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含有茯苓的处方(七)

更新时间:2023-02-09 09:19:08作者:百科知识库

含有茯苓的处方(七)

茯苓(别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甘;淡;平,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小编整理出含有茯苓的处方共1414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61~420共60个。

处方1、醋石榴煎

处方醋石榴皮1两,防风1两(去芦头),羌活1两半,桂心1两,白术1两,赤箭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赤茯苓1两,牛膝1两(去苗),赤芍药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山茱萸1两,羚羊角屑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中风。手脚不遂,口面偏斜,语涩垂涎。

用法用量用酒5升,慢火熬成膏,盛于不津器中。食前以暖酒调下半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处方2、干姜散

处方栀子、甘草、干地黄、细辛、茯苓、吴茱萸、芍药、芎䓖、干姜、当归、桂心。

功能主治贼风,腹中绞痛,并飞尸遁注,发作无时,发即抢心胀满,胁下如锥刀刺;并主少阴伤寒。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酒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九十八

处方3、葛花汤

处方葛根面、小豆花、藿香叶、白豆蔻、益智仁、缩砂仁、香附子、车前子、葛花、葛蕊、白檀、木香、丁香、沉香、橙皮、陈皮、姜屑、官桂、白术、泽泻、茯苓、人参、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汤点服,酒调亦得;或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之。

功能主治上下分消酒湿。主伤酒。

用法用量服毕,但鼻准微汗,即解。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一

处方4、鳖甲饮

处方鳖甲(醋炙)倍用、黄耆(蜜炙)、人参、当归、白术、白茯苓、川芎、白芍、甘草、陈皮、青皮、半夏曲、三棱、莪术、槟榔、厚朴、柴胡各等分。

功能主治疟久不愈,结为症瘕,名曰疟母。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加生姜、大枣、乌梅水煎服。

摘录《育婴秘诀》卷四

处方5、鳖甲汤

处方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半,当归(切,焙),芍药1两半,柴胡(去苗)1两,秦艽(去苗土)1两,桔梗(炒)1两,知母(切,焙)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黄耆(锉)1两,桂(去粗皮)1两,芎䓖1两,前胡(去芦头)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荆芥穗1两,地骨皮1两,羌活(去芦头)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劳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6、海蛤散

处方海蛤(研)半两,人参半两,海藻(马尾者,汤洗去咸,焙)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半夏(水煮1-2沸,去滑,切,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瘿瘤。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入猪靥子末1钱匕,甜藤1尺(去根5寸取之),甘草1寸,水5盏,同煎取1盏半,分3次。每次调散2钱匕,临卧服。男人4服,女人8服,永除。次用丸药宣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7、藿香汤

处方藿香叶1两,当归1两,人参1两,五味子1两,白术1两半,赤茯苓1两半,黄耆1两半,木瓜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霍乱吐利,腹痛转筋,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盏半,煎8分,去滓温服。1方用姜煎。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五

处方8、藿香散

处方藿香叶1分,人参1分,白茯苓1分,丁香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虚弱,乳食不调,时作身热,或吐或泻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若伤风热,加生姜1片;作惊,加羌活、防风各半寸;有痰逆,加汤洗半夏1片,生姜3片,煎如前。

摘录《百一》卷十九

处方9、静待汤

处方白芍3钱,当归3钱,茯苓5钱,柴胡5分,甘草1钱,白芥子1钱,丹皮2钱,枣仁1钱。

功能主治拂逆之症,火郁不得舒,躁急,不可一刻停留。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石室秘录》卷一

处方10、鳖甲丸

处方鳖甲(涂酥,炙令黄,去裙襕)1两,酸枣仁(微炒)1两,羌活1两,黄耆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柴胡1两,白茯苓1两,人参(去芦头)1两,牛膝(去苗)1两,知母1两,五味子1两,白芍药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羸瘦,四肢烦热疼痛,吃食减少,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11、鳖甲饮

