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02:02:01作者:百科知识库
石斛(别名林兰、禁生、杜兰、石蓫、悬竹、千年竹),甘;微寒,生津益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小编整理出含有石斛的处方共82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781~821共41个。
处方1、新加甘露饮处方麦冬20克,生地15克,玄参15克,豆根15克,黄芩10克,杷叶10克,石斛10克,射干10克。
功能主治滋阴凉血,清热利咽。主虚火上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陆寒月方
处方2、养元汤处方当归 川芎 白芍(炒)炙甘草 熟地 杜仲(炒,去丝)各3克 枸杞6克 杏仁4.5克 白茯苓4.5克 金樱子4.5克(去刺)淫羊藿(酥炒,去边)3克 石斛4.5克 牛膝5.5克
功能主治补虚,益肾,种子。治肾虚无子。
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煎200毫升,空腹时温服。连服十剂。如肾虚明显,可加山萸肉、肉苁蓉各3克。
摘录《奇方类编》卷下
处方3、泽泻汤处方泽泻45克 熟干地黄(焙)60克 五味子 丹参 玄参 防风(去叉)桂(去粗皮)人参 当归(切,焙)各45克 白茯苓(去黑皮)石斛(去根)地骨皮各60克 磁石(煅,醋淬七遍)90克 牛膝(去苗,酒浸,切,焙)甘草(炙)黄耆(锉)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各45克
功能主治治肾间有水,耳聋、经年不愈。
用法用量上药十七味,粗捣筛。每服30克,先以水600毫升,加羊肾1只,煮取汁200毫升,去羊肾下药,入生姜一枣大(拍碎),大枣3枚(去核),同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处方4、淮南王枕中丸处方石斛 巴戟天 桑螵蛸 杜仲各等分
制法上药合捣过筛,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阴气衰,腰背痛,两胫酸疼,小便淋沥,遗精,滑精,阴囊湿痒。
用法用量用酒送服10丸,日二次。
摘录《医心方》卷十三引《录验方》
处方5、咽喉甘露饮处方二冬各12克,二地各9克,二芍各9克,元参6克,元芩6克,石斛9克,杷叶9克,甘草6克,玉蝴蝶6克。
功能主治滋养肺肾。主肺肾阴虚,咽喉失其润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齐强方
处方6、凉营清气汤处方犀角尖(磨冲)1.5克 鲜石斛18克 黑山栀6克 牡丹皮6克 鲜生地18克 薄荷叶2.4克 川雅连1.5克 京赤芍6克 京元参9克 生石膏24克 生甘草2.4克 连翘壳9克 鲜竹叶30张 茅芦根各30克 金汁30毫升(冲服)。
功能主治凉营清气。治痧麻虽布,壮热烦躁,渴欲冷饮,甚则谵语妄言,咽喉肿痛腐烂,脉洪数,舌红绛,或黑爆无津之重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痰多,加竹沥30毫升冲服。
摘录《喉够症治概要》
处方7、夜光丸别名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卷七)。
处方天门冬(去心,焙)麦门冬(去心)生地黄 熟地黄 新罗参(去芦)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各30克 枸杞子(拣净)牛膝(酒浸,另捣)金钗石斛(酒浸,焙干,另捣)草决明(炒)杏仁(去皮、尖,炒)甘菊(拣净)菟丝子(酒浸,焙干,另捣)羚羊角(镑)各23克 肉苁蓉(酒浸,焙干,另捣)五味子(炒)防风 甘草(炙赤色,锉)沙苑蒺藜(炒)黄连(去须)枳壳(去瓤,面炒)川芎 生乌犀(镑)青葙子各15克
制法上药除另捣外,均研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肾平肝,清热明目。治肝肾不足,阴虚火旺,内障目暗,瞳神散大,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盐汤亦可。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三
处方8、五加皮汤处方五加皮300克 丹参240克 石斛(酒浸)180克 杜仲(酒浸,炒断丝)附子(炮,去皮、脐)各150克 牛膝(酒浸)秦艽 川芎 防风 桂心 独活 茯苓各120克 麦门冬(去皮)地骨皮各90克 薏苡仁30克
制法上锉为末。
