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含有土麦冬的处方(三十)

更新时间:2023-02-09 03:45:15作者:百科知识库

含有土麦冬的处方(三十)

土麦冬(别名麦门冬),甘;微苦;微寒,养阴生津。主阴虚肺燥;咳嗽痰粘;胃阴不足;口燥咽干;肠燥便秘,小编整理出含有土麦冬的处方共2167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741~1800共60个。

处方1、石斛明目丸

处方石斛12.5千克 肉苁蓉12.5千克 麦门冬25千克 茯苓50千克 五味子12.5千克 人参50千克 熟地黄75千克 菟丝子12.5千克 草决明12.5千克 苦杏仁12.5千克 山药12.5千克 蒺藜12.5千克 川芎12.5千克 青葙子12.5千克甘草12.5千克 牛膝12.5千克 黄连12.5千克 生地黄12.8千克 天门冬50千克 防风12.5千克 枳壳12,5千克 菊花12.5千克 枸杞子12.5千克 生磁石10千克 生石膏25.5千克

制法先将菟丝子、熟地黄、牛膝、枸杞子、天门冬、麦门冬、苁蓉、五味子、枳壳、甘草、苦杏仁煮提二次,时间分别为2.5小时、1.5小时。苦杏仁待群药沸腾后再下锅。合并以上药液,过滤沉淀,减压浓缩至比重1.35、温度50℃的稠膏。余药粉碎为细粉,过100孔罗,混合均匀。再取原粉与稠膏按比例制丸,低温干燥。每500克干燥丸药用生赭石粉36克为衣,闯亮。每100粒干重15克,每袋内装30粒。

功能主治平肝清热,滋肾明目。治肝肾两亏,虚火上升,瞳人散大,夜盲昏花,视物不清,内障抽痛,头目眩晕,精神疲倦。

用法用量每次30粒,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

摘录《北京市中成药规范》

处方2、紫双丸

别名双丸(《类证活人书》卷二十)。

处方巴豆22.5克 麦门冬12.5克 甘草6克 甘遂2.5克 朱砂2.5克 蜡12.5克 蕤核仁22.5克 牡蛎10克

制法上八味,先以汤熟洗巴豆,研,新布绞去油。别捣甘草、甘遂、牡蛎、麦门冬,下筛讫。研蕤核仁令极熟。乃纳药末更捣二千杵。药燥不能作丸,再稍加炼蜜。

功能主治治小儿身热头痛,食饮不消,腹中胀满,或小腹绞痛,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半岁儿服如荏子2丸,一岁至二岁儿服如半麻子2丸,三至四岁,服如麻子2丸,五至六岁服者,服如大麻子2丸,七岁至八岁服如小豆2丸,九岁至十岁,微大于小豆2丸。常以鸡鸣时服,至日出时不下者,饮热粥适量即下,皆双出也。下甚者,饮以冷粥即止。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处方3、秦艽散

处方秦艽15克(去苗)犀角屑15克 黄芩22克 柴胡30克(去苗)赤茯苓15克 茵陈30克 麦门冬30克(去心)川大黄60克(锉碎,微炒)

制法上药捣为粗末。

功能主治清心凉营,利湿退黄。治劳黄。心脾热壅,皮肉面目悉黄。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日三四服。以利为度。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

处方4、种子大补丸

处方人参 麦门冬 生地黄 熟地黄 杜仲 巴戟天 沙苑白蒺藜 天门冬 枸杞子 黄柏 白茯神 白茯苓 白术 白芍药各120克 牛膝 当归 黑桑椹 芡实 龙眼肉 鹿角胶各150克

制法上药为末。用雄鹿血和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阳痿,遗精,久不生育。(不育)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5、分心气饮

处方木香(不见火)半两,桑白皮(炒)半两,丁香皮1两,大腹子(炮)半两,桔梗(去芦,炒)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草果仁半两,大腹皮(炙)半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半两,白术半两,人参(锉)半两,香附子(炒,去毛)1两半,紫苏(去梗)1两半,陈皮(去白)1两半,藿香1两半,甘草(炙)1两。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抑郁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枣子1个(擘破去核),及灯心10茎,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局方》卷三(宝庆新增方)

