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含有石膏的处方(十二)

更新时间:2023-02-09 01:56:45作者:百科知识库

含有石膏的处方(十二)

石膏(别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玉大石、冰石),辛甘;寒;无毒,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小编整理出含有石膏的处方共253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661~720共60个。

处方1、橘皮散

处方青皮5分,甘草节5分,石膏5分,瓜蒌子、当归头5分,皂角刺(去皮)1钱5分(略炒,去汁),没药5分,蒲公英5分。

功能主治妇人拂意忧郁,乳内有核。

用法用量加青橘叶1握,酒煮,食后或临睡服。

摘录《疡科选粹》卷四

处方2、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黄连半两(去须),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柏半两(锉),栀子仁半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5日,口苦舌干,烦热头痛不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1茎,豉50粒,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3、拂手汤

处方大黄(酒蒸)3钱,青皮(醋炒)2钱,石膏(煅)2钱,黄连(酒炒)2钱,甘草2钱,白芍2钱,厚朴(姜汁炒)2钱。

功能主治湿流入胃经,腹中作痛,时疼时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玉案》卷四

处方4、海金沙散

处方海金沙、滑石(碎)、石膏(碎)、木通(锉)、甘草(炙、锉)、井泉石(碎)各等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沙石淋涩,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煎灯心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5、茯苓汤

别名茯苓加减汤

处方赤茯苓(去黑皮)3两,陈橘皮(去白,焙)3两,泽泻3两,桑根白皮(锉)3两,芍药4两,白术4两,人参2两,桂(去粗皮)2两,石膏8两,半夏6两(汤洗7遍)。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中积热,食已辄饥,面黄肌瘦,胸满胁胀。

用法用量茯苓加减汤(《宣明论》卷一)。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6、黄芩散

处方黄芩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栀子仁1分,犀角屑半两,石膏3分,羚羊角屑半两,蓝叶3分,川朴消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上焦壅热。心神烦躁,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7、柴胡通塞汤

处方柴胡(去苗)3分,黄芩(去黑心)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微炒)3分,泽泻3分,羚羊角(镑)3分,栀子仁1两,石膏1两,大黄(锉,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大小便不通,下焦热结。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入生地黄1分(拍破),豉半分(微炒),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处方8、羚羊角散

处方羚羊角屑1两,葛根半两(锉),黄芩半两,赤芍药半两,石膏2两,麦门冬3分(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柴胡1两(去苗),赤茯苓1两,栀子仁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胸烦热,渴逆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竹叶7片、豉3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9、复方益气固脱汤

处方西洋参6g,麦冬24g,五味子12g,生甘草10g,炙麻黄0.9g,杏仁10g,生石膏30g,银花30g,板兰根30g,生地10g,玄参15g,天花粉15g,知柏10g,瓜蒌10g,川贝10g,青蒿10g,浮小麦30g。

功能主治益气固脱,清热养阴,宣肺开窍。主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肺部感染。肺热不清,逆传心包,正气欲脱,高热不退,神志不清,气喘短促,大汗如油,四肢发凉,小便短,大便黑,舌质红无苔,脉数而无力。

用法用量兼服安宫牛黄丸1丸。

摘录方出《关幼波临床经验选》,名见《千家妙方》

处方10、栝楼根汤

处方栝楼根2两,石膏(碎)3分,铅丹(研)3分,赤石脂半两,白石脂半两,泽泻3分。

制法上为粗未。

功能主治口干燥渴。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入胡粉半钱匕,分温2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处方11、大白术汤

处方白术2两,防风1两,羌活1两,川芎1两,黄芩5钱,细辛3钱,白芷1两半,石膏2两,知母7钱,甘草5钱或1两,枳实5钱(去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解利伤寒。主伤寒。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1盏半,煎至1盏,大温服清。未解更1服,2服药滓又作1服。春,倍防风,羌活;夏,倍黄芩、知母;季夏雨淫,倍白术,白芷;秋,加桂枝5钱;冬,桂枝8钱或1两。

摘录《保命集》卷中

处方12、凉药子丸

处方连翘1两半,牙消1两2钱,甘草(生)1两2钱,大黄1两,石膏半两,薄荷叶2两,栀子2两,绿豆粉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五脏伏热,痰涎壅塞,烦躁,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及小儿惊热疳病。

用法用量每服3丸,水化下,每日2次。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九

处方13、柴胡人参汤

处方柴胡(去苗)1两,人参1两,知母(焙)1两,石膏(碎)1两,葛根(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汗下后,潮热不退,口干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处方14、大青龙加味汤