处方九肋鳖甲(新瓦上焙,以醋淬数次至黄色,研为末,再用醋拌炙干)2钱,山楂肉(去子)3钱,麦冬5钱,薏苡仁(炒)5钱,白茯苓2钱,橘红2钱5分,知母1钱2分,干葛1钱5分,白芍1钱5分,柴胡2钱,贝母3钱,淡竹叶1钱,炙甘草7分。

功能主治清凉,健脾,开胃。主麻后成疟疾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渴者,加熟石膏少许;不渴者,去麦冬、知母。

摘录《麻科活人》卷四

处方12、葶苈丸

处方炒葶苈子、杏仁、防己(酒洗)、茯苓、白牵牛、萝菔子。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麻疹没后,水入肺,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食后白水送服。

摘录《麻症集成》卷三

处方13、静气汤

处方白术3钱,茯苓3钱,白芍3钱,陈皮5分,甘草5分,麦冬3钱,元参3钱,天花粉1钱,苏子1钱。

功能主治心烦气动,肺燥胃干之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石室秘录》卷一

处方14、磁石汤

处方磁石(醋淬)2两,肉苁蓉(酒浸,焙干)2两,沉香1两半,五味子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覆盆子1两,狗脊(去毛)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猪肾1只,槟榔3分。

制法上药除肾外,(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肾脏劳伤。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2盏,先煮猪肾,取1盏半,去肾,入药再煎取8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15、海藻酒

处方海藻3两,茯苓3两,防风3两,独活3两,附子3两,白术3两,大黄5两,鬼箭2两,当归2两。

功能主治游风行走无定,肿或如盘大,或如瓯,或着腹背,或着臂,或着脚。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2斗,浸5日。初服2合,渐加,以知为度。

摘录方出《千金》卷八,名见《普济方》卷一八五

处方16、麻黄丸

处方麻黄(去节)2分,细辛2分,甘草2分(炙),款冬花3分,柴胡3分,紫菀3分,茯苓3分,百部3分,枳实(炙)3分,贝母5分,大黄5分,黄芩4分,杏仁6分(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乌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咳嗽,经年不愈,喉鸣喘。

用法用量4-5岁儿每服20丸,每日2次,稍加之。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婴孺》

处方17、蝉花散

处方蝉花、白茯苓、人参、防风、白附子、甘草、山药、全蝎、天麻、朱砂、麝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变蒸,风痰潮热,焦啼。

用法用量每服1字,金钱薄荷汤点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一

处方18、聪耳益气汤

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黄耆、当归、防风、荆芥、橘皮、升麻、柴胡、石菖蒲。

功能主治益气聪耳。主精脱耳聋。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作1服。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处方19、丹砂丸

处方朱砂(细研,水飞过)半两,薯蓣半两,犀角屑半两,虎头骨(涂酥,炙微令黄)半两,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令干)半两,安息香半两,川升麻半两,牡蛎(烧为粉)半两,槟榔半两,人参半峡谷,白茯苓半两,牛黄1钱(细研),麝香1钱(细研),甘草1分(炙微赤,锉),麦门冬3分(去心,焙),龟甲3分(涂醋,炙微黄,去裙襕),鼓心3分。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骨热,四肢烦闷,及心躁虚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20、藁本细辛散

处方藁本、细辛、川芎、牡丹皮、人参、白术、当归、白芷、白茯苓、甘草、白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妇人因产,血不足,风邪客于皮肤,以手搔之随生隐疹。

用法用量每服1钱,温酒调下;米饮亦得。

摘录《鸡峰》卷十五

处方21、橘皮甘草汤

处方橘皮(生用)1两,甘草(炙)1两,厚朴(去皮,姜汁制)1两,羌活2钱半,防风2钱半,肉豆蔻2钱半,茯苓2钱半,川芎半两,吴茱萸1钱。

功能主治脾脏不和,泻痢,疟疾,腹痛,下部无力,体重足痿,脚下痛,饮食中满,四肢不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四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十二

处方22、葛根汤

处方葛根(炙)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骨蒸热,烦渴,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以水1盏半,入竹叶3片,生芦根3枚,煎至1盏,去滓,分2次温服,空腹、食后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23、槟榔汤

