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含有连翘的处方(二十五)

更新时间:2023-02-09 02:22:50作者:百科知识库

含有连翘的处方(二十五)

连翘(别名旱连子、大翘子、空翘、空壳、落翘),苦;性微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风热感冒。主风热感冒;温病;热淋尿闭;痈疽;肿毒;瘰疬;瘿瘤;喉痹,小编整理出含有连翘的处方共160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441~1500共60个。

处方1、生铁落饮

处方天冬(去心)麦冬(去心)贝母各9克 胆星 橘红 远志肉 石菖蒲 连翘 茯苓 茯神各3克 元参 钩藤 丹参各4.5克 辰砂0.9克

功能主治镇心安神,清热化痰。治癫、狂、痫。

用法用量用生铁落煎熬三小时,取此水煎药服。服后安神静睡,不可惊骇叫醒,犯之则病复作,难乎为力。

摘录《医学心悟》卷四

处方2、黄连消毒散

别名黄连消毒汤(《卫生宝鉴》卷十三),黄连消毒饮(《医学正传》卷六)。

处方黄连3克 黄芩1.5克 黄柏1.5克 生地黄1.2克 知母1.2克(以上酒洗)羌活3克 独活1.2克 防风1.2克 藁本1.5克 当归尾1.2克 当归身1.5克 桔梗1.5克 黄耆0.6克 人参1克 甘草1克 连翘1.2克 苏木0.6克 防己1.5克 泽泻0.6克 橘皮0.6克

制法上药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

功能主治治痈疽焮痛,或不痛而麻木。

用法用量用水750毫升,煎至380毫升,去滓温服,食后。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三

处方3、清心凉膈散

别名桔梗汤(《温热经纬》卷五)。

处方连翘120克 甘草60克 黄芩(酒炒)薄荷 栀子各30克 桔梗60克 石膏150克

功能主治清心凉膈,宣肺透疹。治疫疹初起。

用法用量上为粗末。每服9~15克,加竹叶1片,用水375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滓,入生白蜜20毫升,微煎,温服。

摘录《温热经纬》卷五

处方4、连翘散

处方连翘 葛根 黄芩 赤芍 山栀 桔梗 升麻 麦门冬 牛蒡子 甘草 木通各2.4克

功能主治清热祛痰,宜肺利咽。治痰热蕴于膈上,咽喉肿痛,胸膈不利,咳吐痰涎,舌干口燥。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竹叶20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5、还阴解毒汤

处方川芎 当归(酒洗)生地黄 金银花(去叶)连翘 黄芩(酒炒)土茯苓 细甘草(减半)黄连(酒炒)苦参 麦门冬(去心)白芍药(酒洗)玄参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梅疮余毒未清,蒸灼肝肾,神水窄小,兼有赤丝,黑白混浊不清,看物昏眊不明。

用法用量上药锉末,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六

处方6、加减美髯汤

处方何首乌30克,当归30克,杭白芍12克,鱼鳔胶9克(烊化),菟丝子10克,补骨脂9克,枸杞子10克,怀牛膝10克,代赭石6克,淡竹叶9克,连翘心4.5克,炙甘草6克。

功能主治补养肝血,佐以益肾。主肝血不足,血余失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宛新铮方

处方7、加味泻心汤

处方黄连1.5克 犀角1.5克 蒲黄3克 天冬6克 丹参6克 元参4.5克 连翘6克 茯苓6克 甘草1.5克 淡竹叶20张 灯心100厘米

功能主治清心凉血。治心火炽盛,五中烦躁,面红目赤,口燥唇裂,甚则衄血、吐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二

处方8、济阴汤

处方连翘 山栀(炒)黄芩 黄连各3克 芍药4.5克 金银花9克 甘草3克 牡丹皮4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护阴消肿。治阳证疮疡,发热,红肿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三次,分服。大便秘结者,酌加大黄。

摘录《科枢要》卷四

处方9、葛根解肌汤

处方葛根 前胡 荆芥穗 牛蒡子 连翘(去子)蝉蜕各2.4克 木通2.1克 赤芍 甘草 灯心引 桑白皮(蜜蒸)贝母(去心,姜汁蒸)

功能主治解肌透疹。治麻疹初起,发热咳嗽,或乍冷乍热,已现麻路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麻科活人全书》卷二

