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01:41:14作者:百科知识库
生姜(别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生姜汁、姜),味辛;性温,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小编整理出含有生姜的处方共412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161~2220共60个。
处方1、安宫散处方附子(炮)2钱,阿胶(炒)2钱,五味子2钱,黄耆(炙)2钱,山药2钱,当归2钱,熟地黄2钱,赤芍2钱,木香2钱,甘草(炙)2钱,生姜半两(炒黑),糯米1勺(炒焦)。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安胎。主半产,妊娠血气虚弱,不能卫养,数月而堕。
用法用量每服半两,苎根3寸,水煎,通口服。
注意忌生冷。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八引郑氏方
处方2、半夏汤处方半夏半两(生姜汁淹浸1宿,切,焙),贝母(去心)1两,柴胡(去苗)1两,猪牙皂荚(炙,去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咳嗽痰壅。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5片,同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3、安神散处方人参(去芦)半两,白茯苓1两,远志(去心)1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官桂(去粗皮)半两,益智半两,肉豆蔻半两,槟榔半两,诃子半两,青橘(去白)半两,川芎半两,蓬莪茂半两,干姜(炮)半两,白术半两,附子(炮)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炙)1两,黄耆1两,半夏1两,当归1两,荆三棱(炮)1两,神曲(炒)1两,麦糵(炒)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气劳。
用法用量每服2钱,入盐1捻,水1盏,同煎至7分,和滓温服。
摘录《传家秘宝》卷下
处方4、白术丸处方白术3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干姜(炮)1两半,黄耆(锉)1两半,人参1两,甘草(炙)1两,当归(切,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积虚冷,肠风痔瘘,面色萎黄,日渐羸瘦,虚劣。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处方5、加味桂枝汤处方桂枝8分,白芍1钱5分,甘草5分,怀牛膝2钱,川牛膝1钱5分,当归2钱,蚕砂4钱,秦艽1钱,防风1钱,红枣五枚,生姜3片。
功能主治中络。风入肌表,肌肉不仁,或手指、足趾麻木。
摘录《医醇剩义》卷一
处方6、半夏苏子汤处方半夏5两(洗),苏子1升,生姜5两,大枣40个(擘),橘皮3两,桂心3两,甘草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卒上气,胸心满塞。
用法用量水7升,煮取2升7合。分3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
摘录《外台》卷十引《深师方》
处方7、加减羌活汤处方羌活1钱,防风1钱2分,苍术1钱,川芎1钱,白芷1钱,甘草1钱,陈皮8分,北细辛2-3分,生姜1钱,葱白5寸。
功能主治伤风寒,头痛、身痛、憎寒、壮热、脉浮紧、无汗,及四时不正之气。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取微汗。如自汗者,去苍术,加白术,或加黄耆;胸满,加枳壳、桔梗;呕逆,加半夏;喘促,加杏仁。
摘录《会约》卷三
处方8、加味四物汤处方川芎1钱,白芍1钱,知母1钱,瓜蒌仁1钱,生地2钱,当归2钱,诃子2钱,冬花6分,桔梗4分,甘草4分,兜铃4分,生姜1大片。
功能主治生产半月后,干嗽有声,痰少者。
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
处方9、加味神术汤处方白术1钱,茅术1钱,当归1钱5分,茯苓2钱,苡仁4钱,厚朴1钱,砂仁1钱半,夏曲3钱(炒),佩兰叶1钱,川牛膝1钱5分,荷叶1角,生姜2片。
功能主治伤湿,四肢倦怠,食少胸痞。
摘录《医醇剩义》卷一
处方10、白术丸处方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烟出7遍)1两,当归(微炒)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熟干地黄(微炒)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搜和,涂酥为剂,捣令匀熟,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阻病,头疼,肩背烦闷,气胀,下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早晨、日晚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四