处方6、犀角散

处方犀角屑15克 黄耆45克(锉)地骨皮15克 柴胡30克(去苗)麦门冬22克(去心)人参22克(去芦头)枳壳22克(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60克 红蓝花15克 赤芍药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数。

功能主治治妇人客热,四肢烦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次服12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处方7、犀角散

处方犀角屑22克 木香15克 槟榔30克 紫苏茎叶 沉香各22克 杉木节30克(锉)麦门冬30克(去心,焙)赤茯苓30克 枳壳22克(麸炒微黄,去瓤)防风15克(去芦头)石膏60克(细研)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脚气冲心,烦喘闷乱,头痛口干,坐卧不得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加入淡竹叶27克,更煎一二拂,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

处方8、巴戟天酒

处方巴戟天3斤,牛膝3斤,枸杞根皮2斤,麦门冬2斤,地黄2斤,防风2斤(上并生用,如无可得则用干者)。

功能主治虚羸,阳道不举,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酒1担4斗,浸7日,去滓温服。常令酒气相及,勿至醉吐。此酒每年入9月中旬即合,入10月上旬即服。滓晒干捣末,以此酒服方寸匕,1日3次益佳。先患冷者,加干姜、桂心各1斤;好忘,加远志1斤;大虚痨,加五味子、苁蓉各1斤;除下湿,加五加根皮1斤;有石斛加1斤佳;常服加甘草10两;虚劳加黄耆1斤。每加药1斤则加酒7升。

注意服药后,慎食生冷、猪、鱼、油、蒜,春六日,秋、冬二七日,夏勿服。

摘录《千金》卷十二

处方9、乌须固本丸

处方何首乌250克(米泔水浸三宿,竹刀刮去粗皮,切片,以黑豆1千克,滚水同泡二小时,蒸熟去豆)黄精120克(用黑豆400克同煮熟,去豆,忌铁器)生地黄60克(酒浸)熟地黄60克(酒浸)天门冬60克(去心)麦门冬60克(去心)白茯苓60克 赤茯苓60克 片术60克 人参60克 五加皮60克 巨胜子60克 柏子仁60克 核桃仁60克 松子仁60克 枸杞子6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肾阴血不足,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葱、蒜、萝卜、豆腐、烧酒等物。戒房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处方10、新定枇杷叶饮

处方枇杷叶4.5克 扁豆 茯苓 陈皮各1.5克 缩砂1.2克 麦门冬3克 木香0.9克

功能主治解暑毒。【加减】吐泻,去麦门冬,加丁香;热高,加香薷、黄连。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一

处方11、化毒丹

处方生地黄5两,熟地黄5两,天门冬3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玄参2两,甘草(炙)2两,甜消2两,青黛1两半。

制法上为末,入消,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心胃内热,惊悸。胎毒及痘后头面生疮,眼目肿痛,或口舌生疮,口干作渴,大便坚实。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或1丸,水送下。

摘录《玉机微义》卷五十

处方12、养血清心汤

处方当归(酒洗)3克 川芎2克 白芍(酒炒)3克 生地黄(酒洗)3克 黄连(姜汁炒)3克 甘草7克 片芩(去朽)2.5克 栀子(炒)2.5克 酸枣仁(炒)远志(去心)麦门冬(去心)各3克

功能主治治血虚火盛,怔忡心慌,恍惚烦躁不宁。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13、养血清火汤

处方当归 川芎各2.1克 白芍(酒炒)生地黄(酒洗)黄连(酒炒)各3克 片芩(去朽)2.4克 栀子(炒)2.4克 酸枣仁(炒)麦门冬(去心)各30克远志(去心)2克 辰砂1.5克(另研调服)甘草1克

