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09:39:30作者:百科知识库
黄精(别名龙衔、白及、兔竹、垂珠、鸡格、米脯、菟竹、鹿竹、重楼、救穷、戊已芝、萎蕤、苟格、马箭、仙人余粮、气精、生姜、野生姜、米餔、野仙姜、山生姜、玉竹黄精、白及黄精、阳誉蕻、土灵芝、老虎姜、山捣臼、鸡头参、赖姜。),甘;平,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赢瘦;风癞癣疾。小编整理出含有黄精的处方共354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041~2100共60个。
处方1、厚朴散处方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诃黎勒3分(煨,用皮),干姜半两(炮裂,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当归半两(锉,微炒),地榆3分(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水谷痢。腹内疼痛,两胁虚胀,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2、地黄汤处方生地黄8两,芍药5两,香豉1升,葱白(切)1斤,生姜4两,甘草(炙)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女人伤于丈夫,四体沉重.嘘吸头痛。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2升半,分3次服。不得重作。
注意慎房事。
摘录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集验方》,名见《普济方》卷三二七
处方3、茯苓丸处方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防风(去芦头)1两半,山芋1两半,黄耆(锉)1两半,复盆子1两半,牛膝(酒浸,切,焙)1两,人参1两,独活(去芦头)1两,山茱萸1两,芎藭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芜荑(熬)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藁本(去苗土)1两,桂(去粗皮)1两,泽兰1两3分,熟干地黄(焙)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劳气,四肢少力,月候不调,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4、和胃丸处方半夏(汤洗10遍,切作片子)半分,牵牛子(炒)半分,生姜1两(切作片子),人参半两,矾蝴蝶半两,藿香叶半两,丁香1钱。
制法上药先将半夏、牵牛、生姜于银石器内慢火煮,候水尽,焙干,与人参等药同杵为末,用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寒肠热,腹胀泄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用生姜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5、扶抑归化汤处方党参3钱,茯苓3钱,白术1钱5分,当归2钱,附子8分,木瓜1钱(酒炒),青皮1钱,蒺藜3钱,广皮1钱,厚朴1钱,木香5分,砂仁1钱,牛膝2钱,生姜3大片。
功能主治扶土抑木,兼化阴邪。主鼓胀,肝邪炽盛。而脾土败坏,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色苍黄,腹起青筋。
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处方6、厚朴散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地榆1两(锉),当归1两(锉,微炒),黄连1两(去须,微炒),赤芍药半两,赤石脂2两,干姜1两(炮裂,锉),禹余粮2两(烧醋淬3遍),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白痢。四肢不和,腹内(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7、沉香汤处方沉香(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桂(去粗皮)1两,益智(去皮,炒)1两,白术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桔梗(炒)1两,五味子1两1分(微焙),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干姜(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气不和,心腹(疒丂)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8、鸡膏处方陈鸡1只(去筋膜皮骨及颈和脊,只取肩脚及腹下坚肉),生桔梗1条,生姜2两,官桂5钱,山楂20个,黄栗10个。
功能主治素禀血燥,肺经有火,难服参料者。
用法用量贫家遇虚证,而难办参料,以此代用。血燥,加白芍药(酒炒黄)2钱;阳虚,加附子1-2钱。
摘录《济众新编》卷二
处方9、刺蓟饮子别名刺蓟散
处方刺蓟1两,生地黄1两,鸡苏半两,生姜半两,赤茯苓半两,青竹茹1分,生麦门冬1两(去心)。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热病,头痛壮热,鼻衄吐血,心中紧硬,遍身疼痛,四肢烦闷。
用法用量刺蓟散(原书卷三十七)。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10、厚朴散别名厚朴汤
处方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干姜3分(炮裂,锉),黄连1两半(去须,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痢,下部冷疼。
