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07:21:38作者:百科知识库
竹茹(别名竹皮、淡竹皮茹、青竹茹、淡竹茹、麻巴、竹二青、竹子青),甘;微寒,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凉血。主肺热咳嗽;烦热惊悸;胃热呕呃;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小编整理出含有竹茹的处方共41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涤痰汤处方南星(姜制.二钱半) 半夏(汤洗七次.二钱半) 枳实(麸炒.二钱) 茯苓(去皮.二钱) 橘红(一钱半) 石菖蒲(一钱) 人参(一钱) 竹茹(七分) 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后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2、蜡脂处方蔓青油3升,甘松香1两,零陵香1两,辛夷仁5分,白术2升,细辛5分,竹茹1升,竹叶(切)5合,白茯苓3分,蘼芜花3分,羊髓半升(以水浸,去赤脉,炼之),麝香1分。
制法上切,以绵裹,酒浸经再宿,绞去酒,以脂中煎,缓火令沸,三日许香气极盛,膏成,及炼蜡令白,看临熟下蜡调,瓷硬得所,贮。
功能主治面病。
用法用量洗面后,以涂之。
摘录《外台》卷三十二引《崔氏方》
处方3、黑龙散处方麻黄(去根节)3分,竹茹1分,苏木1分,蝎梢21个,乌龙土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在表,服冷药寒伏于中,危困不得汗。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水5分,煎至3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七
处方4、橘皮竹茹汤处方橘红2钱,竹茹3钱,生姜1钱,柿蒂7个,人参1钱,黄连1钱。
功能主治溃疡,胃火上逆气冲,以致时时呃逆,身热烦渴,口干唇焦,此热呃也。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
摘录《金鉴》卷六十二
处方5、碧雪煎处方大青3两,吴蓝叶2两,竹茹3两,麦门冬2两(去心),子芩2两,甘草3两(生用),枳壳3两(去瓤),地骨皮3两,龙胆3两(去芦头),犀角屑2两,玄参3两,赤茯苓2两,川升麻2两,羚羊角犀2两,上细锉,以水2斗,煮至1斗,去滓澄清。龙齿2两(细研),牛黄2两(细研),麝香1两(细研),青黛5两(细研),朴消10斤(炼过者)。
制法将煎药汁入于锅内,下朴硝,以慢火煎,不住手搅,令稀稠得所,下龙齿、牛黄、麝香、青黛等,搅令匀,入瓷器中收。
功能主治心神烦热,时行温病,癫痫,热毒,头痛,赤眼口疮,酒黄,大人小儿一切热病。
用法用量每有患者,以冷水调下半匙。
摘录《圣惠》卷九十五
处方6、羚羊角汤处方羚羊角3分(镑),柴胡3分(去苗),鳖甲3分(去裙襕,醋炙),人参3分,知母半两,淡竹茹半两,黄耆半两,赤茯苓半两(去黑皮),甘草(炙)半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
制法上细锉,如麻豆。
功能主治伤寒后,烦热憎寒,口苦不思饮食,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每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7、川芎阿胶汤处方川芎1钱5分,生地黄1钱5分,小蓟1钱5分,阿胶1钱,竹茹1钱,当归1钱,续断8分,地榆8分,伏龙肝1钱2分。
功能主治崩中不止,结作血片,状如鸡肝色,碎烂者。
用法用量先将胶用蛤粉炒成珠,入诸药内,水煎,温服。
摘录《杏苑》卷八
处方8、藿香汤处方藿香1两,生姜3两,青竹茹半两,甘草半两。
功能主治小儿毒气吐下,腹胀,逆害乳哺。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升,煮取8合,每服1合,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藿香汤专取竹茹之清胃,得藿香以正气,甘草以和中,借生姜之辛散,以定霍乱。
摘录《千金》卷五
处方9、橘皮汤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人参1两,泽泻1两,甘草(炙,锉)1两,桂(去粗皮)1两半,干姜(炮裂)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青竹茹2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虚胃反,食下即吐。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10、葛根饮子处方葛根半两,麦门冬半两,竹茹半两,菝葜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止渴。主消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或熬粥食之亦佳。
摘录《鸡峰》卷十九
处方11、寄生汤处方桑寄生1两,鸡苏1两,淡竹茹1两,芍药1两半,地榆1两半,白龙骨2两(1方用附子3分,无淡竹叶)。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经血暴伤及带下经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12、干葛竹茹汤处方干葛、竹茹、广皮、白茯苓、熟半夏、甘草。
