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07:54:15作者:百科知识库
麻黄(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辛;微苦;性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邪壅于肺;肺气不宣;咳嗽气喘;风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肌肤不仁以及风疹瘙痒;阴疽痰核,小编整理出含有麻黄的处方共238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041~2100共60个。
处方1、泻心汤处方大黄、当归、芍药、荆芥、麻黄、甘草,各一钱半。白术,三钱半。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薄荷少许,煎至一钟,去滓,不拘时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独活散(肺脏中风)处方独活(去芦.一钱)细辛(去苗.一钱)附子(炮.去皮脐.一钱)甘菊花(一钱)麻黄(去节.一钱)白芷(一钱)五味子(一钱)紫苑茸(一钱)赤茯苓(去皮.一钱)肉桂(一钱)白术(一钱)川芎(一钱)桑白皮(一钱)甘草(炙.半钱)杏仁(麸炒.去皮.一钱)防风(去芦.一钱)
功能主治治肺脏中风,头痛项强,背痛鼻干心闷,语声不出,胸中少气,四肢无力疼痛,宜服之。
用法用量作一服,水二钟,煎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麻黄汤处方麻黄(去节)三两,甘草(炙)一两,肉桂(去粗皮)二两,杏仁(七十枚.去皮尖.炒.别研膏)。
炮制上为粗末,入杏仁膏令匀。
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痛,发热恶风,骨节疼痛,喘满无汗。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以汗出为度。不计时候。
注意若病自汗者,不可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小青龙汤处方干姜(炮)、细辛(去叶)、麻黄(去节.根)、肉桂(去粗皮)、芍药、甘草(炒),各三两。五味子二两,半夏(汤洗七次.切作片)二两半。
炮制上将七味为粗末,入半夏令匀。
功能主治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咳嗽微喘。又治溢饮,身体疼重,及咳逆倚息不得安卧;或因形寒饮冷,内伤肺经,咳嗽喘急,呕吐涎沫,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白花蛇丸处方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干蝎(炒)、仙灵脾、天雄(炮裂.去皮脐)、天麻、桂心、麻黄(去根节)、鹿角胶(炙令燥)、萆薢,各一两。桑螵蛸(炒)、茵芋、乌头(炮裂.去皮脐)、南星(炮),各半两。雄黄(研)、麝香(研),各一分。
炮制用火麻仁三两为末,入无灰酒慢火熬成膏,与上药细末和捣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中风不仁,皮肤厚,搔之如隔衣。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丸,薄荷酒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6、洋参保肺丸处方罂粟壳120g 五味子(醋炙)30g 川贝母60g 陈皮60g 砂仁30g 枳实60g 麻黄30g 苦杏仁60g 石膏30g 甘草60g 玄参60g 西洋参粉45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炮制上十二味,除西洋参粉外,其余罂粟壳等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与西洋参粉配研均匀,过筛。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补肺,止嗽定喘。用于阴虚肺热,咳嗽痰喘、胸闷气短,口燥咽干,睡卧不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3次。
注意感冒咳嗽者忌服。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7、麻黄散处方麻黄(去节.七钱)附子(炮.去皮脐.七钱)天麻(七钱)防风(去芦.七钱)细辛(去苗.七钱)杏仁(炮.去皮尖.七钱)菖蒲(七钱)白蒺藜(七钱)桑白皮(七钱)白花蛇肉(酒浸.七钱)荆芥(七钱)麝香(另碾.二钱半)
功能主治治肺脏中风,心胸气促,项背强硬,皮肤不仁,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同和匀,每服二钱,薄荷酒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8、清肺消炎丸处方麻黄、石膏、地龙、牛蒡子、葶苈子、牛黄、苦杏仁(炒)、羚羊角
性状为棕褐色的水蜜丸;气腥,味微辛、苦。
炮制以上八味,羚羊角、牛黄分别粉碎成极细粉,其余麻黄等六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羚羊角等粉末配研,混匀,过筛。每100g粉末用炼蜜60~80g加适量水泛丸,制成水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吐痰黄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周岁以内小儿一次10丸,一岁至三岁一次20丸,三岁至六岁一次30丸,六岁至十二岁一次40丸,十二岁以上一次6丸,一日3次。
