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含有生姜的处方(四十一)

更新时间:2023-02-09 01:41:18作者:百科知识库

含有生姜的处方(四十一)

生姜(别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生姜汁、姜),味辛;性温,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小编整理出含有生姜的处方共412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401~2460共60个。

处方1、长生活命丹

处方人参2钱,生姜2片,莲子8个,麦芽(炒)5分。

制法锅焦饭研末,

功能主治开胃。主产后脾虚伤食,或误服消导,大伤脾胃,不进饮食者。

用法用量上4味水煎,每1钟调饭末3-5匙服。

摘录《女科指掌》卷一

处方2、二柴胡饮

处方陈皮1钱半,半夏2钱,细辛1-2钱,厚朴1钱半,生姜3-7片,柴胡1钱半或2-3钱,甘草8分。

功能主治四时外感,或其人元气充实,脏气素平无火,或时逢寒胜之令,本无内热等证者。

用法用量水1钟半,煎7-8分,温服。如邪甚者,可加羌活、白芷、防风、紫苏之属,择而用之;如头痛不止者,加川芎1-2钱;如多湿,加苍术;如阴寒气胜,必加麻黄1-2钱,或兼桂枝。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3、防风汤

别名防风散

处方防风2两,麻黄2两,秦艽2两,独活2两,当归1两,远志1两,甘草1两,防己1两,人参1两,黄芩1两,升麻1两,芍药1两,石膏半两,麝香6铢,生姜2两,半夏2两(一方用白术1两)。

功能主治肢体虚风,微痉发热,肢节不随,恍惚狂言,来去无时,不自觉悟;亦治脚气缓弱。

用法用量防风散(《证治要诀类方》卷三)。有热,加大黄2两;先有冷心痛疾者,倍当归,加桂心3两,不用大黄。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方中明言功用胜于续命、越婢、风引诸汤,考其药味与防风散、大鳖甲汤相同者。及方后又云,有热加大黄,有寒加桂心,总不出大鳖甲汤、防风散中之法。

摘录《千金》卷七

处方4、地黄散

处方生地黄8两,生姜5两。

制法上各切,同炒干,为散。

功能主治室女经络寒凝,月水不通,心烦腹满,腰脚急痛;及产后血气不和,血块时攻心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5、白术散

处方白术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茯苓1两半,葛根1两,麦门冬2两(去心),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自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阻病,心中愦愦,头闷目眩,四肢沉重,恶闻食气,好吃酸咸果实,多卧少起,3月4月皆多呕逆,百节酸疼,不得自举。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五

处方6、加味麻黄汤

处方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半夏、橘红、苏叶、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伤寒嗽,恶寒无汗,脉紧。

摘录《类证治裁》卷二

处方7、白术散

处方白术1两,白茯苓1两,芎藭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干姜半两(炮裂,锉),草豆蔻1两(去皮),厚朴3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自瓤,焙),当归3分(锉,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霍乱,吐泻过多,伤冷,胎脏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8、当归散

处方当归(切,焙)2两,甘草(炙.锉)2两,人参半斤,生干地黄半斤(以生姜半斤,取汁,浸1宿,切、焙),白茯苓(去黑皮)1两,杏仁(麸炒,去皮尖双仁)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吐血,咳嗽烦满。

用法用量每服2-3钱匕,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9、半夏汤

处方半夏3两(洗),生姜4两,桔梗2两,吴茱萸2两,前胡3两,鳖甲3两(炙),枳实2两(炙),人参1两,槟榔子14枚。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腹内左肋痃癖硬急气满,不能食,胸背痛者。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2升7合,去滓,分温3服,如人行8-9里久。

注意忌猪羊肉、饧、苋菜等。

摘录《外台》卷十二引《延年秘录》

处方10、六物解肌汤

处方葛根4两,茯苓3两,麻黄2两,牡蛎2两,生姜2两,甘草1两。

功能主治伤寒发热,身体疼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再服后得汗,汗通即止。

注意忌酢物。

摘录《千金》卷九

处方11、加味黄连香薷饮

处方黄连1钱,香薷3钱半,厚朴2钱,扁豆2钱,甘草1钱,芍药3钱,生姜3片。

功能主治痢疾发于夏月暑时,有表症。

摘录《治痢南针》

处方12、防风散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白芷1两,桔梗1两(去芦头),远志半两(去心),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芎䓖1两,当归1两(锉,微炒),黄耆1两(锉),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桂心1两,赤小豆1合(炒熟),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托里内补。主大疮热已退,脓血不止,疮中肉虚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黄耆汤调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六十一