处方10、犀豉饮

处方犀角 香豉 牛子 荆芥 连翘 栀子 马勃 大贝 蝉衣 赤芍 桔梗 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解肌透表。治喉痧。喉烂痧隐,神烦,热盛汗少,舌绛口渴,脉弦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疫痧草》

处方11、解毒止痛灵

处方黄芩10克,连翘20克,板蓝根25克,元胡25克,僵蚕20克,柴胡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薄荷15克,陈皮15克,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瘀行气止痛。主湿热郁蒸,气滞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另外可外涂2%龙胆紫,6天为1疗程。

摘录姜耀武方

处方12、内疏黄连汤

别名黄连内疏汤(《外科心法》卷七)。

处方黄连 芍药 当归 槟榔 木香 黄芩 山栀子 薄荷 桔梗 甘草各30克 连翘60克

制法上药除槟榔、木香为细末外,余并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治疮疡热毒炽盛,肿硬木闷,根盘深大,皮色不变,呕哕烦热,大便秽结,脉象沉实者。

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先服一二服。以后每服加大黄3~6克,以利为度。

备注方中黄连、黄芩、栀子清里热以解毒;连翘、薄荷、桔梗解表热而消肿;当归、白芍活血和营;槟榔、木香行气散结;大黄通便泻火;甘草调和诸药配合同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

处方13、加味修肝散

处方羌活 防风 桑螵蛸 栀子 薄荷 当归 赤芍药 甘草 麻黄 连翘 菊花 木贼 白蒺藜 川芎 大黄 黄芩 荆芥各30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疏风泻火,祛翳明目。治肝风热毒入脑,眼生翳如萝卜花,或如鱼鳞子,入陷如碎米,肿痛赤涩,泪出不明,头痛鼻塞者。

用法用量每次15克,水煎,入酒温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14、加味清胃散

处方黄连(炒)4.5克 生地黄 牡丹皮 当归各3克 升麻6克 犀角 连翘 甘草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清胃凉血。治妇人胃火伤血,唇裂内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犀角、连翘、甘草,原书未载用量。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四

处方15、翘荷汤

处方薄荷4.5克 连翘4.5克 生甘草3克 黑栀皮4.5克 桔梗9克 绿豆皮6克

功能主治清上宣肺。治燥气化火,清窍不利,耳鸣目赤,龈胀咽痛者。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顿服之。日服二剂,甚者日三服。耳鸣者,加羚羊角、苦丁茶;目赤者,加鲜菊叶、苦丁茶、夏枯草;咽痛者,加牛蒡子、黄芩。

备注方中薄荷、连翘、栀皮清宜上焦之燥热;桔梗、甘草宣肺利咽;绿豆皮味甘性寒,与连翘、桅皮合用,能清热解毒。诸药同用,则燥热得清,诸症亦解。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处方16、除湿饮

处方苍术(炒)白术(炒)地骨皮 白鲜皮 白附子 五加皮 僵蚕(炒)秦艽 连翘 白芷 羌活各3克 防风3克 蝉蜕9克 生草3克

功能主治燥湿清热,祛风止痒。主身受潮湿,遍体瘙痒,或起疙瘩,或成疥疮。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处方17、人参固肌汤

处方黄耆(蜜、酒炙)人参 甘草(炙)当归白术 茯苓 枣仁 忍冬 连翘

功能主治治痘疮表虚,斑烂不能收靥。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18、鼠粘子汤

处方鼠粘子 桔梗 当归 甘草梢 赤芍 连翘 玄参 地骨皮 防风 天花粉 木通各3克 大黄(炒)6克

功能主治泻火解毒。治鬓疽初起,热多寒少,头眩作痛,烦躁咽干,渴喜饮冷,二便秘涩,六脉沉实有力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滓再煎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19、消风败毒散

处方归尾 川芎 赤芍 生地黄 升麻 干葛 黄芩各3克 黄连 黄柏 连翘 防风各2.4克 羌活 金银花 甘草各1.5克 蝉退2个

功能主治疏风祛湿,清热解毒。治梅毒、天疱疮初起者。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热服。初服加大黄6克,芒消4.5克。大便通利,恶物去净后勿用。