注意风寒表证引起的咳嗽,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规格每60丸重8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9、林檎散处方麻黄(去节)、肉桂(去粗皮)、苍术(去皮)、川大黄、干葛、石膏、山栀子(去皮),各一两半。木通、瞿麦、甘草(炙)、前胡、川芎,各一两。藿香(用叶)、川乌头(炮.去皮.脐),各半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及时行疫疠,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腰背四肢拘急烦疼,面赤咽干,呕逆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林擒糁十数片,新者亦得,煎至七分,去滓,稍热服,不计时,相次再服。衣被盖覆,汗出为度。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0、九分散处方马钱子粉(调制)250g 麻黄250g 乳香(制)250g 没药(制)250g
性状本品为黄褐色至深黄褐色的粉末,遇热或重压易粘结;气微香,味微苦。
炮制以上四味,除马钱子粉外,其余麻黄等三味粉碎成细粉,与马钱子粉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扑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饭后服,一次2.5g,一日1次;外用,创伤青肿未破者以酒调敷患处。
注意本品含毒性药,不可多服;孕妇禁用;小儿及体弱者遵医嘱服用;破伤出血者不可外敷。
规格每包装2.5g
贮藏密闭,防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1、葛根散处方葛根、麻黄(去根.节)、人参,各半两;肉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一分。
炮制上件捣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伤寒,四肢烦热,头疼体痛,心躁口干发渴。
用法用量三岁儿每服一钱,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子一枚,同煎至五分,滤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2、桂星散处方辣桂 川芎 当归 细辛 净石菖蒲 白蒺藜(炒,杵去刺)木通 木香 麻黄(去节)甘草 大南星(煨裂)白芷梢各12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治风虚耳聋。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加葱白2根,紫苏5叶,生姜5片,空腹时煎服。晚少食,临卧加些全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二十一
处方13、茯神散处方茯神(去木.一钱)羌活(去芦.一钱)麻黄(去节.一钱)龙齿(另研.一钱)赤芍药(一钱)甘草(炙.一钱)蔓荆子(七分半)薏苡仁(七分半)麦门冬(去心.七分半)人参(去芦.七分半)防风(去芦.七分半)犀角屑(七分半)
功能主治治心脏中风,语涩昏闷,四肢沉重,精神不安。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四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4、麻黄续命汤处方麻黄(去节)60克 人参 黄芩 芍药 防己 桂枝 川芎 甘草各30克 防风90克 附子15克 杏仁60克
制法上药除附子、杏仁外,捣为粗末,后入二味调匀。
功能主治治中风中腑,无汗恶寒;以及风寒湿痹,痿证等。
用法用量每服15~20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15、防己汤处方汉防己(半两)防风(半两)桂心(半两)附子(半两)麻黄(半两)威灵仙(三分)
功能主治治久风邪入肝脾二经,言语不转。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入竹沥地黄汁各一盏,生姜自然汁半盏,和匀温服之,日三四。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6、射干汤处方射干3克 半夏1.5克 桂心1.5克 麻黄 紫菀 甘草 生姜各3克 大枣20枚
制法上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儿咳逆,喘息如水鸡声。
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纳蜜100毫升,煎一沸,分十次温服,一日三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处方17、五加皮散处方五加皮、防风(去叉)、白术、附子(炮裂.去皮脐)、萆薢、川芎、桂心、赤芍药、枳壳(麸炒)、荆芥、羚羊角屑、丹参,各一两。麻黄(去根节)、羌活,二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治偏风不遂,肌体烦疼,肢体无力。
