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01:56:59作者:百科知识库
石膏(别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玉大石、冰石),辛甘;寒;无毒,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小编整理出含有石膏的处方共253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261~1320共60个。
处方1、甘菊汤处方甘菊花半两,大黄(锉,炒)半两,旋覆花半两,升麻半两,石决明半两,芎藭半两,羌活(去芦头)1两,地骨皮(洗)1两,青葙子1两,车前子1两,石膏(碎)1两,木贼(锉,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栀子仁1两,草决明(炒)1两,甘草(炙,锉)1两,荆芥穗1两,防风(去叉)1两,黄连(去须)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内外障翳;一切眼疾。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蜜少许,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夜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处方2、防风散处方防风半两(去芦头),川升麻半两,羚羊角屑半两,羌活半两,石膏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中风,卒口噤不开,昏沉,冥冥如醉。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3、甘草汤处方甘草1两,桂心1两,芎藭1两,麻黄1两,当归1两,芍药1两,附子2枚,独活3两,防己3两,生姜4两,石膏4两,茯神4两,白术1两,黄芩1两,细辛1两,秦艽1两半,防风1两半,侧子2枚,菊花1升,淡竹沥4升,人参2两。
功能主治偏风积年不愈,手脚枯细,面口喎[音 wāi]僻,精神不定,言语倒错。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先煮麻黄,去沫,取7升,纳竹沥及药、煮取3升,分4服;服3服讫,间1杯粥,后更服,待药势自汗。
注意慎生冷、醋、蒜、面、奶酪、鱼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偏风积年不愈,服药不除,而至手脚枯细,必是风从火化,而成本寒标热之患,故于附子散中除去干姜之辛燥,增入麻黄、独活搜风逐痹,苓、术、甘草健脾行湿,芎藭、芍药养血营筋,芩、膏、菊、沥杜风化热,则附、桂、辛、防藉人参之大力,何惮历年固疾不愈耶?其余秦艽、防己、侧子、生姜,匡助术、附、麻黄之力,大方中不可无助长之味也。方后服3服,间粥1杯,于长沙太阳例,服桂枝汤后啜热稀粥以助药力法悟入。
摘录《千金》卷八
处方4、甘菊散处方甘菊花(择)、旋覆花、防风(去叉)、石膏(碎研)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头面风,头目昏眩。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甘菊花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处方5、补益小泽兰丸处方泽兰2两,藁本1两,白术1两,白芍药1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龙骨1两半,人参1两(去芦头),当归1两(锉碎,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阳起石2两(酒煮半日,细研,水飞过),赤石脂1两(细研),桂心1两半,紫石英1两(细碎,水飞过),钟乳粉1两半,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白石英1两(细研,水飞过),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白矾1两半(烧灰),干姜1两(炮裂,锉),石膏2两(细研,水飞过),山茱萸1两,芜荑3分,柏子仁1两,芎䓖1两。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劳冷虚损,饮食减少,面无光色,腹中时痛,女子月信不调,翕翕少气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6、加味四物汤处方生地、连翘(去心)、川芎、当归、赤芍、石膏(煅)、麦门冬(去心)、川黄连(姜炒)、木通。
功能主治痘症肺胃热盛,见点后寒战咬牙,痘色紫赤,大便秘,小便涩,烦躁口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八