处方槟榔(白者,锉)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3分,芍药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吴茱萸(陈者,淘7遍,炒)3分,郁李仁(汤退去皮,别研如膏)3分,诃黎勒(煨,去核)3分,京三棱(煨,锉)1两,桑根白皮(焙,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结瘕。脉弦腹满,坐卧不安,食即欲吐,喘息急。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食前后各1服。若服后频利,即减槟榔、郁李仁。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三

处方24、瞿麦汤

处方瞿麦(去梗)半两,木通(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滑石(碎)1两半,冬葵子(炒)1合,甘草(炙,锉)半两,桑根白皮(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通利小肠。主卒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葱白2寸,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25、干地黄丸

处方熟干地黄3两半,白茯苓(去黑皮),肉苁蓉(酒浸,去皱皮,切,焙)1两,远志(去心)1两半,牛膝(酒浸,切,焙)1两半,山芋1两半,山茱萸1两半,蛇床子(微炒)1两半,续断1两半,黄耆(炙,锉)1两半,覆盆子(去萼)1两半,石斛(去根)1两半,巴戟天(去心)1两半,泽泻1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半,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1分,桂(去粗皮)1两1分,牡丹皮1两1分,杜仲(去皱皮,锉,炒)1两1分,人参1两1分,鹿茸(去毛,酥炙)1两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损,腰重不举,阳气痿弱,肢体瘦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温酒送下,1日3次。加至4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二

处方26、丹砂椒

处方丹砂(细研1-2日,用水飞过)2两,白茯苓(去黑皮,取末)1两,人参末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者)半斤。

制法上药用好酒3升,于新瓷器内,向太阳三伏热时,一处用竹杖搅,令酒尽干为度。

功能主治明耳目,暖水脏,驻颜色。

用法用量每日早晨服2-7粒,冷水或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处方27、黄耆饮子

处方黄耆半两,五味子半两,当归半两,白茯苓半两,白芍1分,远志1分,麦子1分(一方用麦门冬),人参1分,吴术1分,甘草3铢。

功能主治妇人血气不足,夜间虚乏,有汗倦怠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女科百问》卷上

处方28、藿香汤

处方藿香叶2两,白术2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丁香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调中顺气,消痰利膈。主气逆上盛,头目昏眩,不思饮食,时发恶心,或作中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29、蠲痹散

处方羌活5分,独活5分,皂刺5分,白芷5分,当归1钱5分,白术1钱5分,赤芍1钱,土茯苓5钱。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主癞风,肢节拳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30、大戟散

处方大戟1两,前胡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当归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半两(锉),赤茯苓1两,紫苏茎叶3分,汉防己半两,槟榔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水气,四肢浮肿,心胸痞满,痰毒壅滞,喘息稍急,小便不利,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空心温服。以利为效,未利再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31、蔓荆散

处方蔓荆子、麦冬、桑白皮、甘草、升麻、木通、菊花、赤茯苓、前胡、赤芍。

功能主治风热壅塞,气滞不通,因热聚脓,耳出腥脓。

用法用量为散服。

摘录《李氏医鉴》卷二

处方32、槟榔汤

处方槟榔24枚,母姜7两,附子7枚,茯苓3两,橘皮3两,桂心3两,桔梗4两,白术4两,吴茱萸5两。

功能主治肝虚寒,胁下痛,胀满气急,目昏浊,视物不明。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温3服。气喘者加芎䓖3两,半夏4两,甘草2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一派温补肝脾药中,独用槟榔以破胁满气急,则桂、附、姜、萸、苓、术、桔、橘力祛中外虚寒,而无旺气扼腕之患矣。

摘录《千金》卷十一

处方33、截疟煎

处方常山1钱,槟榔3钱,柴胡7分,白术1钱,当归7分,陈皮5分,甘草3分,茯苓7分,黄耆1钱,人参5分。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水2钟,煎至8分服。截后以柴苓汤加青皮饮调理脾胃,消导。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一

