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含有生姜的处方(三十四)

更新时间:2023-02-09 01:39:04作者:百科知识库

含有生姜的处方(三十四)

生姜(别名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鲜生姜、蜜炙姜、生姜汁、姜),味辛;性温,散寒解表;降逆止呕;化痰止咳。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小编整理出含有生姜的处方共412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981~2040共60个。

处方1、白前汤

处方白前1两,昆布(洗去咸,炙干)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切,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海藻(洗去咸,炙干)1两,半夏(汤洗7遍)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甘草(炙,锉)1两,小麦(醋浸,晒干)3合。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气瘿初作。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2、半夏干姜汤

处方干姜、桂枝、半夏、苍术、生姜各等分。

功能主治心胃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疝气证治论》

处方3、地黄煎

处方生地黄汁3升,酥2升,蜜3升,枣膏2升,髓1升(牛、羊皆得用),杏仁1升(汤浸,去皮尖,研用之),生姜汁1升,天门冬10两(去心),麦门冬6两(去心),黄耆8两(锉),紫菀6两(去苗土),桔梗5两(去芦头),甘草8两(炙微赤,锉),五味子8两,百部6两,狗脊7两,丹参8两,牛膝10两(去苗),杜仲10两(去皴皮),防风7两(去芦头),地骨皮10两,桑根白皮10两,桂心6两,羌活6两,肉苁蓉10两(酒浸,去皱皮),白茯苓10两,薏苡仁10两。

制法天门冬以下20味锉细,以水7斗,煎取3斗,续去滓,和地黄汁、生姜汁等,绵滤,纳于铜锅中,以微火煎之,3分减2,即下酥、蜜、髓及大枣、杏仁等相和,以重汤煎,以物不住手搅之,可如稀饧即止,以瓷瓶贮之。

功能主治大补益,养命延年,驻颜不老。

用法用量每服1匙,以温酒调下,日3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五

处方4、加减生化汤

处方川芎1钱,当归钱半,黑姜5分,炙甘草5分,桃仁10粒,茯苓钱半,莲肉8分,诃子8分,生姜1片。

功能主治产毕即泻。

用法用量水煎服。泻不止,加人参3钱。

摘录《胎产秘书》卷下

处方5、地黄丸

处方熟干地黄1两1分,山茱萸(连核用)1两,白芜荑1两,白芍药(锉,微炒)1两,代赭石(醋淬,煅5-6次)1两,干姜(炮)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分,白僵蚕(去丝嘴,炒)3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月经不调,每行数日不止,兼有白带,渐渐瘦悴,饮食少味,累年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空心酒送下,日3次。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熟地黄气味甘苦微寒,入足少阴;山茱萸气味酸微温,入足厥阴;白芜荑气味辛平,入手足阳明、足太阴;干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白芍药气味酸微寒,入足厥阴;代储石气味甘平,入手少阴、足厥阴;厚朴气味辛温,入足阳明、太阴;白僵蚕气味辛咸平,入手足阳明,能引药入络。温酒送药,亦引入经络也。此妇人月经不调,兼有白带,渐渐瘦悴,饮食无味,累年无子者,急宜治之,使血气冲和,否则终身不孕育也。

摘录《本事》卷十引庞老方

处方6、含化菖蒲煎

别名菖蒲煎

处方菖蒲1两(末),桂心2两,生姜半两(绞取汁),白蜜12两。

制法上先以水1大盏,煎菖蒲、桂心取5分,次入姜汁,白蜜炼成膏。

功能主治温肺顺气通声。主风冷伤肺,声音嘶哑。

用法用量菖蒲煎(《普济方》卷二十八)。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7、二陈越鞠汤

处方二陈汤少加苍术、白术、山栀仁(炒)、生姜、抚芎。

功能主治肥人嘈杂。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保命歌括》卷二十

处方8、半夏中和汤

处方半夏2两(汤浸7次,切片,焙干),厚朴4两(刮去粗皮,锉碎),苍术4两(刮去粗皮,锉令极碎),独活2两(锉碎),草豆蔻15个(去壳,锉碎。以上4味一处杵碎,生姜屑1斤同杵糜烂后,又慢火炒紫色),甘草3两(炒令紫色)。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岚瘴诸邪。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2个,同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日3次。胃虚人可常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七引《保生回车论》