摘录《万病回春》卷八

处方20、祛风解毒汤

处方黄连3克 黄芩3克 赤芍3克 枳壳(麸炒)3克 黄柏3克 槐花3克 连翘4.5克 大黄(酒蒸)4.5克 苦参4.5克

制法上锉。水煎,空腹时服,或为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治痔疮肿痛初起。

用法用量每服6~9克,用温开水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五

处方21、大阿魏丸

处方南星 半夏 山楂 神曲 麦芽 黄连各30克 连翘 阿魏 瓜蒌仁 贝母各15克 风化消石碱 萝卜子 胡黄连各7.5克

制法上药为末,姜汁浸蒸饼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积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22、清热解毒汤

处方升麻30克 干葛15克 赤芍药15克 生地黄30克 牡丹皮15克 黄连15克 黄柏24克 黄芩15克 桔梗15克 栀子15克 甘草15克 连翘15克

功能主治治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上药锉碎,每剂30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23、鼠粘子解毒汤

处方鼠粘子(炒,研)桔梗 青皮 升麻 黄芩 花粉 甘草(生)元参 桅子(生,研)黄连 连翘(去心)葛根 白术(土炒)防风 生地各等分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治酒毒喉闭。由酒毒蒸于心、脾二经,热壅咽喉,喉肿色黄,其人面赤,目睛上视。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六

处方24、人参清肺汤

处方白芍6克,知母6克,赤芍6克,桔梗6克,白术6克,人参4.5克,当归9克,柴胡3克,川芎3克,黄芪15克,连翘3克,薄荷3克,滑石6克,地骨皮4.5克,山栀仁6克。

功能主治肃肺清热,化痰止嗽。主痰火扰肺。(妊娠咳嗽)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女科万金方》

处方25、首乌汤

处方生首乌15克,连翘15克,丹皮15克,大青叶15克,板蓝根15克,半枝莲15克。茜草15克,丹参15克,柴胡12克,茵陈30克,白茅根30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肝利胆,祛湿热,退黄疸。主湿热蕴结。

用法用量冷水浸泡连煎2次,加水高出药面1-2寸。用砂锅煎煮沸后约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煮。两次药液加在一起,一日分3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50-60剂。

摘录霍明义方

处方26、荆芥连翘汤

处方荆芥 连翘 防风 当归 川芎 白芍 柴胡 枳壳 黄芩 山栀 白芷 桔梗各等分 甘草减半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肾经风热,两耳肿痛;或胆热移脑之鼻渊。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27、解毒拔云散

处方木贼 蝉蜕 连翘 赤芍各1.8克 防风(去芦)荆芥各1.5克 生地3克 木通 车前子各2.4克 甘草1.2克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解毒明目。治小儿痘后余毒攻眼,致生云翳。

用法用量若目赤而肿者,加黄连1.5克。

摘录《眼科指南》附叶天士眼科方

处方28、六郁汤

处方香附(童便浸,炒)苍术(米泔浸,炒)神曲(炒)山栀仁(炒黑)连翘 陈皮 抚芎 贝母(去心)枳壳(炒)白茯苓 苏梗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治诸郁。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服。有痰,加南星,半夏;有热,加柴胡、黄芩;血郁,加桃仁、红花;湿郁,加白术、羌活;气郁,加木香、槟榔;食郁,加山楂、砂仁。

摘录《古今医鉴》卷四

处方29、阿魏丸

处方山楂 南星(皂角水浸)半夏(皂角水浸)麦芽(炒)神曲(炒)黄连各30克 连翘 阿魏(醋浸)栝楼 贝母各15克 风化消 石碱 萝卜子(蒸)胡黄连7.5克

制法上药为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般积聚、症瘕、痞块。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生姜汤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30、桔梗杏仁煎

处方桔梗 杏仁 甘草各3克 阿胶 银花 麦冬 百合 夏枯草 连翘各6克 贝母9克 枳壳4.5克 红藤9克

功能主治治咳嗽吐脓,痰中带血,或胸膈隐痛,将成肺痈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火盛兼渴者,加天花粉6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31、麒麟竭膏

处方麒鳞竭15克 雄黄15克(细研)密陀僧15克(细研)雌黄7.5克(细研)乱发15克 朱砂15克(细研)乳香30克(细研)黄耆30克 白芍药30克 牡丹30克 连翘30克 丁香30克 木香30克 桂心30克 当归30克 牛膝30克(去苗)细辛30克 白芷30克 松脂60克 蜡90克 黄丹660克 麻黄60克 油1.25千克