处方13、贝母汤

处方贝母(去心)1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0枚,生姜(切,焙)1两,石膏(碎)1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锉)1两,五味子半两,白术(锉)半两,淡竹叶1握(切)。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乳石发,上气肺热,呀嗽,多涕唾。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下蜜2钱搅匀,空心温服。若取利,入芒消1字,汤成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处方14、艾肠泥

处方藏瓜姜糟60钱,熟地黄60钱,生姜(擦)12钱,艾15钱。

制法置擂盆内,研烂为泥。

功能主治打扑筋挛,骨闪挫,及久年打扑痛。

用法用量摊好厚纸上,再以纸覆其上,敷患处,烧铁馒烙熨纸上。

摘录《中国接骨图说》

处方15、加减茯苓丸

处方陈皮(盐水炒)2两,半夏2两(用白矾、牙皂、生姜各1两煎汤,浸7日),白茯苓(去皮)1两5钱,风化消1两3钱,海桐皮(酒洗)1两,片子姜黄1两,木瓜1两,薄桂(去皮)5钱,甘草(炙)4钱,白芍(酒炒)2两,黄耆(盐水炒)2两。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竹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湿痰壅滞,经络不通,两臂作痛,不能梳洗,及治手足疼痛麻痹,行步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白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

处方16、加味五皮汤

处方羌活、五加皮、苍术、桂技、木通、防风、猪苓、桑白皮、甘草、生姜皮、灯草。

功能主治痘靥之后,或面目虚浮,四肢肿满者。

摘录《痘疹全书》卷下

处方17、加味六皮煎

处方大腹皮、桑白皮、五加皮、茯苓皮、生姜皮、木瓜、橘皮、姜黄、灯草。

功能主治产后肿满,腰以下更甚,而无光泽,小便短少者。

用法用量以水2盏,煮取1盏,温服。

摘录《产科发蒙》卷四

处方18、半夏饮子

处方制半夏8分,厚朴(炙),人参6分,白术6分,生姜(切)6分,枣6分,粳米2合,橘皮4分。

制法上切细。

功能主治胃反,饮食吐逆,水谷不化。

用法用量以水2大升,煎取1升,去滓,分温4服,空肚服2服。

注意忌羊肉、饧。

摘录《外台》卷八引《万全方》

处方19、半夏橘皮汤

处方半夏(汤洗10遍,切,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别研)1两,麻黄(去根节)1两1分,赤茯芩(去黑皮)1两1分,柴胡(去苗)1两1分,生姜(切,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咳。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20、半夏汤

处方人参2两,茯苓2两,生姜3两,白蜜5合,半夏3升(洗)。

功能主治胸中乏气而呕欲死,及干呕。

用法用量以蜜纳6升水中,烧之百过,以余药合投中煮得3升,分4服。

注意忌冷食。

摘录《医心方》卷九引《范汪方》

处方21、白僵蚕散

处方白僵蚕1两(微炒),天麻1两,独活1两,麻黄1两半(去根节),乌犀角屑2分,白附子半两(炮裂),藿香半两,天南星半两(炮裂),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以生姜半两去皮,同捣令烂,焙干),龙脑1钱(研入)。

制法上为细散,入研了药令匀。

功能主治妊娠中风口噤,心膈痰涎壅滞,言语不得,四肢强直。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生姜、薄荷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22、六般芍药饮

处方白术1钱,白芍3钱,甘草1钱,紫苏2钱,大枣2个,苦楝皮3钱,使君子肉7个,黄糖1钱,生姜3片。

功能主治小儿虫积腹痛日久,形瘦骨立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方中芍药、甘草和中而止痛;紫苏、使君子肉、苦楝皮杀虫;黄糖为引。

摘录《人己良方》

处方23、化滞汤

处方生杭芍1两,当归5钱,山楂6钱,莱菔子5钱(炒,捣),甘草2钱,生姜2钱。

功能主治下痢赤白,腹疼,里急后重初起者。

用法用量若身形壮实者,可加大黄、朴消各3钱下之。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24、加减麻黄汤

处方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大力、沙参、川芎、赤芍、桔梗、甘草、生姜。

功能主治麻疹初起,时令大寒。

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处方25、六物汤

处方四君子加酸枣仁、生姜。

功能主治振悸不得眠。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十四

处方26、必胜散

别名必效散

处方附子1枚(端正重8钱者,生,去皮脐,切为4段,生姜自然汁1大盏,浸1宿,慢火炙干,再于生姜汁内蘸,再炙再蘸,渗尽姜汁为度),高良姜、附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风寒客搏阳经,偏正头痛不可忍,及阳虚头痛,连绵不愈。

