姜 茯苓(去皮)甘草(炙)泽泻各15克 牵牛(头末)6克 巴豆(去心、膜)3个(取霜)

制法上药为末,入巴豆和匀,生姜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积块坚硬,饮食不消,心下痞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温姜汤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四

处方10、防风汤

处方防风 芎劳 白芷 牛膝 狗脊 萆薢 白术各3克,羌活 葛根 附子 杏仁各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石膏 薏苡仁 桂心各9克

制法上十六味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偏风。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服。服一剂觉好,更进一剂。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引甄权方

处方11、木香煮散

处方木香 人参 白茯苓(去黑皮)白术 半夏(汤洗七遍,炒)厚朴(去粗皮,入生姜7.5克同捣,炒干)各7.5克 干姜(炮)桂(去粗皮)枳实(去瓤,麸炒)甘草(炙,锉)各15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0克 槟榔(锉)1枚 草豆蔻(去皮)2枚 诃黎勒(煨,去核)5枚

制法上十四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脾胃不和,不能饮食,心胸痞闷,口淡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12、温脾汤

处方草果6克 桂枝9克 生姜15克 茯苓15克 蜀漆9克(炒)厚朴9克

功能主治温脾截疟。治太阴三疟,腹胀不渴,呕水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处方13、安石榴汤

处方干姜6克(或用生姜12克)黄柏3克(细切)石榴1枚(小者2枚)阿胶6克(另研,渍之)

制法上四味,切。

功能主治下痢白滞,久治不愈,困笃欲死。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取220毫升,去滓,入阿胶烊化,顿服之。不愈再服。体弱者稍稍服之,不必顿尽。

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十五引陈癛丘

处方14、神圣香姜散

别名香姜散(《三因极—病证方论》卷十一)。

处方宣连30克(锉)生姜120克(锉)

制法上二味,以慢火炒令干、姜脆,深赤色即止,去姜,取黄连,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湿热所致的久泻、久痢。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腊茶清送下。甚者不过两服即愈。

摘录《博济方》卷三

处方15、神芎汤

处方升麻 川芎 人参 枸杞子 甘草 远志 黄耆 当归 地骨皮 破故纸 杜仲 白术各1.2克 生姜1片 莲肉7枚

功能主治治遗精经久,肾虚下陷,玉门不闭,不时漏精。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如无家莲肉,以莲花须亦可。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16、葛根汤

处方葛根12克 麻黄9克(去节)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药6克 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发汗解毒,升津舒筋。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身痛无汗,腹微痛,或下利,或干呕,或微喘,舌淡苔白,脉浮紧者。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葛根,减至8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50毫升,覆取微似汗。

备注方中葛根升津液,濡筋脉为君;麻黄、桂枝疏散风寒,发汗解表为臣;芍药、甘草生津养液,缓急止痛为佐;生姜、大枣调和脾胃,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升津舒筋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17、柏黄散

处方黄芩4克 当归 柏叶 蒲黄各3克 生姜1.5克 艾叶1克 生地黄18克 伏龙肝6克

制法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治妇人经血不止。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处方18、失笑丸

别名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干生姜3克 炙甘草 麦蘖面 白茯苓 白术各6克 半夏曲 人参各9克 厚朴12克(炙)枳实 黄连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予大。

功能主治行气消痞,开胃进食。治脾虚气滞,寒热错杂,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右关脉弦。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白汤送下。

备注方中枳实行气消痞为君;厚朴行气除满为臣;黄连清热泄痞,半夏曲散结和胃,干姜温中祛寒,人参补气扶正,白术、茯苓健脾祛湿,麦蘖消食和胃,以上均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药消补兼施,温清并用,共奏行气消痞,开胃进食之效。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19、排风汤

