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02:09:54作者:百科知识库
石榴皮(别名石榴壳、安石榴酸实壳、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味酸;涩;性温;小毒,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痢疾;肠风下血;崩漏;带下;害虫。主鼻衄;中耳炎;创伤出血;月经不调;红崩白带;牙痛;吐血;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小编整理出含有石榴皮的处方共218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81~218共38个。
处方1、建脾丸处方钟乳粉1两半,赤石脂(煅)1两半,枯矾1两,干姜(炮)1两,苁蓉(酒浸)1两,石斛(酒浸)1两,五味子1两,桂心1两,泽泻1两,桑寄生1两,远志(去心,炒)1两,人参1两,柏子仁1两,当归1两,酸石榴皮1两,龙骨(煅)1两,天雄(炮,去皮脐)1两,牡蛎粉1两,白头翁(去苗)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羸瘦,身重,胃冷,饮食不消,泄泻不止,或作滞下,久变五色秽臭。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米汤送下。
摘录《三因》卷十一
处方2、白头翁汤处方黄连(去须)1两,白头翁半两,酸石榴皮(炙)半两,犀角(镑屑)半两(一方无犀角)。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手足壮热。
用法用量1-2岁儿,每服半钱,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温2服,空心、午间、晚各1次。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处方3、长春散处方甘松3钱,诃子3钱,人参3钱,胆矾3钱,金丝矾3钱,青盐(别研,临时旋用)3钱,细辛5钱,百药煎5钱,川芎5钱,绿矾(醋烧7次)4钱,白芷4钱,白檀4钱,酸石榴皮4钱,五倍子1两,茯苓2钱,橡斗子30个(烧存性),江茶、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乌髭须,牢牙齿。
用法用量夜间临卧,先用青盐、茶末擦牙毕,次用前药末刷牙。每日早晨服不老汤下还童丸,以助药力。
摘录《医方类聚》卷七十二引《居家必用》
处方4、当归汤处方当归(切,焙)3两,酸石榴皮(炒)3两,地榆3两,大豆黄(炒)5合,糯米(炒)2合,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下痢赤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入薤白2寸(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处方5、地榆汤处方地榆(锉.焙)1两,樗根(锉,焙)1两,酸石榴皮(干者)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血痢不止,及积毒泻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将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6、龙骨汤处方龙骨1两,黄连(去须)3分,黄柏(去粗皮,炙)3分,地榆(炙)3分,白头翁半两,干姜(炮)半两,当归(切,焙)半两,酸石榴皮,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3岁以上,疳痢,口疮,身体脚手心热。
用法用量1-2岁儿每半钱匕,水半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3分,去滓,分2次温服,早、晚食前服。口疮,取芦荟、赤地利末敷之;下部生疮,取蚺蛇胆、黄连、麝香等分为末,涂敷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处方7、陈橘皮丸处方陈橘皮(酒浸,去白,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3分,陟厘(微炒)半两,麦糵(炒熟)3分,白石脂1两,赤石脂3分,无食子3枚(烧令烟出),龙骨1两,酸石榴皮(炙黄)1两。
制法上为末,用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痢年深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5丸,空心以温浆水送下,日午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处方8、地榆散处方地榆1两,酸石榴皮(焙,锉)1两,木贼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肠胃虚热,血痢。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食前煎诃黎勒汤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9、阿胶丸处方阿胶(炒令燥)半两,酸石榴皮半两,黄连(去须,炒)1两,当归(切,焙)3分,肉豆蔻(去壳)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赤小豆大。
功能主治安胎气,止腹痛。主妊娠下痢,日夜频并。
用法用量每服15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处方10、长春绿袍散处方金丝矾1两5钱,绿矾1两5钱,川芎1两5钱,胆矾(一方用信)1两5钱,细辛1两5钱,白茯苓1两5钱,诃子肉1两5钱,川百药煎1两5钱,没石子1两5钱,酸石榴皮1两5钱,五倍子1两5钱,川椒1两5钱,缩砂仁1两5钱。
制法上为细末,加麝香少许。
功能主治牢牙,黑髭鬓。
用法用量临睡先洗牙净了,再以刷牙蘸刷牙,候津,再蘸药捻鬓,次日洗。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九
处方11、地榆散处方地榆3分(锉),酸石榴皮半两(锉,微炒),白龙骨1两,赤石脂1两,黄连3分(去须,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赤白痢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12、白头翁散处方白头翁半两,黄连2两半(去须,微炒),酸石榴皮1两(微炙,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热毒下痢如鱼脑。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13、地榆散处方地榆1两,椿根白皮1两,酸石榴皮(焙干)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泻血肠风,痔疮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3匕,浆水1升半,煎至1升,取清汁分2次温服。