功能主治养血滋阴,清火宁神。治血虚有火,心慌心悸,烦躁不宁。

用法用量上锉1剂,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14、太平丸

别名噙化太平丸(《寿世保元》卷四)。

处方天门冬 麦门冬 知母 贝母 款冬花 杏仁各90克 当归 地黄 黄连 阿胶珠各45克 蒲黄 京墨 桔梗 薄荷各30克 白蜜120克 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用银石器先下白蜜,炼熟后下诸药,搅匀再上火,入麝香,略熬二三沸,可丸即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血。治劳证久嗽,肺痿、肺痈。

用法用量每日三次,食后浓煎薄荷汤灌漱喉中,细嚼1丸,津唾送下。如痰盛,先服饴糖烊消化丸100丸,然后再服本药。

摘录《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

处方15、决明子丸

处方决明子(微炒)1两,地肤子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玄参半两,车前子半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远志1两(去心,焙),青葙子1两,茺蔚子1两,蔓荆实1两,地骨皮1两,柏子仁1两,山芋1两,人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防风1两(去叉),大黄(细锉,炒令香)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甘草(炙、锉)1两,黄连(去须)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眼赤痛久患,及虚热眼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米饮送下。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16、五石丸

处方紫石英(细研,水飞)45克 钟乳石粉45克 白石英45克(细研,水飞过)赤石脂30克(细研)石膏30克(细研,水飞过)五味子30克 熟干地黄45克 麦门冬45克(去心,焙)黄耆30克(锉)白茯苓30克 白术30克 当归30克(锉,微炒)人参30克(去芦、头)甘草(炙微赤,锉)桂心30克 芎藭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产后虚羸寒热,四肢瘦弱,不思饮食,心神虚烦,夜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以薤白汤下30丸,日三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一

处方17、王道无忧散

处方当归 白芍(土炒)川芎 生地黄各2.4克 赤芍1.5克 白术(土炒)白茯苓(去皮)各3.6克 赤茯苓 砂仁 枳实(麸炒)香附 乌药 陈皮 半夏(姜汁炒)藿香 槟榔 猪苓 木通 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黄柏(人乳炒)知母(人乳炒)黄芩(炒)各2.4克 粉甘草0.9克

功能主治治噎膈反胃。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18、芎归养荣汤

处方当归 白芍药 熟地黄 黄柏 知母 人参 枸杞子 麦门冬 甘草

功能主治治吐血、衄血过多,昏厥不知人事。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六

处方19、王不留行汤

处方穿山甲(炒)麦门冬(去心)王不留行(炒)当归 白芍(酒炒)熟地黄 茯苓 通草各3克 川芎1.5克 甘草0.9克

功能主治治乳汁不通,膨闷。(下乳)

用法用量用猪前蹄煮汁500毫升煎药,空腹时服之。以热木梳梳其乳房,其乳立至。

摘录《古今医彻》卷三

处方20、竹叶归耆汤

处方竹叶4.5克,当归3克,白术3克,人参3克,黄芪6克,炒甘草1.5克,麦门冬(去心)2.1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胃止渴。主胃阴虚亏,胃气虚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一

处方21、三一肾气丸

处方熟地费 生地黄 山药(俱怀庆者)山茱萸肉各120克 牡丹皮 赤白茯苓 泽泻 锁阳 龟版各90克 牛膝(川者)枸杞子(甘川)人参(辽)麦门冬 天门冬各60克 知母 黄柏 五味子(辽)肉桂各3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肾阴亏,火动遗精,头目眩晕,腰膝酸软,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渐加至60~70丸,空腹淡盐汤或温酒进下。虚甚者,加鹿茸30克,虎股骨30克。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九

处方22、滋筋养血汤

处方川当归3克 熟地黄4.5克 白芍药4.5克 川芎2.2克 人参2.4克 五味子9粒 麦门冬(去心)3克 黄柏3克 知母1.5克 牛膝(酒浸)3克 杜仲(酒炒)3克 苍术3克 薏苡仁3克 防风1.8克 羌活0.9克 甘草0.9克