用法用量厚朴汤(《普济方》卷三五五)。
摘录《圣惠》卷七十九
处方11、附子丸处方附子(大者,生,去皮脐,切破,生姜汁煮透,焙)1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细研硇砂少许,掺枣内蒸熟,去皮核,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气噎壅,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12、诃黎勒散处方诃黎勒皮3分,桂心半两,白术1两,泽泻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干姜半两(炮裂,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霍乱呕吐,脾胃虚冷,气膈,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13、沉香鳖甲煮散别名沉香鳖甲散
处方沉香半两,木香半两,人参半两,黄耆半两,牛膝(去苗)半两,茯苓半两,紫巴戟(去心)半两,川当归半两,秦艽(去芦)半两,柴胡(去芦)半两,荆芥半两,半夏(生姜汁浸2宿,炒令黄色)半两,桂心1两(不得近火,去粗皮),附子1两(炮,去皮脐),羌活3分,干地黄3分,干蝎1分,鳖甲1两(醋炙令黄),肉豆蔻4枚(去壳)。
制法上药洗择,焙干,为末。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气血虚损,腰背拘急,手足沉重,百节酸痛,面色黄黑,肢体倦怠,行动喘乏,胸膈不快,咳嗽痰涎,夜多异梦,盗汗失精,嗜卧少力,肌肤瘦瘁,不思饮食,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沉香鳖甲散(《局方》卷五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注意忌毒物。
摘录《博济》卷一
处方14、参橘丸处方人参2两,神曲2两,半夏(泡7次)2两,缩砂仁2两,麦糵2两(炒),白茯苓(去皮)4两,橘红1斤(去白,用生姜1斤同捣,晒干)。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打糊为丸。
功能主治壮脾进食,消饮下痰。
用法用量每服50丸,姜汁送下,热水亦得。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引梁国佐方
处方15、豆蔻固肠丸处方木香1两,赤石脂1两,干姜1两,缩砂1两,厚朴(生姜制)1两,肉豆蔻(面裹煨,去面)1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脏腑频滑,不思饮食,肠鸣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6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
处方16、进食丸处方肉豆蔻仁1钱,厚朴5钱(去粗皮),丁香1钱,木香1钱,荜澄茄1钱,良姜5钱(微炒),五味子1钱,生姜3两(去皮,切作小块子)。
制法上药五味子以前药味碾为粗末,入切生姜再同拌碾,或杵成膏,取出,入密器内罨一宿,次日取出焙干,碾为细末,煮粟稠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久虚,饮食减少,肠滑或痢,肢体乏力,精神疲劣。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早、晚食前煎生姜、橘皮汤,或米饮送下,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三引《卫生家宝》
处方17、地黄煎处方生地黄汁1中盏,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黄牛髓6两,阿胶3两(捣研,炒令黄燥,为末),生姜汁1合,薯蓣2两(末),酥4两,蜜4两。
制法上用石锅子纳一处,以慢火熬成膏,收于瓷器中。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咳嗽,咽喉胸膈干痛。
用法用量每服1茶匙,以温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18、和中健脾丸处方茅山苍术(去须,以米泔水浸1宿,洗去泥,晒干,以盐水炒,净)2两,拣参1两(另研),白茯苓2两(入陈皮、甘草汁内煮。用甘草切片7钱浸汁1碗,用陈皮1两4钱浸汁2碗),莲肉(以温水泡,去皮心)2两,真川黄连(去芦,以生姜自然汁制炒)2两,山药1两,白术2两5钱(陈壁土炒),茯神1两,山楂肉2两(酒浸,蒸熟),白芍药(酒浸1宿,炒)1两,当归身(酒洗,蒸熟)1两,陈皮(略去白,用2年陈者)1两。
制法上为细末,将5-6年陈仓米1合听用,荷叶9张(洗净,切碎),用水6碗,煎浓汁2大碗,将前陈仓米以水淘净,用荷叶汁浸至1宿,次早连汁磨成浆水,调匀,打成稠糊,将药入石臼内,细细加糊捣极匀,取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脾胃病。小儿食积。
用法用量每服2钱,中午生姜汤送下,或早、晚清米汤或白滚汤送下。
摘录《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处方19、厚朴散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沉香3分,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半两,丁香半两,诃黎勒皮1两半,桂心半两,白术3分,高良姜3分(锉),草豆蔻1两(去皮),木香3分,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脾胃久冷,宿食不消,心腹虚胀,四肢瘦弱。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20、经效散处方人参1两半,黄耆3两(饴糖炙),厚朴6钱(炒灰),茯苓1两半,龙骨3两(煅),麦冬3两(去心,糯粉炒),生姜7片,大枣10枚。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气虚下陷,痢久发渴,挟滞气而小腹作痛,寒热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方中人参扶元以补气之虚,黄耆补气以举气之陷,厚朴灰散滞气以止痛,煅龙骨涩虚脱以止痢,茯苓渗湿和脾气,麦冬生津、润燥渴,姜、枣调和营卫也。为散,米饮下,使元气内充,则阳不复陷,而滞气自化,津液上敷,何有痢久发渴,腹痛寒热之患哉?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处方21、茯苓汤处方人参、甘草、山药、当归、茯苓、桂心、麦冬、远志、大枣、生姜。