处方白鲜皮 白术 芍药 桂心 芎藭 当归 杏仁 防风 甘草各6克 独活 麻黄 茯苓各9克 生姜12克

制法上十三味,哎咀。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安心定志。治风虚冷湿,邪气入脏,狂言妄语,精神错乱。肝风发则面青心闷,吐逆呕沫,胁满头眩重,耳不闻人声,偏枯筋急,曲拳而卧,心风发则面赤翕然而热,悲伤嗔怒,目张呼唤;脾风发则面黄,身体不仁,不能行步,饮食失味,梦寐倒错,与亡人相随;肺风发则面白,咳逆唾脓血,上气奄然而极;肾风发则面黑,手足不随,腰痛难以俯仰,痹冷骨疼。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煮取600毫升,每服200毫升,覆盖取微汗。可服三剂。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八

处方20、清气化痰丸

处方天南星 半夏 白矾 牙皂(不锉)生姜各60克 青皮(麸炒)15克 陈皮(去白)30克 枳实(麸炒)30克 白术30克 干葛15克 白茯苓30克 苏子(炒)30克 莱菔子(炒)30克 瓜蒌仁30克 黄连15克 黄芩24克 海粉21克 香附30克 神曲(炒)60克 麦芽(炒)60克 山楂肉30克

制法先将南星、半夏、牙皂、生姜用水浸一宿后,将星、夏、姜锉作粗片,入白矾同煮至南星无白点,去皂不用,余者晒干,与其他药共研细末。再入竹沥、姜汁调,蒸饼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清热。治一切痰饮咳嗽,头晕目眩,胸膈痞闷,食积酒积,呕吐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食后姜汤送下。气滞,加白豆蔻30克。

摘录《古今医鉴》卷四

处方21、大补心汤

处方黄芩 附子各3克 甘草 茯苓 桂心各9克 石膏 半夏 远志各12克 生姜10克 大枣20枚 饴糖50克 千地黄 阿胶 麦门冬各9克

制法上十四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虚损不足,心气虚弱,心悸,时或妄语,四肢乏力,面色不荣。

用法用量用水1.5升,煮取500毫升,汤成下糖,分四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处方22、桂枝加芍药汤

处方桂枝9克(去皮)芍药18克 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生姜9克(切)

功能主治治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病属太阴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摘录《伤寒论》

处方23、桃仁散

处方桃仁4.5克,生地4.5克,人参4.5克,甘草4.5克,桂心4.5克,蒲黄4.5克,半夏4.5克,当归4.5克,川芎4.5克,赤芍4.5克,牛膝4.5克,丹收4.5克,生姜3片。

功能主治通经活血,益气止痛。主胞宫瘀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处方24、木瓜煎

处方吴茱萸(汤泡七次)生姜(切)各7.5克 木瓜(切)45克

功能主治治妊娠霍乱吐泻,转筋,人腹则闷绝。

用法用量上药细锉,用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分三次热服,不拘时。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十四

处方25、七熬丸

处方大黄45克 前胡(一作柴胡)芒消(熬)各150克 葶苈 蜀椒(并熬)各7.5克 生姜 芎藭各22.5克 茯苓18克 杏仁11克(熬)挑仁20枚(熬)虻虫(熬)水蛭(熬)各13.5克

制法上十二味,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瘀滞日久,月经不利,手足烦热,腹满,心烦,默默不欲寤者。

用法用量空腹时服7丸,米饮送下,每日三次。不效,量加一倍。

摘录《备急干金要方》卷四

处方26、柴胡陷胸汤

处方柴胡3克 姜半夏9克 小川连2.4克 苦桔梗3克 黄芩4.5克 栝楼仁15克(杵)小枳实4.5克 生姜汁4滴(冲服)

功能主治和解兼开降。主少阳证具,胸膈痞满,按之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27、桂枝芍药汤

处方桂枝 陈皮 甘草 生姜 白芍药

功能主治治寒气腹痛。面黄唇白,手足多冷,恶寒不热,二便清利,腹中绵绵作痛,脉左关弦紧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28、汉防己煮散

