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06:45:29作者:百科知识库
慢性肾衰的常用治法有哪些?
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之一,虽同是CRF,但临床表现不同,辨证分型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也不相同:
(1)健脾益气法: CRF属于脾虚,或脾肾两虚,以脾虚为主者,症见全身乏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口中尿臭,腹胀便溏,或面浮肢肿,舌质淡有齿痕,脉沉无力,可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加减治疗;脾虚湿困者用胃苓汤加减以运化脾湿;偏于肾气虚者,用金匮肾气丸加参芪之品。
(2)温补脾肾法:证属脾肾阳虚而症见水湿泛滥,腹胀尿少,畏寒肢冷,面色惨白,恶心呕吐,口中尿臭,身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胖嫩,脉沉弱者,可用附子理中汤、金匮肾气汤、济生肾气汤、真武汤等淡渗利湿,温补脾肾。
(3)滋养肝肾法:证属肝肾阴虚或阴虚阳亢而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口中尿臭,手足心热,足跟疼痛,皮肤干燥,烦躁不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者,可用归芍地黄汤、六味地黄汤、二至丸加减以滋补肝肾;用镇肝熄风汤、三甲复脉汤滋阴潜阳;肝阳上亢者用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
(4)益气养阴法:证属脾肾气阴两虚而见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口粘口干,饮水不多,口中尿臭,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质稍红,边有齿痕,脉沉细,用参芪地黄汤、大补元煎、麦味地黄汤、保真汤、生脉散等加减。
(5)阴阳并补法:脾肾阳虚而阳损及阴,或肝肾阴虚而阴损及阳,形成阴阳两虚,临床见面色惨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全身水肿,腹胀纳差,口渴而不喜多饮,或身有畏寒而手足心热,或上热下寒,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可用济生肾气汤合左归丸、参芪桂附麦味地黄汤等加减治之。
(6)通腑泻浊法:通腑泻浊是指用大黄等泻下药口服或保留灌肠以荡涤肠胃积滞,使湿浊水毒之邪从大便而出,从而起到降低肌酐、尿素氮的作用,其适应证较广,但一般主张早期应用,代表方有温脾汤、大黄附子汤。
(7)化浊降逆法:湿浊壅阻中焦,正气不得升降而见胃脘胀满,不欲饮食,恶心呕吐,嗳气。脾阳虚,湿浊寒化,可用吴茱萸汤、二陈汤、人参半夏汤等温化湿浊;湿浊化热,舌苔黄腻者,用黄连温胆汤、半夏泻心汤、苏叶黄连汤、甘露消毒丹、三仁汤等加减,辛苦合化;气逆较甚者,可用旋覆代赭汤。
(8)活血化瘀法:有瘀血征象而见面色晦黯,唇色发紫,肌肤甲错,舌质黯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涩,可用桂枝茯苓丸、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抵当丸、丹参注射液等治疗。
(9)利水逐湿法:水湿潴留而见颜面及四肢浮肿,甚则周身浮肿,按之如泥,尿少尿闭,胸腹满闷,口中尿臭,恶心呕吐,舌淡苔滑腻,脉滑,一般用五苓散、五皮饮、胃苓汤等加减。气(阳)虚者用实脾饮、防己黄芪汤、济生肾气汤、苓桂术甘汤加减。气滞用大橘皮汤、茯苓导水汤等加减。阴虚者用六味地黄汤加车前子、牛膝等。
(10)熄风止痉法:邪热炽盛,灼伤阴津,水不涵木,肝风内动,而见手指蠕动,神倦,甚则四肢抽搐,用羚角钩藤汤、大定风珠、三甲复脉汤等加减。上述10种治法在CRF稳定阶段正确运用,可改善病情,缓解症状,延缓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