制法上药黄耆等一十二味,细锉,入油浸一宿,后用文火煎诸药色黑,滤出;次下松脂、乳香、蜡,消熔尽,以绵滤去滓,拭铛令净,却下药油,以慢火熬;相次入黄丹,不住手以柳木篦搅,候色变,滴于水碗内,捻看软硬得所,歇良久,入麒鳞竭、雄黄、雌黄、密陀僧、朱砂等末,倾于瓷盒内,摊纸上令匀。

功能主治收毒,止痛,暖肌。治痈疽发背及恶疮毒肿溃后,脓水不住,肌肉不生者。

用法用量每日两次贴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三

处方32、除湿丸

处方威灵仙30克 猪苓30克 栀仁30克 黄芩30克 黄连30克 连翘30克 归尾30克 泽泻30克 紫草45克 茜草根45克 赤苓皮45克 白鲜皮60克 粉丹皮30克 干生地60克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除湿利水,祛风止痒。主急性湿疹,婴儿湿疹,牛皮癣,单纯糠疹,多型红斑等属湿热证者。

用法用量每服3~6克,一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33、破血散疼汤

别名破血消痛汤(《证治准绳·疡医》卷六)。

处方羌活 防风 中桂各3克 苏木4.5克 连翘 当归梢 柴胡各6克 水蛭9克(炒去烟尽,别研)麝香少许

功能主治治脊骨跌伤,恶血流于胁下,疼痛不能转侧,妨于饮食。

用法用量上药分作二服。每服用酒400毫升,水200毫升,除水蛭、麝香另研如泥,煎余药至200毫升,去滓,上火令稍热,调二味,空腹时服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34、连翘饮

别名连翘散(《斑论萃英》)、防风散(《普济方》卷三六九)、上清连翘散(《丹溪心法附余》卷十)。

处方连翘 防风 甘草(炙)山栀子各等分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治小儿风热感冒;诸疮肿毒,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二十

处方35、解肌透痧汤

处方荆芥穗4.5克 净蝉衣2.4克 嫩射干3克 生甘草1.5克 粉葛根6克 熟牛蒡6克 轻马勃2.4克 苦桔梗3克 前胡4.5克 连翘壳6克 炙僵蚕9克 淡豆豉9克 鲜竹茹6克 紫背浮萍9克

功能主治解肌透痧,宜肺利咽。治痧麻初起,恶寒发热,咽喉肿痛,妨于咽饮,遍体酸痛,烦闷呕恶。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呕恶甚,苔白腻,加玉枢丹1.2克冲服。

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处方36、清肺饮

处方桔梗 黄芩 山栀 连翘 天花粉 玄参 薄荷 甘草

功能主治治热结上焦,肺失通调,小便不利,喘咳面肿,气逆胸满,右寸洪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37、银甲汤

处方金银花24克,连翘15克,升麻15克,红藤24克,蒲公英24克,生鳖甲24克,紫花地丁30克,生蒲黄12克,椿根皮12克,大青叶12克,琥珀末12克,桔梗12克,茵陈13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湿热蕴结下焦。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王渭川方

处方38、连翘饮子

处方连翘 川芎 栝楼仁 皂角刺 橘叶 青皮 甘草节 桃仁各6克

功能主治化痰散结,活血解毒。治痰瘀壅阻而成之乳痈,乳内结核。

用法用量上药作一服。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五十四

处方39、黄连救苦汤

处方黄连 升麻 葛根 柴胡 赤芍 川芎 归尾 连翘 桔梗 黄芩 羌活 防风 金银花 甘草节各3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脑疽、发鬓、发颐及天行时毒初起,憎寒壮热,头面耳项俱肿者。

用法用量用水500毫升,煎至400毫升。临服入米酒200毫升,食后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处方40、木香大安丸

处方木香6克 连翘5克 黄连9克 陈皮9克 白术9克 枳实5克 山楂5克 炒神曲5克 炒麦芽5克 砂仁5克 炒莱菔子5克

制法为末,神曲煮糊为丸。

功能主治消食导滞。治小儿食滞,头温腹热,大便酸臭,嗳气恶食,烦不安眠,口干作渴。

用法用量每服3克,陈仓米煎汤送下。

摘录《痘疹世医心法》卷十二

处方41、地丁饮

处方地丁9克 野菊花9克 银花9克 连翘9克 黑山栀9克 半枝莲9克 蒲公英15克 草河车9克 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疔疮初起,经络阻滞,热毒渐炽,麻痒相兼,隐隐作痛,红肿灼热,疼痛逐渐加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处方42、升麻托里汤