处方11、白头翁煎处方白头翁2两,牛膝3分(去苗),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3分,羌活3分,赤芍药3分,赤茯苓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防风3分(去芦头),虎胫骨1两(涂酥,炙微黄),牡丹半两,当归2分,酥、生姜汁。
制法上为细散,用好酒5升,都煎如饧。
功能主治四肢疼痛,至夜转甚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服1茶匙,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服药后仍须炒蚕砂熨之为妙。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12、二圣汤处方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大黄(锉,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久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酒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处方13、伏龙肝散处方伏龙肝5升,人参1两,麝香2两,生姜4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崩中下血数升,气欲绝。
用法用量以水1大斗煮土,取2升,下药,煎取1升半;更别研伏龙肝1鸡子许,并麝香纳汤中,搅令匀,分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二
处方14、白术散别名白术汤
处方白术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槟榔3分,紫苏茎叶3分,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木香半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桂心3分,诃黎勒皮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上气,及心腹气胀,不能饮食,呕吐酸水。
用法用量白术汤(《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摘录《圣惠》卷三十
处方15、白术散处方白术半两,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青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赤茯苓1两,大腹皮1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木香半两,前胡2两(去芦头),槟榔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不散,胸中噎塞,不下食,时时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16、加味二陈汤处方橘红1钱,半夏1钱5分,茯苓2钱,白术1钱,苡仁4钱,枳壳1钱,砂仁1钱,苏梗1钱,花椒子24粒,生姜3片。
功能主治胃咳。咳而呕恶,甚则呕虫。
摘录《医醇剩义》卷三
处方17、地黄煎别名地黄煎丸、地黄蒸丸
处方地黄(生,取汁)6升,天门冬(生,取汁)3升,醇酒1升,生姜(取汁)2两,白蜜2合,鹿髓2合,牛膝2合,大枣(煮,去皮,研成膏)2合,石斛(去根)1两,黄耆(锉)1两,茯神(去木)1两半,枳壳(炒,去瓤)3钱,芎穷3钱,甘草1两(巳上6味并捣为末)。
制法上先将地黄、天门冬、酒三物,慢火煎减半;次下姜汁、鹿髓,再煎减半;次下枣膏、蜜、煎如稠糖,侯小冷,细石斛等6味药末于铜器中,重汤上熬,勿住手搅,候可丸,即取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足厥阴经有余,筋实极,足下满痛,四肢筋急。
用法用量地黄煎丸(《圣济总录》卷九十二)、地黄蒸丸(《医学从众录》卷一)。
摘录《普济方》卷十五引《千金》
处方18、半夏汤处方半夏1升(洗),生姜1斤,桂心6两,吴茱萸30颗。
制法上切细。
功能主治胸膈不利,腹中胀,气急妨闷。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4合,绞去滓,分温5服。服别相去如人行6-7里,进1服,快利为度。
注意忌羊肉、饧、生葱、油腻。
摘录《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处方19、对金丸处方苍术1斤(茅山者,米泔水浸),厚朴12两,粉草6两,白茯苓3两,陈皮12两,半夏3两(姜汁浸),枳壳2两(麸炒),小红枣120枚(去核),生姜4两(切片)。
制法上共和一处,用罐1个,内用水15碗,慢火煮干,取出捣成饼,晒干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肚腹饱胀积食。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白汤送下。
