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含有葶苈子的处方(二)

更新时间:2023-02-09 03:29:41作者:百科知识库

含有葶苈子的处方(二)

葶苈子(别名丁历、大适、大室。),辛;苦;寒,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逐邪。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痈;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瘰疬结核,小编整理出含有葶苈子的处方共13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61~120共60个。

处方1、定命一字散

处方干虾蟆1个(炙令焦黄),葶苈子(隔纸炒令紫色)、五灵脂、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药各为细散,各抄1钱,调和令匀。

功能主治小儿咳逆上气喘息。

用法用量每服1字,以清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2、鸡苏丸

处方远志(去心,炙)320两,五爪橘红160两,紫菀160两,知母160两,白芍160两,甘草160两,麦冬160两,冬花160两,五味子(炙)160两,葶苈子160两,沙参160两,兜铃160两,天冬160两,瓜蒌仁(炒)160两,桑皮160两,百合160两,法半夏160两,黄芩160两,桔梗160两,前胡160两,橘皮160两,苏叶320两,苏子320两,麻黄640两,生石膏320两,杏仁(去皮,炒)640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用生姜160两,红枣160两煎,水泛为小丸,每16两用滑石、细粉4两为衣,以外上墨汁衣闯亮。

功能主治润肺止嗽,化痰定喘。主肺经湿热,咳嗽痰盛,经久不止,喘息气促,睡卧不宁。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3、涤痰丸

处方橘红2两,蒌仁3两,半夏2两,茯苓2两,苏子3两,沉香5钱,杏仁3两,贝母3两,海蛤粉2两,葶苈子1两5钱,明矾3两(煅),南烛叶2两,白芥子1两。

制法上为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气急痰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萝卜3斤,生姜1片,煎汤送下。

摘录《内外验方秘传》卷下

处方4、滑石汤

处方滑石(屑)2两,葶苈子1合(熬)。

功能主治伤寒热盛,小便不利;兼疗天行。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煮取7合,去滓顿服。

摘录《外台》卷二引《崔氏方》

处方5、肺脓疡汤

处方川贝母9g,桔梗9g,化橘红各9g,葶苈子6g,苇根30g,薏苡仁18g,金银花24g,连翘24g,旋覆花(布包)6g,代赭石(布包)12g,桃仁9g,杏仁9g,冬瓜子30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降气化痰,排脓。主肺脓疡成痈期或溃脓期,咳吐腥臭脓痰或脓血,胸中烦闷而痛,脉滑数,舌苔黄腻。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处方以葶苈子、旋覆花、代赭石、苇根等药组成,加入化痰排脓,清热解毒等药。方中清热解毒用金银花、连翘;降气化痰用旋覆花、代赭石、葶苈子;清肺化痰用川贝母、化橘红;排脓用桔梗、苇根、薏苡仁、冬瓜子;宣肺止咳用杏仁;活血祛瘀用桃仁。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6、海藻丸

处方海藻半两,木防己半两,甘遂半两,苁蓉半两,蜀椒(去汗)半两,芫花(熬)半两,葶苈子(熬)1两。

制法上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腹中留饮。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不愈,当增之。

摘录《外台》卷八引《范汪方》

处方7、滑石汤

处方滑石14分(研),葶苈子1合(纸上熬令紫色,捣),大黄2分(切)。

功能主治天行病腹胀满,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以水1大升,煎取4合,顿服。兼捣葱敷小腹,干即易之。

摘录《外台》卷三引《集验方》

处方8、栝楼散

处方栝楼根4两,葶苈子4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匿虫)虫及蛲虫侵蚀下部。

用法用量艾汁浸,绵裹,纳下部,日三易。

摘录《医心方》卷七引《令李方》

处方9、定喘汤1号

处方葶苈子9g,苏子9g,杏仁9g,旋覆花6g(布包),代赭石12g(布包),麻黄3g,僵蚕9g,枇杷叶9g,射干9g,化橘红9g,川贝母9g,黛蛤散9g(布包)。

功能主治定喘,化痰,止咳,降气。主喘促痰呜,咳嗽,气闷,舌苔厚腻,脉大有力。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10、海蛤丸

