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01:43:50作者:百科知识库
荔枝核(别名荔仁、枝核、荔核、大荔核。),甘;微苦;性温,理气止痛;祛寒散滞。主疝气痛;睾丸肿痛;胃脘痛;痛经及产后腹痛,本文介绍了含有荔枝核的处方34个。
处方1、蔺花散处方马蔺花半两,川楝子半两,海柑子核(柑皮肉不中食,只核可用)半两,荔枝核半两,附子(炮,切片,羊肾1对,细切,同焙,不用肾)半两,沉香半两,木香1分,熏陆香1分,甘草1分,麝香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元阳气弱,肾精不能制水,循运失时。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入炒生姜、盐茴香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处方2、川楝汤处方川楝子(去核)、小茴香(酒炒)、破故纸(酒炒)、青盐、三棱(煨)、山茱萸(酒蒸,去核)、莪术(煨)、通草、橘核、荔枝核各等分,甘草减半。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一切疝气。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收功,加马蔺花、苍术;如夏、秋之月,暑入膀胱,疝气作痛,加黄连、香薷、扁豆、木通、滑石、车前子。
摘录《回春》卷五
处方3、辟寒丹处方肉桂3钱,茯苓5钱,白术5钱,甘草1钱,橘核3钱,荔枝核3个(捣碎)。
功能主治膀胱寒结,小水甚勤,睾丸缩入,遇寒天更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用肉桂为君,既能温命门之火,复能祛膀胱之寒;白术、茯苓又是利水之剂;橘核、荔核又善定睾丸之痛,非肉桂相引,不能直入而散其寒结也。
摘录《辨证录》卷九
处方4、橘核丸处方橘核子(盐酒炒)2两,川楝子(煨,去肉)1两5钱,山楂子(炒)1两5钱,香附(姜汁浸,炒)1两5钱,荔枝核(煨,研)1两,小茴香(微炒)1两。
制法神曲4两,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症瘕痃癖,小肠膀胱气等。
用法用量每服3钱,淡盐水送下。寒甚,加附子5钱,肉桂3钱,当归1两。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5、硫黄丸别名硫荔丸
处方硫黄(熔化,投水中去毒,研为末)、陈皮、荔枝核(为粗末,炒焦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用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疝气。上冲心腹,甚者手足厥冷,欲死者。
用法用量硫荔丸(《医学入门》卷七)。
摘录《医统》卷六十引《集成》
处方6、蠲痛散处方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去毛,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气刺痛。室女月经不通。
用法用量盐汤、米饮调下2钱。不拘时候。
摘录《妇人良方》卷七
处方7、寒痛散处方荔枝核(炮焦)1两,小茴香(炒)1两,吴茱萸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疝气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好酒入盐少许调服。
摘录《仙拈集》卷二
处方8、调气止痛汤处方白术1钱半(土炒),木香6分,没药5分(去油),生草5分,白芍1钱(炒),上元桂5分(去皮研),青皮1钱(炒),乌药5分(炒),荔枝核3钱(盐水炒),蔻米5分(研),附子1钱,川楝子7分(炒),小茴香1钱(炒),桑螵蛸3钱(盐水炒),竹茹3分(炒),生姜1片。
功能主治一切胃肾虚寒,气直上冲,或呕,疼痛难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处方9、荔核散别名荔枝散
处方荔枝核14个(新者,烧存性),沉香1钱,木香1钱,青盐1钱,食盐1钱,八角茴(炒)1钱,小茴香2钱,川楝子肉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疝气。阴核肿大,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荔枝散(《保命歌括》卷十六)。本方原名荔核丸,据《准绳·类方》改。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七引《德生堂方》
处方10、荔核散处方舶上茴香、青皮(全者)、荔枝核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去火毒,为末。
功能主治肾大如斗。
用法用量每服2钱,酒下,日3次。不过2剂,除根。
摘录《得效》卷九
处方11、荔香散别名神香散
处方荔枝核(炮微焦)、大茴香(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疝气痛极,在气分者,小腹气痛。