处方7、白龙丸处方天南星4两(以生姜4两同捣成饼),川乌2两,甘草2两,藁本2两,甘松2两,白芷2两,桂心2两,海桐皮1两,石膏2两(煅,研极细)。
制法上为末,糯米糊为丸,如弹子大,石膏为衣。
功能主治风邪,言语不遂,面如虫行,手足麻木,头旋眼晕,及伤风伤寒,头痛拘急,小儿急慢惊风,大人风抽失音。
用法用量每服大人1丸,小儿半丸,茶清送下;若治伤寒,姜、葱汤送下,出汗。
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处方8、白虎地黄汤处方石膏3钱,生地2钱,当归3钱,枳壳1钱,大黄1钱5分,木通2钱,生甘草1钱,泽泻1钱。
功能主治去实火,解邪热。主小儿出痘,发热不退,口渴喜冷,痘疮黑陷,小便赤燥,大便闭结,口鼻气热者。
用法用量加灯心为引。酌加大黄,以行为度。
摘录《增订医方易简》卷三
处方9、贝母饮别名贝母汤
处方贝母2两,石膏(绵裹,碎)2两,桂心2两,麻黄(去节)2两,甘草(炙)2两,杏仁30枚(去皮尖双仁者),生姜5两,半夏5两(洗)。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上气,咽喉窒塞,短气不得卧。倚壁而息,腰背苦痛,支胁满,不能食,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贝母汤(《千金》卷十七)。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生葱、饧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咽喉窒塞胸满,必是寒郁热邪不得发越,故用麻、杏、甘、石,加姜、半以涤痰涎,桂心以通血脉,贝母以清肺气,虽云辅佐,实缓麻黄、石膏之性耳。
摘录《外台》卷九引《深师方》
处方10、防风通圣散处方防风2钱半,川芎5钱,石膏1钱,滑石2钱,当归1两,赤芍5钱,甘草2钱半(炙),大黄5钱,荆芥穗2钱半,薄荷叶2两,麻黄5钱(去根苗节),白术5钱,山栀子2钱,连翘5钱,黄芩5钱,桔梗5钱,牛蒡(酒浸)5钱,人参5钱,半夏(姜制)5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一切风热郁结,气血蕴滞,筋脉拘挛,手足麻痹,肢体焦痿,头痛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或肠胃蕴热郁结,水液不能浸润干周身而为小便多出者;或湿热内甚,而时有汗泄者;或表之正气与邪热并甚于里,阳极似阴,而寒战烦渴老;或热甚变为疟疾,久不已者;或风热走注,疼痛麻痹者;或肾水阴虚,心火阳热暴甚而中风;或暴喑不语,及喑风痛者;或破伤中风,时发潮热搐搦,并小儿热甚惊风,或斑疹反出不快者;或热极黑陷,将欲死者;或风热疮疥久不愈者;并解耽酒热毒,及调理伤寒,发汗不解,头项肢体疼痛,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御药院方》有牛膝,无牛蒡。
摘录《医学启源》卷中
处方11、决明汤处方决明子7分,大黄7分,栀子仁分,子芩7分,升麻6分,芍药6分,柴胡6分,枳壳(炙)3分,竹叶8合,石膏10分(碎,绵裹),杏仁2分,甘草(炙)2分。
功能主治小儿肝热冲眼。
用法用量水4升,煮取1升2合,分为4服。2岁内减。生翳,加地肤子5分。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婴孺方》
处方12、防风汤处方防风(去叉)3分,甘菊花3分,芎䓖半两,赤芍药半两,黄芩(去黑心)1两,羚羊角(镑)半两,细辛(去苗叶)3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黄连(去须)3分,甘草(炙)半两,石膏(碎)1两,人参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热眼赤,痛痒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处方13、白僵蚕丸处方白僵蚕(炒)4两,菊花4两,石膏(研)4两。
制法上为末,用葱白细研,绞取汁1大盏同拌和,入少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首风。每遇风时,即发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荆芥茶或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处方14、百合汤处方百合2两,黄耆(锉)2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人参半两,防风(去叉)半两,木通(锉),桑根白皮(锉)半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酸枣仁1两,石膏1两,薏苡仁1合。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眼欲变青盲。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处方15、二粉散处方杭粉1两,石膏3钱,轻粉5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漆疮。
