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含有连翘的处方(一)

更新时间:2023-02-09 01:51:54作者:百科知识库

含有连翘的处方(一)

连翘(别名旱连子、大翘子、空翘、空壳、落翘),苦;性微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风热感冒。主风热感冒;温病;热淋尿闭;痈疽;肿毒;瘰疬;瘿瘤;喉痹,小编整理出含有连翘的处方共160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牛黄上清丸

处方牛黄2g 薄荷30g 菊花40g 荆芥穗16g 白芷16g 川芎16g 栀子50g 黄连16g 黄柏10g 黄芩50g 大黄80g 连翘50g 赤芍16g 当归50g 地黄64g 桔梗16g 甘草10g 石膏80g 冰片10g

性状为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炮制以上十九味,除牛黄、冰片外,其余薄荷等十七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祛风至宝丹

处方防风(一两半)芍药(一两半)石膏(一两)黄芩(一两)桔梗(一两)熟地黄(一两)天麻(一两)人参(一两)羌活(一两)独活(一两)当归(二两半)川芎(二两半)滑石(三两)甘草(二两)栀子(六钱)白术(一两三钱)连翘(五钱)荆芥穗(五钱)薄荷(五钱)麻黄(五钱)芒硝(五钱)黄连(五钱)大黄(五钱)黄柏(五钱)全蝎(五钱)细辛(五钱)

炮制上为细末,用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风热等证。

用法用量每服一丸,细嚼、茶酒任下,临卧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防风通圣丸

处方防风50g 荆芥穗25g 薄荷50g 麻黄50g 大黄50g 芒硝50g 栀子25g 滑石300g 桔梗100g 石膏100g 川芎50g 当归50g 白芍50g 黄芩100g 连翘50g 甘草200g 白术(炒)25g

性状为白色至灰白色光亮的水丸;味甘、咸、微苦。

炮制上十七味,除芒硝、滑石外,其余防风等十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芒硝加水溶解,滤过;将滑石粉碎成极细粉。取上述粉末,用芒硝滤液泛丸,干燥,用滑石粉包衣,打光,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20丸重1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解毒内托散

别名解毒内托汤

处方金银花、黄耆、当归、赤芍药、防风、甘草节、荆芥、连翘、木通。

功能主治痘痈,痘后余毒。因痘灌浆之时,毒气太盛,未得尽化,留藏于经络,聚而不散,轻则发为疮疖,重即成痈,或在肌肉之虚处,或发于关节摇动之际,不论已溃未溃者。

用法用量解毒内托汤(《金鉴》卷五十九)。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三

处方5、催痘汤

处方人参3分,牛蒡子1钱,当归2钱,川芎1钱,黄耆2钱,茯苓1钱,桔梗5分,陈皮2分,连翘3分,肉桂半分。

功能主治补气化毒催浆。主小儿血气亏欠,痘疮已出4-5日后,大小不等,根窠不甚红泽,色暗顶陷不能起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而色红,2剂则顶突贯浆矣。

摘录《辨证录》卷十四

处方6、解毒汤

处方润元参1钱,净连翘1钱,绿升麻1钱,片黄芩1钱,京赤芍1钱,全当归1钱,川羌活1钱,北防风1钱,怀生地1钱,荆芥穗1钱,淮木通1钱,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托毒。主小儿疮疥,误用搽洗,逼毒入腹。

用法用量加灯心10茎,水煎,热服。大便秘,加酒大黄。

摘录《幼幼集成》卷四

处方7、解毒化热汤

处方牛蒡1钱,赤芍1钱,连翘8分,归尾7分,桔梗6分,人中黄6分,升麻4分,干葛4分,防风4分,荆芥4分,红花5分,蝉蜕3分。

功能主治痘稠密红紫者。

用法用量加烧人粪末1钱调服。弱者,加人参6分。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处方8、漏芦汤

别名漏芦升麻汤

处方漏芦2钱,升麻1钱半,大黄(酒浸,量轻重用之)、黄芩(酒洗)5分,生甘草1钱,蓝叶(如无,用青黛)1钱,黑云参1钱,牛蒡子(炒,研)1钱,苦梗1钱,连翘1钱。