处方石膏6钱,麻黄8分,桂枝4分,杏仁(去皮尖)3钱,甘草5分,葛根1钱5分。

功能主治瘅疟。

摘录《医中一得》

处方15、大续命散

处方麻黄1两,乌头1两,防风1两,桂心1两,甘草1两,蜀椒1两,杏仁1两,石膏1两,人参1两,芍药1两,当归1两,竹茹1两,黄芩1两,茯苓1两,干姜1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八风十二痹,偏枯不仁,手足拘急,疼痛不得伸屈,头眩不能自举,起止颠倒,或卧苦惊如堕状,盗汗,临事不起;妇人带下无子;风入五脏,甚者恐怖,夜多异梦,悲愁哭泣,忽忽欲走。

用法用量《千金翼》本方无(艹闾)茹,有芎䓖。

摘录《千金》卷八

处方16、桂苓甘露散

别名桂苓白术散、桂苓甘露饮

处方茯苓1两(去皮),甘草2两(炙),白术半两,泽泻1两,桂半两(去皮),石膏2两,寒水石2两,滑石4两,猪苓半两(1方不用猪苓)。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中暑,湿热内甚,头痛,口干烦渴,小便赤涩,大便急痛,霍乱吐下,腹满痛闷,及小儿吐泻、惊风。伤暑吐血;痢疾。

用法用量桂苓白术散(原书同卷)、桂苓甘露饮(《伤寒直格》卷下)。

摘录《宣明论》卷六

处方17、柴胡汤

处方柴胡1两半(去苗),贝母(煨微黄)1两,葛根(锉)1两,赤芍药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石膏2两,知母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咳嗽,烦热,四肢骨节头目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九

处方18、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葛根1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石膏1两,赤芍药3分,黄芩3分,栀子仁半两,川朴消1两,前胡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鳖甲1两(涂醋炙微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4日,壮热,四肢沉重,吃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19、大青汤

处方大青3分,知母8分,荆芥1钱,木通6分,石膏4钱,生地3钱,甘草6分,地骨皮2钱,元参1钱。

功能主治喉痧得透,惟口渴烦躁,小便短少,热盛舌绛。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摘录《痧喉汇言》

处方20、栝楼散

处方栝楼3分,芦根(锉)3分,柴胡(去苗)3分,黄芩3分,川大黄(锉,微炒)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川芒消半两,石膏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胃中热,烦闷,不欲乳食,身体黄,多渴。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三

处方21、麻黄散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当归1两(锉,微炒),川升麻1两,知母1两,赤芍药1两,天门冬1两(去心),桂心1两,赤茯苓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石膏2两,白术1两,干姜1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7日大下后,脉沉迟,手足厥逆,喉咽不利,胸膈烦躁;唾脓血,泄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22、麻黄散

处方麻黄2两(去根节),石膏3两(研),白术2两,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汉防己2两,桑根白皮2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水。遍身肿满,骨节酸痛,恶风脚弱,皮肤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大枣2枚、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23、钩藤饮

处方钩藤1钱,陈皮1钱,半夏1钱,麦冬1钱,茯苓1钱,石膏1钱,人参1钱,菊花1钱,防风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头目不清。

摘录《嵩崖尊生》卷六

处方24、恒山散

别名常山汤

处方恒山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黄芩半两,乌梅14枚(微炒),石膏1两(捣碎)。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妊娠疟疾。

用法用量常山汤(《中藏经》卷八)。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25、胆贝散

处方川贝母3钱,生石膏3钱,花粉7分,芒消8分。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用雄猪胆枚,调匀风干,研细末。

功能主治咽喉乳蛾,一切喉症。

用法用量吹喉。

摘录《古方汇精》卷二

处方26、枸杞汤

处方枸杞根5升(锉皮),石膏1升,小麦(1方小豆)3升。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消渴,唇干口燥。

用法用量加水至没手,合煮麦熟,汤成去滓,适寒温服之。

摘录《医心方》卷十二引深师方

处方27、黄耆汤

处方黄耆3两,芎䓖3两,白柘皮(无刺者)3两,白术4两,通草4两,芍药4两,甘草2两(炙),桂心2两,大枣40枚(擘,去核),石膏8两(碎,绵裹),竹叶(切)1升。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调筋,止怒,定气。主筋实极则好怒,口干燥,好嗔,身躁不定。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分为3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桃、李、雀肉等。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28、降药条

