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何谓下法?

更新时间:2023-02-09 05:24:41作者:百科知识库

何谓下法?

下法是通泻大便攻除体内积滞的治法,具有排除蓄积,推陈致新的作用。也是一种推拿手段。

一、中医治法

下法是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的原则而确立的。指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积聚的治疗方法。凡是胃肠实热积滞,燥屎内结,以及体内蓄水、冷积、瘀血内蓄等邪实之证,而正气未虚者,均可使用。

根据证候有热结、寒结、燥结、水结等的不同,治疗分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四类。下法可根据病因不同,酌情配伍祛痰药以治痰核、瘰疬、实热老痰所致的癫狂等证。如控涎丹(《三因方》)、礞石滚痰丸(《丹溪心法》)等;适当配伍驱虫药以驱虫,如槟榔承气汤之类;或参用清热及活血化瘀药,泻瘀热消痈肿以治肠痈、下焦蓄血等证,如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桃核承气汤(《伤寒论》)等。惟对于表证未解,里证未成实者,不宜骤用泻下剂;若表邪未解,虽里实已成,亦应先解表后攻里,或采用表里双解之法;至于邪实正虚者,则应攻补兼施。下法易耗伤正气,应得效即止,慎无过剂。除润下药较和缓外,其余性质大多峻猛,年老体弱慎用,产后、失血者,孕妇一般应慎用,或酌情减量。

1、寒下法

寒下法具有泻热通便作用,适用于热实便秘或热结旁流等证。症见高热便秘,脘腹胀满疼痛,或痛而拒按,或有神昏谵语,苔黄厚而干,脉滑实等。亦治水肿便秘,口渴的阳水证。寒下法还可用于火热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咽痛、牙龈肿痛、吐血、衄血等症。不论有无便秘,均可取其苦寒泄降之力以清除实热导热下行,起到“釜底抽薪”的效果。根据“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的原理,以攻下药为主,适当配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对治疗多种急腹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2、温下法

温下法具有祛寒通便作用,适用于肠中寒凝积滞的里实证。《医学心悟》说:“有阴结之症,大便反鞕,得温则行,如开水解冻之势。”症见大便秘结,脘腹冷痛,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苔白滑或白腻,脉沉弦等。选用温热药如附子、干姜、细辛等以散其寒,配以泻下药如大黄、巴豆等以泻其积。若兼气滞腹痛者,可加入理气止痛药;休弱气虚者,酌与补气扶正药同用。

3、润下法

润下法具有润肠通便作用,适用于热邪伤津,素体阴虚火旺,年老、休弱、久病、产后等精血亏损,津枯阴虚,肠道津液不足所致的便秘。火旺者,宜滋润与寒下配合、以润其燥,污其热;若由于血虚者,宜与补血合用;兼气滞者,宜配以行气。血虚律枯者宜用温润以补其虚。由于肾阳不足,或病后肾虚,关门不利所致者,宜温补肾阳,润肠通便。

4、逐水法

逐水法具有攻逐水饮的作用,使体内水邪从大便排出。适用于气机阻滞、水邪内停而致重证水肿或水饮停聚诸证。本法攻逐峻猛,宜用于实证。且应先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如服药后虽泻不爽,水饮未去者,可渐增药量,一般以快利为度。如患者体虚邪实,又非攻不可者,可用逐水与健脾补益之剂交替使用。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孕妇忌用。

二、推拿方法

1、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即对颈椎强硬不能低头或腰部板滞不能俯伏者,施以被动动作或对抗性动作,使头部或腰部逐渐康复的一类方法。

2、用于小儿的一种推拿方法。《厘正按摩要术》卷2:“下法:周于蕃曰:反小儿未能语者,忽大哭不止,多是腹痛。须令人抱小儿置膝上,医者对面,将两手于胸腹着力久揉,如揉衣服状。又将两手摩神厥,左右旋转数百次,每转三十六,愈多愈效。再煎葱姜汤加麝香少许,将两手蘸汤,于胸腹两边分推数十次至百余次,亦将分阴阳之法。然后从胸中蘸汤由横纹推向板门,皆下法也。”

本文标签:医疗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