功能主治时毒,头面红肿,咽嗌堵塞,水药不下;及脏腑素有积热,发为肿毒疙瘩,一切红肿恶毒。

用法用量漏芦升麻汤(《景岳全书》卷六十四)。便结者,加芒消。

摘录《医统》卷二十五

处方9、解毒膏

处方白芷1钱5分,白蔹1钱5分,白及1钱5分,川乌1钱5分,草乌1钱5分,黄芩1钱5分,独活1钱5分,细辛1钱5分,荆芥1两,栀子1两,连翘1两,羌活1两,黄连1两,阿胶1两,海藻1两,山甲1两,昆布1两,大黄1两,木鳖1两,血余1两,赤芍1两,薄荷1两,牛膝1两,木瓜1两,防风1两,石燕1两,海带1两,黄柏1两,桃枝1两,柳枝1两,桑枝1两,杉枝1两,天丁1两,密陀僧1两,水粉4两(炒过),黄丹3两,香油8两。

制法上为咀片,将香油入锅熬之,投前药(除血余、黄丹、陀僧、铅粉4味)入内熬枯,去滓滤过,然后下铅粉(先煅过)、血余、陀僧、黄丹,至漆黑,滴水成珠时停火,收入罐内备用。

功能主治阳症疮毒。

用法用量用时以软纸摊贴之。

摘录《外科十三方考》卷中

处方10、解明散

处方当归1两,赤芍药1两,黄芩1两,菊花1两,柴胡1两,地骨皮1两,车前子1两,桔梗1两,生地黄1两,栀子1两,连翘1两。

功能主治气旺而血衰,阳多阴少,热邪归于心,致患眼痛而体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银海精微》卷下

处方11、解毒寿婴丹

处方黄连3钱,连翘7钱,赤芍5钱,玄参3钱,生地3钱,甘草2钱,丝瓜近蒂3寸(霜降后取存性),先用前料为细末,次入后药:西牛黄1钱,生玳瑁1钱(如无以好琥珀代之),珍珠7分,乌犀(磨末)3钱,羚羊角(磨末)3钱,真麝香2分,冰片1分,好青黛1钱(研极细)。

制法令前后和匀,以甘草膏为丸,如芡实大,朱砂3钱为衣,再以金箔外裹,熔蜡为丸。

功能主治解胎毒稀痘。

用法用量量儿大小,用灯心汤磨服。

临床应用小儿肥疮:一儿头面多生肥疮,身上生狗癣疥,服此药,大便解去垢秽,如涎涕者,诸症悉愈。

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十三

处方12、解毒托里散

处方大力子(炒)、人中黄、桔梗、荆芥穗、酒红花、当归梢、防风、蝉蜕、升麻、葛根、赤芍、连翘。

功能主治痘稠密毒甚者。

用法用量水煎,入烧过人屎同服。如服此药红活光壮者,此正气内实,毒不能留,即止后药;如服后病势淹延者,此邪气甚,正气衰,不能成就,宜屡服之;如服此药当起不起,此必有变,不可治之。

摘录《片玉痘疹》卷八

处方13、解热化斑汤

处方前胡、桔梗、山楂、木通、丹参、连翘(去心)、黄连、芦根、知母、紫草、山栀、银花、荷鼻(荷叶近梗处之蒂)。

功能主治五脏大热,血凝不化,痘窠粒不分,脚地不清。

用法用量以上分两,各随经络见症,斟酌多寡用之。胃火盛,可加生石膏,恐其胃烂也;血斑凝结过甚者,少加苏木以化之;肺脏属金,本无火症,若他脏有火,逼于肺脏,可加天冬。

注意非五经血热火盛不宜轻用。

各家论述方中前胡解肌安表;桔梗利咽喉,清气道,能发散,善开提,为诸药之舟揖;山楂理滞气郁结;木通能开热闭;丹参清心火,凉心血;连翘除膈热,并解六经之火;荷鼻破斑;黄连泻心火,银花解肝火,芦根解脾火,知母解肾火,紫草解胃火,山栀解心肝二经火;何以既用黄连、银花,而又用山栀者,盖肝乃木脏,心乃火脏,木能生火,二脏火独盛也。

摘录《痧痘集解》卷六

处方14、黄耆汤

处方黄耆(锉)半两,连翘半两,升麻半两,恶实(炒)半两,玄参1分,丹参1分,露蜂房(炙)1分,枳壳(去瓤,麸炒)1分,甘草(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痈疽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处方15、辟邪避瘟丹