处方昆布(洗)4分,橘皮4分,赤茯苓4分,汉防己4分,海蛤(研)4分,郁李仁4分,桑根白皮4分,泽漆(炙)4分,槟榔4分,杏仁(去皮尖)4分,大黄6分,葶苈子20分(微火熬令黄)。

制法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涩,水肿,气妨闷,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日2次,加至25丸。以小便利为度。

注意忌食热面、冷滑、大酢。

摘录《外台》卷二十引《广济方》

处方11、大黄丸

别名甜葶苈丸、葶苈丸

处方大黄2两,葶苈子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黄疸,大小便难,喘息促。

用法用量甜葶苈丸(《圣济总录》卷六十)、葶苈丸(《普济方》卷一九五)。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本方)从《金匮》大黄消石汤化出。被用消石之辛温,以行大黄、栀、柏之苦寒;此用葶苈佐大黄之开泄,不必复用消石之散结也。识此变通之法,可推《金匮》妙用也。

摘录《千金》卷十

处方12、大枣杏仁丸

别名大枣葶苈丸

处方大枣40枚(饭蒸,剥去皮核),葶苈子5两(取苦者,熬令紫色),杏仁3两(熬令黄色)(1方加萤火虫粪)。

制法上3味,先捣葶苈子一万杵,泻出之;乃捣杏仁300杵讫,总和合枣膏,捣一万杵药成,为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大腹水病,身体肿,上气,小便涩赤,脐深,颈上有两大脉动,唾稠,不得眠睡;每肿先随脚肿,亦有在前头面肿,或大便涩者。

用法用量大枣葶苈丸(《普济方》卷一九三)。

注意忌咸、粘、脂腻及大冷热物等;唯得食粳粟米饭及淡醋,不得吃稀粥,唯只得吃饭佳;如食欲粥,即稠煮,不得遣大便利。若先患大便利,脐凸腹大胀,手掌平满,即不可服此药。

摘录方出《外台》卷二十引《崔氏方》,名见《鸡峰》卷十九

处方13、大黄丸

处方大黄12分,厚朴4分(炙),枳实4分(炙),芒消8分,杏仁6分(去皮尖),葶苈子4分(熬)。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胸胁妨闷,胃中客气,大便苦难。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以饮送下,1日2次。稍稍加,以大便微调为度。

注意忌生冷、油腻、粘食。

摘录《外台》卷七引《广济方》

处方14、莨菪膏

处方莨菪子1分(生用),葶苈子1分(生用),硫黄1分(细研),雄黄1分(细研),白矾灰1分,熊胆1分(细研),芦荟1分(细研),蚺蛇胆1分(研入),麝香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取腊月猪油2两,入于铫子内,以慢火上熔化,然后下诸药末相和,搅匀为膏。

功能主治小儿疳(匿虫),口齿疮。

用法用量每用约杏仁大,以绵裹,火炙烙齿龈及疮上。

摘录《圣惠》卷八十七

处方15、姜桂二陈汤

处方炮姜5分,桂枝5分,橘红1钱,半夏1钱,葶苈子2钱,当归1钱5分,茯苓2钱,白术1钱,苏子1钱5分,杏仁3钱,苡仁1两(煎汤代水)。

功能主治肺寒而咳,乃水邪射肺,水冷金寒,咳吐痰沫,胸脘作懑,肌肤凛冽。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16、苦参散

处方苦参1两,黄连1两,葶苈子(熬)1两,瓜蒂1两,黄芩1两,黄柏1两,大黄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凡人无故,忽然振寒便发黄,皮肤黄曲尘出,小便赤少,大便时闭,气力无异,食饮不妨,已服诸汤,余热不除,久黄者。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饮送下,当大吐者,1日1次,不吐,1日2次,亦得下。服药5日,知可消息,不知更服。