用法用量上咀,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18、劫劳散处方地骨皮二两半,前胡(去芦)、荆芥,各二两七钱。香附子(炒.去毛)、苍术(浸.去皮.焙)甘草,各三两六钱。麻黄(去根.节)、白芷,各四钱半。川芎二两二钱半,桔梗(去芦)七两二钱,当归七两三钱半,肉桂(去粗皮)一两三钱半,石膏九钱,陈皮(去白)一两三钱,天仙藤二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五劳七伤,四时伤寒,山岚瘴疟,时行疫疠,心神烦躁,口苦舌干,憎寒壮热,头疼鼻塞,腰脚酸倦,背脊强急,浑身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乌梅半个,入盐同煎服。如要出汗,加葱白、姜钱煎,连进三服。常服,温盐酒调,热盐汤点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19、十神汤处方川芎、麻黄(去节)、干葛、紫苏、赤芍药、升麻、白芷、甘草(炙)、陈皮、香附,各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伤寒,时令不正,瘟疫妄行,感冒发热,或欲出疹,不问阴阳,两感风寒,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备注发热头疼,加连须葱白二根;中满气实,加枳壳煎。
摘录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处方20、葛根解肌汤处方葛根(三钱),麻黄(一钱),肉桂、甘草(炙)、黄芩、芍药,各一钱。
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疼,发热恶寒,肢体拘急,胸膈烦闷。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1、茵芋散处方茵芋、桂心、汉防己、附子(炮裂.去皮脐)、侧子(炮裂.去皮脐)、川芎、人参、麻黄(去根节)、当归(炒)、赤芍药、茯神、五加皮,各三分。秦艽(去苗.一两)。防风(去叉)、白术、黄蓍、细辛、甘菊花、甘草(炙),各半两。
功能主治治偏风,积年不瘥,手脚枯细,口面歪斜,精神不守,言语倒错。
用法用量上咀,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一合,更煎二三沸,不拘时温服。
注意忌生冷油腻毒鱼滑物。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2、远志汤处方远志(去心.二钱半)人参(去芦.半两)石菖蒲(半两)羌活(去芦.半两)细辛(洗.去苗.半两)麻黄(去根.半两)赤芍药(一两)白术(一两)
功能主治治心经受病,多汗恶风,善怒,口不能言,其状但得偃卧,不可倾侧,闷乱冒绝汗出,风中于心也,唇色正赤,尚犹可治,急灸心腧百壮;或青黄不定,面色(目亭)(目亭)战栗动者,不可治。
用法用量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煎小麦汤调下,不拘时服。日服二次。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3、千金漏芦汤处方漏芦(去芦)、麻黄(去根.节)升麻、赤芍药(生)、黄芩(去皮)、甘草(生)、白敛(净洗)、白芨(去须)、枳壳(米泔浸一宿.去白),各四两;生大黄一十三两。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丹毒恶肿,时行热毒,发作赤色,瘰倁初发,头目赤痛,暴生障翳,吹奶肿痛。一切无名恶疮,虽觉所苦细微,不可轻慢,急服此药,并皆内消,更不成脓。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二盏,煎至一盏,纱帛滤去渣,空心,食前热服,以快利为度。病人更自量,增损服之,立效。若发背、痈疽已成脓者,当排脓,服之,直至脓尽。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4、止嗽定喘口服液处方麻黄1000g 苦杏仁1000g 甘草1000g 石膏1000g
性状为棕黄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酸、涩。
炮制以上四味,除苦杏仁外,其余石膏等三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50℃)的清膏,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吸取上清液,余液滤过,滤液与上清液合并,加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8.5,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1000ml。苦杏仁配制成杏仁水备用。将上述浓缩液用适量蒸馏水稀释,搅匀,加苦杏仁水及蜂蜜、聚山梨酯80、苯甲酸钠等适量,加水至全量,用枸椽酸调节pH值至4.5~5.5,搅匀,滤过,静置,灌装,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表寒里热,身热口渴,咳嗽痰盛,喘促气逆,胸膈满闷,急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2~3次,儿童酌减。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5、天雄散处方天雄(炮.去皮脐.六分)麻黄(去节.六分)枳壳(麸炒.六分)桂心(六分)石龙芮(一钱)独活(一钱)人参(去芦.一钱)防风(去芦.一钱)茯神(去木.一钱)杜仲(炒.去丝)萆薢(酒浸.一钱)丹参(去芦.一钱)羌活(去芦.一钱)当归(去芦.炒.一钱)五味子(一钱)牛膝(酒浸.一钱)细辛(去苗.一钱)
功能主治治肾脏风邪所伤,语言蹇涩,腰脊不可转侧,脚膝弱疼痹,头旋耳鸣,身体沉重无力,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6、犀角散处方犀角屑、麻黄(去根节)、羌活、附子(炮裂.去皮脐)、杏仁(去皮尖.麸炒),各一两。防风(去芦)、桂心、白术、人参、川芎、白茯苓、细辛、当归,各三分。石膏(二两)、甘草(炙赤.半两)