处方34、藿香煮散

处方藿香叶1两,木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肉豆蔻(去壳)1两,诃黎勒皮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粗皮)1两,甘草(炙)1两,草豆蔻(去皮)1两,麦糵(炒)1两,陈曲(炒)1两,干姜(炮)半两,高良姜(锉,炒)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积聚,宿滞不消,或翻胃吐逆,恶心干哕;及脾寒疾;水泻及肠风脏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生姜1块拍破,同煎至7分,入盐1捻,热服。水泻及肠风脏毒,热陈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处方35、葛根猪苓汤

处方葛根(用雪水或秋露润透,阴干,锉碎)1两,猪苓(削去黑皮,切作薄片,在流水浸1宿,取出锉片,用升麻叶拌蒸1日,去叶晒干;如无叶,升麻亦可用)5钱,泽泻(锉碎,酒浸1宿,取出晒干)5钱,茯苓(捣细,水飞,去膜,澄清,晒干)5钱,滑石(取洁白者,以竹刀刮净,研如粉,每两用牡丹皮2两同煮3炷香,去牡丹,以东流水淘过,晒干)7钱,石膏(煅赤,研细,甘草水飞过,澄,晒,再研)1两,阿胶5钱,地骨皮(东流水洗净,刷去土,捶去心,甘草水浸1宿,焙干)、栀子(去壳取仁,用甘草水浸1宿,取出晒干,捣筛为末)5钱。

功能主治瘅疟。

用法用量方中地骨皮用量原缺。

摘录《痎疟论疏》

处方36、蔓荆子散

处方蔓荆子3分,防风3分(去芦头),羌治3分,芎䓖2分,羚羊角屑3分,细辛半两,枳壳2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菊花半两,前胡3分(去芦头),白芷半两,藁本半两,石膏2两,赤茯苓3分,旋覆花3两,麻黄3分(去根节),荆芥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风眩,头目昏闷烦疼,言语謇涩,痰逆,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37、蠲痹解毒汤

处方姜黄4分,羌活4分,白藓皮4分,赤芍药4分,当归4分,白术5分,茯苓3分,白芷3分,皂角子(炒)3分。

功能主治杨梅疮。肢节拳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二

处方38、黑金散

处方赤龙鳞(烧灰,研)2分,乱发(烧灰,研)2分,当归(切,焙)2分,人参2分,白茯苓(去黑皮)2分,硇砂(去砂石,研)1分,麝香(别研)1钱,犀角(镑)1分,芍药1分,枳壳(去瓤,麸炒)1分,大黄(锉,炒)1分。

制法上药除发灰、麝香外,为细散,合研匀。

功能主治孕妇产后血气冲心,烦闷,腹痛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热水调下,空心、日午、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39、马蔺子散

处方马蔺子1升(熬),地榆根皮8分,厚朴(炙)8分,熟艾8分,赤石脂1升,龙骨10分,茯苓10分,当归10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赤白痢,腹内疠痛;并久水谷痢,色白如泔淀。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加至4-5匕,白饮下,日2夜1。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崔氏方》

处方40、槟榔散

处方槟榔半两,诃黎勒1两(用皮),桑根白皮半两(锉),木香1分,桂心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气壅烦喘,腹胁妨闷,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枚,煎至5分,即去姜、枣,和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41、葵子汤

处方葵子、车前子、茯苓、白术、木通、赤芍药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便凝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钱,酒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

处方42、磁石丸

处方磁石2两(烧,醋淬7遍,细研,水飞),五味子1两,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黄),菟丝子1两(酒浸1宿,焙干,别捣为末),蛇床子1两,车前子1两,白茯苓1两,桂心1两,黄耆1两(锉),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防风1两(去芦头),阳起石1两(细研,水飞过),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山茱萸1两,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劳极,肾虚劳损,卧多盗汗,小便余沥,阴湿萎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渐加至40丸,晚食前再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43、广福延龄丹

处方丹砂2两(研如粉),雄黄2两(研如粉),人参2两,白茯苓2两(去黑皮),白术4两,乳香4两(研细)。

制法上为末,和匀,入银器中,用蜜和如稀膏,以油单封口,又以水和白面,裹器物外,厚两指许,每日于饭上炊,候饭熟取下,如此半月,如药干,更入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去三尸,洁腑脏,镇七魄,明耳目。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