摘录《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处方20、白术丸处方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后,腹中冷气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日4-5次。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
处方21、白术汤处方白术1两,人参3钱,桔梗(锉,炒)3钱,诃黎勒(煨,取皮)3钱,桂(去粗皮)3钱,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半夏(汤洗7遍,生姜汁制)半两,甘草(炙,锉)半两,五味子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咳嗽,呕吐涎沫,心胸不快,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煎取8分,去滓温服,1日2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22、白药散处方白药2两半,生地黄汁3合,生藕汁1合,生姜汁少许。
制法上4味,捣白药为末。
功能主治衄血,汗血。
用法用量先煎三物汁令沸,每以半盏,入熟水1合,白药末2钱匕,搅匀;食后温饮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
处方23、半夏厚朴汤别名厚朴汤、大七气汤、四七汤、厚朴半夏汤、七气汤、四七饮
处方半夏1升,厚朴3两,茯苓4两,生姜5两,干苏叶2两。
功能主治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厚朴汤(《圣济总录》卷一二四)、大七气汤(《三因》卷八)、四七汤、厚朴半夏汤(《易简方》)、七气汤(《直指》卷五)、四七饮(《杏苑》卷四)。
各家论述1.《金鉴》:此病得于七情郁气,凝涎而生,故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茯苓佐半夏,以利饮行涎,紫苏芳香,以宣通郁气,俾气舒涎去,病自愈矣。2.《金匮方歌括》:方中半夏降逆气,厚朴解结气,茯苓消痰;尤妙以生姜通神明,助正祛邪;以紫苏之辛香,散其郁气。郁散气行,而凝结焉有不化哉。
临床应用1.梅核气:张某,女,52岁、半年来咽部似有所塞,犹如梅核,如絮如膜。咽不下,咯不出,腹部作胀,有气攻冲,大便秘结,得矢气则舒,苔薄腻,脉沉弦。气机失畅,痰凝气滞,化痰导滞为主,半夏厚朴汤加枳实9g、姜竹茹9g、莱菔子9g、全瓜蒌12g、生甘草1.5g,2剂后咽部阻塞感消失,精神好转。2.胃脘痛:谢某,男,21岁,脘痛牵引两胁,胸闷嗳气频频,纳谷乏味,口渗清涎,脉象弦滑,舌苔薄腻。病起肝郁气滞,痰湿内阻,胃失和降,拟半夏厚朴汤损益,姜半夏1钱半、制厚朴6分、云茯苓4钱、苏叶1钱半、大麦芽4钱、炒枳壳1钱半、新会皮1钱半、粉甘草8分。服上方2剂后,脘痛大减,惟负重力屏气后又致胸闷且痛,原方加竹茹3钱,红枣4枚,2剂后愈。3.眩晕:徐某,男,46岁,头晕,目眩,耳鸣,作泛呕吐2天,视物旋转,头不能转侧,动则眩晕更甚,不思食,食入作泛呕吐。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中医会诊,除上述症状外,观形体稍胖,闭目怕睁,时有干恶,苔白腻,舌质稍胖淡,脉弦滑。拟下气消痰,降逆和胃,佐平肝熄风。取半夏厚朴汤加减:制半夏10g、川厚朴10g、云茯苓10g,老苏梗10g、珍珠母(先煎)30g、双钩藤(后入)15g、代赭石(先煎)15g、广皮5g、炒苍术10g、建泽泻10g,5剂。服3剂后,自觉眩晕好转,能进些饮食,5剂毕,行动自如。
摘录《金匮》卷下
处方24、白术丸处方白术1两半,人参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甘草(炙)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胃风腹胀,飧泄下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日4-5次,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处方25、橘皮汤处方橘皮3两,生姜4两,茯苓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天行壮热,呕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1升5合,去滓,分5-6次温服,中间任食,1日服尽。
注意忌大酢、蒜、面。
摘录《外台》卷三引《近效方》