功能主治治肾劳虚寒,伤精损髓,呼吸短气,遗泄白浊,小便赤黄,阴下湿痒,腰脊如折,颜色枯悴。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5片,大麻子一撮(研破),水250毫升煎汤,空腹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处方9、熟干地黄煎处方白芷 石斛 苁蓉 细辛 防风 卷柏 厚朴 白茯苓 白术 甘草 桂 干姜 山药 禹余粮 石膏 赤石脂 泽兰叶 芜荑各30克 川椒 人参225克 杜仲 蛇床子 续断 艾叶各110克 当归 熟地黄 牛膝 五味子 川芎各225克 藁本210克 紫石英450克 柏子21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虚损,寒痹筋脉,血闭无子,或漏下赤白,或月水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五
处方10、滋阴清咽汤处方生地9克,丹皮9克,天花粉9克,知母9克,麦冬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石斛12克,蝉蜕6克,薄荷6克,桑叶4片,绿萼梅10朵,甘草3克。
功能主治滋阴凉血疏风。主肺肾阴亏,阴虚血热,复感风邪,结于咽喉。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斯炽方
处方11、还睛夜明丸处方人参 熟地 枸杞 当归 山药 肉苁蓉各60克 菟丝 枣仁(炒)茯神 麦冬(去心)五味 蕤仁(去壳)刺蒺藜 沙蒺藜各45克 川芎 防风 白菊 牛膝 石斛 羚羊角各30克 犀角 黄连各15克
制法共为末,蜜丸。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清散肝火。治血虚火郁,黑睛赤色,痛涩,莫敢开视,见人则两眉紧斗,眵泪并流,丝脉纵横。
摘录《眼科六要》
处方12、致和汤处方北沙参12克 枇杷叶(去毛)9克 鲜竹叶9克 生甘草1.8克 生扁豆12克 陈木瓜3克 金石斛12克 麦冬9克 陈仓米12克
功能主治治霍乱后,津液不复,喉干舌燥,小水短赤。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霍乱论》卷下
处方13、葛根白虎汤处方葛根6克 石膏15克 花粉9克 石斛9克 连翘4.5克 薄荷3克 防风3克 桔梗3克 淡竹叶20张 白茅根15克
功能主治清胃泻火。治齿痛实证,属于阳明风火上升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处方14、驾轻汤处方鲜竹叶 白扁豆各12克 炒豆豉 石斛各9克 枇杷叶6克 橘红(盐水炒)木瓜各3克 焦栀子4.5克
功能主治治霍乱后余邪未清,身热口渴,及余热内蕴,身冷脉沉,汤药不下而发呃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霍乱论》卷下
处方15、石斛散处方石斛(去根)仙灵脾(锉)各30克 苍术(米泔浸,切,焙)15克
制法上三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雀目。眼目昼视精明,暮夜昏暗,视物不见。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米饮调服,一日二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处方16、嘉禾散别名谷神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谷神嘉禾散(《世医得效方》卷五)。
处方枇杷叶(去毛尽,涂姜汁,炙令香熟)、薏苡仁(微炒)白茯苓(去皮)人参(去芦)缩砂仁(去皮)各30克 大腹子(微炒)随风子(如无,可用楝实、诃子代)杜仲(去皮,用姜汁与酒合和涂炙,令香熟微焦)石斛(细锉,酒拌,微炒)藿香叶 木香 沉香 陈皮(去白)各22.5克 谷蘖(微炒)槟榔(炒)丁香 五味子(微炒)白豆蔻(微炒,去皮)青皮(去瓤)桑白皮(微炒)各15克 白术(炒)60克 神曲(微炒)半夏(汤洗七遍,生姜7.5克切片,与半夏同捣烂,作饼炙黄)各7.5克 甘草(炙)4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
功能主治养气安神,健脾开胃。治五噎五膈,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胁肋胀满,心腹刺痛,不思饮食,或多痰涎,口苦吞酸,胸满短气,肢体倦怠,面色萎黄;中焦虚痞,不任攻击,脏气虚寒,不受峻补,或因病气衰,食不复常,禀受怯弱,不能多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大枣3枚,同煎至100毫升,温服,不计时候。如疗五噎,入干柿1枚同煎;如疗膈气,吐逆羸困,入薤白10厘米、枣5枚同煎。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17、肉豆蔻丸处方肉豆蔻 赤石脂 钟乳粉 石斛 干姜 附子 椒 当归 茯苓 龙骨 人参各30克 诃子皮 桂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俱虚,寒湿气胜,心腹绞痛,胁肋牵痛,手足厥冷,脘痞呕吐,不思饮食,怠惰嗜卧,滑泄频数,米谷完出,久痢肠滑,或变脓血,腹痛肠鸣,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下。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二
