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7:29:15作者:百科
[拼音]:jiejiexing hongban
[外文]:erythema nodosum
一种发生于真皮血管及脂膜的炎症性皮肤病。特点是双小腿成批出现皮下结节,对称分布,表面鲜红光亮,疼痛,一般不破溃。病程急性,经数周消退后不留瘢痕。本病好发于青年女性,多在春秋发病。
病因和发病机理由多种原因引发,感染、药物和某些全身性疾病都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但有不少病例查不到病因。其发病机理有人认为是迟发型变态反应损伤皮肤血管,也有人认为与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有关。在感染因素中,链球菌和结核菌感染最为常见。有些人在发病前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结核感染,有的在发生本病同时有风湿热、急性扁桃体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淋巴结核或其他结核病。此外,麻风杆菌、病毒及衣原体等也可成为病因。药物变态反应也可引起结节性红斑样改变,这类药物有磺胺、溴或碘化物、砜类及水杨酸盐类等。有些疾病如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结节病、贝赫切特氏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可伴发结节性红斑。
临床表现发疹前可有发热、头痛、乏力、咽喉痛、肌肉或关节疼痛等前躯症状,也可无任何前躯症状便出现皮疹。皮疹常成批出现,表现为1~5cm大小的圆形红斑,稍隆起,触之其下有结节,表现光亮,色鲜红,局部有疼痛及触痛。结节好发于双小腿伸侧,对称分布,互不融合,亦可发于前臂、大腿等处,常伴有踝关节肿胀。数日后,结节颜色由鲜红转暗红、紫红,消退后可留色素沉着,从不破溃。本病病程多呈急性,约3~6周可消退,愈后多不复发。部分病例可伴滤泡性结膜炎、淋巴结核等,抗链球菌溶血素“O”可增高。本病的病理学变化为皮下组织浅部非特异性炎症和真皮炎症反应。脂肪小叶间隔中散在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有时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细胞浸润,偶见嗜酸性白细胞、中小血管炎性充血、内膜增生、内皮细胞肿胀。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一般不难。挫伤样颜色变化的演变过程是本病皮损的特征。血常规、血沉、抗“O”、胸部X射线检查、咽培养及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除有诊断意义外,还有助于分析病因。本病还需与结节性血管炎及硬结性红斑相鉴别。此二者的自觉症状皆轻,慢性过程,可破溃,好发于小腿屈侧,愈后可结疤。所谓慢性型结节性红斑,其一部分可能是结节性血管炎。此外,还应与浅在性血栓静脉炎和结节性多动脉炎相鉴别。
治疗重要的是发现与处理潜在的致病原因,如化脓性病灶、结核病灶、致敏药物及相关疾病等。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并对症治疗,症状较轻时也勿长久站立及使双下肢过劳。水杨酸盐类、消炎痛、碘化钾、中药散结灵等口服皆可缓解症状。病情严重或难于治疗的病例,可试用皮质类固醇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