摘录《元和纪用经》
处方14、地黄散处方熟干地黄(洗,焙)1两,白芷1两,酸石榴皮(锉)1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室女月水不断,心烦气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15、阿魏丸处方阿魏1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酸石榴皮半两,五味子半两,陈曲(炒)1两。
制法上先捣后四味为细末,与阿魏同研令匀,用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不吐不利,气胀满闷欲绝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熟水送下。如脚转筋绝甚者,研开,温熟水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处方16、地榆汤处方地榆(锉)3分,甘草(炙,锉)3分,酸石榴皮3分,阿胶(炙,炒)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白石脂(研)半两,赤芍药3分,龙骨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泄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心、日午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17、龙骨散别名诃黎勒散
处方龙骨半两,诃黎勒1分(煨,用皮),赤石脂半两,密陀僧1分,酸石榴皮1分(锉,微炒),麝香1分(研入)。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疳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诃黎勒散(《圣济总录》卷一七三)。《圣济总录》本方用法:若是脓血痢,黄连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18、化虫丸处方鹤虱(去土)半两,胡粉半两,槟榔半两,白矾(半生半枯)半两,苦楝根皮半两,芜荑1分,黄连1分,酸石榴皮1分。
制法上为末,以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杀虫。
用法用量1岁儿3丸,浆水入香油3-5滴送下。其虫小者化为水,大者自下。加雷丸,或用猪瘦肉汤下。
摘录《得效》卷十二
处方19、固肠汤处方酸石榴皮15克 黄连(炒)地榆各30克 罂粟壳(醋炙)茯苓各45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大肠虚寒,利下青白,肠中雷鸣,小便赤黄,气上冲胸,不能久立,身肿腹急,当脐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乌梅1个,煎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处方20、石榴皮散处方酸石榴皮30克 龙骨30克(烧过)诃黎勒30克(煨,用皮)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赤白痢,日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6克,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
处方21、石榴皮散处方酸石榴皮90克(微炒)阿胶30克(捣碎)地骨皮30克 黄柏30克(微炙,锉)当归30克(锉,微炒)芎藭22.5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妊娠下痢赤白,疴刺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3~6克,用薤白粥饮调下,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
处方22、大断下丸处方高良姜(去芦)赤石脂(研)干姜(炮)龙骨(研)各45克 肉豆蔻(面裹,煨)牡蛎(火煅)附子(炮,去皮、脐)白矾(枯)诃子(煨,去核)各30克 细辛(去土、叶)23克 酸石榴皮(去瓤,米醋浸一宿取出,炙令焦黄色)30克
制法上药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温米饮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23、大断下圆处方高良姜(去芦)、赤石脂(研)、干姜(炮)、龙骨(研),各一两半;肉豆蔻(面裹.煨)、牡蛎(火煅)、附子(炮.去皮.脐)、白矾(枯)、诃子(煨.去核),各一两;细辛(去土.叶)七钱半,酸石榴皮(去瓢.米醋浸一宿.取出.炙令焦黄色)一两。
炮制上为末,醋煮面糊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脏腑停寒,肠胃虚弱,腹痛泄泻,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五十圆,空心温米饮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4、没食子圆处方没食子、地榆,各半两;黄檗(蜜炒)二两,黄连(炒)一两半,酸石榴皮一两。
炮制上件捣,罗为细末,以醋煮面糊为圆,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肠虚受热,下痢鲜血,或便赤汁,腹痛后重,昼夜不止,遍数频多。
用法用量每服十圆至二十圆,温米饮下。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25、黄连补汤别名黄连补肠汤(《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黄连12克 茯苓 芎劳各9克 酸石榴皮5片 地榆15克 伏龙肝鸡子大1枚
制法上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痢下青白,肠中雷鸣。
用法用量用水1.4升,煮取500毫升,去滓,下伏龙肝末,分作三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
处方26、没食子丸处方没食子 地榆各15克 黄柏(锉,蜜炒)60克 黄连(锉,炒)45克 酸石榴皮30克
制法上药捣碎,罗为细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肠虚受热,下痢鲜血,或便赤汁,腹痛后重,昼夜不止,遍数频多。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温米饮下,空腹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27、橡实散处方橡实30克 酸石榴皮30克(微炒)黄牛角腮30克(烧灰)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赤白痢,日夜不禁。