功能主治产后心虚。
摘录《妇科玉尺》卷四
处方22、诃黎勒丸处方诃黎勒1两(煨,用皮),干姜半两(炮裂,锉),神曲1两(微炒),木香半两,桂心半两,槟榔3分,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脏腑虚寒,腹胀肠鸣,时有切痛,吃食减少。
用法用量方中木香、附子用量原缺,据《医方类聚》补。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23、补肺丸处方百部(焙)2两,贝母(去心)2两,山芋2两,阿胶(炙令燥)2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桔梗(炒)1两,防风(去叉)1两半,人参1两半,甘草3两(生),半夏2两(捣罗为末,先以鹅梨汁1盏,生姜自然汁1盏,同熬,至一半入半夏末熬成膏)。
制法上药除半夏膏外,为末,以膏和,如干加炼蜜少许,为丸如鸡头实大。
功能主治肺气上童,久病咳嗽,咽膈隘塞,语声不出,津液干燥,痰毒头痛,心神恍惚,及劳嗽咯血、呀呷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临卧含化。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24、封脐膏处方大黄1两,黄芩1两,黄柏1两,枳实1两,槟榔8钱,黑牵3钱,白牵牛3钱,当归5钱,槐花5钱,地榆1两,木香3钱(后入),生姜、麻油8两,黄丹4两。
制法上药熬成膏。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白多者,先用生姜3片,茶叶1钱,红糖3钱煎服;赤多者,或口噤者,用川连1钱,地榆1钱,茶叶8分煎服;后以膏药摊贴脐上。
注意忌油腻、酒浆、烟、面、荤腥。
摘录《惠直堂方》卷一
处方25、和胃汤处方丁香、半夏、枳实、白蔻仁、麦芽、川芎、当归、白芍、地黄、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产后干呕。
用法用量《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用法:清水煎服。
摘录《妇科玉尺》卷四
处方26、芥子竹沥汤处方淡竹沥3瓢,黄荆沥2瓢,生姜汁4滴,陈绍酒2小匙,白芥子8分。
功能主治痰注,湿痰挟瘀血流注经络,日久见手足牵引,四肢麻木,骨节串疼,或肿而痛者。
用法用量用白芥子煎取清汤,重炖3汁,陈绍酒和服,日2次,夜1次,以此汤送服大活络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27、八仙丹处方紫苏,青蒿,薄荷,大蒜子,生姜,青梅(并取自然汁等盅),甘草1两,滑石6两(并研极细末)。
制法以前6味自然汁为丸,如蚕豆大。
功能主治暑天痧肚痛及腹泻。
用法用量此丹须于端午日或暑日办之,用雄黄或朱砂为衣尤佳。
摘录《灵验良方汇编》续编
处方28、金锁散处方黄连(去须)1分(用茱萸1分同炒,去茱萸不用,只用黄连),厚朴(去粗皮)半两(生姜制)。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赤白滞痢,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婴孩1字,2-3岁半钱,食前用紫苏、木瓜汤调下,1日3服。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一
处方29、红豆蔻散别名红豆蔻汤
处方红豆蔻3分(去皮),白术3分,桂心3分,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3分(煨,用皮),黄耆3分(锉),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食即妨闷,四肢少力,疼痛。
用法用量红豆蔻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注意忌生冷、油腻、湿面。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30、大半夏汤处方半夏1升,大枣20枚,甘草2两,附子2两,当归2两,人参2两,厚朴2两,桂心5两,生姜8两,茯苓2两,枳实2两,蜀椒200粒。
功能主治下气。主中虚胃冷胀满。肝气不平,胜克于脾,脾郁不行,结聚涎沫,闭于脏气,腑气不舒,胃中胀满,其脉弦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金匮》治胃反呕逆大半夏汤,止人参、半夏、白蜜三味。此以胃虚腹满,故去白蜜之腻滞,加椒、姜、附子以散寒结,枳实、厚朴以泄腹满,当归、茯苓以和血气,生姜、大枣以和荣卫,甘草代白蜜之和脾,并和椒、姜、附子之烈也。
摘录《千金》卷十六
处方31、补肝汤别名柴胡半夏汤、半夏苍术汤
处方柴胡5分,升麻5分,藁本5分,白茯苓7分,炒神曲1钱,苍术1钱,半夏2钱,生姜10片。
制法上为粗末,作一服。
功能主治素有风证,不敢见风,眼涩,头痛眼黑,胸中有痰,恶心,兀兀欲吐,遇风但觉皮肉紧,手足难举重物;如居暖室,少出微汗,其证乃减,再或遇风,病即复。
用法用量柴胡半夏汤(原书同卷)、半夏苍术汤(《张氏医通》卷十四)。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32、补暖厚朴丸别名厚朴丸