处方汉防己 泽漆叶 石韦 泽泻 白术 丹参 赤茯苓 橘皮 桑根白皮 通草各90克 郁李仁60克 生姜40克

制法上十二味,研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水肿上气。

用法用量每次6克,用水300毫升,煮取240毫升,去滓顿服,一日三次。取小便利为度。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引褚澄

处方29、通气汤

处方半夏(洗)生姜各9克 橘皮 桂心(切)各4.5克

制法上四味,切。

功能主治治气噎。胸胁气满,每食噎塞不通。

用法用量以水1.6升,煮取500毫升,绞去滓,分三温服,约隔1小时服一次。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羊肉、生葱、饧等。

摘录《外台秘要》卷八引《广济方》

处方30、加味理中地黄汤

处方熟地15克 当归6克 萸肉3克 枸杞6克 白术9克 炮姜3克 党参6克 炙甘草3克 枣仁6克(炒,研)肉桂3克 故纸6克 炙耆6克 生姜3片 红枣3枚 核桃肉2个

功能主治助气补血,回阳救逆。治小儿慢惊,气血极虚,神衰体弱至极者。

用法用量用灶心土60克,煮水煎药,取浓汁200毫升,另加附子1.5克,煎水搀入。谅儿大小,分数次灌人。如咳嗽不止者,加粟壳3克、金樱子3克;如大热不退,加白芍3克;泄泻不止者,加丁香1.5克。

摘录《福幼编》

处方31、乐令黄耆汤

别名乐令建中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黄耆 人参 橘皮 当归 桂心 细辛 前胡 芍药 甘草 茯苓 麦门冬各3克 生姜15克 半夏7.5克 大枣20枚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治虚劳气血两虚,少气懒言,胸心淡冷,心悸惊惕,手脚逆冷,体常自汗,肠鸣,神倦,风湿,营卫不调,肢节疼痛。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400毫升。每服100毫升,日三夜一。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处方32、姜茶散

别名姜茶汤(《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老生姜(切片)9克 陈细茶9克

功能主治治赤白痢疾,腹痛,寒热疟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续易简方》卷四

处方33、建中汤

处方生姜 芍药 干地黄 甘草 芎藭各15克 大枣30枚

制法上药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五劳七伤,虚羸不足,面目黧黑,手足疼痛,久立腰疼,起则目眩。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渍一宿,明晨再以500毫升水合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药入四肢百脉似醉状是效。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处方34、葛根加半夏汤

处方葛根12克 麻黄9克(去节)甘草6克(炙)芍药6克 桂枝6克(去皮)生姜6克(切)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舒筋止呕。治外感风寒,头痛,项背强直拘急,无汗,口不渴,呕逆,苔白,脉浮者。

用法用量上八味,以水1升,先煮葛根、麻黄,减至800毫升,去白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覆取微似汗。

摘录《伤寒论》

处方35、藿连汤

处方正雅连2.1克(姜汁炒)紫厚朴(姜汁炒)藿香叶各3克 生姜3片 大枣3枚

功能主治治小儿热吐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三

处方36、温胆汤

处方生姜12克 半夏6克(洗)橘皮9克 竹茹6克 枳实2枚(炙)甘草3克

功能主治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

用法用量上六味,切碎,以水1.6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为君;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为臣;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为佐;姜、枣、甘草益脾和胃,协调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七引《集验方》

处方37、撞气阿魏丸

处方茴香(炒)青皮(去白)甘草(炒)蓬莪术(炮)川芎 陈皮(去白)各30克 白芷15克 丁香皮(炮)30克 缩砂仁 肉桂(去皮)各15克 生姜120克(切片,用盐15克腌一宿,炒黑色)胡椒 阿魏(醋浸一宿,以面同为糊)各7.5克

制法上药捣末,用阿魏糊和丸,如鸡头子大,每药丸500克,用朱砂21克为衣。

功能主治治五种噎疾,九般心痛,痃癖气块,冷气攻刺;及脾胃停寒,胸满膨胀,腹痛肠鸣,呕吐酸水。丈夫小肠气痛,妇人血气等疾。

用法用量丈夫气痛,炒姜、盐汤下1粒至2粒;妇人血气,醋汤下;常服1粒烂嚼,茶、酒任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38、嘉禾散