处方降香4两,檀香4两,箭羽2两,丹参2两,茅术2两,连翘心2两,白芷2两,细辛2两,当归2两,丹皮2两,佩兰2两。

制法生晒为末,榆粉打浆为大丸。

功能主治辟邪避瘟。

用法用量凡遇四时不正瘟疫流行,宜常焚烧,不致传染,岁末多烧,可以辟邪避瘟,空室久无人住,湿毒最易害人,此丹烧之,可以远害。

摘录《饲鹤亭集方》

处方16、漏芦汤

处方漏芦、升麻、大黄、黄芩、甘草、蓝叶、牛蒡子、玄参、桔梗、连翘、青木香、苦参、薄荷。

功能主治时毒,头面红肿,咽喉闭塞,水药不下;素有脏腑积热,发为肿毒疙瘩,一切肿疡恶疮便实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处方17、解毒膏

处方川升麻1两,白蔹2两,漏芦1两,连翘1两,川芒消1两,蛇衔草2两半,黄芩1两半,栀子仁30枚,蒴藋根2两。

制法上锉碎,以酒拌半日,用猪脂1斤半,煎药令黑色,即膏成,绵滤去滓,以瓷器盛。

功能主治一切毒肿疼痛。

用法用量于软帛上摊贴,日2换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三

处方18、漏芦汤

处方漏芦(去芦头)1两,连翘1两,木通(锉)1两,桂(去粗皮)1两,犀角屑1两,黄芩(去黑心)1两,柴胡(去苗)1两,玄参1两,大黄(锉,炒)1两,知母(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瘰疬初结,时发寒热。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知母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处方19、解毒散结汤

处方银花15g,黄芩9g,连翘9g,蒲公英12g,天花粉9g,赤芍12g,薄荷4.5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散瘀。主土疡(亦叫土疳、针眼、眼疮)中期,胞睑红肿硬结,或肿连颧额,疮形坚硬,疼痛拒按者。

用法用量若肿核结于眦部胞睑,当加炒栀子6g以清心热;白睛红赤肿胀者,再加桑皮9g,泻肺利水以除白睛之赤肿。

各家论述方中银花、蒲公英、连翘清热解毒,连翘散结之力颇着;天花粉、黄芩清热泻火,二者合用不湿不燥,泻火之力尤专;赤芍活血凉血以散瘀;薄荷辛凉疏表以除风。

摘录《张皆春眼科证治》

处方20、集成沆瀣丹

别名沆瀣丸、沆瀣丹

处方杭川芎(酒洗)9钱,锦庄黄(酒洗)9钱,实黄芩(酒炒)9钱,厚黄柏9钱(酒炒),黑牵牛(炒,取头末)6钱,薄荷叶4钱5分,粉滑石(水飞)6钱,尖槟榔7钱5分(童便洗,晒),陈枳壳4钱5分(麸炒),净连翘(除去心膈,取净)6钱,京赤芍(炒)6钱。

制法依方炮制,和匀焙燥,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小儿一切胎毒,胎热胎黄,面赤目闭,鹅口疮,重舌木舌,喉闭乳蛾,浑身壮热,小便黄赤,大便闭结,麻疹斑瘰,游风癣疥,流丹隐疹,痰食风热,痄腮面肿,十种火丹。

用法用量沆瀣丸(《麻疹全书》卷三)、沆瀣丹(《观聚方要补》卷十)。

注意胎寒胎怯面青白者忌之,乳母切忌油腻。

各家论述盖夫脏气流通者必不郁滞,或受毒于胎前,或感邪于涎后,遂尔中气抑郁,则见以前诸证。方内所用黄芩清上焦之热;黄柏清下焦之热;大黄清中焦之热,又藉其有推陈致新之功,活血除烦之力,能导三焦郁火从魄门而出。犹虑苦寒凝腻,复加槟榔、枳壳之辛散,为行气利痰之佐使。川芎、薄荷引头面风热从高而下趋;连翘解毒除烦;赤芍调营活血;牵牛利水,走气分而舒郁;滑石清润,抑阳火而扶阴,又能引邪热从小便而出。

摘录《幼幼集成》卷二

处方21、蓝叶汤

处方吴蓝叶半两,犀角(镑)半两,升麻半两,黄耆(锉)半两,山栀子仁半两,连翘半两,甘草(炙)半两,黄芩(去黑心)1分,大青1分,玄参1分,大黄(锉,炒)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疽疮。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处方22、解毒散