用法用量韭汁调敷。如无韭,凉水调敷。
注意忌浴热汤。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二
处方16、龙齿散处方石膏、人参、龙齿、朱砂、麝香、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客杵,夜啼、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1字,金银薄荷汤点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一引《傅氏活婴方》
处方17、冰片散处方石膏2两,冰片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口齿咽喉痛。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呼和浩特方)
处方18、龙脑芎犀丸处方石膏4两(细研),川芎4两,生龙脑1两(别研),生犀角1两,山栀子(去皮)1两,朱砂(研,飞)4两(内1两为衣),人参2两(去芦),茯苓2两(去皮,用白者),细辛2两(去苗),甘草(炙)2两,阿胶(碎,炒)1两半,麦门冬(去心)3两。
制法上除别研后入外,并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消风化痰,除心肺邪热,去头面诸风。主偏正头痛,心怔烦郁,面热目瞤,鼻塞脑昏,痰热咳嗽,咽膈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丸,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摘录《局方》卷一
处方19、吹鼻散处方乳香2钱,没药2钱,川芎2钱,雄黄2钱,石膏2钱,牙消5钱。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偏正头痛,脑闷,牙疼,咽喉等症。
用法用量吹鼻。
摘录《痘疹一贯》卷六
处方20、龙齿散处方麻黄(去节)4两,大黄4两,牡蛎(熬)4两,黄芩4两,寒水石8两,白石脂8两,石膏(研)8两,赤石脂8两,紫石英8两,滑石(研)8两,人参3两,桂心3两,蛇蜕皮1两(炙),龙齿6两(研),甘草3两(炙),(一方无麻黄、龙齿、蛇蜕皮)。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风痫卒倒,呕沫不省。
用法用量以药8两,用一薄绢袋盛散药,用水1升5合,煮取7合,绞去滓,顿服之。1日2次。少小百日服1合,热多者1日2次,3-5日1服亦得。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热面、荞麦、猪肉、蒜、粘食。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七
处方21、龙朱散处方马牙消半斤,川芒消4两,寒水石4两,石膏3两。
制法以水5升,浸3日,用银器中煎至水尽,后入寒水石及石膏,候凝硬,阴干,别入龙脑半两、朱砂1两,同研为末。
功能主治心肺热渴,面赤口干;兼治喉痹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不拘时候,以蜜水调下。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七九
处方22、冲和灵宝饮处方羌活、防风、川芎、生地黄、细辛、黄芩、柴胡、知母、干葛、石膏。
功能主治两感伤寒,头疼身热恶寒,舌干口燥。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临服加薄荷10片,煎1沸热服,中病即止。冬月,去黄芩、石膏,加麻黄。
摘录《鲁府禁方》卷一
处方23、白薇丸处方白薇(去芦头)2两,牡丹皮(锉)2两,熟干地黄(焙)2两,木香2两,当归(切,焙)2两,肉豆蔻仁2两,远志(去心)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禹余粮(火煅,醋淬5-7遍,别研)2两,肉苁蓉(酒浸,去皱皮,切,焙)2两,芎藭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细辛(去苗叶)1两,石膏(别研)1两,独活(去芦头)1两,吴茱萸(汤洗7遍去滑,焙)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半两,黄耆(锉)3分,五味子(微炒)3分,桂(去粗皮)3分。
制法上20味,除别研外,捣罗为末,入研药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海冷惫,不能养胎,妊娠数堕。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处方24、白虎汤处方石膏4两,知母1两半,人参4两,甘草(炙)2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温热及中暑烦渴;并治小儿痘疱、麸疹、癍疮赤黑,出不快,及疹毒余热。