注意忌羊血。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九

处方44、藿香正气汤

处方大腹皮3钱,紫苏2钱,藿香2钱,甘草1钱,桔梗2钱,陈皮2钱,茯苓2钱,苍术2钱(炒),川朴2钱(捣),法夏2钱(研),白芷2钱,乌梅肉5个。

功能主治霍乱之重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门八法》卷二

处方45、黄连地黄丸

处方黄连、川芎、赤茯苓、地黄。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夜热,因伤寒后余热失解者。

用法用量入灯心1捻,水煎,食远服。

摘录《幼科类萃》卷六

处方46、马兜铃散

处方马兜铃半两,黄芩半两(去黑心),知母半两(切,焙),白茯苓半两(去黑皮),紫菀半两(去苗土),麻黄半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锉),杏仁半两(去皮尖双仁,炒黄),贝母半两(去心),大黄半两(锉,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热上气喘逆,咳嗽咯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煎桑根白皮、枣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47、麻黄止烦下气汤

处方麻黄(去节)3两,栀子仁3两,茯苓3两,子芩3两,白术3两,石膏8两(碎,绵裹),桂心2两,芒消3两,生地黄(切)1升,大枣30枚,鸡子2枚,甘草1两(炙),赤小豆2合。

功能主治心劳实热,好笑无度,自喜,四肢烦热。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1斗煎和,下鸡子白搅调,去沫,下诸药,煎取2升5合,去滓,下竹沥、芒消,煎1沸,分3次服。

注意忌生葱、酢物、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等。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48、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五味子1两,白术1两,桔梗1两(去芦头),酸枣仁1两(微炒),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沉香1两,白茯苓1两,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气不足,虚寒,胸胁下痛胀满,气急,目昏浊,视物不明。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三

处方49、黄耆丸

处方黄耆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石斛1两(去根,锉),桂心1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令微黄),熟干地黄1两,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阳起石1两(酒煮半日,细研,水飞过),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钟乳粉1两,白茯苓1两,狗脊1两,赤石脂1两(细研),山茱萸1两,薯蓣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1两,蛇床子1两,萆薢1两(锉),巴戟1两,白术1两,续断1两,泽泻1两。

制法上为末,入阳起石,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服令人五脏内实,肌肤外充,面色红光,反老为少。主男子五劳七伤,风虚羸瘦,腰疼膝冷,阴盛阳虚,身力衰残,夜梦遗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渐加至50丸。

摘录《圣惠》卷九十八

处方50、藿香左金丸

处方霍香5钱,吴茱萸4钱,川连3钱,郁金2钱,枳壳2钱,厚朴2钱,制半夏2钱,砂仁2钱,茯苓2钱,猪苓2钱,车前子2钱,六一散3钱。

制法上为细末,香薷、生姜、木通各1两煎汤滴丸。

功能主治猝然痞痛,霍乱吐泻转筋。

用法用量每服1-2钱,开水送下,轻2服,重加之。

摘录《霍乱论》卷下

处方51、大腹汤

处方大腹皮1两(锉),木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赤芍药半两,甘草(炙,锉)半两,前胡(去芦头)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心膈痞满,喘息微促,腹胁妨闷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52、麻石抒阳汤

处方柴胡2钱,石膏2钱,白芍5钱,麻黄3分,陈皮3分,半夏1钱,茯苓3钱。

功能主治春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五

处方53、黄耆散

处方黄耆3分(锉),木通半两(锉),赤茯苓3分,桔梗3分(去芦头),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桑根白皮半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肺蒌劳嗽,涎唾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54、橙皮丸

处方沉香半两,白术半两,木瓜(干者,去皮)1两,乌梅肉1两,橙皮(去白,焙干)5钱,白茯苓(去皮)2两,糖霜2两,干生姜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用甘草膏子和成剂,每两作25丸。