炮制上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中风,角弓反张,心神烦乱,口噤不语。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用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一合,更煎一二沸,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7、十神汤处方川芎、甘草(炙)、麻黄(去根.节)、升麻,各四两。干葛十四两,赤芍药、白芷、陈皮(去瓤)、紫苏(去粗梗)、香附子(杵去毛),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时令不正,瘟疫妄行,人多疾病。此药不问阴阳两感,或风寒湿痹,皆可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以时候。如发热头痛,加连须葱白三茎。如中满气实,加枳壳数片同煎服。虽产妇、婴儿、老人皆可服饵。如伤寒,不分表、里证,以此导引经络,不致变动,其功效非浅。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8、换骨丹处方麝香(研.半钱)、桂心(一两半)。甘松(去土)、川乌(生用.去皮脐)、白芥子(炒)、藿香、草乌(去皮脐.生用)、海桐皮(炒)、何首乌、羌活、龙脑(研)、骨碎补(去毛.炒)、牛膝(酒浸.炒)、威灵仙(去土)、桑皮(炒)、槐角、木鳖子(炒)、青皮(去白)、自然铜(醋淬七次.研)、陈皮(去白),各二两。白芷、防风、甜瓜子(炒)、萆薢(炒)、五灵脂、川芎、甘草(盐水炙)、苦参、白胶香,各半两。朱砂(二两为衣),麻黄(去根节.一十斤.河水七斗.煮减半.去滓.澄清再煎如饧.磁器手贮)。
炮制上为细末,用麻黄膏子,入炼蜜少许,搜成剂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中风瘫痪,久不愈,四肢不随,服诸药不效。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食后搥碎,茶酒任下,或用生姜自然汁,更入酒半盏化开服,可更进酒一二盏投之,日二服,至三日于病处微汗为效,至十日大效。药性稍热,病寒者多效。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9、麦煎散处方知母、地骨皮(拣净)、赤芍药、甘草(炙)、石膏、葶苈子、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麸炒)、人参、滑石,各半两;麻黄(去根.节)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夹惊伤寒,吐逆壮热,表里不解,气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言惊叫,或不语无汗,及瘾疹遍身,赤痒往来,潮热时行,麻豆疹子馀毒未尽,浑身浮肿,痰涎咳嗽,或变急慢惊风,手足搐搦,眼目上视,及伤风涎喘头疼,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麦子煎汤调下。如初生孩儿感冒风泠,鼻塞身热,喷嚏多啼、每一字许,并用麦子煎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0、反魂丹处方当归(酒浸.切.焙.微炒)、乌犀(镑),各二两;干姜(炮)、枳壳(去瓤.麸炒)、白术(泔浸一宿.微炒)、人参(去芦)、木香(不见火)、茯苓(去皮)、丁香(不见火)、厚朴(去皮.姜汁炙熟)、天竺黄(细研)、败龟(酒.醋涂.炙黄)、蔓荆子(去白)、桑螵(微炒)、何首乌(泔浸一宿.煮过.切.焙)、白芷、虎骨(酒.醋炙令黄)、晚蚕蛾(微炒),各三分;缩砂仁、麻黄(去根.节)、麝香(别研)、羌活(去芦)、羚羊角(镑)、半夏(汤洗七次.姜汁浸三宿.焙干.炒黄)、川乌头(烧令通红.留烟少许.入坑以盏盖.新土围.食倾)、防风(去芦)、白花蛇(酒浸一宿.炙令熟.去皮.骨.用肉)、白僵蚕(去丝.嘴.微炒)、槟榔、白附子(微炮)、天南星(汤洗.生姜自然汁煮软.切.焙.炒黄)、藿香(叶.去土)、阿胶(碎炒.微炙)、肉桂(去粗皮)、细辛(去苗)、陈皮(去瓤.微炒)、槐胶、乌蛇(酒浸一宿.炙熟.取肉用)、沉香(不见火)、乾蝎(微炙)、独活(去苗)、天麻(酒洗.切.焙),各一两;朱砂(细研水飞)、石斛(去根)、雄黄(细研水飞)、肉豆蔻(去壳.微炒)、牛黄(别研)、龙脑(别研)、水银、附子(水浸後.炮.去皮.脐)、蝉壳(去土.微炒)、川芎,各半两;乌鸦一个(去嘴.翅.足),腻粉(别研)一分,狐肝三具(腊月采取同乌鸦一个.入新瓮内.以瓦盆盖头.用泥固济.炭火一斤.烧令通赤烟尽出.候冷.研细用),硫黄(研细.用瓷盏盛.慢火养成汁.入水银.急炒如青泥.成砂再研)半两,金箔二十片(为衣)。
炮制上如法修事,捣研令细,炼白蜜合和,入酥,再捣三、五千下,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诸风癫,潮发,口眼相引,项背强直,牙关紧急,目睛上视,及诸病久虚,变生虚风,多睡昏困,荏苒不解,速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一岁儿一圆,温薄荷自然汁化下,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1、侧子散处方侧子(炮.七分半)附子(炮.七分半)人参(七分半)白术(煨.七分半)防己(半钱)白茯苓(七分半)麻黄(七分半)防风(七分半)甘菊(一钱半)细辛(一钱半)肉桂(一钱半)赤芍药(七分半)当归(七分半)川芎(七分半)秦艽(七分半)茯神(七分半)
功能主治治中风手足不遂,言语蹇涩,用之累验。