用法用量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6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
处方28、建脾丸处方钟乳粉 赤石脂(煅)各45克 枯矾 干姜(炮)苁蓉(酒浸)石斛(酒浸)五味子 桂心 泽泻 桑寄生 远志(去心,炒)人参 柏子仁 当归 酸石榴皮 龙骨(煅)天雄(炮,去皮、脐)牡蛎粉 白头翁(去苗)甘草(炙)各30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虚劳羸瘦,身重,胃冷,饮食不消,泄泻不止,或作滞下,久变五色秽臭。
用法用量每次3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处方29、断下丸处方枯白矾60克 华阴细辛45克(去枝、叶、土,净称)诃子皮60克 干姜90克(炒,锉)龙骨90克 赤石脂90克(桃花色者,火煅)黑附子(炮裂,去皮,尖,不辣者)30克 酸石榴皮(用好醋浸软,炒令干)60克 牡蛎(用盐泥封固,火煅通赤为度)60克
制法上研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泄泻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浓煎陈米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引《家藏经验方》
处方30、参连丸处方艾叶(用糯米糊拌,焙,取细末)45克 干姜(炮,取末)60克(同艾末用米醋900毫升,慢火熬成稠膏)宣黄连45克(锉如豆大,用吴茱萸45克同炒紫色,拣去吴茱萸不用)木香45克(别用黄连45克为粗末,用水600毫升,慢火煮尽水,去黄连不用,将木香薄切,焙干)酸石榴皮(炒)白茯苓(去皮)地榆 百草霜(别研)当归(洗,焙)各45克 龙骨39克(火煅通红)赤石脂39克 诃子(煨,去核)30克 阿胶60克(蛤粉炒)罂粟壳60克(蜜炙)
制法上为细末,将前项艾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利肠鸣,日夜无度。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陈米饮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31、敛肠丸处方木香3克 地榆6克 酸石榴皮6克 罂栗壳4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下痢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陈米泔150毫升,煎取9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二
处方32、天浆散处方罂粟壳(蜜炙)5枚 乌梅半枚 甘草半寸 干姜1块(炮)酸石榴皮1片(如钱大)
功能主治治下痢腹痛,脓血相杂。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不拘时候。白痢,去甘草,赤痢,去干姜。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七
处方33、痢疾立效饮处方川当归4两,罂粟壳(炒黄)4两,炒甘草(水炒)2两,赤芍药1两,酸榴皮1两,炒地榆1两。
制法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诸般恶痢,或赤或白,或脓血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或下五色,或如鱼脑,日夜无度,或噤口不食,诸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煎去滓。空心或饭前温服。小儿酌减。
注意忌生冷、油腻、鱼腥。
摘录《集成良方三百种》
处方34、盖子澄眼药方处方多年燕子窝(捣罗为细末),皂角30梃,熟地黄1两,当归1两,仙灵脾1两半,硼砂2两,生地黄2两半,细辛1两半,白盐半斤,木鳖子18个,川楝子1两,青盐2两,威灵仙1两,香白芷1两,藿香叶1两,酸榴皮1两,川百药煎1两半,黑牵牛1两,川芎1两,核桃仁18个,酒醋(糠醋)3升。
制法先将燕子窝用井花水调,如胡桃大。
功能主治明目健身。主头风。
用法用量白纱帕子包于眼上熨之,如有泥,用井花水洗。上药拌匀,先将青盐、硼砂与醋浸3昼夜,每日翻1次,将上面药转在下面,用石拍压实醋,候日满取出诸药不用,只将皂角用桑柴熟火焙干,皂角再逐梃于所浸下醋内蘸淹,于火上焙干,又蘸醋再焙至醋尽为度。其角焙及6分干焦熟便碾为细末。每日2-3次,擦牙1个月,只可用1两以下,先擦时少用,逐旋加药。如有津液咽之为妙,擦毕漱津数口愈;每两药末,用麝香100文足,多愈妙。
摘录《鸡峰》卷二十一
处方35、立效饮处方川当归4两,炒甘草2两,赤芍药1两,酸榴皮1两,炒地榆1两,罂粟壳4两(炒黄)。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诸般恶痢,或赤或白,或脓血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或下五色,或如鱼脑,日夜无度,或噤口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杯,煎至7分,去滓,空心、饭前温服。小儿酌量大小加减服之。
注意忌食生冷,油腻、鱼腥。
摘录《温氏经验良方》
处方36、化虫消毒丸处方槟榔1两,酸榴皮根(焙)1两,真红丹(炒)2钱,雷丸2钱,贯众(如鸡子大者)2钱,甘草(炙)2钱,使君子2钱,枳壳半两,大黄半两。
制法上为末,清油打薄鸡子饼。
功能主治腹中时痛者。
用法用量抄药末1钱于上,空心卷而食之;小儿糯米糊为丸,如粟米大,每服27丸,以鸡汁空心送下。
摘录《医统》卷七十八
处方37、遇仙立效散处方御米壳(去蒂、盖,炒黄)川当归(洗)甘草各60克 赤芍药 酸榴皮 地榆各15克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涩肠止泻,和血止痛。治恶痢,便下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或下五色,或如鱼脑,日夜无度,或噤口不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温服。小儿量岁数加减,以愈为度。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腥臊等物。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处方38、遇仙立效散处方御米壳(去蒂.盖.炒黄)、川当归(洗)、甘草,各二两;赤芍药、酸榴皮、地榆,各半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诸般恶痢,或赤或白,或浓淡相杂,里急后重,脐腹绞痛,或下五色,或如鱼脑,日夜无度,或噤口不食。不问大人、小儿、虚弱,老人、产妇,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空心温服,小儿量岁数加减,以瘥为度。
注意忌生泠、油腻、腥臊等物。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