功能主治治气血两虚,双足痿软,不能行动,久卧床褥者。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筋骨痿软,加桂枝0.9克、陈皮2.4克;如觉心烦,加黄连1.8克、酸枣仁(炒)1.8克、白茯神(去木)3克。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

处方23、黄芩汤

处方黄芩 山栀 桔梗 麦门冬(去心)当归 生地黄 干葛 人参 天花粉 白芍各等分 乌梅1个

制法上药锉为一剂。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治上消渴证。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频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24、固本酒

处方生干地黄60克 热地黄60克 天门冬60克 麦门冬60克 白茯苓60克 人参30克

制法上药锉碎,用瓷瓶盛好酒3升,将药浸三日,用文武火煮一二时,以酒黑色为度。

功能主治补虚损,乌须发。治虚劳,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空腹服30~50毫升。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萝卜、葱、蒜及豆类。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处方25、升麻散

处方川升麻22克 葛根30克(锉)前胡30克(去芦头)马牙消30克 子芩15克 知母15克 赤芍药15克 犀角屑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玄参15克 麦门冬30克(去心)大腹皮30克(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伤寒,身体疼痛,头面如火,心胸烦躁,背膊壅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

处方26、天王补心丹

处方人参(去芦)茯苓 玄参 丹参 桔梗 远志各15克 当归(酒浸)五味子 麦门冬(去心)柏子仁 酸枣仁(炒)各30克 生地黄120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治心肾不足,阴亏血少。失眠、心悸、梦遗、健忘。现临床亦用于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眩晕不寐,心悸怔忡,舌红少苔,属阴亏血少者。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临卧时用竹叶汤服。

备注方中生地滋肾阴、养心血,为君药;玄参助生地壮水以制火,天冬、麦冬养肺阴以滋水之上源,丹参、当归补心血,人参、茯苓益心气,柏子仁、远志宁心安神,共为臣药;五味子、酸枣仁敛心气,安心神,为佐药;桔梗载药上行,朱砂为衣,取其入心以安神,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成滋阴养血补心神之功。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六

处方27、清脾甘露饮

别名清脾除湿饮(《医宗金鉴》卷七十四)。

处方白术 白茯苓 山栀 茵陈 麦门冬 生地 黄芩 枳壳 苍术 泽泻 连翘 甘草 元明粉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脾经湿热郁遏,致生天疱疮,下体多而疼痛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竹叶20片,灯心20根,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处方28、冷补丸

处方熟地黄(酒蒸,焙)生地黄(洗)天门冬(去心)川牛膝(去芦,酒浸)白芍药 地骨皮(去木)白蒺藜(炒)麦门冬(去心)石斛(去根)元参 磁石(火煅七次,细研,水飞)沉香(另研,不见火)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肾水燥少,不受峻补,口干多渴,耳痒耳聋,腰痛腿弱,小便赤涩,大便或难。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酒、盐汤任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9、加味逍遥散

处方当归 白芍药 干葛各6克 生地黄 川芎 黄芩各4.5克 人参2.7克 麦门冬2.7克 柴胡3克 乌梅2个 甘草1.8克

制法上药锉散,分作二服。

功能主治治产后发热,口干作渴,唇裂生疮。

用法用量用水150毫升,煎至105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证治准绳·女科》卷五

处方30、栝楼汤

处方栝楼12克 麦门冬(去心)人参各9克 干地黄9克 甘草6克(炙)干枣20枚 土瓜根15克

制法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治产后阴亏津伤,口渴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外台秘要》卷三十四引《集验方》

处方31、竹茹散

处方苦竹茹15克 伏龙肝30克 石膏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麦门冬30克(去心,焙)黄芩15克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伤寒鼻衄,烦热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20毫升,煎至6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处方32、天王补心丸