处方26、白附子化痰丸处方半夏(汤洗7次,生姜自然汁制)、天南星(炮)、石膏、细辛(去叶土)、白茯苓(去皮)、肉桂(去粗皮)、白僵蚕(炒,去丝嘴)、白附子(炮)、川芎各等分,香白芷1分,麝香1钱(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同麝香研匀,取生姜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痰积于胸膈,头疼目运。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熟水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27、白术丸处方白术1两,干姜半两(炮裂,锉),人参1两(去芦头),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1两,细辛1两,赤茯苓1两,当归1两(锉,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五味子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旋覆花半两,泽泻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气,痰结脾冷,不能下食,胸中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热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
处方28、白术散处方白术3分,桂心半两,草豆蔻2分(去皮),槟榔半两,赤茯苓半两,诃黎勒3分(煨,用皮),陈橘皮3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人参1两(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脾胃气虚,心腹胀满,不欲饮食,四肢少力。
用法用量方中草豆蔻,《妇人良方》作“草果”。
摘录《圣惠》卷七十一
处方29、防风汤处方防风1两,芎䓖1两,白芷1两,牛膝1两,狗脊1两,萆薢1两,白术1两,羌活2两,葛根2两,附子2两,杏仁2两,麻黄4两,生姜5两,石膏3两,薏苡仁3两,桂心3两。
功能主治偏风。
用法用量方中附子,《外台》作“人参”。
注意忌桃、李、生葱。
摘录《千金》卷八引甄权方
处方30、白术散处方白术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肉桂半两(去皱皮),桔梗半两(去芦头),细辛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伤风冷,头目昏重,常多清涕,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31、灵感丸处方柴胡(去苗)半两,防风(去又)半两,紫菀(去苗土)半两,当归(切,焙)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干姜(炮裂)半两,桔梗(炒)半两,菖蒲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半两,大黄半两,吴茱萸(汤洗,焙干)半两,皂荚(去皮子、酥炙)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半两,陈橘皮(去白,炒)半两,郁李仁(别研)半两,黄连(去须,炒)半两,巴豆半两(去油,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积聚,腹胁坚满;男子、妇人一切风劳冷气,头旋眼疼,手脚(??)痹;血风劳气,攻击五脏四肢,筋脉掉动,面上习习似虫行;遍生疮癣;心膈烦闷,腹痛虚鸣,腰疼膝冷,手足或冷或热;诸气刺痛,呕逆醋心,肠胃秘涩,肺气发动,耳复虚鸣,脚膝无力;仍治妇人病,冷血劳气,发损面黄,气刺心腹,骨筋酸痛,经脉不调,经年逾月,或下过多不定;兼治冷热诸痢,脚气水肿等。
用法用量每服5丸,空心酒饮送下,取微利为度。如风冷气人,长服此药最佳。又宜夜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处方32、百中散处方罂粟壳(去上下蒂顶鬲,锉成片子,蜜炒令赤色)3斤,厚朴3斤(去粗皮,用生姜汁淹1宿,炙令姜汁尽为度)。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百水散”。
注意忌生冷、油腻、鱼鲊、毒物3日。
摘录《百一》卷六引魏不伐方
处方33、二圣大宝琥珀散处方生地黄1斤,生姜1斤(二味各研取自然汁,将地黄汁炒生姜滓,姜汁炒地黄滓,各稍干,焙为细末),当归1两,川芎1两,牡丹皮1两,芍药1两,莪术1两,蒲黄1两,香白芷1两,羌活(八味各炒)1两,桂心(不见火)1两,熟地黄(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于瓷盆内收之。
功能主治妇人血海不调,膈气,不孕;产后胞衣不下,瘀血犯心,眼见鬼神。
用法用量妇人冷气痛,并血海不调,膈气,炒姜、酒下2钱;产后胞衣不下,暖酒调下2钱;产妇临月,每日3次,则滑胎易产,温酒调2钱;产后血犯心,眼见鬼神,用童便半盏、酒半盏同煎,调2钱;一生无子者,久服则有孕。此药治妇人百病,空心,日午食前,每日2次。产后百病,并暖酒调下。
摘录《妇人良方》卷二
处方34、白术汤处方白术3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木香半两,甘草(炙)1两半,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丁香2两,干姜(炮)2两,半夏1两(生姜汁浸1宿,切,焙干)。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腹满,少食多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2盏,加生姜5片,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处方35、加味小柴胡汤处方小柴胡汤加竹茹2钱,生姜重用3钱。