处方黄芩、栀子、连翘、乌梅、苏薄荷、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痘不收靥。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处方23、黄连厚朴汤

处方黄连(酒炒)1钱,楂肉1钱,连翘1钱,陈皮1钱,山栀1钱,柴胡5分,厚朴1钱,六一散2钱半。

功能主治膨胀,独肚腹团团而便坚,脉实大洪数者,乃心脾二经积热,克制金水,而肺胃清气不升,而失下润之化也。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二更时热服。

摘录《风痨臌膈》

处方24、漏芦汤

别名漏芦连翘汤、漏芦散、千金漏芦汤、漏芦煮散

处方漏芦6钱,连翘6钱,白蔹6钱,芒消6钱,甘草6钱,大黄1两,升麻9铢,枳实9铢,麻黄9铢,黄芩9铢。

功能主治小儿热毒痈疽,赤白诸丹毒疮疖,眼赤痛,生翳障。

用法用量漏芦连翘汤(《千金》卷十)、漏芦散(《圣惠》卷九十)、千金漏芦汤(《卫生总微》卷二十)、漏芦煮散(《普济方》卷二八五)。

摘录《千金》卷五

处方25、漏芦汤

处方漏芦1钱,紫花地丁1钱,荆芥1钱,当归1钱,连翘1钱,薄荷1钱,白芷1钱,升麻1钱。

功能主治肿毒。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热服。如治便毒,加猪苓、泽泻;如在上者,加川芎、桔梗;面上,加蔓荆子;下部,加牛膝、木瓜、薏苡仁;如红肿势凶,大便秘结,加大黄3钱,麻黄3钱,甘草4分;如大便不秘,减大黄1钱半,次日红肿尽退,只用神灯照之;若红肿未退,加大黄、麻黄各1钱半,甘草1钱,服至肿消,若红肿未尽,主药及加药各1钱5分,煎服。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处方26、解毒化滞汤

处方防风5分,荆芥5分,枳壳5分,神曲(炒)5分,麦芽(炒)5分,连翘7分,黄芩7分,茯苓7分,前胡7分,桔梗1钱,山楂3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小儿疹后吃食太早,咬指甲,撕口唇,(扌旋)眼毛,看手咬人。

用法用量水1钟,煎5分,作10余次,徐徐服之。

摘录《景岳全书》卷六十三

处方27、避瘟丹

处方紫苏2两,香附4两(童便、醋、盐水、酒四制),苍术2两(土炒),麦冬1两(去心),木香1两(忌火),白扁豆2两(炒黄色),雄黄5钱(研末),薄荷2两,管仲8两(洗净煎膏),连翘2两,山楂肉3两(炒黑),广藿香叶1两(晒燥,研),降香末3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姜1斤捣汁拌入药内,再炼蜜为丸,朱砂飞净为衣,每丸重2钱。

功能主治一切时证伤寒,四时瘟疫疟痢。

用法用量时证伤寒,山楂、薄荷汤送下;疟疾,柴胡、陈皮汤送下;痢疾赤者,当归汤送下,白者淡姜汤送下。小儿、孕妇服半丸。

注意忌生冷鱼腥油腻煎炒。

摘录《医方易简》卷四

处方28、鹅毛管眼药

处方麝香、珍珠、熊胆、冰片、琥珀、炉甘石、硼砂、青葙子、谷精草、桑叶、菊花、密蒙花、决明子、蔓荆子、苍耳子、蚕砂、白蒺藜、薄荷、大黄、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山栀、知母、车前子、生地黄、赤芍药、当归、牡丹皮、荆芥、防风、青蒿、石菖蒲、茯苓、银花、连翘、甘草、玄参、枳壳、苦丁茶、枸杞子、木贼草、望月砂。

制法制成膏剂。

功能主治清火明目,消肿去障。主目赤肿痛,怕光流泪,障翳遮睛,视物模糊。

用法用量点眼用。

摘录《中医方剂临床手册》

处方29、解毒散

处方皂角子100粒(麸炒黑色),连翘1两半,薄荷叶半两(晒干),甘草3钱(半生半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疬子,经宣积取毒尚未退者。

用法用量《普济方》有桔梗。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处方30、辟瘟丹

处方紫苏2两,香附4两(童便、醋、盐水、酒四制),苍术2两(土炒),麦冬1两(去心),木香1两(忌火),白扁豆2两(炒黄色),雄黄5钱(研末),薄荷2两,管仲8两(洗净,煎膏),连翘2两,山楂肉3两(炒黑),广藿香叶1两(晒燥,研),降香末3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生姜1斤,捣汁拌入药内,再用炼蜜为丸,朱砂飞净为衣,每丸重3钱。