处方9、劫营饮

处方白芷1钱,当归1钱,赤芍8分,羌活2钱,川芎1钱,陈皮1钱,法夏1钱,独活2钱,苍术3钱,茯苓1钱,厚朴1钱,防风8分,枳壳1钱,桔梗1钱,甘草1钱,生姜3片,苏叶7皮,葱白3茎。

功能主治杨梅毒喉,痒而且痛,饮食妨碍,其状如石榴去皮,颗颗分明有界而成板,生于喉咽之内,其色淡红而通亮,无涎丝,无垢腻,日久糜烂。

用法用量先服本方,继以熏药,然后服夹攻饮,如此再熏,改投再攻饮。俟其痒止秽净,烂处之紫红者成淡红色,乃以仙遗粮单服1月。

注意禁食发物茶饮。

摘录《喉科种福》卷三

处方10、半夏散

处方半夏2两(汤洗7遍去滑),葛根1两(锉),白术1两,人参1两(去芦头),柴胡2两(去苗),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黄芩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9日不解,往来寒热,状如温疟,胸膈满闷,时有痰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个,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11、达原饮

处方黄芩1钱5分,甘草(炙)1钱,白芍1钱,知母2钱,厚朴1钱,槟榔2钱,草果1钱,生姜7片,大枣1枚(擘)。

功能主治疫疟壮热,多汗而渴。

用法用量水煎,发前热服,温覆取微汗。若见少阳、阳明、太阳证、必兼柴胡、葛根、羌活以开泄之;设里气不通,势必盘错于中而内陷,则加大黄以攻下之,又可专工瘟疫。

各家论述本方以吴又可达原饮为主方,然表证未罢,误用里药则有结胸传里之变,即尚未离表,但须姜、枣佐芩、芍、甘草,以和解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处方12、加味安胎饮

处方砂仁1钱,炒麦冬1钱,条芩1钱,人参2钱,当归2钱,熟地2钱,陈皮4分,紫苏4分,生白术1钱5分,甘草3分,大枣2个,生姜3片。

功能主治妊娠元气不足,精神倦怠,胎动不安,腹痛,或身上微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必1日2服,方可平安。如腹痛者,去麦冬,加蕲艾(醋炒黑)7分,或再加四制香附1钱;如咽燥多痰兼失血者,加川贝1钱5分,黑荆芥1钱。

摘录《胎产秘书》卷上

处方13、白术汤

处方白术3分,甘草(炙,锉)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紫色)1两,黄柏(去粗皮,炙)半两,龙骨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白滞痢及水痢,日夜10-20行,心下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14、半夏散

别名半白散、二奇散

处方半夏(为末,用生姜汁制作饼,晒干)半两,白蔹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横产及倒生,胎毙腹中,及衣不出,母欲绝。

用法用量半白散、二奇散(《产宝诸方》)。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处方15、导痰丸

处方天南星半斤,大半夏(各不锉)半斤,白明矾半斤,生姜半斤(洗净,切作片),猪牙皂角4两(锉碎。上五味用瓦罐以水浸过为度,煮干令透,去白矾、生姜、皂角,止取南星、半夏锉焙,同后药同研为末),真紫苏子4两,萝卜子4两,麦糵4两(并炒),糖球子4两(去核,即山果子,又名猴楂)。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痰饮气滞,胸膈不利,喘咳气促,胁肋满胀,咳嗽多痰,鼻塞稠涕,气不升降,胸膈痞结。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淡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三引《经验良方》

处方16、快脾饮子

别名快中饮子

处方草果子(去壳称)1两,人参(去芦头)1两,白术1两,陈橘皮(去白)1两,半夏(生姜自然汁1盏煮干)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1两,甘草(炙)1两,乌梅肉(炒)1两,缩砂仁1两,附子(8钱重者)1枚(炮,去皮脐)。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中脘停寒,不进饮食,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快中饮子(《魏氏家 藏方》卷五)。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处方17、甘草汤

处方甘草1两,桂心1两,芎藭1两,麻黄1两,当归1两,芍药1两,附子2枚,独活3两,防己3两,生姜4两,石膏4两,茯神4两,白术1两,黄芩1两,细辛1两,秦艽1两半,防风1两半,侧子2枚,菊花1升,淡竹沥4升,人参2两。