功能主治清理胃气,去烦止呕。主外感风寒,寒郁成热,逆于阳明,喘逆呕吐,六脉沉数。
用法用量有风,加防风;有寒,加生姜。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13、橘皮竹茹汤处方橘皮2两,竹茹1升,甘草2两(炙),人参半两,半夏1两(汤洗)。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哕逆,呃逆,妊娠恶阻。
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生姜6片,大枣1枚,以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活人书》卷十六
处方14、蠲痛饮处方甘菊2钱,大黄3钱,石膏(煅)3钱,竹茹1钱,防风1钱。
功能主治牙齿疼痛、浮动,出血。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玉案》卷三
处方15、胶艾饮处方生艾汁2盏,阿胶2两,白蜜2两(1方有竹茹1大块)。
功能主治漏胎下血,胎上冲,手足逆冷欲死
用法用量无生艾,浓煎熟艾。
摘录方出《得效》卷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三四四
处方16、寒降汤处方生赭石(轧细)6钱,清半夏3钱,蒌仁(炒捣)4钱,生杭芍4钱,竹茹3钱,牛蒡子(炒捣)3钱,粉甘草1钱半。
功能主治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入鱼际,此因热而胃气不降也。
临床应用吐血:一童子,年十四,陡然吐血,一昼夜不止,势甚危急,其父通医学,自设有药房,亦束手无策。时愚应其邻家延请,甫至其村,急求为诊视。其脉洪长,右部尤重按有力,知其胃气因热不降,血随逆气上升也。为拟此汤,一剂而愈,又服一剂,脉亦和平。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17、豉粥处方豉2合,青竹茹1两,米2合。
功能主治风热攻心,烦闷不已。
用法用量上以水3大盏,煎豉、竹茹,取汁1盏半,去滓,下米煮粥,温温食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处方18、聪耳达郁汤处方冬桑叶2钱,夏枯草2钱,鲜竹茹2钱,焦山栀2钱,碧玉散2钱,鲜生地2钱,女贞子3钱,生甘草4分,鲜石菖蒲汁4匙(冲)。
功能主治清肃余热。主黄耳伤寒。火清毒解,尚觉耳鸣时闭者。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19、干葛石膏汤处方干葛、石膏、知母、甘草、陈皮、竹茹、鲜藿香。
功能主治燥气行令,肺胃有热,喘逆呕吐,吐则气急,呕少难出,口唇干燥,烦渴引饮,脉右关数大。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20、胶艾散处方艾叶1升,阿胶如手掌大,竹茹1升,干姜2两(1方无竹茹,加干姜成7两)。
功能主治上焦热,膈伤,吐血、衄血或下血连日不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纳马通汁半升,煮取1升,顿服之。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吐衄日久,亡脱已多,非姜、艾、阿胶温补之剂,不能助马通搜逐之功;竹茹1味,专散膈上浮热也。血虚发热,而脉脱无阳,不但竹茹禁用,必加干姜方得固脱之力。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二,名见《普济方》卷一九○
处方21、薄杏汤处方薄荷1钱5分,荆芥2钱,广郁金2钱,杏仁3钱,防风1钱5分,桔梗1钱,前胡1钱5分,象贝2钱,桑叶2钱,炒竹茹3钱。
功能主治风热咳嗽,鼻塞声重,发热头痛,脉来浮数。
摘录《镐京直指》二集
处方22、葛根汤处方葛根(锉)1两,青竹茹1两,仓粳米1合。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入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处方23、槲叶饮处方槲叶脉2两半(炙,锉),地榆2两(锉),阿胶(炒令燥)1两,青竹茹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经血不得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处方24、都梁香散处方都梁香2两,紫菀1两,桂元1两,人参1两,生竹茹1两,肉苁蓉1两,干地黄2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汗出如水浆,及汗血、衄血、吐血、溲血殆死。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水送下。
摘录《医心方》卷十三引《小品方》
处方25、羚羊角散处方羚羊角屑3分,青竹茹1两,黄芩3分,栀子仁3分,紫苏茎叶3分,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玄参3分,木通3分,赤茯苓3分,川朴消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肠实热,心神烦躁,口内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更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26、黄雪处方川朴消5斤,川大黄2两,黄芩3两,山栀2两,犀角屑1两,紫石英2两(细研),甘草3两(生用),竹茹3两,麝香半两(细研),朱砂1两(细研),羚羊角屑3两,郁金2两。