功能主治时症伤寒,四时瘟疫、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时症伤寒,山楂薄荷汤送下;疟疾,柴胡陈皮汤送下;痢疾,赤者当归汤送下,白者淡姜汤送下。小儿孕妇,止服半丸。

注意忌生冷、鱼腥、煎炒、油腻。

摘录《奇方类编》卷下

处方31、解余汤

处方黄芩1钱,柴胡1钱,干葛1钱,前胡6分,枳壳6分,赤芍5分,桔梗5分,连翘5分,甘草3分,薄荷3分,茯苓2钱,半夏2钱,川芎1钱。

功能主治伤寒过经不解,发热或潮热,口干舌燥者。

用法用量方中茯苓、半夏、川芎用量原缺,据《家庭治病新书》补。

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一引《孝慈备览》

处方32、解毒合白虎汤

处方生石膏1钱,知母7分,黄连4分,连翘7分,金银花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疹症,烦躁大渴。

用法用量加粳米1撮煎服。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三

处方33、解毒歧良汤

处方土茯苓2两,防己1钱,防风1钱,花粉1钱,角刺1钱,白鲜皮1钱,连翘1钱,川芎1钱,木瓜1钱,当归1钱,风藤1钱,金银花1钱,蝉蜕1钱,米仁1钱,生甘草5分。

功能主治杨梅疮。不问新久骨痛溃烂,壮健者。

用法用量水煎,加酒1小杯服。下部,加牛膝5分。

摘录《惠直堂经验方》卷三

处方34、黄连败毒丸

处方黄连2两,甘草2两,连翘1两,防风1两5钱,羌活1两,细辛1两,薄荷5钱,黄芩1两(酒炒),甘菊花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眼丹。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以白汤送下。

摘录《疮疡经验全书》卷一

处方35、解热化毒汤

处方前胡、桔梗、山楂、木通、丹参、荷鼻、紫草、苏木、连翘、金银花。

功能主治血热发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十一

处方36、遍身生疮药酒

处方虎骨(醋炙)1两,薏苡仁1两,当归4钱,金银花4钱,防风4钱,白茯苓4钱,连翘4钱,怀生地4钱,贝母4钱,苍耳子3钱,羌活3钱,天花粉3钱,白芍3钱,海风藤2钱,黄柏2钱,茅苍术2钱。

制法共入绢袋盛,好酒10斤,浸3日,隔水煮,埋地下7日,出火毒。

功能主治遍身生脓窠疮。

用法用量每饮数杯。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五引王樵邱方

处方37、搐鼻散

处方麻黄根5分,苦丁香5分,红豆10粒,羌活2钱,连翘2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阴湿挟痰之头重。

用法用量鼻吸之。

摘录《嵩崖尊生》卷六

处方38、鲤鳞丸

处方归尾5钱,大黄2钱,荆芥穗2钱,桔梗2钱,乳香(炙)2钱,没药(炙)2钱,黄芩3钱,连翘3钱,防风2钱5分,羌活2钱5分,全蝎1钱,蝉退(去头)20个,僵蚕25条,雄黄7分,牛皮胶(土炒)1两,金头蜈蚣(去头足)4条(分4法制,1条用姜汁涂上焙干;1条用香油涂上焙干;1条用醋涂上焙干;1条用酥炙),穿山甲4两(亦作4制,1两用红花5钱,煎汤煮,焙干;1两用牙皂5钱,煎汤煮,焙干;1两用紫草节5钱,煎汤煮,焙干;1两用苏木5钱,煎汤煮焙干)。

制法上为末,米醋打烂为丸,重1钱2分,朱砂1钱5分为衣,贮瓷瓶,麝香5分养之。

功能主治未成内消,己成多脓,神效异常。主无名肿毒,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1丸,滚酒送下。

摘录《串雅内编》卷一

处方39、漏芦汤

处方漏芦(去芦头)1两,升麻1两,连翘1两,麻黄(去根节)1两,大黄3分,防已3分,木香3分,白蔹3分,沉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附骨疽。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7片,煎至1盏,搅匀,去滓,空心温服。取利2-3行,未利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处方40、解热辟瘟丹