用法用量上分作二贴,水二盏,生姜三片,枣一枚,去核,煎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2、卷栢散处方卷栢、枳壳(麸炒)、羌活、五加皮、麻黄(去根节),各一两。犀角屑、天竺黄、赤箭、藁本、桑耳、防风、川芎、黄蓍,各半两。乌蛇(酒浸.去皮骨.炙黄.二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风,皮肤瘾疹及风热毒疮。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食前薄荷汤调下。
注意忌热面鸡猪鱼蒜。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3、人参顺气散处方干姜、人参,各一两。川芎、甘草(炙)、苦梗(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白术、陈皮(洗.去白)、白芷、麻黄(去节),各四两。干葛(去粗皮)三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风虚气弱,荣卫不和,肢节疼痛,身体沉重,头目旋晕,肩背拘急,手足冷麻,半身不遂,口眼斜,痰涎不利,言语蹇涩;或脾胃不和,心腹刺痛,胸膈痞满,倦怠少力,霍乱转筋,吐泻不止,胎前产后,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薄荷五、七叶,同煎八分,不拘时。如伤风感冷,头疼腰重,咳嗽鼻塞,加葱白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4、惊气丸处方紫苏子(炒)30克 干蝎(去尾针,微炒)7.5克 附子(去皮、脐,生用)花蛇(酒浸,炙,去皮、骨)白僵蚕(微炒)橘红 天麻(去苗)麻黄(去根、节)南木香 南星(洗浸,薄切,姜汁浸一宿)各15克 朱砂(研)12克(为衣)
制法上为末,人脑、麝少许,同研极细,炼蜜杵丸,如龙眼大。
功能主治治惊忧积气,心受风邪,发则牙关紧急,涎潮昏蒙,醒则精神若痴。
用法用量每服1粒,用金银花、薄荷汤化下,温酒亦可。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35、除风荆芥汤处方荆芥穗 芎藭 防风(去叉)独活(去芦头)甘草(炙、锉)麻黄(去根、节)各30克 人参60克
制法上七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主头目昏眩,肢体疼痛,手足麻痹,上膈烦闷,或发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薄荷3叶,同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及临卧时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处方36、丹砂丸处方朱砂30克 天南星30克(生用)赤箭3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防风30克(去芦头)牛膝30克(去苗)汉防己30克 白附子30克(生用)独活30克 白僵蚕30克(微炒)麻黄30克(去根、节)芎藭30克 桂心30克 白花蛇肉30克(酥拌,炒令黄)枳壳30克 川乌头30克(炮裂,去皮、脐)羚羊角屑30克 干蝎30克(生用)桑螵蛸30克(微炒)乌犀角屑30克 雄黄15克(研入)麝香30克(研入)牛黄7.5克(研入)龙脑7.5克(研入)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更研令匀,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中风手足不遂,言语謇涩,缓纵不仁,肢节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
处方37、调卫汤处方苏木 红花各0.3克 猪苓0.6克 麦门冬 生地黄各0.9克 半夏(汤洗七次)生黄芩 生甘草 当归梢各1.5克 羌活2.1克 麻黄根 黄耆各3克 五味子7枚
制法上药哎咀,如麻豆大,作一服。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和营祛湿。主湿胜自汗,表虚不任风寒。
用法用量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服。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38、苍术防风汤处方苍术(去皮)120克 麻黄(去根、节)120克 防风(去芦头)15克
制法上药研粗末。
功能主治驱散风寒,化温和中。主风寒湿邪侵入肠胃,脾失健运,致成飧泄,完谷不化。现用于痹证、痢疾、水肿证属风寒湿邪而成者。
用法用量每服30克,加生姜7片,用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39、牡蛎散处方黄蓍(去苗.土)、麻黄根(洗)、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
炮制上三味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馀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0、牛黄丸处方牛黄(研.一分)、麝香(研.一分)、龙脑(细研.一分)、朱砂(细研.水飞.三分)、白僵蚕(炒.半两)、鹿角胶(捣碎.炒令黄燥.半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二两)。白附子(炮.裂)、天麻、白蒺藜(炒.去刺)、赤茯苓、白芷、羌活、独活、蔓荆子、麻黄(去根节)、防己、木香、槟榔、藁本、防风、干蝎(炒)、当归(炒),各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入研药令匀,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痉,身体强直,牙关紧闭,心神昏昧。