用法用量糯米煎,米熟为度,子母同服,但加生姜、大枣煎。渴盛者,更加干葛,春冬秋寒有证亦服,但加枣煎。小儿减半。
摘录《普济方》卷四○三
处方25、百补构精丸处方熟地黄4两,山药2两,五味子6两,苁蓉3两(酒浸1宿),牛膝2两(酒浸),山茱萸1两,泽泻1两,茯苓1两(去皮),远志1两(去心),巴戟天1两(去心),赤石脂1两,石膏1两,柏子仁1两(炒),杜仲3两(去皮,锉碎,慢火炒令丝断)。
制法上为末,陈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梦泄,精滑不禁。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奇效良方》引作“百补交精丸”。
摘录《中藏经》引葛玄真人方
处方26、甘菊花散处方甘菊花1两,川升麻1两,芎藭1两半,细辛1两,防风(去芦头)3分,石膏2两,羚羊角屑1两半,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连1两(去须),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诸风毒攻头目,睛中如针刺痛,及欲成障翳。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27、含化丸处方石膏半两(细研,水飞过),寒水石半两(研如面),白蜜半斤。
制法以水4大盏,煎取1大盏半,绵滤过,入蜜同煎令稠,丸如鸡头实大。
功能主治上焦烦热,口舌干燥,心神头目不利。
用法用量常含1丸咽津。
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处方28、龙虎丸处方龙骨(煅)4两,虎骨(煅)4两,川芎4两,当归(洗)4两,桂圆肉(煮烂,捣膏)4两,熟地(煮烂,捣膏)4两,砂仁4两,木香4两,山楂4两,破故纸(盐炒)4两,防风4两,广皮4两,酸枣仁(炒)4两,杜仲(炒炭)4两,菟丝子4两,黄芩4两,贯众(炒炭)4两,白蒺藜4两(炒),川膝(浸)1钱,煅石膏1钱,神曲(炒)1钱,川贝(去心)1钱,木通1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细末,用方内桂圆膏、熟地膏合炼蜜为丸,3钱重。
功能主治扶虚养气,补血化瘀。主一切吐血症;身体衰弱,劳伤失血,痰中带血,气虚咳嗽,心跳气短,自汗盗汗,不思饮食,精神疲倦,久病失调。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各服1丸,藕汤送下。
摘录《春脚集》卷四
处方29、白虎汤别名知母石膏汤
处方知母、石膏、甘草、糯米1合。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感冒风寒,表里俱热,狂言妄语,后结不解,大热大渴;及暑热发渴;妇人身热如蒸而渴者。
用法用量知母石膏汤(《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方中知母、石膏、甘草用量原缺。
摘录《女科万金方》
处方30、甘菊花散处方甘菊花3分,茯神1两,犀角屑3分,防风1两(去芦头),川升麻3分,石膏2两,白芷半两,芎藭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牡荆子1两,葛根1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头风目眩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31、加味白虎汤处方生地1钱半,黄芩1钱,麦冬1钱,人参1钱,知母1钱,葛根1钱,石膏3钱,甘草5分,乌梅半个。
功能主治妊娠痎疟,热多寒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广嗣纪要》卷十一
处方32、加减泻黄散处方山栀子1两,防风1两,藿香7钱,石膏5钱,连翘,甘草7钱半,升麻3钱。
功能主治心脾热甚口疮。
用法用量方中连翘用量原缺。小便短涩,加滑石、木通。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五
处方33、加味清胃散处方当归身(酒浸)1钱,黄连2钱,生地黄(酒洗)2钱,升麻2钱,牡丹皮1钱半,石膏3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膏粱积热,产后便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十四