处方佩兰4两,郁金4两,桔梗4两,豆豉6两,杏仁6两,苡仁8两,薄荷3两,蝉蜕4两,枳壳3两,神曲4两,泽泻4两,银花4两,连翘4两。

制法晒脆研细末,水法为丸。

功能主治驱上焦邪气。主温疫。先畏寒,随壮热,头重呕恶,胸闷烦躁,口不作渴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开水送下。轻者2副,重者4副,小儿减半,其病可退。

注意此方只宜于夏、秋,不宜于春、冬两季。

摘录《青囊立效秘方》卷二

处方41、解毒饮

处方防己3两,芎䓖3两,当归3两,忍冬花3两,白鲜皮3两,连翘3两,羌活3两,皂荚半两,萆薢4两。

功能主治霉疮。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霉疮证治》卷下

处方42、丹参膏

处方丹参3两,蒴藋3两,莽草叶1两,踯躅花1两,菊花1两,秦艽2两,独活2两,乌头2两,川椒2两,连翘2两,桑白皮2两,牛膝2两。

功能主治伤寒时行,贼风恶气,在外即肢节麻痛,喉咽痹;寒入腹,则心急胀满,胸胁痞塞,并瘫缓不遂;风湿痹不仁,偏枯拘屈,口喎[音 wāi]耳聋,齿痛头风,痹肿,脑中风动且痛痈,结核,漏,瘰疬,坚肿未溃,及丹疹诸肿无头,状若骨疽者,及恶结核走身中者,风水游肿。

用法用量苦酒5升,麻油7升,煎令苦酒尽,去滓。凡病在外,即肢节麻痛,喉咽痹,寒人腹则心急胀满,胸胁痞塞,内则药之,外则摩之;瘫缓不遂,风湿痹不仁,偏枯拘屈,口喎[音 wāi]耳聋,齿痛头风,痹肿,脑中风动且痛;及痈,结核,漏,瘰疬,坚肿未溃,敷之取消;丹疹诸肿无头,状若骨疽者,摩之令消;恶结核走身中者,风水游肿,亦摩之。其服者如枣核大,小儿以意减之,日5服,数用之悉效。亦用猪脂同煎之。若是风寒冷毒,可用酒服;若毒热病,但单服;牙齿痛,单服之,仍用绵裹嚼之。

临床应用瘰疬有小儿耳后疬子,其坚如骨,已经数月不尽,以帛涂膏贴之,二十日尽消。

摘录《肘后方》卷八

处方43、槐荚子丸

处方槐荚子(麸炒)2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威灵仙(去土)1两,干姜(炮)半两,白矾(烧令汁尽)半两,熟干地黄(焙)1两,连翘1两,当归(切,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续断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痔,因便清血随出者。

用法用量食前陈米饮送下10-2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处方44、解毒承气汤

处方银花3钱,生山栀3钱,小川连1钱,生川柏1钱,青连翘3钱,青子芩2钱,小枳实2钱,生锦纹3钱,西瓜消5分,金汁1两(冲),白头蚯蚓2支。

功能主治峻下三焦毒火。主疫毒。

用法用量先用雪水6碗,煮生绿豆2两,滚取清汁,代水煎药。如神昏不语,人如尸厥,加局方紫雪,消解毒火,以清神识。

各家论述此方用银、翘、栀、芩轻清宣上以解疫毒;黄连合枳实,善疏中焦,苦泄解毒,即所谓疏而逐之也;黄柏、大黄、瓜消、金汁咸苦达下,速攻其毒,即所谓决而逐之也;雪水;绿豆清解火毒之良品。合而为泻火逐毒,三焦通治之良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45、解毒退痈汤

处方归尾、北柴胡、防风、大力子、赤芍、栀仁、甘草、乌药、薄荷、木通、楂肉、枳壳、桔梗、川连、连翘。

功能主治痘疮收完之际,手足遍身成痈毒。

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处方46、解毒散

别名解毒饮

处方金银花5两,甘草1两,木通3钱,防风3钱,荆芥3钱,连翘3钱,牛子3钱。

功能主治痘母。痘未出而先发肿块者。

用法用量解毒饮(《种痘新书》卷十二)。如泄,加诃子、豆蔻;痘红者,加炒黄芩、芍药;疮痒者,加归身、生地,或加何首乌尤佳;疼痛者,加赤芍。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处方47、漏芦散