别名谷神散

处方枇杷叶(去毛.尽涂姜汁.炙令香熟为度)、薏苡仁(微炒)、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缩砂仁(去皮),各一两。大腹子(微炒)、随风子(如无.楝实.诃子亦得)、杜仲(去皮.用姜汁与酒合和涂.炙令香熟微焦)、石斛(细.酒拌.微炒)、藿香叶、木香、沉香、陈皮(去白),各三分。谷蘖(微炒)、槟榔(炒)、丁香、五味子(微炒)、白豆蔻(微炒.去皮)、青皮(去瓤)、桑白皮(微炒),各半两。白术(炒)二两,神僸曲(微炒)、半夏(汤洗七遍.生姜一分.切作片子.与半夏同捣烂.作饼炙黄),各一分。甘草(炙)一两半。

炮制上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治中满下虚,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不思饮食,或多痰逆,口苦舌酸,胸满短气,肢体怠惰,面色萎黄。如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气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多食,尤宜服之。常服育神养气,和补脾胃,进美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肥枣三枚,同煎至七分,温服不计时候。及疗四时伤寒,能调治阴阳,使无变动,克日得安。如疗五噎,入干柿一枚同煎,十服见效。如疗膈气,吐逆羸困,入薤白三寸、枣五枚同煎。妇人亦可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9、黄耆桂枝五物汤

别名黄耆五物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桂枝五物汤(《赤水玄珠》卷十二)。

处方黄耆9克 芍药9克 桂枝9克 生姜18克 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

功能主治补气通阳,养血除痹。治血痹,脉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备注方中黄耆补气、桂枝通阳为君;芍药养血除痹为臣;大枣、生姜调和营卫为佐、使。合用以奏补气通阳,养血除痹之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40、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

处方柴胡24克 人参 黄芩 甘草各9克 栝楼根12克 生姜6克 大枣12枚

制法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主疟病发渴,亦治劳疟。

用法用量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每次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41、半墨丸

处方半夏(生姜制)南星(生姜制)软石膏 香附子 栀子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神曲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火化痰。主痰火气嗳。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开水送下。

摘录《古今医统》卷二十四引《丹溪》

处方42、葱白汤

处方葱白(长9~12厘米者)2茎 半夏12克 生姜2.4克 甘草 当归 黄耆各9克 麦门冬12克 阿胶12克 人参4.5克 黄芩3克 旋复花3克

功能主治主妊娠七月,忽惊恐摇动,腹痛,卒有所下,手足厥冷,脉若伤寒,烦热腹满短气,常苦颈项及腰背强。

用法用量上十一味,哎咀。用水1.6升,煮至800毫升,纳清酒600毫升,并将阿胶加入,煎取8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日三夜一。温卧,当汗出。若不出者,加麻黄6克煮,服如前法;若秋后,勿强责汗。一方以黄雌鸡1只,割咽取血,纳酒中煮鸡,取汁以煎药。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羊肉、饧、海藻、菘菜。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

处方43、木香丸

处方木香30克 诃黎勒(煨,用皮)45克 白术30克 桂(去粗皮)30克 附子(炮裂,去皮、脐)60克 芜荑(微炒)30克 高良姜(锉)30克 肉豆蔻(去壳)15克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过)60克 干姜(炮)22.5克 甘草(炙,锉)15克

制法上药为末,神曲糊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肠痹。腹胀疴痛,时复飧泄,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生姜、大枣煎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处方44、暖胃汤

处方生姜500克(去皮,净洗,顺横纹切作片子。用白盐600克,掺入生姜中令白,淹一宿,取出,入银石器内,慢火炒,续入上好神曲细末30克,与姜同炒,令干)丁香15克 齐州大半夏30克(汤洗七次,去滑,焙干,捣罗为细末,生姜自然汁和作饼子,焙干)大草豆蔻3个(去皮)甘草30克(炙)陈皮30克(汤浸,微去白、瓤,焙)