处方厚朴半斤,(去粗皮,生姜半斤,青卅枣4两,水3升,同煮水尽为度,去生姜、枣,锉细,焙),附子(水浸7日,炮裂,去皮脐)4两,桂(去粗皮)4两,白术(米泔浸3日,切,焙)4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人参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味,蒸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虚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厚朴丸(《普济方》卷二十)。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33、安息香丸处方安息香1两(酒化,研),赤茯苓1两(去黑皮),桂1两(去粗皮),槟榔1两(生,锉),白术1两(锉,麸炒),甘草1两(炙),诃黎勒皮1两,厚朴1两(去粗皮,生姜汁炙),陈橘皮(汤浸,去白,炒)1两,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气呕逆,不下食,噎塞,腹肚膨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34、厚朴散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紫苏茎叶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3分,前胡3分(去芦头),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槟榔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腹胀满,痰饮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35、大半夏丸处方半夏2两(为末,生姜汁作饼,曝干),木香1钱,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钱,丁香1钱,人参3分,草豆蔻(去皮)3枚,槟榔(锉)3枚。
制法上为末,用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止逆温胃。主留饮,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大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四
处方36、当归汤处方当归2两,人参2两,桂心2两,黄芩2两,甘草2两,芍药2两,芒消2两,大黄4两,生姜3两,泽泻3两。
功能主治留饮宿食不消,腹中积聚。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注意忌生葱、海藻、菘菜。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中气式微不能输运,而致癖积留着,水道不利,故用参、甘、归、芍平调血气,消、黄、姜、桂攻理痰积,黄芩、泽泻分利支河水道,而通蕴阻之热也。
摘录《千金》卷十八
处方37、百合饮处方百合1分,人参1分半,豉(熬)半合,粳米(淘)半合,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薤白(切)5茎,生姜(切)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脾胃有余热,气满不能食。
用法用量以水5盏,煎至2盏半,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处方38、厚朴汤处方厚朴4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4两(去芦头),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胸膈气滞,吐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煎成小麦汁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下白豆蔻丸。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39、附子荜茇丸处方黑附子(炮裂,去皮脐)3两,官桂(去皮)2两,大椒2两,良姜(细锉,炒)2两,阳起石(火烧1日)2两,川姜(炮裂)2两,厚朴(生姜制)2两,白术(锉)2两,白茯苓(去皮)2两,赤石脂(火烧通红)2两,肉豆蔻(醋和面裹烧)1两半,荜茇1两,吴茱萸(汤洗1遍,炒)2两。
制法上各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助气安血,大补冲任。主经虚月候不时,肠滑下痢频并。
用法用量方中荜茇、吴茱萸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
处方40、附子丸处方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茛菪子1两(水淘去浮者,水煮令芽出,候干,即炒令黄黑色),干姜3分(炮裂,锉),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青橘皮3分(汤浸,去瓤,焙干),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当归3分(锉,微炒),艾叶3分(微炒),白术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痢不愈,四肢不和,腹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41、姜黄散处方姜黄8两,白术8两,生姜(去皮,细切)3升,当归(切)10两,陈曲末2升,大麦糵末2升,生地黄(细切)3升,桃仁(去皮尖,双仁)2升,杏仁(去皮尖双仁)2升,青橘皮(汤浸去白,切)3升。
制法用木杵臼捣如泥,纳甑中铺匀,以面封之,勿使泄气,蒸熟,并甑置屋下3日,开,出药晒干,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冷癖,血块虚胀,月经不调,瘦弱不能食,面无颜色。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调下,1日2次,取利为度。若炼蜜为丸亦得,每服30丸,酒送下,1日2次。