处方漏芦1两,连翘1两,栀子仁1两,黄芩1两,黄耆1两(锉),防风1两(去芦头),石韦1两(去毛),苦参1两(锉),甘草1两(生,锉),犀角屑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发背疮溃后,脓水不止。

用法用量方中苦参,《普济方》作“人参”。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处方48、干葛解肌汤

处方干葛根、防风、薄荷、前胡、桔梗、小甘草、牛蒡子、蝉退、连翘(去心)。

功能主治麻疹初发热1-2日。

用法用量加淡竹叶、西河柳,水煎服。

摘录《痘疹会通》卷五

处方49、解毒汤

处方川芎、当归、生地、白芍、黄连、黄芩、山栀、牛蒡、连翘、甘草、桔梗。

功能主治疹出谵语如狂;阳毒得泄,疹出稠密红紫而痢下清水;毒尚留连肺胃,疹发后烦热呕吐。

摘录《仁端录》卷十六

处方50、瘰疬结核丸

处方黄耆7分,玄参8分,苦参9分,鼠粘子9分,枳实(炙,去瓤)5分,大黄5分,羚羊角屑5分,麦门冬(去心)5分,连翘4分,青木香4分,人参(去芦)4分,苍耳子4分,升麻4分,茯苓4分,甘草(炙)4分,桂心4分,朴消4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瘰疬结核。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酒送下,日三夜四次。渐加至30丸,以知为度。

注意忌猪肉、五辛、饮酒、热面等。

摘录《外台》卷二十三引《广济方》

处方51、瘰疬煎

处方大贝母1钱5分,半夏1钱,当归尾1钱,穿山甲(炒)1钱,白附子1钱,连翘1钱,桔梗8分,广皮8分,枳壳8分,白僵蚕1钱5分,甘草节5分,白茯苓1钱。

功能主治瘰疬初起。

用法用量加灯心10根,水煎服。

摘录《疡医大全》卷十八

处方52、滴虫汤

处方金银花12g,连翘壳12g,赤茯苓12g,车前子12g,淡竹叶12g,生薏苡仁15g,怀牛膝9g,嫩苦参9g,黄柏6g,生栀子6g,生苍术4.5g,淡黄芩4.5g。

功能主治清化湿热。主滴虫性阴道炎。

用法用量孕妇,去薏苡仁、牛膝,加生白术、怀山药;浮肿,加冬瓜皮、五加皮;头昏痛,加白蒺藜、夏枯草;胃脘不适、便溏,去金银花、黄柏、黄芩、栀子,加老苏梗、藿香梗、炒白术、扁豆衣;腰酸痛,加桑枝;少腹痛,加柴胡、川楝子。

摘录方出《中医临证撮要》,名见《古今名方》

处方53、解毒散

处方连翘、牛子、知母、玄参、荆芥、前胡、地骨皮、黄芩、山栀、木通、甘草。

功能主治麻疹收后,余毒发热。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一

处方54、解毒蕲蛇丸

处方蕲蛇4两,蝉蜕1两,全蝎5钱,川连1两2钱,大枫2两,苦参2两,大黄2两,木通1两5钱,防风1两6钱,荆芥1两,羌活1两5钱,独活1两,豨莶草1两5钱,胡麻2两,苍术2两,银花2两,首乌2两,土茯苓3两,山栀2两,薄荷2两,枯芩1两,甘草1两,元参2两,黄柏2两,连翘1两5钱,川朴1两5钱,朴消1两,苦梗2两,苡米4两。

制法上共研细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泻火解毒,祛风凉血,滑肠利便。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福州方)

处方55、丹参膏

别名丹参煎

处方丹参4两,蒴藋根4两,秦艽3两,羌活2两,蜀椒(汗,去目闭口者)2两,牛膝2两,乌头(去皮)2两,连翘2两,白术2两,踯躅1两,菊花1两,莽草1两。

制法上切,以苦酒5升,麻油7升合煎,苦酒尽,去滓,用猪脂煎成膏。

功能主治伤寒时行,贼风恶气在外,肢节痛挛,不得屈伸,项颈咽喉痹塞噤闭,入腹则心急腹胀,胸中呕逆,缓风不遂,湿痹不仁,偏枯拘屈,口面喎斜,耳聋齿痛,风颈肿痹,脑中风痛,石痈,结核瘰疬,坚肿末溃,赤白瘾疹,诸肿无头作痈疽者,风结核在耳后,风水游肿疼痛翕翕。

