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02:09:12作者:百科知识库
柳枝煎防风丸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2味。
处方倒垂柳枝2斤,桑枝2斤,槐技2斤,天寥木枝2斤,仙灵脾叶2斤。
制法上锉,以水7斗,于大银锅中,煎取1斗,尽滤去滓;用晚蚕沙1升,炒令香,捣罗为末,入药汁中相和,再煎稀稠得所,取出,用瓮合盛,每用酒调下后丸药:防风1两(去芦头),羌活1两,五味子1两,人参1两(去芦头),五加皮1两,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赤茯苓1两,白鲜皮1两,甘菊花1两,松子1两(去壳),乌蛇3两(酒浸,去皮骨,炒令黄),露蜂房1两(微炙)。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风疾,体生疮肿,瘙痒出脓,风毒极甚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1中盏,入煎成药1茶匙调匀,食前送下。
别名杨柳条,柳条。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生于水边湿地。分布长江流域及华南各地。
功能主治祛风,利尿,止痛,消肿。治风湿痹痛,淋病,白浊,小便不通,传染性肝炎,风肿,疔疮,丹毒,齿龋,龈肿。①《本草拾遗》:“治小儿一日五日寒热,煮柳枝浴之。”②《日华子本草》:“可消食。”③《滇南本草图说》:“主治血凝气滞,风寒外束;小儿痘症,有乌头陷顶,浆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④《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⑤《得配本草》:“去风热,除湿痹。”
2、桑枝别名桑条。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春末夏初采收,去叶,略晒,趁新鲜时切成长30~60厘米的段或斜片,晒干。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扛、安徽、湖南、河北、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的嫩枝呈长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1厘米。外表灰黄色或灰褐色,有多数淡褐色小点状皮孔及细纵纹,并可见灰白色半月形的叶痕和棕黄色的叶芽。质坚韧,有弹性,较难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斜片呈椭圆形,长约2毫米。切面皮部较薄,木部黄白色,射纹细密,中心有细小而绵软的髓。有青草气,味淡略粘。以质嫩、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①《本草图经》:“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兼疗口干”②《本草蒙筌》:“利喘嗽逆气,消焮肿毒痈”③《本草汇言》:“去风气挛痛”④《本草备要》:“利关节,养津液,行水祛风”⑤《玉楸药解》:“治中风歪斜,咳嗽”⑥《本草再新》:“壮肺气,燥湿,滋肾水,通经,止咳除烦,消肿止痛”⑦《岭南采药录》:“去骨节风疾,治老年鹤膝风”⑧《现代实用中药》:“嫩枝及叶熬膏服,治高血压,手足麻木”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