制法除朴消、紫石英、朱砂、麝香外,上锉细,以水1斗2升,煎至5升,去滓澄清,以文火更煎之,下朴消,以柳木搅,勿住手,候稍稠,即下紫石英、朱砂末搅令匀,候欲凝结,后下麝香末搅令匀,倾于新盆中,经宿取出,为末。
功能主治压丹石,安心神,止狂热。主风热,天行瘴毒。
用法用量每服1-2钱,以甘草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五
处方27、羚羊角散处方羚羊角3两,玄参3两,射干3两,鸡苏3两,芍药3两,升麻3两,柏皮3两,淡竹茹(鸡子大)1枚,生地黄(切)1升,栀子仁4两。
功能主治肺热喘息,鼻衄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须利者,下芒消3两,更煮3沸。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肺热喘衄,良由龙雷煽虐,反侮肺金之象。故用羚羊角入肝散血,射干入肺散气,栀子、柏皮分解于内,升麻、鸡苏开提于上,芍药、地黄顺血下注,元参、竹茹抑火、芒消以急夺之。自然龙火潜踪,金不受侮,焉有喘衄之患乎。
摘录方出《千金》卷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十六
处方28、羚羊角汤处方羚羊角屑半两,犀角屑半两,防风半两(去叉),茯神半两(去木),黄芩半两(去黑心),玄参半两,升麻半两,龙齿(研)1两,甘草(炙)1两,竹茹3分,地骨皮3分(洗,焙),人参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发汗后,热毒未尽,因有所惊,狂言欲走。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卷一三七引作“羚羊角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八
处方29、淡竹茹汤处方生淡竹茹1升,麦门冬5合,甘草1两,小麦5合,生姜3两,大枣14枚。
功能主治产后虚烦,头痛,短气欲绝,心中闷乱不解。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竹茹、小麦,取8升,去滓,乃纳诸药,煮取1升,去滓,分2服,羸人分作3服。若有人参入1两,若无人参,纳茯苓1两半亦佳。气逆者,加半夏2两。
摘录《千金》卷三
处方30、黄柏饮处方黄柏(去粗皮)1两半,葛根(锉)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鸡苏1两,凝水石2两,生竹茹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鼻衄汗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地黄半分(切),煎至7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第七十
处方31、黄芩汤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射干1两,黄连(去须,炒)3分,甘草(炙,锉)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青竹茹半两,知母(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不发汗,后变成狐惑,脉数,无热微烦,目赤,但欲眠睡,咽干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处方32、黄芩汤处方黄芩(去黑心)3分,山栀子仁半两,远志(去心)1两,桂(去粗皮)半两,黄连(去须)3分,竹茹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吐血,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
处方33、淡竹茹汤别名麦门冬汤
处方淡竹茹8分,干葛8分,甘草6分,麦门冬3合,小麦2合,石膏12分。
功能主治产后虚烦,头痛,气短欲死,心乱不解。
用法用量麦门冬汤(《普济方》卷三五一)。
摘录方出《经效产宝》卷下,名见《千金》(注文)卷三
处方34、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处方黄连、竹茹、橘皮、半夏。
功能主治幼儿脾胃失伤,呕逆者。
各家论述王士雄:于橘皮竹茹汤去生姜之温,甘草之甘;加黄连之苦寒,以降诸逆冲上之火;半夏之辛开,以通格拒搏结之气。
摘录《温热经纬·三时伏气外感篇》
处方35、藿香汤处方藿香半两,竹茹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枇杷叶(去毛,姜汁炙)半两,人参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胃气未和,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处方36、黄连竹茹汤处方黄连1钱(姜汁炒),山栀1钱(炒黑),竹茹1钱,人参5分,白术(去芦)、茯苓(去皮)、陈皮、白芍(炒)、麦门冬(去心),甘草3分,炒米1撮。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胃热,烦渴呕吐。
用法用量加乌梅1个,枣1枚,水煎,徐徐温服。发热,加柴胡。
摘录《回春》卷三
处方37、山栀子饮处方山栀子仁1两半,甜竹茹(微炒)1两,豉1升,大青8钱,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邪热干胆,神思不宁,喜怒狂躁,口苦舌干。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蜜少许,煎至7分,去滓温服,食后、夜卧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二