功能主治偏风积年不愈,手脚枯细,面口喎[音 wāi]僻,精神不定,言语倒错。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先煮麻黄,去沫,取7升,纳竹沥及药、煮取3升,分4服;服3服讫,间1杯粥,后更服,待药势自汗。

注意慎生冷、醋、蒜、面、奶酪、鱼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偏风积年不愈,服药不除,而至手脚枯细,必是风从火化,而成本寒标热之患,故于附子散中除去干姜之辛燥,增入麻黄、独活搜风逐痹,苓、术、甘草健脾行湿,芎藭、芍药养血营筋,芩、膏、菊、沥杜风化热,则附、桂、辛、防藉人参之大力,何惮历年固疾不愈耶?其余秦艽、防己、侧子、生姜,匡助术、附、麻黄之力,大方中不可无助长之味也。方后服3服,间粥1杯,于长沙太阳例,服桂枝汤后啜热稀粥以助药力法悟入。

摘录《千金》卷八

处方18、传信散

处方旋覆花头子3两,白茯苓3两,橘皮(去瓤)3两,桑白皮(锉,炒黄色)3两,犀角屑1两,紫苏茎2两,豉3合,生姜4两(切),大枣12枚(去核)。

制法上除姜、枣外,锉细。

功能主治毒风腰脚无力肿痛,腹?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3/306732.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托姆常铣逖屎恚访娓≈祝荒妗?/p>

用法用量都以水8升,煎至3升,搅,去滓,分3服。每服如人行10里。

各家论述《传信方集释》:旋覆花头子祛风湿;用紫苏、橘皮下气而治心腹胀满,气冲胸中;用犀角解热,散风毒;用茯苓利小便,使湿有出路;尤妙在用桑白皮止气逆,以消头面浮肿;而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故用豉以取微汗;但又恐下气、破气的药太多,一味蛮攻,致伤元气,所以又加入姜、枣,以和中健胃,保护根本。制方是刚柔相济,无可非议的。

摘录《传信适用方》

处方19、白龙丸

处方半夏10枚(大者,汤洗去滑,生姜汁制,切,焙,捣末),硇砂1钱(去砂石,研),巴豆8粒(去皮心膜,研,不出油。以上3味同用枣肉和搜为剂,外以生白面裹,烧面熟为度,去面不用),腻粉1钱,粉霜1钱,龙脑1字(以上3味细研)。

制法上同和捣匀,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大人小儿,上喘咳嗽,呀呷有声,痰涎痞闷。

用法用量每服5-7丸,小儿1-2丸,甘草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20、当归补血汤

处方当归(去尾)1两2钱,炙黄耆1两,生姜3片,大枣5个。

功能主治妇人气虚血少,经水3月1来,名日居经,艰于子息,其脉微而涩。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各家论述脉微而涩,微者,阳气虚;涩者,阴血少。黄耆味甘温,以补气;当归味辛温,以补血。耆救其脉之微,归救其脉之涩。更有姜、枣之一辛一甘以和营卫,立方之最当者。每日一剂,气血自然充满。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处方21、地黄散

别名西岳莲华峰神传齿药、陈希夷刷牙药、西岳华峰方、仙传齿药

处方猪牙皂角、生姜、升麻、熟地黄、木律、旱莲、槐角子、细辛、荷叶(取心用)、青盐各等分。

制法上药同烧煅,研末。

功能主治牢牙,乌髭发。

用法用量西岳莲华峰神传齿药(《三因》卷十六)、陈希夷刷牙药(《御药院方》卷九)、西岳华峰方(《医统》卷六十四)、仙传齿药(《济阳纲目》卷一○七)。

摘录《中藏经·附录》引《湘山野录》

处方22、导痰消滞汤

处方南星、半夏、枳实、橘红、厚朴、石菖蒲、竹沥、生姜。

功能主治豁痰利窍。主内伤,口噤不语。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处方23、补益小泽兰丸