处方34、当归汤处方当归(切,炒)半两,升麻半两,知母半两,萎蕤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桂(去粗皮)1两,芍药1两,干姜(炮)1两,石膏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锉)1两,白术1两,麻黄(去根节)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咽喉闭塞,疼痛六七日,其人大下后,脉沉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痛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处方35、加味凉血利湿汤处方金银花1两,公英8钱,地丁1两,赤芍3钱,生地5钱,大青叶1两,黄柏3钱,牛膝3钱,生石膏1两。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利湿清热。主湿热下注所致的足背丹毒。
摘录方出《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名见《千家妙方》卷下
处方36、牢牙散别名牢牙齿散
处方羊筒骨灰3钱,升麻3钱,生地黄1钱,黄连1钱,石膏1钱,白茯苓5分,人参5分,胡桐泪3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入麝香少许,研匀。
功能主治牙齿无力,不能嚼物。
用法用量牢牙齿散(《普济方》卷七十)。
摘录《卫生宝鉴》卷八
处方37、防风消毒饮处方荆芥、防风、牛蒡子、甘草、枳壳、桔梗、石膏、苏叶、百部、马兜铃、葶苈、桑皮。
功能主治麻毒内攻,喘促胸突,肚急目闭者,九死一生之症。
用法用量《治疹全书》有苏子、麦冬,无苏叶。
摘录《麻疹备要方论》
处方38、八风散处方麻黄1斤,白术1斤,栝楼根10两,甘草10两,栾荆10两,天雄10两,白芷10两,防风10两,芍药10两,石膏10两,天门冬10两,羌活2斤,山茱萸5升,食茱萸5升,踯躅5升,茵芋14两,黄芩1斤5两,附子30枚,大黄半斤,细辛5两,干姜5两,桂心5两,雄黄6两,朱砂6两,丹参6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八风十二痹,狠退半身不遂,历节疼痛,肌肉枯燥,皮肤瞤动,或筋缓急痛,不在一处,卒起目眩,失心恍惚,妄言倒错,面上疱起,或黄汗出,更相染渍,或燥或湿,颜色乍赤乍白,或青或黑,角弓反张,乍寒乍热。
用法用量先食酒服方寸匕,每日1次;三十日后,1日2次。五十日知,百日愈,1年平复。长服不已,佳。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八风散主八风十二痹。方中诸药与胆腑门中芫花散、耆婆万病丸相类,其方下虽有半身不遂之证,殊非中风六经形证之比。详其立方,专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开发阴邪于外;大黄附子汤分泄阴邪于里;而兼栾荆、茵芋、踯躅、雄黄皆瞑眩之药,非大风恶疾,讵可轻试?必其人主气素强,病气方充,始为合宜。
摘录《千金》卷八
处方39、车前子饮处方车前子1两,甘菊花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炙、锉)1两,京三棱(煨、锉)1两,黄连(去须)1两,熟干地黄(焙)1两半,桔梗(锉、炒)1两半,延胡索1两半,萆薢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赤芍药1两半,赤石脂(研)1两半,石膏(推碎)3两,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经水不调,头眩睛疼,恶心,减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切),煎取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40、龙虎双降散处方大黄6两,天花粉6两,元参10两,麦冬5两(去心),滑石5两,银柴胡2两,荆芥2两,丹参2两,白芍3两,石膏3两。
制法上为净末,和匀。
功能主治时行瘟疫,失心癫狂,一切火热蕴结重症。
用法用量每服8钱,地浆煎服。
摘录《古方汇精》卷一
处方41、防风散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木通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川升麻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虎杖1两(锉),石膏2两,葛根1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阳痉,壮热不歇,筋脉拘急,牙关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42、甘露散处方寒水石、石膏、防风、荆芥、薄荷、甘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惊风,潮热不退。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用井花水调下,或薄荷汤调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处方43、龙脑饮子处方缩砂仁3两,瓜蒌根3两,藿香叶2两4钱,石膏4两,甘草(蜜炒)16两,大栀子仁(微炒)12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蕴积邪热,咽喉肿痛,赤眼口疮,心烦鼻衄,咽干多渴,睡卧不宁,及痰热咳嗽,中暑烦躁,一切风壅。或伤寒余毒,潮热虚汗。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中国医学大辞典》引作“龙脑饮”。