别名七仙条

处方白降条1两2钱,升药1两8钱,石膏6钱。

制法上为细末,糯米饭同药捣烂,作条。

功能主治蚀恶肉。

用法用量拔管用。

摘录《青囊秘传》

处方29、肺风人参汤

处方人参1两,麻黄8钱,羚羊角3钱,白鲜皮3钱,防风1两,桔梗5钱,杏仁21粒,石膏7钱,甘草5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风。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煎,去滓,温服。

摘录《金匮翼》卷一

处方30、虎睛丸

处方虎睛1具(酒浸1宿,炙黄),丹砂4分,铁精4分,子芩4分,大黄4分,龙齿4分,栀子仁4分,银屑4分,蜂房(炙)2分,钩藤钩2分,柴胡2分,白鲜皮2分,麻黄(去节)2分,雷丸(炙)2分,羌活3分,沙参3分,升麻3分,牛黄半分,蚱蝉4个(去翅足,自死者),防葵7分,蛇蜕皮7分(炙),细辛1分半,石膏5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1-2岁发痫,至大不愈成癫病,发无时,口出白沫,并大小便不知出。

用法用量4-5岁儿每服10丸。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七

处方31、大清饮

处方知母1钱5分,石斛1钱5分,木通1钱5分,石膏(生用)5-7钱(一方加麦冬)。

功能主治脾经实热,轻手扪之不热,重按至筋骨又不热,不轻不重,在轻手重手之间,乃热在肌肉,遇夜尤甚,心烦,怠情嗜卧,四肢不收,无气以动。

摘录《不居集》上集卷十六

处方32、春雪膏

处方寒水石5钱,石膏5钱,滑石5钱,赭石5钱,朴消5钱,甘草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凉心除烦。主热极壅盛,心热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井水调下。

摘录《得效》卷十五

处方33、桂枝加知母石膏升麻汤

处方桂枝汤内加知母4钱半,石膏4钱半,升麻2钱。

功能主治热病。

用法用量夏至后用。

摘录《伤寒图歌活人指掌》卷四

处方34、黄金散

处方石膏3钱,黄柏3钱,大黄3钱,轻粉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坐板疮。

用法用量猪胆、麻油调敷。

摘录《疡科捷径》

处方35、独活煮散

别名独活汤

处方独活8两,芎䓖1两,芍药1两,茯苓1两,防风1两,防己1两,葛根1两,当归4两,人参4两,桂心4两,羚羊角4两,石膏4两,麦门冬4两,磁石10两,甘草3两,白术3两。

制法上药各切如豆。

功能主治风痱。肢体缓弱,言语謇涩,冒昧不识人。

用法用量独活汤(《圣济总录》卷九)。

摘录《千金》卷八

处方36、保生丸

别名保生丹

处方金钗石斛1分(别杵),秦艽1分,官桂(去皮)1分,干地黄1分,贝母1分,防风1分,糯米1分,甘草(炙)1分,干姜(炮)1分,细辛1分,当归2分,蜀椒(去目子)2分,大麻仁2分,大豆卷2分,黄芩2分,石膏(明净者)1钱半,麒麟竭1钱半,没药1钱半,龙脑1钱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6两,热,须入水1分,同炼令水尽,和药为丸,如弹子大,约成72丸。

功能主治补宫脏。主产前产后,血气风冷及妇人所患一切疾病;气虚,肢体瘦倦。

用法用量保生丹(《鸡峰》卷十五)。

注意忌生冷、油腻、鱼、鸡等物。

摘录《博济》卷四

处方37、大投杯汤

处方麻黄(去节)2两,杏仁(去皮尖及双仁)2两,桂心2两,黄芩2两,橘皮2两,石膏2两(碎),生姜6两(切),半夏(洗)3两,厚朴(炙)3两,枳实(炙)3两,茯苓4两,秦艽1两半,大戟1两,细辛1两,大枣20枚(擘),甘草2两(炙)。

功能主治脚弱,举体肿满气急,日夜不得眠。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取4升,分5服,日3夜2。

摘录《千金翼》卷十七

处方38、羚羊角散

处方羚羊角屑1两,麻黄1两(去根节),独活3分,赤茯苓3分,黄耆3分(锉),黄芩3分,秦艽3分(去苗),远志3分(去心),桂心3分,芎䓖3分,麦门冬1两(去心),葛根3分(锉),石膏1两,赤箭3分,白鲜皮3分,人参3分(去芦头),沙参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心脏中风。言语謇涩,恍惚惊悸,神志错乱,面赤心烦,四肢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39、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半(去苗),石膏3两,人参1两(去芦头),茯神1两,枳实1两(麸炒微黄),桑根白皮1两(锉),麦门冬1两(去心),桂心3分,白术3分,防风3分(去芦头),地骨皮3分,甘草2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中风,汗后虚燥,头痛,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服,夜1服。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40、抽薪汤