处方泽兰2两,藁本1两,白术1两,白芍药1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龙骨1两半,人参1两(去芦头),当归1两(锉碎,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阳起石2两(酒煮半日,细研,水飞过),赤石脂1两(细研),桂心1两半,紫石英1两(细碎,水飞过),钟乳粉1两半,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白石英1两(细研,水飞过),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白矾1两半(烧灰),干姜1两(炮裂,锉),石膏2两(细研,水飞过),山茱萸1两,芜荑3分,柏子仁1两,芎䓖1两。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劳冷虚损,饮食减少,面无光色,腹中时痛,女子月信不调,翕翕少气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24、半贝姜茶饮

处方姜半夏3分,川贝3分,生姜3分,细芽茶3分。

功能主治胎疟,寒热平均者。

用法用量用阴阳水2茶钟,煎成1钟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25、白龙丸

处方天南星4两(以生姜4两同捣成饼),川乌2两,甘草2两,藁本2两,甘松2两,白芷2两,桂心2两,海桐皮1两,石膏2两(煅,研极细)。

制法上为末,糯米糊为丸,如弹子大,石膏为衣。

功能主治风邪,言语不遂,面如虫行,手足麻木,头旋眼晕,及伤风伤寒,头痛拘急,小儿急慢惊风,大人风抽失音。

用法用量每服大人1丸,小儿半丸,茶清送下;若治伤寒,姜、葱汤送下,出汗。

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处方26、贝母饮

别名贝母汤

处方贝母2两,石膏(绵裹,碎)2两,桂心2两,麻黄(去节)2两,甘草(炙)2两,杏仁30枚(去皮尖双仁者),生姜5两,半夏5两(洗)。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上气,咽喉窒塞,短气不得卧。倚壁而息,腰背苦痛,支胁满,不能食,面色萎黄。

用法用量贝母汤(《千金》卷十七)。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生葱、饧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咽喉窒塞胸满,必是寒郁热邪不得发越,故用麻、杏、甘、石,加姜、半以涤痰涎,桂心以通血脉,贝母以清肺气,虽云辅佐,实缓麻黄、石膏之性耳。

摘录《外台》卷九引《深师方》

处方27、加味小柴胡汤

处方半夏、条芩、茯苓、甘草、木香、川连、白芍、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产后疟痢兼作,因胎前湿热未化,致产后下陷脾经,寒热滞下不已者。

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处方28、凤髓丹

处方杜仲1两(生姜汁制),木瓜1两半,狗脊1两,川乌8两(炮,去皮),萆薢2两,牛膝1两,虎骨5钱(酥制),鹿茸5钱(酥制),麝香2钱,芎藭5钱,肉桂5钱(去皮),全蝎3钱,细辛7钱,乳香5钱,没药5钱,木鳖子3钱(去壳),海桐皮5钱,五加皮5钱,威灵仙7钱(去皮),薏苡仁5钱,自然铜7钱(醋淬7次),地龙2两半,木香5钱,骨碎补1两,朱砂5钱(为衣)。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肾二脏稍有不足,风寒之气侵之;每到中夜后腰背疼痛,转侧不得,不能行步;或左瘫右痪,肢体偏枯,起止不前,阳气衰绝,阴气大胜,久卧床枕,渐渐日深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好酒温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四

处方29、加减逍遥散

处方柴胡5钱,白芍两半(酒炒),鳖甲3两(醋炒),生地5两,茯苓3两,白术两半(炒),木香1两,米仁5两(炒),智仁3两(盐水炒),生姜2片。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腹胀潮热,脉弦虚数者。

用法用量熟地、砂仁1钱煎汤,煎3钱,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柴胡升阳散郁以达肝木;白术壮土健脾以助运化;鳖甲滋阴散结,醋炙引以专人肝经;生地壮水涵肝,炒松兼去阴中之湿;茯苓渗湿和脾兼快小便;白芍敛营和血,用资肝阴;木香厚肠胃以调气;米仁渗湿热以健脾;益智通心益肾,能摄涎止泻;生姜温胃快膈以散痰祛浊也。为散,砂仁汤煎,使肝阴内充,则肝阳自达,而脾土健运,浊阴无不消散,何患胀满疼痛不退,潮热便溏不止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处方30、附子丸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木香(炮)半两,当归(切,炒)半两,甘草(炙)半两,干姜(炮)半两,芍药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陈橘皮(去白,炒)3分,白术(锉,炒)3分,诃黎勒(炮,去核)3分,黄连(去须)1两半。