别名天王补心丹(《世医得效方》卷七)。

处方熟干地黄(洗,焙)120克 白茯苓(去皮)茯神(去木)当归(洗,焙)远志(去心)石菖蒲 黑参 人参(去芦头)麦门冬(去心)天门冬(去心)桔梗(去芦头)百部 柏子仁 杜仲(姜汁炒)甘草 (炙)丹参(洗)酸枣仁(炒)五味子(去梗)各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10丸,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清热化痰。治失眠,惊悸,咽干口燥。

用法用量每次1丸,食后、临卧煎灯心、枣汤化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

处方33、加味逍遥散

处方白芍 白术各3克 白茯苓 麦门冬 生地各1.8克 甘草 桔梗各0.6克 地骨皮 当归各2.4克 山栀仁 黄柏各0.9克

功能主治治潮热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虚甚者,加山药、破故纸、枸杞子。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34、升举大补汤

处方黄耆 白术 陈皮各1.2克 人参6克 炙甘草 升麻各1.2克 当归 熟地黄各6克 麦门冬3克 川芎3克 白芷1.2克 炒黄连0.9克 荆介穗(炒黑)1.2克

功能主治治产后血崩。

用法用量加大枣,水煎服。汗多,加麻黄根3克,浮小麦9克;大便不通,加肉苁蓉3克。

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处方35、竹茹散

处方竹茹30克 麦门冬30克(去心)白茯苓30克 栀子仁30克 黄芩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石膏60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妊娠三四月,胎动不安,手足烦热,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8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六

处方36、天王补心丹

处方人参15克 五味子 当归(酒洗)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柏子仁 酸枣仁(炒)玄参 白茯神(去皮)丹参 桔梗(去芦)远志(去心)各15克 黄连(去毛,酒炒)60克 生地黄(酒洗)120克 石菖蒲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滋阴泻火,养心安神。治阴虚火旺,心神失养,惊悸怔忡,健忘失眠,咽喉干燥,夜梦遗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临卧时用灯心、竹叶煎汤送下。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37、牡丹汤

处方牡丹 甘草 败酱 生姜 茯苓各6克 薏苡仁 桔梗 麦门冬各9克 丹参 芍药各12克 生地黄15克

制法上十一味,哎咀。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解毒排脓。治肠痈。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日服二次。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圣济总录》卷一二九补。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

处方38、龙脑安神丸

处方茯神(去粗皮,取末)人参(去芦头)麦门冬(去心)乌犀(取末)朱砂各60克 地骨皮 甘草(取末)桑白皮<取末)各30克 马牙消(别研)3克 龙脑(别研)牛黄(别研)麝香(别研)各9克 金箔35箔

制法上药十三味,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治癫痫,无问远年,日近发作无时,服诸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如治风痫病,冬月用温水化下,夏月用凉水化下,不拘时候;治虚劳发热喘嗽,用新汲水150毫升化开服,喘满痰嗽立止;治男子妇人语涩舌强。日进三服,食后用温水化下。小儿1丸分作二次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处方39、镇心汤

处方防风 当归 大黄各10克 泽泻8克 白蔹8克 菖蒲 人参 桔梗各6克 白术 甘草各20克 紫菀 茯苓各4克 秦艽12克 桂心 远志 薯蓣 石膏各6克 大豆卷8克 麦门冬10克 粳米30克 大枣15枚 干姜4克 附子 茯神各6克

制法上药二十四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风虚劳冷,心气不足,喜忘恐怖,神志不定。

用法用量以水1.2升,先煮粳米令熟,去津纳药,煮取400毫升,每服100毫升,日三夜一。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

处方40、滋阴健脾汤

处方当归(酒洗)3克 川芎1.5克 白芍(酒炒)2.4克 生地黄(酒洗)2.4克 人参2.1克 白术4.5克 白茯苓(去皮)陈皮(盐水洗,去白)各3克 半夏(姜制)白茯神(去皮,木)麦门冬(去心)远志(去心)各2.1克 甘草(炙)2.1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气血虚损,有痰作眩晕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早、晚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41、竹叶汤