注意忌猪肉、冷水。

各家论述《干金方衍义》:病起忽振寒,知为少阳火气郁发,夺其春升之令,津液不能灌充,所以色黄枯悴,有如曲尘出现于皮肤,询为胆热无疑。更审二便闭涩,饮食如故,胃气尚堪克任苦寒,故用苦参、三黄峻攻湿热;兼瓜蒂佐苦参,取吐于上;葶苈佐大黄,降泄于下,上下开泄,急通少阳之枢,则津液方得灌充,是皆病起于暴之至治也。若因病而渐次成疸,正气本虚之证,又非本方可拟也。

摘录《外台》卷四引《小品方》

处方17、大青丸

处方大青4两,麦门冬(去心)4两,香豉4两,石膏(研)2两,葶苈子(熬)2两,栀子2两,栝楼根2两,枳实(炙)2两,芍药2两,知母2两,茯苓2两,大黄2两,黄耆2两,黄芩2两,甘草(炙)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服寒食散发动,积年不解,不能食,羸瘦欲死者。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饮送下,1日2次。5日不知,则更服之,以知为度。

摘录《千金翼》卷十五

处方18、大干枣三味丸

别名枣杏丸

处方大枣60枚(擘,去核),葶苈子1升(熬),杏仁1升(去皮尖、两仁者,熬)。

制法上药合捣令如膏,可作丸。如硬燥不相着,细细下蜜作丸。

功能主治饮气嗽,经久不已,渐成水病,大小便秘涩,头面身体浮肿。

用法用量枣杏丸(《朱氏集验方》卷五)。饮气嗽,已服细辛八味汤、葶苈子十五味丸,不觉可,见证如上者,服此方。

摘录《外台》卷九引《许仁则方》

处方19、抵圣丸

处方苦葶苈子不拘多少(于火上隔纸炒过)。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头面手足虚肿。

用法用量每服10丸,1日3次,食前煎麻子汤送下。5-7日小便利,肿消为效。如喘嗽,煎桑白皮汤送下。如小儿须另丸小丸与服,看儿大小加减丸数服,煎枣肉汤送下。

注意忌生冷、醋、粘滑食物及盐。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三引《杨氏家藏方》

处方20、厚朴温肺散

处方厚朴(去粗皮,用糯米粥浸一次饭久,晒干,为末)1两半,葶苈子(微炒,捣为细末)1两,皂荚子1升(不蛀者,蒸两遍,焙干,为末),接骨草(阴干,为末)3两,诃黎勒(煨,取皮为末)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患上气,胸胁支满。

用法用量每服两钱匕,空心以生姜蜜汤调下,晚饭后再服。若远行,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含化。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21、柴胡汤

处方柴胡(去苗)2两,射干2两,防葵(去芦)2两,牡丹皮2两,大黄(皂荚水2钟煮干)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紫菀(去土)2两,葶苈子(隔纸炒)2两,紫苏子2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肺壅热,上膈昏滞,头面及鼻内生疮,精神不爽,胸中烦渴。

用法用量方中防葵,《圣济总录》作“防风”。小便多,减射干。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七引《护命》

处方22、昆布丸

处方昆布8分(洗),干姜6分,犀角6分(屑),吴茱萸4分,人参8分,马尾海藻4分(洗),葶苈子6分(熬),杏仁8分(去皮尖,熬)。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气筑咽喉,噎塞,兼瘿气。

用法用量空腹以饮服。

注意忌生冷,粘食,陈臭等。

摘录《外台》卷二十三引《广济方》

处方23、阿胶汤

处方阿胶(炒燥)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玄参1两,丹参1两,防风(去叉)1两,黄耆1两,生干地黄(焙)1两,葛根1两,柴胡(去南)1两,秦艽(去苗土)1两,黄连(去须)1两,龙胆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地骨皮1两,百合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甘草(炙)1两,桔梗(炒)1两,知母(焙)1两,贝母(去心)1两,款冬花1两,石膏(碎)1两,麻黄(去根节)1两,黄芩(去黑心)1两,栀子仁1两,麦门冬(去心)1两,防己1两,栝楼根1两,马兜铃1两,大黄(炒)1两,桑根白皮(炙)1两,白药子1两,葶苈子(隔纸炒)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槟榔5枚。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骨蒸虚劳,热气上熏,咽嗌焦干,津液枯燥,烦渴引饮。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处方24、法制肺露

