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四方散

更新时间:2023-02-09 09:10:51作者:百科知识库

四方散

四方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

四方散的基本资料

四方散(《外伤科学》)

处方生南星 生半夏 生川乌 生草乌 野芋头各等量

功能主治温经通络,祛湿止痛。治损伤旧患及风寒湿之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共研细末,水、酒煮热外敷。

四方散相关中药材

1、芋头

别名蹲鸱,芋魁,芋根,土芝,芋奶,芋艿,蹲鸱,芋渠,狗爪芋,百眼芋头,毛芋,水芋。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块茎。8~9月间采挖,去净须根及地上部分,洗净,晒干。其中间母根(块茎)俗称芋头,旁生小者为芋子。

生境分布我国南方及华北各省,均有栽培。

功能主治消疬散结,治瘰疬,肿毒,腹中癖决,牛皮癣,汤火伤。①《别录》:“主宽肠胃,充肌肤,滑中”②《唐本草》:“蒸煮冷啖,疗热止渴”③孟诜:“浴去身上浮风,慎风半日”④《本草拾遗》:“吞之开胃,通肠闭,产后煮食之破血,饮其汁,止血、渴”⑤《日华子本草》:“破宿血,去死肌。和鱼煮,甚下气,调中补虚”⑥《滇南本草》:“治中气不足,久服补肝肾,添精益髓”⑦《医林纂要》:“行水”⑧《本草求原》:“止泻”⑨《随息居饮食谱》:“生嚼治绞肠痧,捣涂痈疡初起,丸服散瘰疬”⑩《岭南采药录》:“以此煮粥,研末和粥食之,能治小儿连珠疬及虚疬,大人亦合,并可免一切疥疮”⑾《中国药植图鉴》:“调以胡麻油,敷治火伤,开水烫伤;用芋片不断摩擦疣部,可除去”

2、半夏

别名地文,水玉,守田,示姑,羊眼半夏,和姑,蝎子草,地珠半夏,麻芋果,三步跳,泛石子,地鹧鸪,地茨菇,老黄嘴,老和尚头,野芋头,老鸹头,捉嘴豆子,地巴豆,无心菜根,天落星,老鸹眼,麻芋子,地雷公,老瓜蒜,狗芋头,珠半夏,裂刀菜,麻草子,三叶半夏,三叶老,麻玉果,燕子尾,地文,害田。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生境分布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以四川产量大、质量好。

性状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偏斜状,直径0.8~2厘米。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质坚实,致密。纵切面呈肾脏形,洁白,粉性充足;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粉末嗅之呛鼻,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以个大、皮净、色白、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以个小、去皮不净、色黄白、粉性小者为次。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着,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同属植物掌叶半夏的块茎,在江苏、河南、河北、山西等地亦作半夏使用。与半夏的主要区别点为:掌叶半夏的块茎较大,通常直径3~4厘米;叶片掌状,有小叶9~11枚。参见“掌叶半夏”条。

3、野芋

别名老芋,野芋艿,野芋头,红芋荷,野芋荷,老芋,野山芋,土芝,麻芋子,石芋。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野芋的根茎。夏、秋季采挖,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林阴、溪边等处。

功能主治治乳痈,肿毒,麻风,疥癣,跌打损伤,蜂螫伤。①《本草拾遗》:“醋磨,敷虫疮疥癣”②《纲目拾遗》:“葛祖遗方:合麻药,治跌打损伤,痔瘘麻风,敷肿毒,止痛,治疮癣,捣敷肿伤。”。③江西《草药手册》:“解毒,止痛,消肿。治内外痔疮,小儿脱肛”

本文标签:药学  方剂大全  
上一篇:四川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