功能主治调中顺气,生津止渴。

用法用量欲作渴,用水化开,寒热温凉任意饮之;欲噙化亦得。

摘录《御药院方》卷二

处方55、黄耆汤

处方黄耆(锉)半两,熟干地黄(锉)1两,芎䓖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3分,防风(去叉)1分,当归(切,焙)半两,白茯苓(去黑皮)1分,细辛(去苗叶)1分,芍药1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除诸痛,补不足。主产后恶露不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56、淡竹叶汤

处方淡竹叶(切)1升,茯苓1两,白术1两,甘草1两(炙),枳实1两(炙),栀子1两,人参1两,大黄2两,黄芩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热肿初起,始欲作痈者。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分服。以愈止。

摘录《外台》卷三十八

处方57、瞿麦汤

处方瞿麦1两,扁蓄1两,猪苓1两,黄芩1两,茯苓1两,木通半两,滑石3两,甘草3钱,通草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病人2-3日以后至未大汗以前,若小便黄色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同煎至8分,去滓,放温凉,时时服。若觉渴或发热,加栝楼根1两;若小便赤色,加黄芩半两;若小便少,加车前子3分;若小便涩如淋,茎中痛者,加石韦半两,冬葵子3分,续随子半两;若脐下悸动,加茯苓、桂枝各半两,并依前法服。

摘录《伤寒微旨论》卷下

处方58、丹参汤

处方当归、川芎、黄耆、人参、白术、茯苓、炙草、炮姜。

功能主治产后发热。

用法用量本方名丹参汤,但方中无丹参,疑脱。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四

处方59、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别名茯桂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味姜辛夏汤、茯苓五味姜辛夏汤、茯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姜苓五味细辛汤、苓甘

处方茯苓4两,甘草2两,细辛2两,干姜2两,五味子半斤,半夏半斤。

功能主治去胃中之饮。逐饮止呕。主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肺寒留饮,咳嗽痰多,清稀色白,头昏目眩,胸满呕逆,舌苔白腻,脉沉弦滑。

用法用量茯桂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金匮》卷中、苓甘味姜辛夏汤(《普济方》卷一四○)、茯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医门法律》卷五)、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半夏汤(《千金方衍义》卷十八)、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金匮要略心典》卷中)姜苓五味细辛汤(《四圣心源》卷五)、苓甘姜味辛夏汤(《类聚方》)、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金匮要略今释》卷四)。

临床应用①咳嗽《金匮要略今释》引《续建殊录》:一男子,郁郁不乐,咳嗽短气,动摇则胸悸甚,上气微呕,不欲饮食,小便不利,盗汗出,时时抢于心下,或胸中痛,与等甘姜味辛夏汤加人参,服药而诸证渐退,逾月全愈。②痰饮《江西医药》(1964;6:266):胡某某,男,47岁,工人。咳嗽气短,倚息不得卧,吐白痰夹水,每于早晚咳甚,咳时须俟痰出而后安,伴有胸闷不适,胃脘胀满,舌白而润,脉象弦滑。病属痰饮为患,肺有宿寒,无见外感,故拟从除痰涤饮、温肺除寒入手,方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茯苓4钱,炙甘草1钱,五味子1钱,生姜3钱,细辛5分,制半夏2钱,饮片2剂。服后诸症悉减,咳平安卧,精神倍增,早晚咳痰减少,脉仍弦而滑,胃脘略不适,病仍属肺气虚寒、痰饮未尽,守原方加广皮2钱,生姜易干姜2钱。5剂后咳止痰平,其病如失,饮食大增,精神舒畅,睡眠安宁,脉息和缓而虚,舌净口和,唯食后稍有胀闷,继从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调理中州,以善其后。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60、琥珀清金散

处方血琥珀1钱,川贝母1钱,茯苓1钱,百合1钱,法夏1钱,天冬1钱,京知母5钱,石膏6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止嗽化痰,清肺降逆。主咳嗽日久,时吐痰涎,胸逆气滞,倦怠,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成人每服1钱,小儿每服1分,开水送下。

注意忌辛辣发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