处方孩儿参2钱,北沙参3钱,炙冬花1钱5分,天冬2钱,麦冬2钱,地骨皮1钱5分,桑皮(蜜炙)1钱5分,代蛤散3钱,阿胶珠2钱,丝瓜络2钱,川贝母2钱,马兜铃(蜜炙)1钱,葶苈子(蜜炙)1钱,肥知母1钱5分,冬瓜子3钱,生玉竹3钱,白茯苓3钱,粉丹皮1钱5分,百合2钱,芦根3两,枇杷叶(蜜炙)4两,雄猪肺(去心血,灌白洁净)1具。

制法上为细末,以半数灌入肺内,半数撒在肺上,蒸露。

功能主治润肺消炎。主吐血鼻衄,干咳无痰,肺痿喘逆。

用法用量每服1-2两,隔水炖温,1日2-3次。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处方25、补肝丸

处方青葙子1两,桂心1两,葶苈子1两,杏仁1两,细辛1两,茺蔚子1两,枸杞子1两,五味子1两,茯苓1两6铢,黄芩1两6铢,防风1两6铢,地肤子1两6铢,泽泻1两6铢,决明子1两6铢,麦门冬1两6铢,蕤仁1两6铢,车前子2两,菟丝子2两,干地黄2两,兔肝1具。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眼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饮送下,1日2次。加至30丸。

摘录《千金》卷六

处方26、甘遂丸

处方甘遂2两(熬),葶苈子2两(熬),杏仁50枚(熬),巴豆40枚(去心皮,熬)。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风水黄疸,体大如囊,面目皆合,阴肿如斗,正如霜瓜。

用法用量每服3丸,饮送下。当吐。不知,可至5丸。

注意禁野猪肉、芦笋。

摘录《外台》卷二十引《古今录验》

处方27、鸡鸣丸

处方知母1两,贝母1两,杏仁1两,阿胶(面炒)1两,葶苈子(隔纸炒)1两,款冬1两,甘草1两,半夏1两,五味子1两,广皮1两,桔梗1两,紫苏1两,天冬1两,沙参1两,旋覆花1两。

制法炼蜜为丸,每丸重二钱。

功能主治咳嗽痰喘,日轻夜重,秋冬必发,或久咳声哑,盗汗,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早、晚各服1丸,小儿1丸分4服。

摘录《医学碎金录》引《蘡薁轩膏丹丸散真方汇录》

处方28、赤小豆煎

处方芫花8分,大戟8分,桑白皮1钱,葶苈子1钱2分,商陆20钱,生姜5钱,赤小豆1合。

功能主治脚气疝胀,产后肿满,水肿胀满,不论虚实。

用法用量以水8合,先煮6物,取4合3勺,去滓,纳赤小豆更煮令熟,日一夜吃尽。

临床应用水肿胀满,一男子患肿满,命悬旦夕,诸医袖手,遂作此方与之,十有余日,病脱然复故尔;后活几十人,皆用此方。

摘录《奇正方》

处方29、定喘汤

处方麦门冬(去心)2钱,人参2钱,辽五味21个,麻黄5分,白术(土炒)1钱2分,杏仁(去皮尖)1钱2分,陈皮1钱2分,葶苈子1钱2分。

功能主治胃虚作喘,脉气无力,抬肩撷项,喘而不休。

用法用量加黑枣2个,水煎,食远服。

摘录《玉案》卷四

处方30、补肝抑肺汤

处方玄参8钱,当归4钱,川芎2钱,生地3钱,石斛3钱,胡黄连3钱,黄芩3钱,葶苈子5钱,木贼2钱,茺蔚子4钱,甘草1钱,田三七5分。

功能主治逆顺障症。

用法用量水煎,田三七为末冲服。

摘录《眼科临症笔记》

处方31、鸡鸣丸

处方知母(酒炒)、贝母(炒)、陈皮(去白)、桑白皮(蜜炒)、款冬花、旋覆花、天门冬、麦门冬、人参、葶苈子(炒)、桔梗、杏仁(麸炒)、半夏(姜制)、阿胶珠、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喘嗽。