用法用量每服十丸,不拘时,用温酒研化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1、痰块百效膏处方制甘遂60克 红芽大戟90克 麻黄12克 白芥子24克 生南星48克 僵蚕48克 朴消48克 藤黄48克 姜半夏48克
功能主治化痰散结。治痰核。
用法用量加麻油、铅粉熬膏,摊贴。如已溃者,加九一丹少许。
摘录《千金珍秘方选》
处方42、九制豨莶草药酒处方九制豨莶草712g 海风藤80g 炒苍术80g 千年健80g 威灵仙80g 油松节80g 川牛膝80g 伸筋草80g 熟地黄80g 桑寄生80g 制乳没各80g 炒白术80g 地枫皮80g 防风80g 狗脊80g 木瓜80g 防己110g 秦艽80g 茜草80g 独活80g 川芎80g 红花80g 杜仲80g 玉竹130g 当归80g 肉桂60g 陈皮80g 川断80g 麻黄20g 红糖4~5kg 白酒25000ml
炮制1. 将所有药材一同放入酒瓮中,加酒密封浸泡;2. 每天搅拌1次;1周后每周搅动1次;3. 1个月后余滤取上清液,药渣压榨过滤,合并滤液;4. 将红糖用少量白酒加热溶化,过滤,和入药酒坛内,搅匀;5. 静置10天,取上清液,滤过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通利关节,补肾活血,和调血脉。主治肝肾不足,骨痛膝弱,四肢麻痹,腰酸足软,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等症,于久痹体虚患者最宜。
用法用量每次服20ml,每日3次。
摘录《药酒与膏滋》
处方43、防风通圣散处方防风(五分)川芎(五分)当归(五分)芍药(五分)大黄(五分)薄荷叶(五分)麻黄(五分)连翘(五分)芒硝(五分)石膏(一钱)黄芩(一钱)桔梗(一钱)滑石(三钱)甘草(二钱)荆芥(二分半)栀子(二分半)白术(二分半)
功能主治治一切风热等证。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不聚时服。如痰嗽,加半夏一钱。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4、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处方丁公藤2500g 桂枝75g 麻黄93.8g 羌活7.5g 当归7.5g 川芎7.5g 白芷7.5g 补骨脂7.5g 乳香7.5g 猪牙皂7.5g 陈皮33.1g 苍术7.5g 厚朴7.5g 香附7.5g 木香7.5g 枳壳50g 白术7.5g 山药7.5g 黄精20g 菟丝子7.5g 小茴香7.5g 苦杏仁7.5g 泽泻7.5g 五灵脂7.5g 蚕砂16.2g 牡丹皮7.5g 没药7.5g
性状为棕黄色至红棕色的液体;气香,味微苦、甘。
炮制以上二十七味,除乳香、五灵脂、木香、没药、麻黄、桂枝、白芷、小茴香、羌活、猪牙皂外,其余丁公藤等十七味混匀,蒸2小时,取出,放冷,与上述各味合并,置容器内,加入白酒10kg,密闭浸泡30~40天,滤过,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褪酸痛,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ml,一日2~3次。外用,擦于患处;若有肿痛黑瘀,用生姜捣碎炒热,加入药酒适量,擦患处。
注意孕妇禁内服,忌擦腹部。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5、人参定喘汤处方人参(切片)、麻黄(去节)、甘草(炙)、阿胶(炒)、半夏僸。各一两;桑白皮、五味子,各一两半;罂粟壳(蜜刷炙)二两。
炮制上为粗末,入人参片拌匀。
功能主治治丈夫、妇人远年日近肺气咳嗽,上喘气急,喉中涎声,胸满气逆,坐卧不安,饮食不下,及治肺感寒邪,咳嗽声重,语音不出,鼻塞头昏,并皆治之。又治小儿久病,肺气喘急,喉中涎声,胸膈不利,呕吐痰沫,更量岁数加减服。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6、消风百解散处方荆芥、白芷、陈皮(洗.去白)、苍术、麻黄(去节),各四两。甘草(炙)二两。
炮制上细末。
功能主治治四时伤寒,头疼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四肢倦怠,行步喘乏,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涕唾稠粘,痰涎壅盛,气急满闷,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二大钱,水一大盏,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七分,不拘时,温服,或茶酒调下。欲发散邪风,入连须葱白三寸同煎。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7、急支糖浆处方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黏稠液体;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八味,鱼腥草、枳壳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药渣与其余金荞麦等六味加水煎煮两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取适量蔗糖,加水煮沸,滤过,与上述蒸馏液、浓缩液合并,加入适量的甜叶菊苷及防腐剂,加水至规定量,混匀,分装,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3~4次;小儿酌减。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8、小青龙合剂处方麻黄125g 桂枝125g 白芍125g 干姜125g 细辛62g 甘草(蜜炙)125g 法半夏188g 五味子125g