处方38、朗明汤处方枳实1分,厚朴1分,牡蛎7分,白术7分,栀子3分,黄连3分,竹茹3分,石膏3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遗精久不止,盗汗,五心烦热。
用法用量水煎,顿服。
摘录《名家方选》
处方39、黄连竹茹汤处方黄连1钱,竹茹1钱,麦门冬1钱(去心),山栀1钱,陈皮1钱,半夏1钱,砂仁5分,沉香5分,木香5分,茴香5分,苏子8分,甘草2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胃中痰火发呃。
用法用量加姜1片,乌梅1个,水煎,磨沉香、木香调服。
摘录《回春》卷三
处方40、涤波汤处方陈皮5分,半夏5分,茯苓5分,甘草5分,麦门冬5分,胆南星5分,枳实5分,黄连5分,人参5分,桔梗5分,竹茹1钱。
功能主治心火克肺金,久而不愈,传为肺痿,咽嗌雌哑,胸膈痞闷,呕吐痰涎,喘急难卧者。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食后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41、韭根散别名丰本汤
处方韭根2两,栝楼根2两,青竹茹半两,干姜半两(炮裂)。
制法上锉细和匀,分作8服。
功能主治伤寒后,阴阳易,头重,百节解痛,翕翕气劣,着床不能起动,甚者手足拳,卵肿疼痛。
用法用量丰本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42、都梁散处方都梁香2两,紫菀1两,人参1两,青竹茹1两,苁蓉1两,干地黄2两(熬令燥)。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汗出如水,及汗出衄血、吐血、小便出血。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水送下,不效,须臾再服。
注意忌芜荑。
摘录《外台》卷二十三引《延年秘录》
处方43、葛根汤处方芦根1钱5分,葛根1钱5分,人参1钱,麦冬1钱,知母1钱,竹茹1丸,栀子1钱(炒),葱白3寸。
功能主治孕妇热病,呕吐不食,胸中烦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胎产指南》卷一
处方44、山栀子汤处方山栀子3两,大黄(锉,炒)2两,朴消2两,甘草(生锉)2两,石膏2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青1两,竹茹3分,郁金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去烦闷,润肠胃。主心脏大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竹叶7片,煎至7分,去滓,食后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45、黄芩定乱汤处方黄芩1钱5分(酒炒),焦栀子1钱5分,香豉(炒)1钱5分,原蚕砂3钱,制半夏1钱,橘红(盐水炒)1钱,蒲公英4钱,鲜竹茹2钱,川连(姜汁炒)6分,陈吴萸(泡淡)1分。
功能主治温病转为霍乱,腹不痛而肢冷,脉伏;或肢不冷,而口渴苔黄,小水不行,神情烦躁。
用法用量阴阳水2盏,煎1盏,候温徐服。转筋者,加生苡仁8钱,丝瓜络3线;溺行者,用木瓜3钱;湿盛者,加连翘、茵陈各3钱。
摘录《霍乱论》卷四
处方46、理脾和肝化湿膏处方西洋参3钱(研),茅术2钱,杭芍5钱,玄参5钱,化橘红3钱,猪苓5钱,泽泻3钱,云苓5钱,旋覆花3钱(包煎),枳壳3钱(炒),川贝3钱(研),蒌皮3钱,菟丝饼5钱,玉竹3钱,菊花3钱,桑皮3钱,莱菔子3钱(研),竹茹3钱,鸡内金4钱,三仙饮3钱。
功能主治理脾化湿。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煎透,去滓,再熬浓汁,兑蜜5两。每服3匙,白开水送下。
各家论述本方以理脾化湿为主,仿五味异功之意旨在理脾,用五苓散去肉桂而淡渗利湿,以三仙饮、莱菔、枳壳、内金助健脾和胃之力,桑皮、蒌皮清肺以利水之上源,并助川贝祛痰止咳之效,杭芍、菊花、玄参、菟丝饼双理肝肾,玉竹、竹茹润燥止呕,旋覆花降逆和胃并可祛痰。倘长期服用,对脾虚湿蕴,肝肾不足者当有裨益。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处方47、干地黄汤处方生干地黄(焙)2两,青竹茹1两,鸡苏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玄参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心脾虚热,喉中有疮,连舌根肿,涕唾,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
处方48、黄芩汤处方黄芩(去黑心)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2两,白茯苓(去黑心)2两,淡竹茹3分,羚羊角(镑)1两半,防风(去叉)1两半,石膏(碎,研)3两。
制法上药各为末。
功能主治风邪,心热,神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6钱匕,以水2盏,煎取1盏半,去滓,下朴消1钱匕,食后分3服,如人行4-5里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四
处方49、干葛清胃汤处方干葛、竹茹、黄连、广皮、甘草。