用法用量以乌梅汤或生姜汤化下1丸。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五引《中朝方》

处方32、鸡鸣丸

处方知母1两,杏仁1两,阿胶珠1两,葶苈子5钱,紫菀(炙)1两,粉甘草5钱,法半夏1两,北五味5钱,桔梗5钱,广陈皮1两,全紫苏1两,天门冬1两,罂粟壳(炙)1两,复花(炙)1两,川贝母1两,党参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管发炎,咳嗽气促,哮喘痰多,睡眠不宁。

用法用量每服3钱,温开水下,1日2次,小儿老人酌减。

注意肺弱咳嗽而无痰喘者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沙市方)

处方33、当归丸

处方桔梗2分,葶苈子(熬)5分,藜芦(炙)2分,厚朴(炙)5分,杏仁50个(去尖皮),附子(炮)5分,桂心3分,人参3分,沙参3分,特生礜石1两(烧半,日)。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腹劳强,寒疝邪气往来,坚固结聚,苦寒烦悁,不得卧,夜苦汗出,大便坚,小便不利,流饮在腹中,食不生肌。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饮送下,日3次。稍加之。

注意忌猪肉、生葱、冷水。

摘录《外台》卷七引深师方

处方34、宽中下气汤

处方枳实4钱,香附末3钱,延胡索3钱(酒炙),槟榔3钱,瓜蒌仁4钱,广砂仁3钱,郁金4钱,甘草2钱,葶苈子3钱。

功能主治中宫积有逆气,由脏腑而溢于经络,或客于胸部,或客于胃部,及一发作,则胸胁刺痛不已,甚则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配用鲜姜熨法。

各家论述方以枳实为君,能宽中下气;佐以香附、元胡散滞气,郁金、广砂破郁气,蒌仁、葶苈能引逆气下行,槟榔能逐逆气下降,甘草和药调中。其中宫之逆气既散,则胸胁之痛自止矣。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五

处方35、百日咳新药

处方制麻黄7钱,生山栀2钱,北细辛1钱5分,五爪红4钱,葶苈子3钱,炒杏仁4钱,北五味2钱,制桑皮3钱,清夏4钱,生石膏7钱,制紫菀3钱,生黄芩2钱,生甘草3钱,制覆花4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利气化痰,降气行痰,泻肺火,散肺风,消痰解痉。主百日咳。

用法用量未满周岁小儿每次服半分;满周岁服1分;2-3岁服1分5厘;4-6岁服2分;7-8岁服3分;9-10岁服4分;10-15岁服5分。白水送下,日3次。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

处方36、利膈丸

处方牵牛子(微炒)4两,皂荚(去皮,酥炙)4两,白矾(烧令汁枯)1两,半夏(汤洗去滑7遍)2两,葶苈子(隔纸炒)2两,丹砂(研)1两,铅白霜1两。

制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癖,胸膈不快。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后荆芥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处方37、贝母丸

处方贝母(去心)3分,蛤蚧1对(洗净,涂酥,炙黄),紫菀(去苗土)1两,防己(细锉)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锉)1两,款冬花1两,天门冬(去心,焙)1两,葶苈子(隔纸炒)1两,大黄(锉,炒)1两,白槟榔(锉)1两,百部1两,紫苏子(炒)1两,木香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腹米饮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处方38、艾汤

处方苦酒3升,葶苈子2合(熬,捣),生艾汁1升(无生艾,熟艾、干艾亦可用;无艾,可用艾根捣取汁)。

功能主治天行7-8日,热盛不解。

用法用量上药煎得1升,顿服。若有牛黄,纳1刀圭尤良。

摘录《外台》卷三引《阮河南药方》

处方39、金牙石汤

处方金牙石(捣碎,研)1两半,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熟)1两半,石菖蒲1两半,贝母(煨,去心)1两,乌梅(去核,微炒)3分,葶苈子(炒,别捣如膏)3分,桂(去粗皮)半两,高良姜半两,菟丝子(酒浸2宿,晒干,微炒,别捣)半两。