用法用量神香散(《医钞类编》卷五)。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12、茴香橘核丸处方小茴香(炒)40两,香附(炙)40两,昆布40两,荔枝核80两,穿山甲(炒)20两,肉桂(去粗皮)16两,橘核(炒)40两,青皮(炒)40两,大茴香40两,补骨脂(炒)20两,木香20两,桃仁(去皮)16两,槟榔40两,玄胡索(炙)40两,川楝子80两,莪术(炙)20两,乳香(炙)20两。
制法上为细粉,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散寒软坚,行气止痛。主各种疝气,睾丸偏坠,坚硬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生姜淡盐汤或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注意忌食生冷。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13、桂荔汤处方白术2两,肉桂2钱,山药1两,小茴香2钱,荔枝核3个(敲碎)。
功能主治温肾中之寒,消睾丸之湿。主寒湿疝气。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九
处方14、海藻溃坚丸别名海藻散坚丸
处方海藻1两,昆布1两,川楝肉1两,吴茱萸(汤泡)1两,木香5钱,青皮5钱,小茴5钱,荔枝核(炒)5钱,玄胡索(炒)5钱,肉桂5钱,海带1两,橘核(炒)1两,桃仁(麸炒,去皮尖)1两,木通7钱。
制法酒湖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木肾如斗,结硬如石。
用法用量海藻散坚丸(《何氏济生论》卷六)。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五
处方15、金疮奇验续指方处方真障香(切片,火上炙,去油)、荔枝核、血竭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续筋接骨。主金疮断指。
用法用量敷患处。
摘录《急救应验良方》
处方16、茴香乌药汤处方茴香(炒,研)钱许,乌药2钱,吴茱萸(汤泡)3或5或7分,破故纸(炒,研)钱许,川萆薢5钱,木瓜2钱,木香钱许,砂仁钱许,荔枝核(炒,研)5钱。
功能主治疝气病初感寒邪或寒湿兼感,未郁为热者。
用法用量亦可浸酒服。或加猪胞(炙,研)钱许;痛引腰脊,加牛膝、杜仲;寒甚,可加肉桂5分至1钱;虚甚,可加人参。
注意郁久成热者,不宜服之。
各家论述茴香、乌药、吴茱萸、破故纸均为治寒湿疝气之病,川萆薢除下部湿邪,木瓜治筋病缓急,木香、砂仁止冷气腹痛,猪胞用为引导。
摘录《顾松园医镜》卷十三
处方17、茴香安肾汤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白茯苓(去皮)1钱,泽泻7分,茴香1钱(炒),破故纸1钱,黄柏8分,木香5分,槟榔1钱,乌药1钱,香附1钱(童便浸经宿),砂仁1钱,玄胡素5分,升麻3分,甘草(炙)5分,荔枝核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左边偏坠,丸如鸡鸭子。
用法用量饥时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
处方18、连茱丸处方黄连(炒)5钱,山栀(炒)5钱,滑石5钱,吴茱萸(泡)5钱,荔枝核(烧存性)3钱。
制法上为末,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乘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白汤送下。
摘录《医统》卷五十六
处方19、八角茴香丸处方山楂、枳实、大茴、吴萸、荔枝核。
功能主治疝气。
摘录《医学传灯》卷下
处方20、二妙散处方荔枝核(炮)、小茴香(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寒疝偏坠肿痛。
用法用量空心烧酒下3钱。
摘录《仙拈集》卷二
处方21、回春丸处方茯苓1两,白术1两,山楂(炒)1两,大茴香1两,吴茱萸1两,荔枝核(炒)1两,枳实8分,橘子核(炒)3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钱5分重。
功能主治舒肝顺气,温中散寒。主疝气。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细嚼,姜汤送下。
摘录《扶寿精方》
处方22、二陈双核饮处方陈皮2钱,青皮(醋炒)2钱,橘核(炒)2钱,荔枝核(炒)2钱,甘草5分,乳香8分,白茯苓8分,半夏8分,没药8分,大茴香8分。
功能主治疝气,遇劳碌、风寒即发,外肾肿大坠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水煎服。
摘录《玉案》卷五
处方23、加味守效丸处方南星2两,山楂2两,苍术2两,白芷1两,半夏(制)1两,枳实(炒)1两,神曲(炒)1两,海藻半两,昆布半两,玄明粉1两,吴茱萸1两,青皮荔枝核1两。
制法上为末,别取神曲糊为丸。
功能主治(疒颓)疝,不痛者。
用法用量空心酒送下。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六
处方24、加味守效丸处方南星2两,山楂肉(酒炒)2两,苍术(炒)2两,白芷1两,半夏(姜制)1两,橘核仁1两,神曲(炒)1两,海藻5钱,昆布5钱,吴茱萸1两,青皮(醋炒)1两,元胡索(醋炒)1两,荔枝核(炒)1两。