摘录《局方》卷六
处方44、护心至宝丹处方生石膏(捣细)1两,人参2钱,犀角2钱,羚羊角2钱,朱砂(研细)3分,牛黄(研细)1分。
功能主治解入心之热毒。主瘟疫自肺传心,其人无故自笑,精神恍惚,言语错乱。
用法用量将前4味药共煎汤1茶盅,送服朱砂、牛黄末。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45、半夏散处方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黄芩3分,前胡3分(去芦头),芎藭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紫苏茎叶1两,羚羊角屑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旋覆花半两,赤茯苓1两,石膏2两,桑根白皮3分(锉),独活3分,槟榔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脚气上攻,心胸痰壅,头痛目眩,背膊烦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46、地黄饮处方生地黄汁2合,生麦门冬汁2合,蜜2合,竹沥1合,石膏2两半(研),人参1两半,芎穷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当归(切,焙)2两,桂(去粗皮)2两,麻黄(去根节)1两,甘草(炙,锉)1两半。
制法上除地黄、麦门冬、竹沥、蜜外,并为粗末。
功能主治精极。脏腑俱损,遍身虚热,骨节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下地黄等汁各半合,再煎1-2沸,去滓,分2次服,空腹、食后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47、补母汤处方当归1钱,茯苓1钱,桔梗1钱,柴胡1钱,木香1钱,芍药1钱,莪术3钱,藿香3钱,芎䓖3钱,人参3钱,黄耆3钱,肉桂3钱,桂心3钱,熏陆3钱,沉香3钱,乳香3钱,熟地黄3钱,丁子3钱,石膏3钱,滑石3钱,大黄3钱,升麻3钱,缩砂3钱,槟榔3钱,黄芩3钱,甘草3钱,安息香3钱。
功能主治产前产后,或金疮打扑,凡从血症变出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名家方选》
处方48、立安散处方麻黄9两(去根不去节,炒焦黄),石膏1两半(生用),罂粟壳1两(蜜炒),苦葶苈半两(微炒),藿香半两,人参(去芦头)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咳嗽喘急,坐卧不宁。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临卧白沸汤调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49、白术汤处方白术3两,寒水石1两,当归1两,黄芩1两,芍药1两,人参1两,石膏1两,干葛1两,防风1两,缩砂1两,藿香1两,甘草1两,茯苓1两,木香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养液润燥,开通结滞,令血昌盛。主妊娠血液虚衰痿弱,难以运动,气滞痹麻,营卫不能宣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宣明论》卷十一
处方50、八风防风散处方防风42铢,独活42铢,芎䓖42铢,秦椒42铢,干姜42铢,黄耆42铢,附子42铢,天雄36铢,麻黄36铢,石膏36铢,五味子36铢,山茱萸36铢,秦艽30铢,桂心30铢,薯蓣30铢,细辛30铢,当归30铢,防己30铢,人参30铢,杜仲30铢,甘草11铢,贯众2枚,甘菊24铢,紫菀24铢。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厉风入肺,肺寒虚,伤言音嘶,用力战掉,缓弱虚瘠。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外台》引作“防风散”。
