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凝波散

更新时间:2023-02-09 05:10:14作者:百科知识库

凝波散

凝波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

凝波散的基本资料

凝波散(《幼幼新书》卷三十引谭氏)

处方寒水石 贝母 知母 马牙消(川消亦得)各7.5克 荷叶30克(水600毫升,煮五七沸,焙)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用1.5克,蜜水调服。

凝波散相关中药材

1、寒水石

别名红石膏,方解石,凝水石,白水石,凌水石,盐精,水石,冰石,鹊石,盐精石,泥精,盐枕,盐根。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的晶体。

功能主治清热降火,利窍,消肿。治时行热病,积热烦渴,吐泻,水肿,尿闭,齿衄,丹毒,烫伤。①《本经》:“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②《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③《别录》:“除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烦满,口渴,水肿,小腹痹”④《医学入门》:“治小儿丹毒,烧为末,醋调敷之”⑤《纲目》:“治小便白,内痹,凉血降火,止牙疼,坚牙明目”⑥《医林纂要》:“除妄热,治天行大热及霍乱吐泻,心烦口渴,湿热水肿”⑦《本草求真》:“敷汤火伤”⑧《本草求原》:“治心肾实热”

2、知母

别名蚳母,连母,野蓼,地参,水参,水浚,货母,蝭母,芪母,提母,女雷,女理,鹿列,韭逢,儿踵草,东根,苦心,儿草,水须,昌支,蒜瓣子草,兔子油草,山韭菜,羊胡子根,穿地龙,虾草,马马草,淮知母,蚔母,蒜辫子草。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较佳。栽培三年后开始收获。挖出根茎,除去茎苗及须根,保留黄绒毛和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晒干者,为“毛知母”;鲜时剥去栓皮晒干者为“光知母”。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干燥的丘陵地及固定的砂丘上。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①毛知母为带皮的干燥根茎,呈扁圆柱形,微弯曲,一端较粗,一端较细,偶有2~3分歧,长3~17厘米,直径0.8~2厘米。根头部有浅黄色的叶痕及茎痕残留,俗称“金包头”;上面中央有一道下陷的纵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金黄色扁平的绒毛,由两侧向根茎上方集中;另一面较皱缩,并有多数凹陷或突起的小圆点状根痕,黄绒毛少或无。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平坦。无臭,味甘而苦,带粘性。以肥大、质硬、表面被金黄色绒毛、断面黄白色者为佳。瘦长、形扁、外毛灰黑、内色暗者为质次。②光知母 又名:知母肉。为去皮的干燥根茎。较毛知母瘦小,长约3~13厘米,直径约1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扭曲的纵沟,一侧可见多数不规则散在的小形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白色或黄白色,有的显筋脉点,水浸后有粘液。气味同毛知母。以肥大、滋润、质硬、色黄白、嚼之发粘者为佳。主产河北、山西。此外,河南、内蒙古、甘肃、陕西以及东北等地亦产。以河北易县所产品质最佳,称“西陵知母”。西南及中南都销毛知母;华北,东北销光知母。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①《本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②《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③陶弘景:“甚疗热结,亦主疟热烦”④《药性论》:“主治心烦躁闷,骨热劳往来,生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损,患人虚而口干,加而用之”⑤《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⑥张元素:“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⑦王好古:“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余”⑧《纲目》:“安胎,止子烦,辟射工溪毒”⑨《本草求原》:“治嗽血,喘,淋,口病,尿血,呃逆,盗汗,遗精,痹痿,瘈疭”

3、荷叶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叶。6~9月收采,除去叶柄,晒至七、八成干,对折成半四形,晒干。夏季,亦用鲜叶或初生嫩叶(荷钱)。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性状干燥的叶通常折叠成半圆形或扇形,完整或稍破碎。叶片展开后呈圆盾形,直径30余厘米。正面青绿色或棕绿色,有白色短粗腺毛:背面灰黄色或淡灰绿色,平滑有光泽;中心有一突起的叶柄残基;全缘;叶脉明显,粗脉21~22条,由中心向外放射,并分生多数细脉。质脆,易碎。微有消香气,味淡微涩。以叶大、完整、色绿、无斑点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暑利湿,升发滑阳,止血。治暑湿泄泻、眩晕,水气浮肿,雷头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产后血晕。①盂诜:“破血”②《本草拾遗》:“主血胀腹痛,产后胞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③《日华子本草》:“止渴,并产后口干,心肺燥,烦闷”④《日用本草》:“治呕血、吐血”⑤《滇南本草》:“上清头目之凤热,止眩晕,清痰,泄气,止呕,头闷疼”⑥《品汇精要》:“治食蟹中毒”⑦《纲目》:“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瘀血,淆水肿、痈肿,发痘疮。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产后恶血、损伤败血”⑧《本草通玄》:“开胃消食,止血固精”⑨《本草备要》:“洗肾囊风”⑩《生草药性备要》:“舂汁,治白浊,(煅)存性,治莲蓬疮”⑾《太苹再新,:“清凉解暑,止渴生津,治泻痢,解火热”⑿《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妇人慢性子宫炎,赤白带下,男子遗精或夜尿证;又为解毒药”

本文标签:药学  方剂大全  
上一篇:凝冰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