功能主治少阳证,耳聋胁痛,干呕,潮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会约》卷十
处方36、开胃散处方天南星1个重半两者(酒同生姜汁浸49日,切破,曝晒干用),半夏半两,川乌头半两,白附子半两,芎半两,防风半两,雄黄半两,朱砂半两,牛黄1分,麝香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妇人洗头风及牙关紧急;小儿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酒送下;小儿急慢惊风,每服1字,薄荷汤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八
处方37、白前汤处方白前5两,紫菀3两,杏仁3两,厚朴(炙)3两,半夏(洗)4两,麻黄(去节)4两,生姜1斤,人参2两,桂心2两,甘草1两(炙),大枣14个。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上气及诸逆气。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半,分3服。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生葱、饧。
摘录《外台》卷十引《深师方》
处方38、龙骨散处方龙骨1两,木香1两,当归1两(锉,微炒),肉豆蔻1两(面裹煨,令面黄为度),厚朴2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水泻腹痛,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粥饮调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39、加料五加皮散处方五加皮饮加泽泻、生姜、大枣。
制法水煎,先服3服。次用大戟、甘遂等分为末,面糊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水肿。
用法用量用樟柳、桑白皮,绿豆浓煎汤,细嚼、空心送下。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
处方40、诃黎勒汤处方诃黎勒(炮,去核)1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1两,厚朴(生姜汁浸1宿,炒)1两,白豆蔻(去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高良姜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神曲(炒)1两,麦糵(炒)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脾冷痛不可忍,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2盏,加盐少许,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五
处方41、半夏汤处方齐州半夏7枚(炮裂,4破之),皂角(去皮,炙)1寸半,甘草1寸,生姜2指大。
功能主治急下涎,定喘下痰。
用法用量水1碗,煮去半,顿服。
摘录《苏沈良方》卷五
处方42、半夏饮处方半夏(汤洗7遍去滑尽,焙)2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糯米2合,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生姜(焙)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反胃不食,食即吐逆,羸瘦少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大枣2个(擘破),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空腹温服,如人行5里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43、化痰丸处方半夏(洗)1斤,南星(去皮膜)1斤,白矾1斤,皂角(切碎)1斤,生姜1斤。
制法上用水同煮至南星无白点为度,拣去皂角不用,将生姜切片,同半夏、南星晒干,无白色,火焙,再加:青皮(去瓤)、陈皮(去白)、紫苏子(炒)、萝卜子(炒,别研)、杏仁(去皮尖,炒,另研)、干葛、神曲(炒)、麦蘖(炒)、糖球子、香附子(炒,去毛),上加药共半斤,与前药合和一处,碾为细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饼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快脾顺气,化痰消食。主痰湿食积内阻,咳嗽气喘,胸膈胀闷。痰饮。久喘或作或止者。酒食生痰,胸膈满闷,五更咳嗽。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方集解》引作“顺气消食化痰丸”。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药也。痰由湿生,半夏、南星所以燥湿;痰由气升,苏子、菔子;杏仁所以降气;痰由气滞,青皮、陈皮、香附所以导滞;痰因于酒食,葛根、神曲所以解酒,山查、麦芽,所以化食。湿去食消则痰不生,气顺则咳嗽止,痰滞既去,满闷自除也。