处方18、鹿角胶散处方鹿角胶60克(捣碎,炒令黄燥)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熟干地黄90克 黄耆45克(锉)当归45克 麦门冬75克(去心,焙)石斛30克(去根)五味子30克
制法上药捣细为散。
功能主治温补肺肾。治虚劳少气,四肢羸瘦,周身无力,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每服6克,空腹时用生姜、大枣汤调下,温酒下亦可。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
处方19、牛蒡解肌汤处方牛蒡子 薄荷 荆芥 连翘 山栀 丹皮 石斛 玄参 夏枯草
功能主治治头面风热,颈项痰毒,风热牙痛,兼有表证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疡科心得集》卷上
处方20、加减葛花汤处方葛花6克 枳椇子9克 花粉6克 石斛9克 沙参12克 麦冬4.5克 茯苓6克 苡仁12克 橘红3克 陈贝母6克 杏仁9克 橄榄2枚(打碎者亦可用)
功能主治治嗜酒太过,伤肺而咳者。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21、天雄丸处方天雄30克(炮裂,去皮、脐)石斛22.5克(去根,锉)五味子22.5克 巴戟30克 白茯苓22.5克 熟干地黄30克 远志22.5克(去心)人参15克(去芦头)补骨脂7.5克(微炒)蛇床子30克 泽泻22.5克 薯蓣22.5克 石南22.5克 萆薢22.5克(锉)附子22.5克(炮裂,去皮、脐)沉香22.5克 石龙芮22.5克 桂心22.5克 棘刺22.5克 黄耆22.5克(锉)白龙骨30克 菟丝子30克(酒浸三日,曝干,别杵为末)杜仲22.5克(去粗皮,炙微黄,锉)肉苁蓉22.5克(酒漫一宿,剥去皱皮,炙干)
制法上药捣罗为散,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益精强骨。治肾气不足,体倦乏力,腰背强痛,脚膝酸软,耳目不聪,忽忽喜忘,悲恐不乐,足冷畏寒,小便失禁。
用法用量空腹时以温酒下30丸,一日二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
处方22、驻景补肾明目丸处方五味子 熟地黄(酒蒸,炒)枸杞子 楮实子(酒浸)肉苁蓉(酒蒸,焙)车前子(酒洗)石斛(去根)各30克 青盐(另研)30克 沉香(另研)15克 磁石(火煨,醋水飞过)菟丝子(酒浸,另研)各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肾俱虚,瞳人内有淡白色,昏暗渐成内障。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23、楮实丸处方楮实300克(水淘去浮者,微炒,捣如泥)牛膝250克(去苗)干姜90克(炮裂,锉)桂心150克 附子60克(炮裂,去皮、脐)石斛60克(去根,锉)巴戟60克 麋角屑60克(酥拌,微炒。一方用鹿茸)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一二千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肾壮阳。主下元虚冷惫极。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时用温酒送下30丸,渐加至4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八
处方24、首乌白芍汤处方制首乌9克 北沙参9克 银柴胡4.5克白茯苓9克 黑驴胶6克(蛤扮炒)生白芍6克炒扁豆6克 扁石斛9克 生苡仁18克 生谷芽15克
功能主治治泄泻日久,肝脾阴伤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镐京直指医方》卷二
处方25、熟干地黄汤处方熟干地黄60克 人参 北五味子 石斛 白茯苓 白术 鹿角胶 附子各30克 桂心 当归 川芎 泽兰叶 黄耆 续断各23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产后虚羸,短气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水350毫升,加姜3片、大枣1枚,煎至210毫升,去滓,不拘时温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一