用法用量必效散(《易简方》)。

注意忌热物少时。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27、开元固气丸

处方新鲜地骨皮(即枸杞子根)4两,生姜4两。

制法共捣如泥,以绢包于囊上。

功能主治各种疝气初起,寒热疼痛,如欲成囊痈者。

用法用量其痒异常,一夕即消,永不再发。

摘录《集验良方拔萃》卷二

处方28、加味参橘饮

处方人参1钱,白术2钱,砂仁3分,厚朴1钱,橘红4分,当归1钱,香附5分,甘草3分,生姜3片,竹茹1丸(一方加夏曲8分)。

功能主治顺气理血,豁痰导水。主妊妇1-2月,恶阻呕逆,烦闷嗜卧。

用法用量若无力服参,去之亦可。

摘录《胎产秘书》卷上

处方29、化癖丸

处方生姜(切片子,晒干为末)2钱,丹砂(研)2钱,巴豆霜1字,硇砂(研)2钱,白滑石(捣研)2钱。

制法上为末。粟米饭为丸,如黄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乳癖,肌瘦寒热,胁下鞕痛。

用法用量每服2丸,奶食后临卧薄荷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处方30、九宝汤

处方真厚朴(去粗皮)3两,半夏3两(沸汤泡9次,切片焙干,作粗末),2味和作一处,用生姜12两,净洗,和粗皮捣令细,同厚朴、半夏罨一宿,晒干,却入下药:甘草(炙),桔梗1两(去芦头,切碎,酒炒金黄色),藿香3两,陈皮3两,人参1两,紫苏叶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和中化痰,快脾胃。

用法用量每服3大钱,水1盏,加紫苏10叶,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二引《卫生家宝》

处方31、白石脂丸

处方白石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当归(锉,炒)1两,干姜(炮)3分,赤石脂3分,诃黎勒皮3分,陈橘皮(去白,焙)半两。

制法上为末,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洞泄。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腹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32、半夏汤

处方南星4两,半夏4两,生姜半斤,皂角2挺。

功能主治痰饮。

用法用量上以白水淹过得药1寸许,同煮干,仍用温水浴过,锉片,晒干为末,加丁香、缩砂各半两,甘草1两半,再入熟粟米粉半升,空心,沸汤点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五引罗监税方

处方33、半夏丸

处方半夏7枚(圆大者,汤洗7遍,切。生姜汁浸1宿,焙),定粉(研)1钱,白矾(烧令汁尽)1钱。

功能主治小儿痰嗽。

用法用量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3-5丸,食后浓煎白茅根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处方34、伏龙肝汤

别名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如弹丸)7枚,生地黄4升(1方5两),生姜5两,甘草2两,艾叶2两,赤石脂2两,桂心2两。

功能主治崩中,去赤白,或如豆汁。

用法用量伏龙肝散(《普济方》卷三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以伏龙肝、赤石脂固脱,而兼桂、艾温经,地黄滋血,甘草、生姜开提胃气,以和寒热之性也。

摘录《千金》卷四

处方35、加味耆桂五物汤

处方黄耆、桂枝、白芍、归尾、桃仁、牛膝、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真中风后遗偏瘫,血压正常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本方为温通血络之剂,用仲景耆桂五物以温补活血通络,加归尾、桃仁、牛膝,以活血化瘀,故适用于真中风后遗偏瘫。

摘录《杂病证治新义》

处方36、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锉)2两,独活(去芦头)2两,防己2两,秦艽(去苗土)2两,黄耆2两,芍药2两,白术2两,芎䓖2两,远志(去心)2两,石膏(碎)3两,升麻2两,石斛(去根,锉)3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2两,丹参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甘草(炙,锉)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5遍)2两,天门冬(去心,焙)2两,薏苡仁(炒)2两半,羚羊角(镑屑)2两,五加皮2两,熟干地黄(焙干)1两半,麻黄(去节,先煎,掠去沫,焙干)1两半,地骨皮2两,人参2两,茯神(去木)2两。

功能主治风痱,四肢不收,言语謇涩。

用法用量每以6钱匕,水3盏,煎至1盏半,去滓,分温2服,空心、夜卧服之。若觉心中烦热,每煎将熟,别入竹沥1合,更煎3沸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

处方37、白英丸

处方白英5两,白蔹3两,紫草2两,芒消(研)2两,大黄(锉)2两,茵陈蒿1两,葶苈子(纸上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中焦热结,胃气郁伏,身发黄疸。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早、晚食前用蜜汤送下,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38、六厘散