功能主治内伤阳明呕吐,吐苦水,脉长大而洪。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50、大橘皮汤处方橘皮1两半,生姜2两,枣24个,甘草半两,人参1分,竹茹半两。
功能主治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心中大烦,骨节苦痛,目运恶寒,食则反吐,谷不得入;亦主手足冷,呕哕。吐利后,胃中虚,膈上热,咳逆。
用法用量橘皮汤(《济生》卷二)、橘皮竹茹汤(《得效》卷四)。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二
处方51、柴胡竹茹汤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竹茹、知母、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伤寒潮热作渴,呕逆不止。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三
处方52、鳖甲散处方鳖甲3分(涂醋,炙微黄),淡竹茹1分,恒山1杏仁许大,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寒热往来,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葱白2寸,煎至5分,去滓,研入麝香1豆大,更煎1-2沸,温服,每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53、葱薤汤处方葱白1握,薤白1握,荆芥穗1握,竹茹1握,豉(去皮)半升,生姜1分,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49粒。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阴毒伤寒。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酒2盏,煎10数沸,去滓;又别取此药20钱匕,以沸汤1升沃之,候通手淋背上了,即服前药酒,盖覆出汗;仍煮葱薤粥投之,汗出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处方54、调胃噎膈汤处方潞党参1钱半,白术1钱半(土炒),扁豆3钱(炒),陈皮3分,砂仁1钱,归身1钱半,川芎1钱(炒),神曲1钱(炒),白芍1钱(炒),谷芽1钱半(炒),巴戟天5钱(去心,盐水炒),茯神1钱半,泽兰叶2钱,蔻米5分(研),生草1钱,柿蒂3钱,竹茹5分。
功能主治补养脾胃。主一切噎食反胃。因思虑太过,不能解释,气血两虚,津液衰少,致不能食,或食而即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处方55、家秘正气散处方藿香、厚朴、广皮、半夏、干葛、竹茹、麦芽、白茯苓。
功能主治胃有痰涎,呕吐酸水。
用法用量水煎服。胃火旺,加川连,冲芦根汁服;胃寒,加生姜;胃燥,加天花粉,冲竹沥、萝卜汁温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二
处方56、调肝和胃膏处方党参3钱,生杭芍4钱,金石斛4钱,桑叶4钱,竹茹3钱,焦三仙9钱,广木香8分(研),枳壳2钱(炒),橘红1钱5分,生甘草1钱,生于术2钱。
制法共以水熬透,去滓,再熬浓汁,兑炼蜜收膏。
功能主治调肝和胃。主肝阴不足,脾胃不和之证。
用法用量每服5钱,白开水冲服。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处方57、柴胡汤处方柴胡(去苗)2两,竹茹2两,桔梗(炒)2两,紫菀(去土)2两,知母(炒)2两,贝母(去心,炒)2两,诃黎勒皮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肺痿。久嗽不已,四肢烦热,颊赤咽燥。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生地黄汁半盏,乌梅1个(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再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处方58、截诃散别名人参散
处方人参(去芦)、黄耆(蜜炙)、阿胶(炒)、甘草(炙)、苎根、木香(不见火)、青竹茹、芎䓖、陈皮(去白)、附子(炮)、生姜、糯米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胎未实,或房室惊触。劳力过度,伤动胞胎;或食毒物,致子宫虚滑,经血沥淋,若不急治,败血凑心,子母难保,日渐胎干危亡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煎至8分,通口服。
注意忌生冷、鸡鸭、鱼面。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二引《医学类证》
处方59、柴胡温胆汤处方柴胡、陈皮、半夏(姜制)、茯苓、甘草(生)、竹茹、枳实(麸炒)。
功能主治小儿感冒夹惊,病虽退,尚觉心惊不寐者。
用法用量引用生姜。水煎服。
临床应用疟《徐渡渔医案》:暑风为疟,疟日作于夜,脉弦而数,寒热俱甚,解达之。柴胡温胆汤加枇杷叶、大麦仁。
摘录《金鉴》卷五十三
处方60、调气止痛汤处方白术1钱半(土炒),木香6分,没药5分(去油),生草5分,白芍1钱(炒),上元桂5分(去皮研),青皮1钱(炒),乌药5分(炒),荔枝核3钱(盐水炒),蔻米5分(研),附子1钱,川楝子7分(炒),小茴香1钱(炒),桑螵蛸3钱(盐水炒),竹茹3分(炒),生姜1片。
功能主治一切胃肾虚寒,气直上冲,或呕,疼痛难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