处方竹叶15克 甘草 茯苓 人参各3克 小麦15克 生姜9克 大枣14枚 半夏9克 麦门冬15克

制法上九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产后虚渴,少气力。

用法用量用水900毫升,煮竹叶、小麦,取700毫升,去滓,纳诸药更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备怠千金要方》卷三

处方42、复煎散

处方黄柏 黄芩 黄连 知母 生地黄各3克(酒洗)防己 山栀 羌活 黄耆 麦门冬 甘草(炙)独活 人参各1.5克 当归尾6克 陈皮 防风梢 甘草梢(生)苏木 当归身 五味子 猪苓 藁本 连翘 桔梗各3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随证上下,食前后服。

摘录《仙传外科集验方》

处方43、滋阴降火汤

处方当归 生地 白芍 白术各3克 麦门冬 天门冬 甘草各1.5克 知母 黄柏 远志 陈皮 川芎各1.8克

功能主治治潮咳汗血,遗精无泄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水煎,温服。如有痰,加瓜蒌仁、贝母;咳嗽,加五味子、阿胶;梦遗,加芡实、石莲肉;有热,加秦艽、地骨皮;唾吐咯血,加茜根、藕汁、玄参;气虚血少,加人参、黄耆;久病者,去川芎。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44、滋阴降火汤

处方当归3克 川芎1.5克 白芍药(薄荷汁炒)黄芩各2.1克 生地黄(姜汁炒)黄柏(蜜水炒)知母(酒炒)各2.4克 柴胡2.1克 熟地黄2.4克 麦门冬2.4克

功能主治治阴虚火动,起于九泉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1片,大枣1枚,水煎服。别以附子为末,唾津调贴涌泉穴。气虚,加人参、黄耆各2.4克;咳嗽,加阿胶、杏仁各2.1克,五味子0.9克;咯唾衄血,加牡丹皮2.4克,藕节自然汁10毫升,犀角末1.5克。

摘录《医便》卷二

处方45、熟地黄散

处方熟干地黄30克 黄耆30克(锉)麦门冬30克(去心)黄芩15克 人参30克(去芦头)石膏30克(或助克)芎藭15克 当归15克 白茯苓30克 甘草15克(生用)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痈发后,脓溃不止,肌体虚热,口干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

处方46、润肺饮

处方贝母(糯米拌炒)天花粉各9克 桔梗3克 甘草1.5克 麦门冬(去心)橘红(去白)茯苓(去皮)各4.5克 知母(酒炒)2.1克 生地黄7.5克

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治肺有燥痰,脉涩面白,气上喘促,洒淅寒热,悲愁不乐,其痰涩而难出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210毫升,食后服。

摘录《医宗必读》卷九

处方47、竹叶黄芩汤

处方竹叶(切)30克 黄芩6克 茯苓9克 甘草 麦门冬 大黄各6克 生地黄(切)15克 生姜18克 芍药12克

制法上九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精极实热,眼视无明,齿焦发落,形衰体痛,通身虚热。

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处方48、竹叶黄耆汤

处方淡竹叶6克 黄耆 生地黄 麦门冬 当归 川芎 甘草 黄芩 石膏(煨)芍药 人参各3克

功能主治治气血两虚,胃火盛而作渴,以及痈疽、发背、诸疮之大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内科摘要》卷下

处方49、生血润肤饮

别名生血润燥饮(《医学六要·治法汇》卷四)。

处方川归身(酒洗)生地黄 熟地黄(酒洗)黄耆(蜜炙)各3克 天门冬4,5克 麦门冬(去心)3克 五味子9粒 片芩(去朽,酒洗)1.5克 栝楼仁1.5克 桃仁泥1.5克 酒红花0.3克 升麻0.6克