注意10日内忌生冷难消化物,过10日百无所忌。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42、白术汤处方白术1两,芦根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枇杷叶(去毛,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邪热虽退,胃中不和,干呕不饮,甚则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5片,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八
处方43、返魂汤别名姜盐饮、姜盐汤
处方盐1分,生姜(洗,切)1两。
功能主治干霍乱,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痰壅腹胀。
用法用量姜盐饮(《直指》卷十三)、姜盐汤(《普济方》卷二○二)。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44、陈曲散处方陈曲(炒)3两,大麦糵(炒)3两,生地黄(切)9合,白术8两,牛膝(酒浸,切,焙)9合,桑耳(锉)9合,干姜(炮)8两,当归(锉)13两半,生姜(切)9合,桃仁(去双仁皮尖,炒)6合,杏仁(去皮尖双仁,炒)6合,陈橘皮(汤浸,去白)8两。
制法上捣如泥,纳瓶中,以物盖密封之,勿令泄气,于一石米上蒸之,饭熟出之,停屋下三日,开出晒干,再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腹内冷癖血块,虚胀,月经不调,瘦弱不能食,面无颜色,状如传尸。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腹温酒调下。炼蜜为丸服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45、厚朴散别名厚朴汤
处方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3分,贝母3分(煨微黄),紫菀1两(去苗),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1两(去芦头),杏仁3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咳嗽,呕吐,寒热,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厚朴汤(《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46、豆蔻散处方肉豆蔻(去皮)5个,木香半两,人参半两,厚朴(姜制)半两,赤茯苓(去皮)半两,桂半两,炙甘草半两,槟榔5钱,诃黎勒皮半两,青皮(去白)半两,陈皮(去白)半两,郁李仁(汤浸,去皮,麸炒黄)半两,半夏(汤洗了,同生姜捣如泥堆,新瓦上文武火焙黄)半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治气补劳,通血脉,益脾胃,去痰实。主五种膈气。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入盐少许,如茶点服;若入生姜、大枣同煎服亦佳,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宝鉴》
处方47、表邪降火汤处方薄荷、陈皮、苍术、麻黄(夏、秋不用)、桂枝、杏仁、腹皮、苏叶、甘草、生姜(引)。
功能主治肺寒发喘,身热骨酸,畏寒头痛,脉浮洪。
摘录《点点经》卷三
处方48、白术丸处方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细辛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防风半两(去芦头),诃黎勒皮3分,五味子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白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旋覆花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痰积聚,胃中冷气,令人呕吐,不纳饮食,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49、龙蛇换骨丹处方生草鸟半斤(去皮尖,切片),生姜半斤(切片)。
制法共入锅内,焙炒干,为细末,加麝2分,加白荆皮研末,与前药等分平对。
功能主治半身不遂,风瘫骨痛,麻痒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6分,酒调下。如伤风寒,不对白荆皮末,每服3分,俱卧时酒调下。忌风取汗为度。
摘录《虺后方》
处方50、赤小豆煎处方赤小豆2升半,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炒),桑根白皮(铁)1两,生姜(切)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以水3升,煎至1升半,去滓,更入吴茱萸末半分,蜀椒末半分,再煎1-2沸,令如膏,密器收。
功能主治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1匙头许,空心以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处方51、投杯汤别名大枣汤
处方款冬花20分,杏仁40个,甘草1两(炙),大枣20个,桂心2两,麻黄4两(去节),生姜3两,半夏(洗)3两,紫菀1两,细辛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咳逆上气,胸中塞不得息,卧不安席,牵绳而起,咽中如水鸡声。
用法用量大枣汤(《医心方》卷九引《古今录验》)。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生菜。
摘录《外台》卷十引《深师方》