制法上药同捣为细末。

功能主治温胃祛痰。治痰嗽,胸膈不快,多吐寒痰,兼治饮酒过多。

用法用量每服3克,空腹时以沸汤点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45、夺郁汤

处方苍术 藿香 香附 陈皮 砂仁 苏梗 生姜 草蔻仁 省头草

功能主治主湿滞土郁,心腹胀满,呕吐泄泻,胕肿身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

处方46、南天竺饮

处方南天竺草(即生瞿麦)1把(拇指大,锉)山栀子30枚(去皮)生姜1块(拇指大)大枣(去核)5枚 甘草(炙)15克 灯草1把(如小指大)

制法上六味,锉细。

功能主治治九窍出血。

用法用量用水250毫升,煮至120毫升,去滓,通口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

处方47、正柴胡饮

处方柴胡3~9克 防风3克 陈皮4.5克 芍药6克 甘草3克 生姜3~5片

药理作用对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响 《中医杂志》1986(2):58,对正柴胡饮进行拆方、组方,以及各构成药味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影响的实验,证明全方有效,单味药仅芍药有作用,全方中减去任何一味药,都能明显削弱全方效应。方中诸药关系复杂,无作用的二药相加可有效果,无作用与有作用的二药相加效果增强,无作用的也可拮抗有作用的。提示与相须、相使、相恶有关。

功能主治平散风寒。治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痰疟初起。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热服。如头疼者,加川芎3克;热而兼渴者,加葛根3~6克;呕恶者,加半夏4.5克;湿胜者;加苍术3克,胸腹有微滞者;加厚朴3克,寒气胜而邪不易解者,加麻黄3~9克,去浮沫服之,或加苏叶亦可。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48、黄耆建中汤

别名黄耆汤(《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黄耆4.5克 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2枚 芍药18克 生姜9克 胶饴30克

功能主治温中补气,和里缓急。治虚劳里急,诸不足,小腹急痛,脐下虚满,面色萎黄,唇口干燥,胸中烦悸,少力身重,骨肉酸痛,行动喘乏,食欲不振,病后虚弱,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4升,煮取600毫升,入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每次温服200毫升,日三服。气短胸满,加生姜,腹满,去枣,加茯苓4.5克。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49、桂心汤

处方桂心12克,煅牡蛎12克,芍药12克,龙骨12克,炙甘草12克,大枣12枚,生姜15克。

功能主治镇心安神,涩精止遗。主心神不宁。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水煎服。

摘录王旭东方

处方50、三生丸

处方胡桃仁30克 生姜30克(去皮细切)杏仁30克

制法上药同研为泥,就和作剂,可作13~14丸。

功能主治治咳嗽。

用法用量临卧烂嚼1丸,数服即止。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五

处方51、风缓汤

处方独活 麻黄 犀角各9克(一方用羚羊角)半夏6克 大枣 乌梅各20枚 桂心 鳖甲 升麻 橘皮 枳实 甘草 吴茱萸 大黄各3克 生姜 石膏各18克 贝齿7枚

制法上十七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治脚弱,举体麻痹不仁。热毒之气入脏,胸中满塞不通,食即呕吐。

用法用量以水1.4升,煮取400毫升,分五次服,日三夜二。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七

