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08:47:41作者:百科知识库
使君子丸的基本资料,古籍论述4条,相关中药材3味。
名称使君子丸
拼音Shijunzi Wan
成份使君子 天南星 槟榔
性状本品为褐色的水蜜丸;味甘、微辛。
功能主治消疳驱虫。用于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规格每40粒重约3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早晨空腹时服。
贮藏密闭,防潮。
执行标准WS3-B-1360-93
治小儿脏腑虚滑,及疳瘦下痢腹胀,不思饮食。使君子(一两,面裹煨,以面黄为度)甘草(半两,炙)浓朴(半两,去皮,姜汁炙令香)陈皮(去白,一分)青黛(半两,如是夹惊及带热泻,即入此一味,如只是脏腑不调,不用此一味)诃子(半两,半生半煨,去核用上件同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鸡豆大,三岁以上,每服一丸,米饮化下,儿年百日以上,三岁以下,每服半丸,乳汁或清米饮化下。
使君子丸《医方论》使君子(去壳)二两 南星(姜制)槟榔一两 上药合炒。如食生米,用麦芽一斤炒;食茶叶,用茶叶炒;食炭土,用炭土炒。取药为末,蜜丸。每晨沙糖水送下。于杀虫之中,从其类而饵之,治法殊妙。
使君子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小儿五疳,脾胃不和,心腹膨胀,时复 痛,不进饮食,渐致羸瘦,并宜 浓朴(去皮,姜汁炙)陈皮(去白)川芎(各一分)使君子仁(浸,去黑皮,一 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皂子大。三岁以上一粒,以下半粒,陈米饮化下。大治小儿腹痛。
使君子丸《小儿药证直诀》治脏腑虚滑及疳瘦下利,腹胁胀满,不思乳食。常服,安虫补胃,消疳肥肌。浓朴(去粗皮姜汁涂焙)甘草(炙)诃子肉(半生半煨)青黛(各半两,如是兼惊及带入此味,如则变疳不调,不用此味)陈皮(去白一分)使君子(去壳一两,面裹煨熟,去面 上为末,炼蜜丸,如小鸡头大,每服一丸,米饮化下。百日以上、一岁以下,服半丸。乳汁化下。
别名半夏精,鬼南星,虎膏,蛇芋,野芋头,蛇木芋,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虎掌,半夏精,蛇头天南星,南星,虎掌南星,三棒子,药狗丹,大扁老鸦芋头,斑杖,蛇六谷,白南星。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东北天南星或异叶天南星等的块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外皮,晒干。或晒至半干时,用硫黄熏一次,则色白,易干。亦有用明矾水浸泡,待色白后去皮晒干者,此法外皮易于脱落。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河南、贵州、云南、广西等地。此外。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安徽、陕西、甘肃、辽宁、吉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块茎,呈扁圆形块状。直径2~7厘米,厚1~2厘米。表面乳白色或棕色,皱缩或较光滑,茎基处有凹人痕迹,周围有麻点状须根痕。块茎的周围具球状侧芽的,习称“虎掌南星”,亦有不带侧芽的。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色白,粉性。微有辛气,味辣而麻。以体大、色白、粉性足、有侧芽者为佳。未去外皮者不宜入药。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治中风痰塑,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风痰眩晕,喉痹,瘰疬,痈肿,跌扑折伤,蛇虫咬伤。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祛风痰,解痉痫:用于风痰壅盛之中风眩晕、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惊痫,常配半夏、天麻。也可用于破伤风。①《本经》:“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②《别录》:“除阴下湿,风眩”③《药性论》:“治风眩目转,主疝瘕肠痛,伤寒时疾,强阴”④《本草拾遗》:“主金疮伤折瘀血。碎敷伤处”⑤《日华子本草》:“窨蛇、虫咬、疥癣恶疮”⑥《开宝本草》:“主中风,除痰,麻痹,下气,破坚积,消痈肿,利胸膈,散血堕胎”⑦《医学启源》:“去上焦痰及头眩晕”⑧李杲:“主破伤风,口噤身强”⑨王好古:“补肝风虚。治痰功同半夏”⑩《纲目》:“治惊痫,口眼歪斜,喉痹,口舌疮糜,结核,解颅”
2、使君子别名留求子,史君子,五棱子,索子果,冬均子,病柑子,君子仁,冬君子,病疳子,留求子,五梭子,留球子。
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成熟果实。9~10月间种子成熟,果皮变紫黑色时采摘,晒干或用微火烘干,即为使君子,一称“壳君子”。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生境分布生于平原灌木丛或路旁。分布福建、台湾、广西、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及广东海南岛等地。主产四川、广东、广西。此外,福建、江西、云南、贵州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果实长卵形或椭圆形,具5条纵棱,两端尖,形如棱状,长2.5~4厘米,直径1.5~2厘米。外壳黑褐色或紫黑色,平滑,微有光泽;质坚硬,体轻,不易折断。切断面五角星形,棱角部皮较厚。内藏种子一粒。种仁狭纺锤形,长1.8~2.6厘米,直径0.6~1厘米。种皮灰白色,有黑灰斑块,质薄,易剥离而露出黄色的子叶,表面有多数纵皱纹。子叶2片,肥厚,边缘不整齐,胚根不明显。气微香;炒熟后较显着,味淡。以个大、颗粒饱满、种仁色黄、味香甜而带油性者为佳。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健脾。治蛔虫腹痛,小儿疳积,乳食停滞,腹胀,泻痢。①《开宝本草》:“主小儿五疳,小便白浊,疗泻痢”②《纲目》:“健脾胃,除虚热。治小儿百病疮癣”
3、槟榔别名榔玉,宾门,青仔,国马,槟楠,尖槟,鸡心槟榔,仁频,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槟榔仁,洗瘴丹,大腹子,大腹槟榔,槟榔子,马金南,槟榔玉,榔玉。
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种子。冬、春果实成熟时采收。摘下果实,将果皮剥下,取其种子,晒干。
生境分布分布广西、云南、福建、台湾、广东等地。主产广东、云南、台湾、广西、福建。国外以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地产量最多。
性状干燥种子呈圆锥形或扁圆球形,高1.5~3厘米,基部直径2~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颜色较浅的网形凹纹,并偶有银色斑片状的内果皮附着。基部中央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淡色的疤痕状的种脐。质坚实,纵剖面可见外缘的棕色种皮向内褶入,与乳白色的胚乳交错,形成大理石样花纹。基部珠孔内侧有小形的胚,常呈棕色,干枯皱缩不显。气无,味涩而微苦。以果大体重、坚实、不破裂者为佳。
功能主治杀虫,破积,下气,行水。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症结。①《别录》:“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疗寸白”②《药性论》:“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③《唐本草》:“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敷疮,生肌肉止痛。烧为灰,主口吻白疮”④《脚气论》:“治脚气壅毒,水气浮肿”⑤《海药本草》:“主奔豚诸气,五膈气,风冷气,宿食不消”⑥《日华子本草》:“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癥结,下五膈气”⑦《医学启原》:“治后重”⑧王好古:“治冲脉为病,气逆里急”⑨《纲目》:“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⑩《本草通玄》:“止疟疗疝”⑾《随息居饮食谱》:“宣滞破坚,定痛和中,通肠逐水,制肥甘之毒。且能坚齿,解口气”⑿《现代实用中药》:“驱除姜片虫、绦虫,兼有健胃、收敛及泻下作用”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