用法用量丹参煎(《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摘录《千金翼》卷十六

处方56、解毒消炎膏

处方黄芩480两,连翘320两,南星160两,白芷160两,冬青油48两,薄荷脑96两,冰片192两,汽油1856两,橡胶656两,羊毛脂80两,氧化锌640两,凡士林32两,松香544两。

制法取黄芩至白芷4味,共轧为3号粗末,松香轧为细粉,橡胶轧成薄片,取黄芩等4味粗末,用5倍量90%乙醇按渗漉法提取,滤液回收乙醇,浓缩为稠膏约300两,将橡胶薄片置汽油内,立即搅拌30分钟后,密封浸泡18~36小时;取出置搅拌罐内,搅拌3小时,加入冬青油、羊毛脂、凡士林搅拌1小时,加入氧化锌继续搅拌1小时后,加入松香搅拌2小时,入薄荷脑、冰片和黄芩等浓缩膏,将所有药料加完后,继续搅拌2小时至全部溶解,均匀为止。移入滤胶机内,用80~100目铜筛网过滤,装入桶内密封,静置3-7天,然后涂胶制成胶布。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镇痛。主疖肿,疮痈,乳腺炎,静脉炎,皮下蜂窝组织炎等皮肤化脓性疾患。

用法用量直接贴于患处,每日更换1次。

摘录《中药制剂手册》引天津市先锋中药厂方

处方57、跌打损伤膏

处方生地1两,薄荷1两,独活1两,赤芍1两,川芎1两,川羌1两,连翘1两,香附6钱,荆芥6钱,当归6钱,防风6钱,桃仁6钱,米仁6钱,青皮6钱,加皮6钱,丹皮6钱,杜仲6钱,川柏6钱,玄胡6钱,白芍6钱,白芷6钱,牛膝6钱,红花6钱,白鲜皮6钱,木通6钱,苏木6钱,木瓜6钱,甘草6钱,厚朴6钱,苏梗6钱,枳实6钱,枳壳6钱,秦艽6钱,川断6钱,黄耆6钱,甘松6钱,三棱6钱,山奈6钱,玄参6钱,刘寄奴6钱,骨碎补(去毛)6钱,铅粉72两(炒黄色)。

制法上药先用上等好麻油10斤,浸两三日后入锅煎熬,去滓,再入铅粉用桑枝搅匀,扇至烟尽,候冷浸水中,愈陈愈妙。

功能主治跌打损伤,疯气。

用法用量临用摊膏时,每油1斤加放末药1两(末药方:肉桂1两,制乳香2两,制没药2两,血竭1两,龙骨1两,丁香1两,共为极细末,收藏瓷瓶内听用)。每遇疯气,贴以此膏。

摘录《伤科方书》

处方58、解毒快斑汤

处方连翘7分,牛蒡子(炒研)6分,荆芥7分,防风6分,蝉蜕5个,山楂肉2钱,归尾6分,生地2钱,川芎5分,桔梗8分,黄芩(酒炒)8分,干葛8分,紫草8分。

功能主治痧疹。

用法用量水煎服。加观音柳2-3分更妙,不可多用。

摘录《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处方59、丹参膏

处方丹参8分,白蔹4分,独活4分,连翘4分,白及4分,升麻6分,蒴藋6分,防己5分,玄参5分,杏仁5分(去皮尖)。

制法上切细,以生地黄汁淹渍1宿,以炼成猪膏4升,微火煎五上五下,药成,绞去滓。

功能主治恶肉、结核、瘰疬,脉肿、气痛。

用法用量以摩病处,1日3-4次。

摘录《外台》卷二十三引《延年秘录》

处方60、煎膏药方丹

处方元参5钱,苦参5钱,黄芩5钱,杏仁5钱,白芷5钱,大黄5钱,金银花5钱,天花粉5钱,连翘5钱,归尾1两,赤芍5钱,丹皮5钱,黄耆5钱。

功能主治一切痈疽,恶毒诸疮。

用法用量每一料,用真麻油1斤,真粉心半斤,将各药锉片,入油浸2宿,文武火煎,以药纯黑为度,去滓净,然后研细粉心入药,用桃枝不住手搅,滴水成珠不散为度,再加阿魏末1钱,名阿魏膏。

摘录《胎产指南》卷八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