别名内托升麻汤(《东垣试效方》卷三)。

处方黄柏0.6克 肉桂0,9克 黍粘子1.5克 黄耆 炙甘草 当归身各3克 连翘 升麻 葛根各5克

制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

功能主治治妇人两乳间出黑头疮,疮顶陷下,作黑眼子,其脉弦洪,按之细小。

用法用量用水350毫升,酒75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食后稍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43、阿魏丸

处方连翘30克 山楂60克 黄连36克 阿魏助克(醋煮作糊)

制法上药为末,醋煮阿魏糊作丸。

功能主治肉积。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用白汤送下。脾虚者,须以补脾药佐之,切不可独用。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44、清肺饮

别名甘露饮子(《症因脉治》卷三)。

处方石膏 桔梗 山栀 知母 连翘 川黄连 甘草 麦冬 杏仁 枇杷叶

功能主治治湿热伤肺灼津,致成上消,烦渴引饮,咳嗽面肿,寸脉数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处方45、紫草消毒饮

处方紫草 连翘 鼠粘子各3克 荆芥2.1克 甘草 山豆根各1.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宣肺利咽。治痘疹,血热咽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时时温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46、复明散

别名复明汤(《审视瑶函》卷五)。

处方黄耆5克 生地黄 柴胡 连翘 甘草(炙)各3克 当归6克 苍术 川芎 陈皮各1.5克 黄柏0.9克

功能主治治眼目内障及视赤如白症。

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食后稍热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酒、湿面、辛热大料之物。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47、破血红花散

处方当归梢 川芎 赤芍药 枳壳 苏叶 连翘 黄连 黄耆 栀子 大黄 苏木 红花 白芷 薄荷 升麻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血翳包睛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加酒适量,温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48、独活汤

处方炙甘草6克 羌活 防风 独活 大黄(煨)泽泻 肉桂各9克 当归梢 连翘各15克酒汉防己 酒黄柏各30克 桃仁30个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腰痛如折,沉重如山。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酒70毫升,水3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49、祛疣汤

处方木贼 香附 连翘 苡仁 板蓝根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扁瘊。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外科学》

处方50、清肺饮

处方瓜蒌仁(去油)桔梗 黄连 生地 二冬 陈皮各2克 黄芩 栀子 连翘 赤芍 前胡 半夏 川芎 茯苓 猪苓 木通 花粉 白芷各1.5克

功能主治治鼻息肉术后。

用法用量灯心为引,水煎服。另用七月七日收甜瓜蒂阴干,临用时以0.3克研末,再用白矾少许,棉裹塞鼻中。

摘录《外科十三方考》下编

处方51、加减通圣散

处方防风15克(去芦)连翘9克(去蒂)川芎15克 白芍药6克 当归9克(酒浸洗)薄荷6克 荆芥穗15克 麻黄9克(去根、节,汤泡)栀子9克(去壳)桔梗 枳壳(去瓤,面炒)石膏各15克 甘草 滑石 黄芩各9克(去朽)柴胡15克 黄连15克 黄柏9克 生地黄10.5克(酒制)羌活15克 熟地黄10.5克(酒制)锦纹大黄18克 芒消30克 皂角刺30克(独生者,去尖)

制法上细切,分八服。

功能主治治疠风。

用法用量每服用水360毫升,煎至250毫升,空腹时服,日进二服。五六日后,又进二月艮。

摘录《医学正传》卷六

处方52、白芷汤

处方防风 荆芥 连翘 白芷 薄荷 赤芍 石膏

制法上锉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下丬牙疼,属手阳明虚热有风。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处方53、化斑汤

处方黑参6克 鼠粘子3克 柴胡2.4克 荆芥 防风各1.8克 连翘2.1克 木通2.4克 枳壳2.1克 蝉蜕1.5克 生甘草1.2克 灯心20茎 淡竹叶15片

功能主治化斑透疹。治痘与斑夹出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一日二三次。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54、升麻膏