制法上为末,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阴肿。因食积不消,湿气下行,致生偏坠,或左或右,睾丸作肿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酒送下。
摘录《金鉴》卷五十四
处方25、加减柴苓汤处方柴胡、半夏、茯苓、甘草、白术、泽泻、猪苓、山楂、山栀、荔枝核各等分。
功能主治和肝肾,顺气消疝。主诸疝。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26、川楝汤处方川楝子(去核)6克,酒炒小茴香6克,酒炒破故纸6克,青盐6克,煨三棱6克,酒蒸山萸肉6克,煨莪术6克,通草6克,橘核6克,荔枝核6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暖肝通络,软坚消肿。主肝气郁滞。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27、萸连栀石丸处方吴萸 黄连 山栀 滑石各15克 荔枝核(烧存性)9克
制法上研为末,以姜汁和丸。
功能主治治温热心痛,引小腹欲作疝者。
用法用量每服3~6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28、茴香丸处方白术30克,白茯苓30克,炒八角30克,吴茱萸30克,荔枝核30克,山楂核30克,橘核90克,枳实24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4.5克。
功能主治温经导滞,理气止痛。主寒凝肝经。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空腹时姜汤送下。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四
处方29、回春丸别名八味茴香丸(《医学入门》卷七)、茴香丸(《仁术便览》卷三)。
处方茯苓30克 白术30克 山楂子30克(炒)枳实24克 八角茴香30克(炒)茱萸30克(炒)橘核90克(炒)荔枝核30克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丸,每丸重4.5克。
功能主治治疝气。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腹细嚼,姜汤送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七
处方30、清香散处方小茴香 荔枝核 青皮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疝气,睾丸肿大。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酒调下。
摘录《仙拈集》卷二
处方31、茴香橘核丸处方小茴香(盐炒)40g 八角茴香40g 橘核(盐炒)40g 荔枝核80g 补骨脂(盐炒)20g 肉桂16g 川楝子80g 延胡索(醋制)40g 莪术(醋制)20g 木香20g 香附(醋制)40g 青皮(醋炒)40g 昆布40g 槟榔40g 乳香(制)20g 桃仁16g 穿山甲(制)20g
性状为黄褐色至棕褐色的水丸;气香,味微酸、辛、苦。
炮制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散寒行气,消肿止痛。用于寒疝,睾丸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规格每100丸重6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2、橘核丸处方橘核(盐酒炒)60克 川楝子(煨,去肉)山楂子(炒)香附(姜汁浸,炒)各45克 荔枝核(煨,研)小茴香(微炒)各30克 神曲120克
制法上药研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症瘕痃癖,小肠膀胱等气。
用法用量每服9克,淡盐水下。寒甚,加附子15克,肉桂9克,当归30克;有热,加黑山栀21克;疝气症,寒热不调者,加黑栀、吴茱萸入丸中更佳;若胞痹小便不利,去小茴香,加茯苓、车前子、丹参、黑山栀。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33、木香楝子散处方川楝子30个(巴豆20枚,同炒黄赤色,去巴豆)萆薢15克 石菖蒲30克(炒)青木香30克(炒)荔枝核20枚(炒)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肠疝气,膀胱偏坠,久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人麝香少许,空腹时用炒茴香盐酒调下。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六
处方34、暖宫定痛汤处方橘核9克,荔枝核9克 小茴香9克 葫芦巴9克 延胡索9克 五灵脂9克 川楝子9克 制香附9克 乌药9克
功能主治暖宫散寒,行气活血,化瘀定痛。治慢性盆腔炎或不孕,属于下焦寒温汽血凝结者。症见腰痛,少腹发凉,隐隐作痛,白带清稀;畏寒喜暖。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刘奉五妇科经验》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