处方26、鹿茸大补汤处方白茯苓(去皮)鹿茸(制)杜仲(炒,去丝)当归(酒浸)肉苁蓉(酒浸,焙)黄耆(蜜炙)各60克 石斛(酒浸,蒸)白术(煨)五味子 附子(炮)肉桂 人参 白芍药 半夏各45克 甘草15克 熟干地黄(酒浸,蒸)9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大补精气。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及产后血气耗伤,一切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空腹时热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27、桑防白膏汤处方桑叶 防风 豆豉 牛蒡 桔梗 前胡 杏仁 土贝 人中黄 霍石斛 西河柳
功能主治疏风宣肺,清热解毒。治喉痧。痧透喉宽,脉转洪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喉科家训》卷四
处方28、紫石英丸处方紫石英30克(细研,水飞过)牛膝30克(去苗)柏子仁15克 阿胶15克(捣研,炒令黄燥)附子22克(炮裂,去皮、脐)防风15克(去芦头)细辛15克 黄耆15克(锉)芎藭22克 杜仲30克(去粗皮,炙令黄,锉)熟干地黄30克 羌活(锉)22克 萆薢22克(锉)丹参30克 木香15克 人参15克(去芦头)麦门冬45克(去心,焙)续断22克 泽兰22克 禹余粮22克(烧,醋淬七遍,细研)当归22克(锉碎,微炒)白芍药15克 桂心15克 石斛30克(去根,锉)鹿角胶30克(炙黄燥)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人研了药,都研令匀,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虚损,血海风冷,腰脚骨节疼痛,纳食减少,心神虚烦,气血不调,体瘦无力者。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时,以暖酒送下3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
处方29、小草汤处方小草 黄耆(去芦)当归(去芦,酒浸)麦门冬(去心)石斛(去根),酸枣仁(炒,去壳)各30克 人参 甘草(炙)各15克
功能主治治虚劳忧思过度,遗精白浊,虚烦不安。
用法用量上药嚼咀,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30、清膈散处方麦门冬(去心)沙参 人参(去芦)金钗 石斛各30克(去根)草龙胆 柴胡(去根)陈皮(去白)黄连(去须)木通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瘅,口中甜腻。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一日二次。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31、麋角丸处方麋角250克(镑细,以牛乳少许拌和得所,于小甑子内以大麦压蒸一伏时)黄耆 补骨脂 当归 龙骨各60克 韭子90克 蛇床子 石龙芮 覆盆子 附子 远志 续断 石斛 柏子仁各30克 人参1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虚劳。肾气久弱,阴下湿痒,小便遗失,夜梦鬼交,精泄不禁。
用法用量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下30丸。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九
处方32、增损泽兰丸处方泽兰 甘草 当归 芎藭各53克 附子 干姜 白术 白芷 桂心 细辛各30克 防风 人参 牛膝各38克 柏子仁 干地黄 石斛各45克 厚朴 藁本 芜荑各15克 麦门冬60克
制法上药二十味,研为细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产后气血阴阳俱虚所致的诸病。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腹时用酒送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四
处方33、长春方处方鱼鳔500克(蛤粉炒成珠,极焦)棉花子500克(取仁,去尽油,酒蒸)白莲须250克 金樱子500克(去毛)川石斛250克 沙蒺藜120克 杞子180克 菟丝子120克 五味子120克(炒)
制法将鹿角2.5千克,锯薄片,河水煮三昼夜,去角取汁熬膏,和药末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肾虚精冷。
用法用量每服9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