制法上9味,先捣8味为粗末,次入金牙石再研匀。

功能主治消渴,小便浓浊如面汁,此为肾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2枚(去核)煎7分,去滓,早晚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处方40、华山碑记丸

处方杏仁(去皮,炒)4两,葶苈子4两,大黄4两,牙皂4两,石榴皮2两,灵脂(醋炙)2两,芫花(炙)2两,甘遂(炙)2两,大戟(炙)2两,江子霜2两,淡豆豉2两,三棱(炒)3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醋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宽胸化滞,利水消肿。主积滞痞块,结胸腹胀,水微痰饮,虫蛊胃痛。

用法用量每服5分,温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41、巴豆丸

处方巴豆仁20枚(熬,去心皮),杏仁100颗(去皮尖两仁,熬),牵牛子5合(熬),葶苈子6合(熬),大枣60个(擘,去核)。

制法上药合捣令如膏可为丸,如硬,加蜜为丸。

功能主治饮气嗽,经久不已,渐成水病,大小便秘涩,头面身体浮肿,服大干枣三味丸,虽觉气暂歇,然病根深固者。

用法用量每服3-4丸,还以桑白皮饮送下,1日2次。如利即减,秘即加,常以大便调为候。病甚,时时取鸭塘亦佳。

注意忌芦笋、野猪肉。

摘录《外台》卷九引《许仁则方》

处方42、加味清肺降火汤

处方陈皮、枯黄芩、麦冬、桑白皮、生地黄、贝母、栀仁、瓜蒌仁、天花粉、石膏、葶苈子、地骨皮、苏子(炒)。

功能主治麻出喘急。

用法用量灯心20根为引,水煎服。

摘录《麻科活人》卷三

处方43、防己丸

处方防已半两,桑根白皮(锉)3分,葶苈子(炒)半两,郁李仁(炒)半两,木通(锉)3分,赤茯苓(去黑皮)半两,百合半两,泽漆(炒)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毒气攻四肢虚肿,及喘息促急。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煎桑根白皮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44、含膏丸

别名含奇丸

处方曹州葶苈子1两(纸衬,熬令黑),知母1两,贝母1两。

制法上为末,以枣肉半两、别销砂糖1两半,同入药中和为丸,如弹丸大。

功能主治咳嗽。

用法用量含奇丸(《医学入门》卷七)。

摘录《本草图经》引《箧中方》(见《证类本草》卷十)

处方45、贝母散

处方贝母(去心)半两,皂荚子(炒焦色黄)半两,葶苈子(隔纸炒)1分,甘草(炙,锉)半两。

功能主治小儿感寒咳嗽,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上为散。每服半钱匕,乳食后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46、六皮四子汤

处方陈皮、青皮、腹皮、加皮、姜皮、茯皮、天花粉、苏子、卜子、甘草、葶苈子、车前子。

功能主治发肚毒。

用法用量原书云:服蠲毒流气饮三四服,并服本方。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二

处方47、八子丸

处方青葙子1两,决明子(炒)1两,葶苈子(炒)1两,车前子1两,五味子1两,枸杞子1两,地肤子1两,茺蔚子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生干地黄(洗,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肉桂(去粗皮)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泽泻1两,防风(去叉)1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祛风热,补肝肾,疏气血。主风毒热眼,翳膜侵遮,不计久新,及一切内外障眼,暴发赤痛,干涩昏花。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茶清送下,温米饮亦得,日3次。

注意忌食葱、蒜、辣物。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处方48、加味凉膈煎

处方风化消1钱,煨甘遂8分,葶苈子1钱半,苏薄荷1钱半,生锦纹1钱(酒洗),白芥子8分,片黄芩1钱半,焦山栀3钱,青连翘1钱半,小枳实1钱半,鲜竹沥2瓢,生姜汁2滴(同冲)。

功能主治下痰通便。主温热挟痰火壅肺,痰多咳嗽,喉有水鸡声,鼻孔煽张,气出入多热,胸膈痞胀,腹满便秘,甚则喘胀闷乱,胸腹坚如铁石,胀闷欲死。

各家论述本方凉膈散为君,以去其火;臣以枳、葶、芥、遂,逐其痰而降其气;佐以竹沥、姜汁辛润通络,庶可转危为安。若畏其峻险而不用,仍以疲药塞责,则百不救一矣。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49、化滞丸