处方52、应梦散

处方人参30克 胡桃肉2枚(连衣)生姜5片 大枣2枚

功能主治治肾气烦冤,喘促不得卧。

用法用量水煎,临卧服。

摘录《证治汇补》卷五

处方53、五膈宽中散

处方白豆蔻(去皮)二两,甘草(炙)五两,木香三两,厚朴(去皮.生姜汁炙熟)一斤,缩砂仁、丁香、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各四两。香附子(炒去毛)十六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因忧恚、寒热,动气伤神,致阴阳不和,腑脏生病,结于胸膈之间,遂成五膈之病。一曰忧膈,胸中气结,津液不通,饮食不下,羸瘦短气;二曰恚膈,心下实满,噫辄醋心,饮食不消,大小便不利;三曰气膈,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噫闻食臭;四曰寒膈,心腹胀满,咳嗽气逆,腹上苦冷雷鸣,绕脐痛,不能食肥;五曰热膈,五心中热,口中烂生疮,四肢烦重,唇口干燥,身体或热,腰背疼痛,胸痹引背,不能多食。及一切气疾,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入生姜二片,盐少许,沸汤点服,不计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4、膈气散

处方肉豆蔻仁、木香、干姜、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炒)、青皮(去白)、甘草,各五两。三棱(炮)、益智仁、莪术(炮)、肉桂(去粗皮)、陈皮(去瓤)、槟榔、枳壳(去瓤.麸炒),各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五种膈气,三焦痞寒,胸膈满闷,背膂引疼,心腹膨胀,胁肋刺痛,食饮不下,噎塞不通,呕吐痰逆,口苦吞酸,羸瘦少力,短气烦闷。常服顺气宽中,消倂癖积聚,散惊忧恚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半个,同煎七分,和滓热服。如不及煎,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5、茯神汤

处方茯神 独活各12克 黄耆 远志 防风各15克 生姜9克 甘草 人参 当归 牡蛎 白术 苁蓉 附子各6克

制法上十三味,叹咀。

功能主治治风眩,吐逆,恶闻人声。

用法用量以劳水1.2升,煮取600毫升。每服100毫升,一昼夜服尽。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处方56、乌蛇丸

处方乌蛇肉30克(酒拌,炒令黄)天麻30克 白附子30克(炮裂)乌犀角屑15克 半夏15克(汤洗七遍,以生姜15克去皮同捣,炒令干)白僵蚕15克(微炒)天南星30克(炮裂)干蝎15克(微炒)麻黄15克(去根、节)独活15克 当归15克(锉碎,微炒)晚蚕沙15克(微炒)麝香7.5克(研)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中风,牙关紧急,手足顽麻,心膈痰涎壅滞。

用法用量每服7丸,温酒送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九

处方57、当归黄耆汤

处方当归(锉,焙)黄耆(细锉)芍药各30克 生姜(切,焙)75克

制法上四味,粗捣筛,分作八服。

功能主治主产后腰脚酸疼,转侧不得,壮热汗出,气短心悸。

用法用量每服20克,用水4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58、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处方黄芩9克 芍药6克 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半夏6克(洗)生姜4.5克(切。一方9克)

功能主治治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而兼呕者。

用法用量上六味,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

摘录《伤寒论》

处方59、木香调胃散

处方木香4.5克,陈皮4.5克,甘草4.5克,三棱3克,莪术3克,车前子3克,大腹皮3克,红豆3克,砂仁3克,苍术3克,木通3克,山楂3克,川萆解4.5克,生姜皮1.5克。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利水消肿。主肝郁脾虚。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水煎服。

摘录《胎产新书》

处方60、人参荆茶汤

处方荆芥穗60克 芍药 天麻 芎藭 当归(洗,切,焙)京三棱(煨,锉)黄耆(薄切)鳖甲(醋浸,去裙襕,炙)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各30克木香15克 熟干地黄(切,焙)柴胡(去苗)各45克防风(去叉)牡丹皮 大腹皮各22克 枳壳(去瓤,麸炒)90克 半夏(为末,生姜汁作饼,曝干)30克 秦艽(去苗,土)7.5克 人参 石膏(碎,研)白术 羌活(去芦头)款冬花(择)陈橘皮(去白,切,炒)各15克

制法上药二十四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风消。血气虚损,攻刺疼痛,四肢无力,面色无华,形体羸瘦,胸膈痞闷,或大便多秘。或时泻利。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大枣1枚(去核),同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日午或临卧时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三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