处方石膏3钱,知母1钱,连翘1钱,山楂1钱,栀子(炒黑)1钱,黄连1钱,牛蒡2钱,杏仁1钱5分。

功能主治宣通疏利。主心火盛而毒内攻,疹不出发斑者。

用法用量加笋尖3个、樱桃核30粒,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此宣通疏利之剂,名为火里抽薪,使内热一解,则疹自出,纵不出亦无害。

摘录《治疹全书》卷上

处方41、麻黄汤

处方麻黄(去节,先煮,掠去沫,焙)2两,羌活(去芦头)1两,防风(去叉)1两半,赤芍药1两半,桂(去粗皮)1两,石膏(碎)3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头目昏疼,失音不语,烦躁喘粗,汗出恶风,口吐涎沫,四肢不随。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温服,每日2次。牙颔冷痹舌强,加附子1枚(炮裂,去皮脐),竹沥5合;若渴,加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生犀角1两(镑)同煎。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42、肺风丸

处方当归1两(土炒),白术2两(炒),陈皮1两,胆星1两,全虫身1两,杏仁1两5钱(去皮尖,炒),没药1两(去油),乌梅肉1两,麻黄3两(蜜炙),石膏3两(煅),粟壳5两(去瓤,蜜炙焦干),川芎3两(炒),生草1两。

制法共为细末,用大红枣蒸肉和成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经感受风寒,昼夜不眠,口吐白沫,张口气喘;或空嗽痨症,百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姜开水送下。

注意忌一切生冷肉食。

摘录《揣摩有得集》

处方43、保牙散

处方软石膏1两,川乌3钱,草乌3钱,花椒3钱。

功能主治风牙肿痛。

用法用量上俱生用为末。擦牙漱口。吐之立已。

摘录《寿世保元》卷六

处方44、羚羊角汤

处方羚羊角屑1两,防风1两(去叉),地骨皮1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茯神(去木)1两,黄芩半两(去黑心),枳壳半两(去瓤,麸炒),蕤仁半两(汤浸,去皮),芒消半两,甘草(炙)3分,升麻3分,石膏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毒所攻,头目俱痛,及眉骨额角疼。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羚羊角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45、栝楼根汤

处方栝楼根2两(锉),茅根(锉)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黄连(去段)1两,石膏(碎)1两,知母(焙)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时气病后,目赤涩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46、栝楼根汤

处方栝楼根3分,石膏2两,人参半两,防风半两,甘草半两(炙),葛根1两半(生用,干者只3钱)。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风温渴甚。

用法用量方中葛根,《景岳全书》作“干姜”。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处方47、流金膏

处方白石膏(微煅,研细末,无滓为度)2两,大黄(锦纹者;不见铁器捣碎,如豆大,好酒浸半日,蒸熟晒干,九蒸九晒为度)2两,片黄芩(酒洗)1两半,橘红1两半,连翘(去枝,酒洗)1两,川芎1两,桔梗1两,贝母1两,腊胆半两,南星半两,苏州薄荷叶半两,香附子半两。

制法上药各精制,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火痰咳逆。

用法用量每服1丸,午后或临卧细嚼。

注意忌酒、面、诸湿热物。

摘录《医统》卷四十三引《经验方》

处方48、桂枝加黄耆知母石膏汤

处方桂枝汤加黄耆4钱半,知母4钱半,石膏4钱半。

功能主治疟疾。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49、大驱风散

处方麻黄2两(去节),芎䓖1两半,石膏1两半,肉桂3分,白芷3分,甘草(炙)3分,干姜(炮)3分,当归(炒)3分,黄芩3分,杏仁(去皮尖,炒黄)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卒中欲死,风攻身体及五脏,言语謇涩,神思昏昧。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以汗出为度。一法,入荆沥5合同煎,大验。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神巧万全方》