处方荆三棱1两,蓬莪术1两,桔梗1两,大黄1两,陈橘皮1两(用温汤洗过),半夏1个(破作两片),白术1两(与前件并锉如皂角子大),旋覆花1两,鳖甲(去裙)2两(作4片),葶苈子1两半(淘净,生绢袋盛之),紫苏叶1两,木香3两(研干),沉香半两(锉细,生用),麦蘖1两(微炒),槟榔半两(生用),舶上茴香半两(水淘去土,干称),硼砂1两半(细研锉,用瓷器纳入前药内,用米醋3升浸,重汤煮取2升半)。

制法上用煮药,作一处焙罗,和入生药,除木香、沉香、麦蘖、茴香、槟榔不入醋煮,余皆煮药作一处,焙捣罗为细末,用煮药醋调面糊煮,搜和,入石臼中多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宽中化痰,快美饮食,消化停滞。主脾肺气滞,水饮停积,膈痹口满,咳嗽涎壅,呕吐头昏,饮食不下;或痰痞气膈,阴阳不通并厥,口噤昏默,不省人事,状似中风;及恚怒气逆,饮食汤水,停聚胸膈成病,以致十膈五噎,翻胃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熟水送下;妇人血.气心痛,炒姜醋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九引《家藏经验方》

处方50、必效散

处方葶苈子(隔纸炒)、龙胆草、山栀仁、山茵陈、黄芩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黄疸。

用法用量每服3钱,新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十六

处方51、九疸秦王散

别名秦王散、九疸秦椒散

处方栀子仁、葛根、葶苈子、栝楼、秦椒(汗)、瓜蒂、石钟乳、凝水石、牡蛎、泽泻、白术各等分。

功能主治胃瘅、心瘅、肾瘅、脾瘅、肺瘅、舌瘅、肉瘅、髓瘅、肝瘅。

用法用量秦王散(原书同卷)、九疸秦椒散(《普济方》卷一九六)。《外台》:胃瘅,食多喜饮,栀子仁主之;心瘅,烦心,心中热,葛根主之;肾瘅,其人唇干,葶苈子主之;脾瘅,溺赤出少,心惕惕若恐,栝楼主之;肺瘅,饮少小便多,秦椒(汗)、瓜蒂主之(一云膏疸);舌瘅,渴而数便,石钟乳主之;肉瘅,其人小便白,凝水石主之;髓瘅,目眶深,多嗜卧,牡蛎、泽泻主之;肝瘅,胃热饮多水激肝,白术主之。上十一味,随病所在加2分。

注意忌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卷四引《古今录验》

处方52、白英丸

处方白英5两,白蔹3两,紫草2两,芒消(研)2两,大黄(锉)2两,茵陈蒿1两,葶苈子(纸上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焦热结,胃气郁伏,身发黄疸。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早、晚食前用蜜汤送下,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53、开结丸

处方黑丑1斤(取头末),熟大黄1斤,制半夏4两(姜汁炒),制南星2两(姜汁炒),白矾2两,皂荚1斤(去子,去弦棱),葶苈子4两,木香2两,青皮(醋炒)4两,枳实(炒)4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感冒,浑身发热,头疼足酸,胸中饱闷,大便燥结,十数日胀急不下,服发汗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2-3钱不等,小儿服数分,生姜汤送下。

摘录《集验良方》卷二

处方54、苏葶定喘丸

别名苏葶丸(《医宗金鉴》卷五十三)。

处方苦葶苈子(研泥)南苏子(研泥)各等分

制法上二味和匀,用枣肉为小丸,阴干,瓷罐盛之。

功能主治泻肺定喘。治饮邪攻肺,喘满不得卧,面身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9克,于夜三更时白汤下。以利四五次为度,利多则减服之,次日身体软弱无力,则隔一日或隔二日服之。形气弱者,先减半服之,有效再渐加。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盐、酱。