摘录《瑞竹堂方》卷二
处方44、阿胶散处方阿胶1两(炒),紫团参1两,半夏(汤洗7遍,同生姜杵作饼子)1两,鳖甲半两(刮洗净,醋煮黄),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定喘,补肺,化痰。主一切嗽。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煎至7分,通口服。如劳嗽盛,加薤白1寸,同煎熟,先食薤,次呷药。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
处方45、白术散处方白术3分,诃黎勒1两(用皮),高良姜半两(锉),丁香半两,肉桂半两(去皱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桔梗半两(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胃虚逆呕哕,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46、白术散处方白术1两,前胡1两(去芦头),桂心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五味子半两,干姜半两(炮裂,细碎),诃黎勒皮1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阴毒伤寒,心胸满闷,喘促,四肢厥逆。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如人行10里再服。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47、白术饮处方白术半两,人参半两,生姜(切)半两,甘草(炙)1分。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胃虚,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以水3盏,煎至1盏半,去滓,食前分温2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二
处方48、加减柴陈汤处方柴胡根1钱,黄芩钱半,炙甘草5分,当归身3钱,青蒿根2钱,赤茯苓3钱,制半夏钱半,陈皮1钱,生姜1片。
功能主治痎疟。
用法用量无汗,加羌活1钱,防风1钱,川芎1钱;汗多,加生牡蛎3钱;寒重,加桂枝8分,干姜5分,甚则加制附子,去生姜、黄芩;热重,加竹叶30片。生石膏5钱,或玄参、知母之类;气虚,加人参1钱、黄耆2钱,冬白术钱半;阴亏,加大生地4钱,或麦冬之类;实者,加槟榔1钱,厚朴8分,草果仁5分;便秘,加大黄3钱、玄明粉2钱;溲秘,加车前子3钱,木通1钱;久疟,加鳖甲3钱、怀牛膝3钱;痰疟,加酒炒常山3钱;食疟,加麦芽2钱,神曲2钱,或谷芽、山楂之类;春,加防风1钱,苏梗1钱;夏,加香薷1钱,川黄连8分;秋,加青皮1钱;冬,加肉桂5分;3三疟,加鲜首乌5分,人参1钱,鳖甲3钱,生姜3片,黑枣3枚,去黄芩;截疟,加酒炒常山3钱,乌悔3枚,或夜光丸3钱。
摘录《医略十三篇》卷九
处方49、半夏拨刀处方半夏(以汤洗7遍后以生姜汁半盏煮半夏,令汁尽再炒干)1两,人参半两。
功能主治初妊娠恶阻,择食痰逆,服诸汤药并皆无效。
用法用量上为末,加小麦面6两,以水搜作团,切如拨刀,以新生鸡子2枚(去壳),汤内煮,旋以箸剔破,加葱、薤白各3-5茎,劈破,以盐酱调和,候汤沸,下拨刀煮令熟,任意分3次热食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50、沉香汤处方沉香(锉)半两,人参半两,木香(锉)3分,厚朴(去粗皮,擦生姜汁炙)3分,干蓝3分,升麻1两,玄参1两,知母(焙)1两,地榆(锉)1两,甘草(炙,锉)1两,钩藤皮1两1分,凝水石1两半(捣,研)。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风痫,发作无度,颈核瘰疬,瘴毒乍寒乍热,欲成骨蒸,肠滑骨热,多变疳痢,皮肉干枯,不思乳食,身热生疮,喉闭肿痛。
用法用量1-2岁儿以水半盏,药末半钱匕,煎至3分,去滓,不限早、晚,每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处方51、加减乌金散处方柴胡8钱,桂枝两半,黄芩两半(酒炒),厚朴两半,白芍两半(酒炒),半夏两半(制),甘草5钱,生姜10片,葱白10枚。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寒伤腠理,热遏胸中,寒热往来,胸满呕恶,脉数弦滞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桂枝温经散寒,黄芩清里泻热,柴胡疏腠理之邪,厚朴散胸中之满,半夏醒脾燥湿,白芍敛阴和营,生姜温胃散寒邪,葱白解表通阳气,甘草以缓中和胃也。为散水煎,使寒邪外解则遏热自化,而胸中之阳气廓然,何胸满呕恶不退,往来寒热不定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处方52、艾煎丸处方熟艾1斤(末),木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1两,川椒(去目及闭合者,微炒去汗)1两,山茱萸1两,干姜(炮裂,锉)1两,柏子仁1两,吴茱萸(汤浸7遍,焙干,微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白术1两。