处方南星1两(用羌活、生姜同煮,无白心为度),半夏1两(如南星制),黄耆1两(蜜炙),姜黄8钱,朱砂1钱,胡黄连2钱5分,麝香1分,冰片半分。

制法上为细末,瓷瓶收固,勿见日色,勿近暖处。

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每用6厘,急惊风,用羌活、荆芥汤下;慢惊,用姜、枣汤下;饮食不消,用山楂、麦芽汤下。

摘录《良朋汇集》卷四

处方39、半夏汤

处方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胃痰滞,伤寒4日呕哕频烦,头疼大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40、立效散

处方晚蚕沙(醋浸1宿,焙干称)1两,当归(酒浸,焙干)1两,女子头发(焙焦)1两,乌龙尾(即久尘灰,生姜自然汁浸,焙干。)1两,旧棕叶(烧存性)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血崩,及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2钱,热酒调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引《经验良方》

处方41、橘皮汤

处方人参1两,白术1两,橘皮2两,甘草(炙)2两,生姜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呕吐反逆,食饮不下。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煎取3升,每服1升,食前服,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九引《范汪方》

处方42、白术散

处方曲末2升,麦糵末1升,生地黄(肥者,切)3升,白术8两,牛膝(切)3升,桑甘(金色者,锉)3升,姜黄8两(一作干姜),当归14分,生姜(和皮切)3升,桃仁2升,杏仁2升(去皮尖及双仁者,热熬),近用橘皮8两。

制法上切细,于臼中以木杵捣之如泥,纳瓶中,以物盖口封之,勿令泄气。

功能主治妇人腹内冷癖,血块虚胀,月经不调,瘦弱不能食,无颜色,状如传尸。

用法用量蒸于1大石米中,饭熟出,入停屋下3日,开出晒干,捣为散,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2次,渐加至1匕半。若不能散,蜜丸服之亦得,每服30丸,日2次。

注意初服10日内忌生冷难消之物,以助药势。过10日外,百无所忌,恣口任意食之,人肥健,好颜色。忌桃、李、雀肉、芜荑。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四

处方43、半夏丸

处方半夏(汤洗去滑,生姜汁制,焙干)半两,芎藭半两,蜀椒(去目及闭口者,炒出汗)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贝母(去心,微炒)半两,桑根白皮(锉碎,炒)半两,款冬花(去枝梗,焙)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紫菀(去苗土,焙)1两,干姜(炮裂)半两,钟乳(研)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细)半两。

制法上药先将前十味捣罗为细末,与钟乳、杏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上气胸满,昼夜不得卧。

用法用量每服3-5丸,粥饮送下,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44、白术丸

处方白术3分,干姜(炮)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人参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主脾胃受湿,濡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心米饮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45、二香丸

处方木香2两,槟榔(锉)2两,鸡舌香1两半,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半,当归(锉,焙)1两半,陈橘皮(汤去白,焙)1两半,诃黎勒皮(煨)1两半,生姜(切,焙)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妨闷,不下食,瘦弱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煎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处方46、白术汤

处方白术2两,人参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腹胀不能食,背上冷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1日2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47、加减防风汤

处方防风、荆芥、羌活、独活、川芎、甘草、生姜、芍药、大枣。

功能主治三时太阳经身痛、头痛、风湿等症。

摘录《伤寒大白》卷一

处方48、九味汤

处方黄耆(锉)1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陈皮(汤浸,去白,焙)1分,白术1分,诃黎勒皮1分,防风(去叉)1分,甘草(炙,锉)1分,桂(去粗皮)1分,细辛(去苗叶)1分。

功能主治肺气虚冷,胸中气微,不能太息,形体怯寒,鼻多清涕。

用法用量上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9分,去滓,空心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六引《护命》

处方49、白术汤

处方白术3两,柴胡(去苗)3两,生姜(去皮,薄切,焙干)3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3两,桂(去粗皮)3两,甘草(炙,锉)1两,槟榔(锉)10枚。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痞气,胁肋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微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处方50、六生散

别名菖蒲散

处方生地黄根2斤,生姜1斤,生菖蒲根1斤,生枸杞根1斤,生乌头1斤,生章陆根1斤。

功能主治消症逐血,补诸不足,令人肥白。主阴虚血瘀,风湿外侵,身体羸瘦,周身关节酸痛;五劳七伤,五缓六急;寒热,胀满大腹,中风垂曳;急风痹,身躯拘痛;腰膝痹。

用法用量菖蒲散(《圣济总录》卷二十)。

注意忌猪羊肉、冷水、芜荑、饧。

摘录《医心方》卷十三引《范汪方》

处方51、百粒丸

处方川黄连1两,厚朴1两,吴茱萸1两(用生姜1两擦碎,同淹1宿,炒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小儿即小丸如泰米大。