功能主治生血润肤。治燥证。皮肤拆裂,手足枯燥,搔之血出。

用法用量上细切,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如大便结燥,加麻仁、郁李仁各3克。

摘录《医学正传》卷二

处方50、竹叶汤

处方竹叶(切)30克 地骨皮 生地黄(切)各15克 栝楼根 石膏各24克 茯神(一作茯苓)萎蕤 知母 生姜各12克 生麦门冬10克

制法上十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渴利虚热,引饮不止。

用法用量用水1.2升,下大枣10枚,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一八○补。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处方51、人参芍药汤

处方麦门冬0.6克 当归身 人宰各0.9克炙甘草 白芍药 黄耆各3克 五味子5个

制法上药嚼咀,分作二服。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呼吸短促,容颜憔悴,形气两虚者。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服。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52、大薯蓣丸

处方薯蓣37.5克 大黄45克 前胡23克 茯苓15克 人参15克 杏仁23克(熬,、去皮,尖)当归75克 桔梗15克 防风15克 黄芩60克 麦门冬60克 甘草37.5克(炙加15克)五味子30克 干地黄75克 枣100枚 芍药30克 石膏30克(研)泽泻60克 阿胶30克(炙)白术15克。干姜30克 桂心30克 干漆23克 黄耆37.5克

制法上二十四味,捣末过筛,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男子五劳七伤,早晚气喘,内冷身重,骨节烦疼,腰背僵痛引腹内,身体羸瘦,不能饮食;妇人绝孕,疝瘕诸病。(不孕)

用法用量每次30丸,空腹时用酒送下,一日二次。

注意服药期间,忌猪肉、冷水、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生葱、芜荑。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53、黄耆十补汤

处方黄耆(蜜炙)当归(酒浸,焙)熟地黄(洗)茯神各15克 白芍药30克 人参 白术 酸枣仁(微炒)半夏(制)陈皮 北五味子 肉桂 天台 乌药 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各30克 木香 沉香各3克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补虚损,养血气,安心神。治虚劳多惊,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九

处方54、五物人参饮

处方人参 甘草(炙)各15克 麦门冬30克(去心)生地黄45克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天行壮热,咳嗽,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茅根半握,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二十

处方55、玉泉丸

处方麦门冬(去心,晒)人参 茯苓 黄耆(半生,半蜜炙)乌梅肉(焙)甘草各30克 瓜蒌根干葛各45克

制法上研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治消渴口干。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汤嚼下。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七

处方56、加味竹叶汤

处方白茯苓4.5克,麦门冬(去心)7.5克,黄芩3克,人参3克,竹叶5片,粳米1撮。

功能主治养血清热汤。主阴虚火旺。(妊娠心烦)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热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57、加减清心饮

处方石莲肉1钱,白茯苓1钱,益智仁7分,远志7分,麦门冬7分,石菖蒲7分,车前子7分,人参7分,白术7分,泽泻7分,甘草(炙)4分。

功能主治心中客热烦躁,赤浊如肥脂。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灯心2分,水煎,空心温服。

摘录《杏苑》卷七

处方58、竹叶玉女煎

处方生石膏18克 干地黄12克 麦门冬12克 知母6克 牛膝6克 竹叶9克

功能主治治妇女温病,经水适来,耳聋干呕,烦渴脉数。甚者十数日不解,邪陷发痉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6升,先煮石膏、地黄,得1升;再入余四味,煮成400毫升。先服200毫升,12小时后再服。病解停后服,不解再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处方59、竹叶汤

处方防风(去叉)黄芩 麦门冬(去心)各30克 白茯苓40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妊娠子烦,心惊胆怯,终日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加竹叶10余片,煎至17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七

处方60、玉泉丸

别名五汁玉泉丸(《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

处方黄连 干葛 天花粉 知母 麦门冬(去心)人参 五味子 生地汁 莲肉 乌梅肉 当归 甘草各等分 加入乳汁 牛乳汁 甘蔗汁 梨汁 藕汁

制法上先将各汁入蜜750克,煎熬成膏,后将各药末和前膏蒸热。

功能主治治上消证。饮水多而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75克,空腹时用清米汤调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一切辛热之物。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