摘录《医宗金鉴》卷三十

处方55、川贝蜜

处方川贝母15克 灸麻黄5克 桑白皮6克 葶苈子5克 蜂蜜适量

制法将川贝母、灸麻黄、桑白皮、葶苈子晒干或烘干后,一同放入碾槽内,碾成细末备用。每次按用量,用温热蜜糖水调匀即可。

功能主治宣肺,化痰,止咳。适用于小儿百日咳。

用法用量每日3次。1~3岁每次取川贝等药末2克。

摘录《经验方》

处方56、梅花点舌丸

处方牛黄60g 珍珠90g 麝香60g 蟾酥(制)60g 熊胆30g 雄黄30g 朱砂60g 硼砂30g 葶苈子30g 乳香(制)30g 没药(制)30g 血竭30g 沉香30g 冰片30g

性状为朱红色的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后显棕黄色至棕色;气香,味苦、麻舌。

炮制上十四味,除麝香、牛黄、蟾酥、熊胆、冰片外,珍珠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硼砂等六味粉碎成细粉。将麝香、牛黄、蟾酥、熊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朱砂除外)配研,过筛,混匀。取上述粉末,用水泛丸,低温干燥,用朱砂粉末包衣,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疔疮痈肿初起,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丸,一日1~2次;外用,用醋化开,敷于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10丸重1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7、清肺消炎丸

处方麻黄、石膏、地龙、牛蒡子、葶苈子、牛黄、苦杏仁(炒)、羚羊角

性状为棕褐色的水蜜丸;气腥,味微辛、苦。

炮制以上八味,羚羊角、牛黄分别粉碎成极细粉,其余麻黄等六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羚羊角等粉末配研,混匀,过筛。每100g粉末用炼蜜60~80g加适量水泛丸,制成水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吐痰黄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周岁以内小儿一次10丸,一岁至三岁一次20丸,三岁至六岁一次30丸,六岁至十二岁一次40丸,十二岁以上一次6丸,一日3次。

注意风寒表证引起的咳嗽,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规格每60丸重8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8、止嗽化痰丸

处方罂粟壳625g 桔梗250g 知母125g 前胡125g 陈皮125g 大黄(制)125g 甘草(炙)125g 川贝母125g 石膏250g 苦杏仁187.5g 紫苏叶125g 葶苈子125g 款冬花(制)125g 百部(制)125g 玄参125g 麦冬125g 密蒙花75g 天冬125g 五味子(制)75g 枳壳(炒)125g 瓜蒌子125g 半夏(姜制)250g 木香75g 马兜铃(制)125g 桑叶125g

性状为黄褐色或褐色的水丸;气微,味微酸、苦。

炮制以二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嗽定喘。用于痰热阻肺,久嗽,咳血,痰喘气逆,喘息不眠。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丸,一日1次,临睡前服用。

注意风寒咳嗽者不宜服用。

规格每6~7丸重1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9、麦煎散

处方知母、地骨皮(拣净)、赤芍药、甘草(炙)、石膏、葶苈子、白茯苓(去皮)、杏仁(去皮.尖.麸炒)、人参、滑石,各半两;麻黄(去根.节)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夹惊伤寒,吐逆壮热,表里不解,气粗喘急,面赤自汗,或狂言惊叫,或不语无汗,及瘾疹遍身,赤痒往来,潮热时行,麻豆疹子馀毒未尽,浑身浮肿,痰涎咳嗽,或变急慢惊风,手足搐搦,眼目上视,及伤风涎喘头疼,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钱,麦子煎汤调下。如初生孩儿感冒风泠,鼻塞身热,喷嚏多啼、每一字许,并用麦子煎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60、理肺膏

处方诃子(去核)百药煎 五味子(微炒)条参(去芦)款冬花蕊 杏仁 知母 贝母 甜葶苈子 紫菀 百合 甘草节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用白茅根洗净称1.5千克,研取自然汁,入瓷石器中熬成膏,更添入好蜜60克,再熬匀,候冷,调和前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肺痈正作,咳唾不利,胸膈迫塞。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温水吞下。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九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