功能主治泻痢。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陈米饮送下;粟米饮送下尤妙。如泻甚者,加肉豆蔻1个,没石子2个。

摘录《百一》卷十九引钱季华方

处方52、加味六郁汤

处方香附、山栀(姜制)、苍术、神曲、川芎、当归、山甲、乳香、没药、半夏、茯苓、生姜。

功能主治顺气宽中。主流注因暴怒所伤,抑郁所致,胸膈痞闷,中气不舒者。

摘录《顾氏医径》卷六

处方53、白术丸

处方白术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人参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虚冷,不能食,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温酒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54、加味黄耆五物汤

处方生箭耆1两,于术5钱,当归5钱,桂枝尖3钱,秦艽3钱,广陈皮3钱,生杭芍5钱,生姜5片。

功能主治历节风证,周身关节皆痛,或但四肢作疼,足不能行步,手不能持物。

用法用量热者,加知母;凉者,加附子;脉滑有痰者,加半夏。

各家论述《金匮》黄耆五物汤治风痹;加白术健脾补气,即以逐痹;当归以生其血,血活自能散风;秦艽为散风之润药,性甚和平,祛风而不伤血;陈皮为黄耆之佐使,引肌肉经络之风达于皮肤而外出。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55、加味三拗汤

处方杏仁(去双仁,不去皮尖)2钱半,麻黄2钱,生甘草5分,羌活8分,桔梗8分,防风(去芦)1钱,生姜3钱(切细)。

功能主治咳嗽因于寒,误服凉药失声者。

用法用量水煎,带热服。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四

处方56、六神散

处方蝼蛄1枚(去肚肠),蜜蜂7枚(2味用泥半指厚裹遍,以熟炭1斤,湿煅候泥干通红,去火放冷,取出,于乳钵内细研,不罗),商陆根汁半盏,生姜汁3分,生蜜3分,绿豆末1钱匕。

功能主治癞病。

用法用量上药一处和匀,更用温酒调下,只作1服。约半日许发动,恶心涕唾汗出,仍吐出涎,渴时频与温米汤吃。若是吐多泻多,或更有血,勿疑,是病出也。如吐泻后腹痛,取下1块大小如鸡子,有诸般颜色者,此是病根也。如不思食,以甘草2寸,黄连2条,水1盏,煎至半盏,温吃其药。即不以老小强弱,都作1服。若是半日以来未发动,即更服樟柳根等汁投之,尚未觉,更与吃无妨。面上有如紫疼痛未消者,用干斑蝥未,以生油调成膏,敷患上约半日许,(疒咅)(疒畾)胀起,以软帛子揩拭去药,以棘针挑破近下、令水出自干,即不得剥其疮皮。斑蝥不得另入口眼。若面上有小尖(疒咅)(疒畾)子者,不用斑蝥,却以熟艾入胆矾少许,纸杵作钗股大小艾炷,灸之,每个灸1炷。如手脚上下有疮未愈,煎甘草热汤淋洗,更以白药子3两,甘草1分,荆芥10穗,一处捣罗为末,干贴。

注意切忌风及房室事、动风发气、盐、醋料物等物。只得吃淡粥过100日。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57、风气痛膏

处方葱汁、蒜汁、生姜汁、凤仙花汁、乌药、草乌、干姜、官桂、红花、当归。

功能主治风气痛。

用法用量烧酒浸药片,收干入油麻油煎松香收。

摘录《疡科选粹》卷八

处方58、加味香苏饮

处方苏叶1钱半,陈皮1钱2分,香附1钱2分,防风1钱,荆芥1钱,蔓荆子1钱,川芎7分,甘草7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时邪感冒,伤风伤寒,发热,头痛项强,鼻塞声重。

用法用量水1钟半煎服。覆似汗。

摘录《内科摘录》卷一

处方59、加味越婢加半夏汤

处方麻黄2钱,石膏(煅捣)3钱,生山药5钱,寸麦冬(带心)4钱,清半夏3钱,牛蒡子(炒,捣)3钱,元参3钱,甘草1钱5分,大枣3枚(擘开),生姜3片。

功能主治素患劳嗽,因外感袭肺,而劳嗽益甚,或兼喘逆,痰涎壅滞者。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60、半夏桂枝汤

处方半夏6钱,秫米1两,白芍6钱,桂枝4钱,炙甘草1钱,生姜3钱,大枣2枚(去核)。

功能主治饮退得寐,舌滑,食不进者。

用法用量水8杯,煮取3杯,分温3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