处方升麻 白薇 漏芦 连翘 芒消 黄芩各60克 蛇衔 枳实各90克 栀子40枚 蒴藋120克

制法上十味,微捣,用水300毫升,浸半日,以猪膏300克煎令水气尽,去滓膏成。

功能主治治丹毒,热疮。

用法用量敷患处,一日三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

处方55、防风至宝汤

处方当归 川芎 白芍药 防风 羌活 天麻 僵蚕(炒)白芷 青皮 陈皮 乌药 牛膝(酒洗)南星(制)半夏(制)黄连(姜汁炒)黄芩(酒炒)山栀仁(炒黑)连翘 麻黄 甘草各2.4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诸风瘫痪痿痹。久病者,去麻黄。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葱,蒜,猪、鸡、羊肉。

摘录《古今医鉴》卷二

处方56、银苇合剂

处方银花 连翘各15~30克 桔梗9克 杏仁6~12克 红藤30克 鱼腥草30~60克 冬瓜仁 桃仁各9克 鲜芦根70厘米(去节)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排脓。治肺脓疡成脓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方剂学》

处方57、玳瑁郁金汤

处方生玳瑁3克(研碎)生山栀9克 细木通3克 淡竹沥20毫升(冲)广郁金6克(生打)青连翘6克(带心)粉丹皮6克 生姜汁2滴(冲)鲜石菖蒲汁10毫升(冲)紫金片1克(开水烊冲)

功能主治清宣包络痰火。主邪热内陷心包,郁蒸津液为痰,迷漫心窍,神识昏蒙,妄言妄见,咯痰不爽。

用法用量先用野菇根60克,鲜卷心竹叶40支,灯心2小帚,用水1.2升,煎成800毫升,取清汤,分二次煎药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58、银翘辛夷汤

处方银花9克 连翘12克 辛夷3克 山栀3克 黄芩3克 桑叶9克 荆芥6克 薄荷3克 桔梗6克 生甘草3克 丝瓜藤10克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解毒。治鼻渊。风热上乘,肺失宣利,热毒壅盛,熏蒸?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1879.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乔希橇髯翘榛蚧婆椋瘸羝啵吵聿灰走┏觯侨煌ǎ峋醪涣椋诽刍枵停祭夤峭矗蚍⑷任⒍窈嘀屎焯疲龈∈?/p>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与荆芥、桑叶、薄荷同用,疏散肺热,透达表邪;黄芩、山栀,清泻肺火,解毒凉血;辛夷入肺经而善通鼻窍;丝瓜藤性凉可化痰湿,又通鼻络;桔梗引诸药入肺经,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共为轻清上行,解毒通窍之剂。

摘录《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处方59、九味流气饮

处方赤芍、羌活、荆芥、防风、桂、川芎、当归、连翘、金银花。

功能主治遍身流痰,起泡作赤肿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湿,加苍术。

摘录《证治宝鉴》卷十二

处方60、沆瀣丹

处方杭川芎(酒洗)锦庄黄(酒洗)实黄芩(酒炒)厚川柏(酒炒)各27克 黑牵牛(炒,取头、末)18克、薄荷叶13.5克 粉滑石(水飞)18克 尖槟榔23克(童便洗,晒)陈枳壳13.5克(麸炒)净连翘(除去心隔,取净)京赤芍(炒)各18克

制法上十一味,依方炮制,和匀焙燥,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导滞。治小儿一切胎毒,胎热胎黄,面赤目闭,鹅口口疮,重舌木舌,喉闭乳蛾,浑身壮热,小便黄赤;大便秘结,麻疹斑痧,游风疥癣,流丹斑疹,痰食风热,痄腮面肿,十种火丹,诸般风搐。

用法用量月内之儿,每服1丸,稍大者2丸,俱用茶汤化服。但觉微有泄泻,则药力行,病即减矣。如不泄,再服之。重病每日三服,以愈为度。

注意服药期间,乳母切忌油腻,胎寒胎怯,面色青白者忌服。

备注方中黄芩清上焦之热,黄柏清下焦之热;大黄清中焦之热,又能推陈致新,活血除烦,导三焦郁火,从魄门而出;槟榔、枳壳行气利痰;川芎、薄荷散头面风热;连翘解毒除烦;赤芍调荣活血;牵牛,滑石清热利水,引邪热从小便而出。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泻火导滞之功。

摘录《幼幼集成》卷二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