性状为棕黑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辛。
炮制以上八味,细辛、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1000ml。法半夏、干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漉液浓缩,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与细辛、桂枝挥发油,搅匀,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贮藏密封,遮光。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9、小青龙颗粒处方麻黄154g 桂枝154g 白芍154g 干姜154g 细辛77g 甘草(蜜炙)154g 法半夏231g 五味子154g
性状本品为浅棕色至棕色的颗粒;或浅灰色至浅棕色的颗粒;气微香,味甜、微辛。
炮制以上八味,细辛、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1000ml;法半夏、干姜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漉液回收乙醇,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0(55~60℃)的药液,喷雾干燥,制成干浸膏粉,加乳糖适量,混匀,喷加上述细辛、桂枝的挥发油,混匀,制成颗粒,制成461.5g,即得。或取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8(80℃)的清膏,加入蔗糖粉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加上述细辛、桂枝的挥发油,混匀,制成1000g,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6g(无糖型)或一次13g(含糖型),一日3次。
规格每袋装(1)6g(无糖型)(2)13g(含糖型)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0、小续命汤处方麻黄(去节.一钱)人参(去芦.一钱)黄芩(一钱)芍药(一钱)甘草(炙.一钱)川芎(一钱)杏仁(去皮尖.麸炒.一钱)防已(一钱)肉桂(七分)防风(一钱半)附子(炮.去皮脐.二钱)
功能主治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足战掉,言语蹇涩。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二钟,生姜三片,煎至一钟,食远服。中风无汗恶寒,倍加麻黄、防风、杏仁;中风有汗恶风,加桂枝;中风身热无汗,不恶寒,加石膏、知母;中风身热有汗,不恶风,加葛根;中风无汗身凉,倍加附子,加干姜;中风有汗无热,倍加附子,加桂枝。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1、蛤蚧定喘丸处方蛤蚧11g 瓜蒌子50g 紫菀75g 麻黄45g 鳖甲(醋制)50g 黄芩50g 甘草50g 麦冬50g 黄连30g 百合75g 紫苏子(炒)25g 石膏25g 苦杏仁(炒)50g 石膏(煅)25g
性状为棕色至棕黑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苦、甜。
炮制上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10~2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70~10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滋阴清肺,止咳定喘。用于虚劳久咳,年老哮喘,气短发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5~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小蜜丸每60丸重9g,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2、附子汤处方芍药(一两)、甘草(炙.一两)、麻黄(去根节.一两)、白术(一两)、防风(去叉.一两半)、防己(一两半)、附子(炮制.去皮脐.一枚)、人参(一两)、黄芩(去黑心.一两)、桂心(一两)、独活(去芦.一两)、川芎(一两)、天雄(炮制.去皮脐.一枚)
功能主治治中风欲死,身体缓急,目不得开,舌强不能语。
用法用量上挫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各温服,如人行五里,以熟生姜粥投之,微汗出,慎外风。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3、桂枝芍药知母汤处方桂枝12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麻黄12克 生姜15克 白术15克 知母12克 防风12克 附子10克(炮)
功能主治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