注意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生菜。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风门诸方以八风例称者颇多,此独加防风二字立名者,取其专行督脉,与麻黄同为泄肺之品。考诸风毒脚气门中八风散与此相同者十四味,大八风散与此相同者十二味。再考本门大八风散与此相同者十味,小八风散与此相同者一十味,大八风汤与此相同者十四味。推其法,原不出《古今录验》续命汤之原方九味,又于小续命汤中采取防己、防风、附子三味互相参究,方得诸方之原委,心心相印,不啻手提面命,相向一堂也。
摘录《千金》卷八
处方51、发汗豉粥处方豉1合,荆芥1握,麻黄3分(去根节),葛根1两(锉),栀子仁3分,石膏3两(捣碎,绵裹),葱白7茎(切),生姜半两(切),粳米2合。
功能主治中风。伤寒,初得2-3日,壮热头痛者。
用法用量以水3大盏,都煎至2盏,去滓,纳米煮作稀粥。服之汗出为数,如未汗,再合服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处方52、甘草黄芩汤处方甘草2钱,黄芩2钱,茯苓3钱,半夏3钱,石膏3钱。
功能主治湿热熏蒸,口气秽恶者。
用法用量煎半杯,热服。
摘录《四圣心源》卷八
处方53、风引汤别名风饮汤
处方麻黄2两,石膏2两,独活2两,茯苓2两,吴茱萸1两,秦艽1两,细辛1两,桂心1两,人参1两,防风1两,芎藭1两,防已1两,甘草1两,干姜1两半,白术3两,杏仁60枚,附子1两。
功能主治两脚疼痛痹肿,或不仁拘急,屈不得行。
用法用量风饮汤(《普济方》卷二四四)。
摘录《千金》卷七
处方54、防风散处方防风2两(去芦头),独活1两,牛膝1两(去苗),茵芋1两,芎䓖1两,丹参1两,赤芍药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细辛1两,泽漆1两,汉防己1两,麻黄1两(去根节),石膏1两,桂心1两,白茯苓1两,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柔风,四肢软弱,皮肤不仁,脚膝浮肿,行立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55、白避瘟散处方绿豆粉80两,石膏(生)80两,滑石8两,白芷8两。
制法上为细末,每60两细末,兑入麝香6分,冰片6两,薄荷冰5两,甘油12两,和匀,收贮勿令泄气。
功能主治清暑散风,通窍解毒。主夏令暑热,头目眩晕,呕吐恶心,饮酒过度,晕车晕船,蝎螫虫咬。
用法用量闻、服均可,内服2分,凉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
处方56、加减大青龙汤处方麻黄3钱,桂枝3钱,荆芥穗3钱,山甲片2钱(炙),连翘3钱,煅石膏4钱,淡豆豉4钱,葛根6钱,皂刺3钱,黄芩4钱,木通3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外感寒邪,或4-5日,或5-6日,依然头痛身热恶寒,其脉象人迎与气口相等,俱浮洪而数,数极或7至8至者。
用法用量元酒1钟,水2钟,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以麻黄为君,佐芥穗发头部之汗,佐桂枝、连翘、豆豉发周身四肢之汗,佐葛根发肌肉之汗;用山甲、皂刺为诸处引路之兵;石膏甘寒,清内热解肌表;黄芩清血中之热;木通能引热从小便出;甘草调和诸药。察其脉象,如有根蒂,宜先以此方投之。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处方57、龙脑散处方硼砂1分,脑子1分,朱砂1分,滑石(细末)半两,石膏(水飞)2两,甘草(生取末,炒)半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咽喉肿痛,因风热在于脾肺,邪毒蕴滞,胸膈不利,故发疼痛及急喉痹,闭塞肿痛,粥饮难咽。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用新汲水调下;或干掺,咽津亦得。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处方58、二苓槐膏汤处方石膏3钱,猪苓3钱,槐米3钱,茯苓5钱,防己5分,黄芩1钱。
功能主治阳明痉症。感湿热之气,复感风邪,手足牵引,肉瞤胸胀,低头视下,肘膝相构。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七
处方59、八宝生肌散处方炉甘石6钱(制),熟石膏8钱,漂东丹2钱,龙骨3钱(煅、研、漂净),轻粉2钱,铅粉2钱,白蜡6钱,寒水石6钱(漂净)。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和匀,再研极细,瓷瓶收贮。
功能主治生肌收口。主痈疽诸疮已溃,大毒烂肉,拔出余腐未尽,新肉将生者。
摘录《集验良方》卷一
处方60、加减大青龙汤处方麻黄3钱,桂枝3钱,荆芥穗3钱,山甲片2钱(炙),煅石膏4钱,淡豆豉4钱,葛根6钱,皂刺3钱,黄芩4钱,木通3钱,甘草2钱,连翘3钱,厚朴5钱。
功能主治伤寒劳复,发热恶寒,脉象洪数有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