处方34、明目夜光丸处方生地(酒洗)钗石斛 当归(酒洗)菟丝子(酒煮,捣烂)青葙子 枸杞子各60克 人参 山萸肉(去核)怀牛膝(酒洗)粉丹皮 元参各30克白茯苓 山药各45克 密蒙花 菊花各15克 北五味21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治内障翳膜。
用法用量每次9克,空腹时用开水送服。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一引《治眼奇方》
处方35、秘方换腿丸处方薏苡仁 石南叶 天南星(洗,姜制炒)川牛膝(酒浸,焙)肉桂(去粗皮)当归(去芦)天麻(去苗)附子(炮,去皮、脐)羌活 防风(去叉)石斛(去根)萆薢(微炙)黄耆(蜜炙)续断各30克 苍术(米泔浸)45克 槟榔15克 干木瓜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祛风湿,壮筋骨。治肝肾虚弱,风寒湿邪下注腰膝,腿足沉重少力,移步迟缓,筋脉挛痛,不能屈伸,脚心隐痛,有妨履地;干湿脚气,赤肿痛楚,发作无时,呻吟难忍,面色黧黑,大便秘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木瓜汤吞下,日进二三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36、先天大造丸处方紫河车1具 人参30克 当归24克 麦冬24克 银柴胡18克 生地60克 胡黄连15克 山药30克 石斛24克(酒蒸)杞子30克 黄柏21克(酒蒸)
制法将麦冬、地黄先捣如泥,紫河车亦蒸熟捣烂,后入诸药末为丸,或将紫河车焙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治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每服10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胎产指南》卷八
处方37、泽泻丸处方泽泻 茺蔚子 菟丝子(酒浸,别捣)石斛(去根)地肤子 五味子 生干地黄(焙)各30克 山芋45克 细辛(去苗叶)15克
制法上药九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内热上冲,眼中多眵。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温热水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三
处方38、合明散处方楮实 覆盆(酒浸)车前(酒蒸)石斛各30克 沉香(另研)青盐(别研)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雀目。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汤送下。
摘录《原机启微》
处方39、阳起石丸处方阳起石(火煅红,研极细)鹿茸(酒蒸,焙)韭子(炒)菟丝子(水淘净,酒浸蒸焙,别研细末)天雄(炮,去皮)肉苁蓉(酒浸)各30克 覆盆子(酒浸)石斛(去根)桑寄生 沉香(别研)原蚕蛾(酒炙)五味子各1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酒煮糯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男子不育,精清精冷。(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汤或盐酒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0、大建中汤处方黄耆(去芦)附子(炮,去皮、脐)鹿茸(酒蒸)地骨皮(去木)续断 石斛(去根)人参 川芎 当归(去芦,酒浸)白芍药 小草各30克 甘草(炙)15克
制法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主诸虚不足,小腹急痛,胁肋瞋胀,骨肉酸痛,短气喘促,咳嗽痰多,潮热多汗,心下惊悸,腰背酸痛,多卧少气。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咳嗽者,加款冬花,咳血者,加阿胶;便精遗泄者,加龙骨;怔忡者,加茯神。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41、滋唇饮处方生地黄12克 鲜石斛9克 竹茹 石膏(生,研)当归 白芍(生)各6克 生甘草3克
功能主治治脾热,唇上干燥,渐裂开缝作痛。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加白蜜少许和服。
备注原书云:服本方时“外以紫归油润之”。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二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