用法用量上九味,以水700毫升,煮取210毫升,每次温服70毫升,日三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54、人参轻骨散处方贝母(去心)、白茯苓(焙)、半夏(煮),各一两。枳壳(去瓤.炒)二两半,苍术(浸一宿)六两,人参、白术(焙)、白芷(不见火)、陈皮(去白)、秦艽、赤芍药,各二两。川芎、当归(去芦.焙)、肉桂(去粗皮)、干姜(炮),各一两半。柴胡(去芦)、麻黄(去根.节),各三两。桔梗(去芦)、甘草、厚朴,各四两(姜汁浸)。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利四时伤寒,头痛壮热,项背拘急,骨节烦疼,憎寒恶风,肢体困倦,大便不调,小便赤涩,呕逆烦渴;或伤风感寒,头痛体热,鼻塞声重,咳嗽痰涎;及山岚瘴气,时行疫疠,潮热往来,及疗五劳七伤,中气滞,心腹痞闷,停痰呕逆,冷气奔冲,攻注刺痛。又治妇人血气撮痛,经候不调,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通口稍热服。身体倦怠加乌梅一个,咳嗽加枣二枚,同煎,不拘时。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5、黄芩半夏汤处方半夏 枳壳 黄芩(酒炒)桔梗 紫苏 麻黄 杏仁 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喘证由于寒包热者。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取320毫升,空腹时服。天寒,加桂枝。
摘录《古今医统》卷四十四引《医经大旨》
处方56、葱白散处方川芎、苍术(米泔浸)、白术,各二两。甘草、石膏(煅)、干葛(焙),各一两。麻黄(去根.节)三两。
炮制上件为细末。
功能主治解四时伤寒,头痛壮热,项背拘急,骨节烦疼,憎寒恶风,肢体困倦,大便不调,小便赤涩,呕逆烦渴,不思饮食。又伤风感寒,头痛体热,鼻塞声重,咳嗽痰涎,山岚瘴气,时行疫疠,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葱白二寸,煎至七分,热服不拘时候。如要出汗,并煎三服,被盖,汗出为度。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7、通宣理肺丸处方紫苏叶144g 前胡96g 桔梗?96g 苦杏仁72g 麻黄96g 甘草72g 陈皮96g 半夏(制)72g 茯苓96g 枳壳(炒)96g 黄芩96g
性状为黑棕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略苦。
炮制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5~45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3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感冒咳嗽,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7g,大蜜丸一次2丸,一日2~3次。
规格水蜜丸每100丸重10g;大蜜丸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8、汉防己散处方汉防己(一两)、黄芩(一两)、麻黄(去根节.一两半)、石膏(一两半)。赤芍药、川芎、防风、羌活、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炒),各三分。杏仁(汤浸.去皮尖.炒)、白术,各半两。
功能主治治贼风,身体拘急,舌强难言,手足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9、舒筋丸处方马钱子(调制)80g 麻黄80g 独活6g 羌活6g 桂枝6g 甘草6g 千年健6g 牛膝6g 乳香(醋制)6g 木瓜6g 没药(醋制)6g 防风6g 杜仲(盐制)3g 地枫皮6g 续断3g
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苦。
炮制上十五味,取马钱子用砂烫法炮制,粉碎成细粉,照马钱子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士的宁含量后,以淀粉为稀释剂,调整其含量为1.15%;其余麻黄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与马钱子细粉80g配研,混匀,过筛。每100g粉末加炼蜜150~17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筋骨疼痛,行步艰难。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1次。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闭。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60、儿童清肺丸处方麻黄10g 苦杏仁(炒)20g 石膏40g 甘草10g 桑白皮(蜜炙)30g 瓜蒌皮30g 黄芩40g 板蓝根40g 橘红30g 法半夏30g 紫苏子(炒)20g 葶苈子10g 浙贝母40g 紫苏叶20g 细辛8g 薄荷30g 枇杷叶(蜜炙)40g 白前30g 前胡20g 石菖蒲30g 天花粉30g 青礞石(煅)10g
性状黑色的大蜜丸;味苦、辛辣。
炮制以上二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70~18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嗽。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3岁以下一次半丸。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