制法上药除熟艾外,余并为末,入桃仁和研令匀,用酽醋5升,熬艾末成膏,入诸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心痛,积年不愈,及冷气积块,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处方53、加减胃苓汤处方茅术2钱,砂仁1钱,扁豆壳4钱,防己2钱,腹皮2钱,生姜皮2钱。
功能主治温胃燥湿利水。主妇人子肿,湿滞兼胃寒,肢体肿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胸闷不欲食,时呕清水,口淡无味,苔白腻,脉沉。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54、半夏饮处方半夏(生姜汁炒黄)1两,干姜(炮)1两,枣肉(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红豆蔻(去皮)1分,木香半分,草豆蔻(去皮)2枚。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不能饮食,见食吐逆。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1盏,加蜜半匙,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处方55、加味调中饮处方陈皮、枳实、青皮、厚朴、干姜、白术、砂仁、苍术、草果、甘草、生姜、炒萝卜子1撮。
功能主治伤寒夹食停滞,头痛身热,不恶寒,气口脉紧盛。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鲁府禁方》卷一
处方56、半夏丸处方半夏(生姜汁洗去滑,晒干)1分。
制法上为末,用酒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腹中卒痛,啼呼闷绝。
用法用量1月及100日儿,每服3丸,用薄荷汤送下;半年至1岁儿,每服5丸,日3-5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
处方57、化风丸处方天南星(用浆水浸7日,取出,切,暴干)2两,白附子(炮)2两,乌头(炮裂,去皮脐)2两,寒水石(研)4两,半夏末(用生姜汁和作饼,焙干)4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痰肢体缓纵,偏正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加至20丸,生姜汤送下,腊茶亦可,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处方58、附子鹿角霜丸处方鹿角霜20两(为末),杜仲(去粗皮,锉细,用生姜汁制,炒令断丝,为末)2两,青盐(研)2两,山药(为末)2两,附子(炮,去皮脐,为末)2两,阳起石(火煅醋淬7次,为末)2两,鹿角胶2两。
制法用好酒2升,慢火熬,先下鹿角胶,次逐味下,不住手搅,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涩精养神,益阴助阳。主小便频数,遗泄诸疾。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食前温酒、盐汤任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59、生津健脾二至丸处方当归身(去芦,酒浸洗)1两5钱,川芎1两,白芍药(酒浸洗,晒干)2两,熟地黄(肥壮沉实者,酒浸,晒干)2两,人参(去芦,坚实者)5钱,白茯苓(洁白坚实者,去皮)1两,白术(坚白者,去梗,洗净)1两5钱,陈皮(红薄者,晒干,洗净)1两,枸杞子(鲜红润小者)2两,山茱萸(鲜红肉厚者,酒浸,去核,晒干)2两,菟丝子(酒淘洗去土,酒浸,捣成饼,晒干)1两,琐阳(酥炙)5钱,杜仲(去粗皮,细切,生姜汁拌,炒去丝净)1两,肉苁蓉(竹刀刮去鳞,酒浸,细切,晒干)1两,巴戟天(连珠者,酒浸,去心,晒干)1两,远志(甘草水浸,去心,晒干)1两,干山药1两,莲芯(白莲者佳)1两,牛膝(去芦,酒浸,晒干)1两,辽5味5钱。
制法上各为细末,炼蜜入人乳半碗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生精健脾,补血气,壮筋骨,却百疾,养寿生子。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处方60、白术丸处方白术3分,蓬莪术3分,乌药半两,木瓜半两,桂心半两,硼砂1两半(细研),生姜屑半两,益智子3分(去皮),木香半两,芜荑半两,神曲1两(捣罗为末,并硼砂用酒煎成膏)。
制法上为末,用硼砂曲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痃癖,气攻心肋,痛不欲食,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生姜、橘皮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