处方52、诃黎勒散处方诃黎勒3分(煨,用皮),人参1两(去芦头),当归3分(锉,微炒),白术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桂心3分,草豆蔻3分(去皮),甘草3分(炙微赤,锉),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气不足,四肢不和,腹胁胀满;或时下利,饮食难消。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之。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53、防风汤处方防风4两,桂心4两,知母4两,白术5两,生姜5两,芍药3两,甘草3两(炙),附子2枚(炮)。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历节风。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分为3服。
注意忌生葱、猪肉、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卷十四引《古今录验》
处方54、补肺汤处方五味子3两,白石英(研,绵裹)3两,钟乳(研,绵裹)3两,桂心3两,橘皮3两,桑根白皮3两,粳米2合,茯苓2两,竹叶2两,款冬花2两,紫菀2两,大枣50枚,杏仁50枚,(去皮尖双仁),苏子1升,生姜5两,麦门冬4两(去心)。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肺气不足,咳逆短气,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语无音声而渴,舌本干燥。
用法用量以水1斗3升,先煮桑白皮、枣、粳米令熟,去滓,纳诸药,煮取4升,分3次服,日再夜1。
注意忌大醋、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引《集验方》
处方55、当归饮处方当归(切,焙)1两,赤芍药1两,艾叶(炒)1两,地榆1两,白龙骨1两,黄耆(锉)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黄芩(去黑心)3分,干姜(炮)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赤白痢,脐下(??)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一六五
处方56、安蛔理中汤处方参、术、乌梅、川椒、炮姜、白茯苓、生姜。
功能主治蛔厥,手足冷。
用法用量水煎服。手足冷甚,加附子;呕,加半夏、陈皮、生姜汁;蛔吐不止,加苦楝根、黄连、细辛;大便秘结,加大黄。
摘录《医宗说约》卷四
处方57、导气散处方虎头王字骨(酥炙)、荜拨(微焙)、人参、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羚羊角屑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噎塞,不入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水调,临卧、食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58、地黄丸处方生地黄1斤,生姜2两,蜜3两(以上2味同捣取汁,和蜜,银器内煎成膏),柴胡(去苗)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山栀子仁半两,百合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百部半两,桔梗(炒)半两,木通(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恶实(炒)半两,紫苏子半两,人参1分,桂(去粗皮)1分,木香1分,芎穷1分,当归(切,焙)1分,射干1分。
制法上17味为末,与前膏拌匀,涂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热,上热下冷,背髆疼痛,痰涕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临卧生姜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处方59、和中解托汤处方柴胡1钱,干葛1钱,山楂1钱,泽泻1钱,陈皮8分,甘草3分,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外感之症,手足厥冷,恶寒淅沥,肢节酸疼,有似阳微者;口渴欲饮,舌上微苔,有似阴弱者。
用法用量方中生姜、大枣用量原缺。如头痛者,加川芎8分;呕恶者,加半夏5分;兼寒滞不散者,加桂枝、防风;胸腹有微滞者,加厚朴8分。
各家论述此外邪不解,里郁内热之方也。若体虚之人,过于清凉,邪愈不解。只用柴胡提清,葛根托里,此二味者,一则味甘性寒,一则气清味辛,清辛而不肃杀,甘寒而不壅遏,能使表气浃洽;陈皮辛以利气,山楂酸以导滞,泽泻渗以分消,此三味者辛而不烈,渗而不燥,导而不峻,虚弱者宜之;更有甘草以调表里之和,姜、枣平营卫之逆也。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
处方60、沉香牡丹丸处方沉香(锉)1两半,牡丹皮1两,赤芍药1两,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芎䓖1两,黄耆(锉)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山芋1两,白芷1两,吴茱萸(汤浸,焙干,炒)1两,巴戟天(去心)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香1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肉豆蔻(去壳)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干姜(炮)1两,白龙骨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海久虚,经候不利,赤白带下,血气冲心,多发刺痛,四肢困烦。
用法用量方中白术,《准绳·女科》作白芷。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