处方50、金牙散

处方金牙(研)1两,曾青(研)1两,消石(研)1两,石(泥裹烧半日)1两,石膏(研)1两,莽草1两,玉支(1作玉泉)1两,雄黄(研)1两,朱砂(研)1两,寒水石1两,龙骨1两,蛇蜕皮(炙)1两,芫青(熬)1两,当归1两,龙胆1两,大黄1两,细辛1两,防风1两,大戟1两,芫花(熬)1两,野葛(炙)1两,苁蓉1两,天雄(炮)1两,茯苓1两,附子(炮)1两,乌啄(炮)1两,干姜1两,人参1两,桔梗1两,桂心1两,椒(去目,汗)1两,贯众1两,巴豆(去心皮,熬)1两,狸骨(炙)1两,蜂房(炙)1两,鹳骨(灸)1两(一方加蜈蚣、蜥蜴、雌黄、监鼻、麝香、毒公,合42味)。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带之能杀鬼气,逐尸疰。主江南三十六症,人病经年,羸瘦垂死,诸恶疠不祥。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渐增5分匕,酒调下,1日3次。并以三角绛囊贮散方寸匕,以系头及心上。

注意忌猪肉、生血物、生菜、冷水、大醋、芦笋。

摘录《外台》卷十三引《胡洽方》

处方51、钩藤散

处方钩藤半两,龙齿1两,石膏3分,栀子仁1分,子芩半分,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麦门冬3分(去心,焙)。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惊痫,仰目嚼舌,精神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处方52、矾石软膏

处方熟石膏6g,苦矾2g,雄黄7g,冰片1g,凡士林加至200g。

制法上为细末,配成软膏。

功能主治婴儿湿疹。

用法用量外用。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53、桂心丸

处方桂心半两,石膏1两(细研,水飞过),人参半两(去芦头),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干姜1两(炮裂,锉),巴豆20枚(水煮1日,去皮心,炒令黄),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制法上为末,研巴豆令匀,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心腹留饮,宿食不化,腹胀气闷,痰逆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5丸,食前以温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54、栝楼根丸

处方栝楼根1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甘草3分(炙微赤,锉),黄连3分(去须),赤石脂半两,泽泻半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心神虚烦躁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清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处方55、钩藤饮

处方钩藤3分,蚱蝉(去头足翅,炙)2枚,犀角屑(微炒)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升麻半两,石膏(捣碎)3分,柴胡(去苗)半两,甘草(微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惊热,睡眠不稳。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小盏,煎至6分,去滓,下竹沥半合,重煎3-5沸,分温3服。空心、午后、夜卧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处方56、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3合,赤芍药3合,黄芩3合,栀子仁3合,枳壳(麸炒微黄,去瓤)3合,麦门冬(去心)3合,人参(去芦头)3合,赤茯苓3合,石膏3合,葛根(锉)3合,甘草(炙微赤,锉)3合。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得汗后热不除,朝暮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57、大归命散

处方石膏(煅)5钱,白术5钱,甘草(炙)5钱,麻黄(去节)5钱,川芎5钱,陈皮(去白)2钱半,荆芥穗7钱5分,龙脑少许,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婴孩小儿伤食,伤寒伤风,夹惊伤寒,惊潮虚热,面色红赤,鼻流清涕,浑身温壮,手足心热,气微粗喘嗞牙,口气温热,似渴不渴,夜卧不安,或时呻吟,目白微红。

用法用量用枣1个(去核),煎汤调化,食远服。

摘录《袖珍小儿》卷四

处方58、大人参白虎汤

处方人参1钱,石膏4钱,知母1钱5分,加升麻、防风、牛子、炒芩。

功能主治毒气本盛,元气又亏,而麻疹出不快者。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一

处方59、桂枝黄耆白薇款冬花散

处方桂枝(去皮)3钱,黄耆(去头上皱皮,蜜水润透,蒸半炷香,取出炙燥,槐砧上锉碎)5钱,白薇(取山东所产者,柔黄而香,用糯米泔浸1宿,取出晒干,槐砧土锉碎,蒸之,从已至申)5钱,款冬花(取微见花者良,如已芬芳则无气力,拣去向里裹花蕊、壳并向里实如粟零壳及枝叶,用甘草水浸1宿,却取款冬叶拌,蒸1夜,去叶晒干)3钱,芍药(削去皮1层,蜜水润,蒸3次,晒3次,锉碎)6钱,石膏(研细,甘草水飞,澄,晒)5钱,知母(槐砧上锉碎,干木臼中捣烂)5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疟。

用法用量每服5-7钱,水煎服。

摘录《痎疟论疏》

处方60、钓藤散

处方钓藤半两,陈皮(去白)半两,半夏(汤浸,洗7遍,薄切,焙干)半两,麦门冬(略用水浥,去心)半两,茯苓(去皮)半两,茯神(去木)半两,人参(去芦)半两,甘菊花(去萼梗)半两,防风(去钗股)半两,甘草1分(炙),石膏1两(生)。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清头目。主肝厥头晕。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妇人良方》引作“钩藤散”。

摘录《本事》卷二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