制法上为末,薄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虚冷,泄泻不止,脏腑冷痛,腹胀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31、安胎神应丸

别名加味神应丸

处方补骨脂(盐水炒)2两,肉果(面裹,煨)7钱,山茱萸3两(去核),扁豆(炒,去壳)2两,大熟地(砂仁酒煮)4两,当归(酒洗)3两,白术(土炒)4两,木香5钱,山药(炒)3两,杜仲(盐水炒)3两,生姜4两(切片),大枣80枚(去皮核,同姜片煮1昼夜,去姜),神曲(炒)4两。

制法神曲磨筛极细,同蜜炼,入前药,并枣肉为丸。

功能主治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大补脾胃。主妊娠五更泄。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白天2次,夜间1次,米饮或酒送下。

各家论述是方骨脂、肉果补命门之火为君;归、地、甘苦温以养血,术、药苦温平涩以健脾为臣;茱、仲酸盐以固肾,木香辛温以运气,扁豆甘淡以利水,姜、枣一辛一甘以和荣卫佐戊已以成功;神曲糊丸消谷运脾以为使。则火旺而上强,饮食进而血长胎安而泄止矣。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处方32、地黄汤

处方生地黄(切,焙)5两,艾叶2两,黄芩(去黑心)2两,当归(切,焙)2两,地榆4两,伏龙肝3两,柏叶3两,生姜(切,焙)3两,蒲黄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气血虚损,月水不断,绵绵不己。及妇人经血不止,颜色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33、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米泔水浸)6分,厚朴(去皮,姜汁炒)6分,山楂肉6分,陈皮(去白)4分,青皮4分,炒麦芽4分,炒香附4分,砂仁(研)4分,小川芎4分,炙甘草3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小儿伤食吐泻。

用法用量《慈幼新书》有藿香,无生姜。

摘录《痘疹活幼至宝》卷末

处方34、白术厚朴汤

处方厚朴3两,橘皮2两,人参2两,茯苓3两,生姜5两。

功能主治不能食,腹内冷气。

用法用量水煎,分3次服。

注意忌桃、李、雀肉、酢物。

摘录《鸡峰》卷二

处方35、白薇丸

处方白薇1两,熟干地黄2两,白前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漆半两(捣碎,炒令烟出),山茱萸半两,牛膝半两(去苗),防风半两(去芦头),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半两,白芷半两,赤石脂1两,柏子仁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禹余粮1两(烧,醋淬7遍),藁本半两,牡丹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脏腑久冷,腰膝疼痛,背膊虚烦,月水不利,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二

处方36、地黄饮

处方地黄汁1升,生姜汁1合。

功能主治小便出血。骨蒸劳热,咯血。

用法用量上并取自然汁相和,分作3服。每服煎1沸温服,自早至日中服尽。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处方37、白术汤

处方白术、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桂心(不见火)、桔梗(炒)、干姜(炮)、人参(去芦)、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和气调中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半,加大枣2个,同煎至8分,去滓,不拘时候服。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白术气味甘温微苦,入足太阴;厚朴气味辛温,入足太阴;桂心气味辛热,入肝制木;桔梗气味苦辛平,入手太阴,为诸药之舟楫;干姜气味辛温,入足太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脾胃;当归气味辛微温,入手少阴、足厥阴;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胃;甘草气味甘平,调和诸经络;再佐以枣之和荣。盖病虽去而正未复,非调和中气,谷食渐加,精神何由复乎?

摘录《本事》卷二引庞老方

处方38、冬葵根汁

处方生冬葵根2斤(洗净,捣,绞取汁3合),生姜4两(捣,绞取汁1合)。

制法上药搅匀,分作两服。

功能主治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空腹1服,有顷再服。服尽即通。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处方39、白术汤

处方白术(锉,炒)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霍乱吐利,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

处方40、白豆蔻散

处方白豆蔻1两(去皮),白术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高良姜半两(锉),甘草1分(炙微赤,锉),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服冷药过多,寒气伤胃,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41、回阳散

处方附子(大者)1个(炮,去皮脐),天南星(大者)1个(炮,为末,生姜汁和作饼,焙干),木香1分,人参(去芦)1分,硫黄1分,朱砂1钱,麝香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下泻虚极,或因服转药泻脱,四肢逆冷,目瞪项强,大便不禁,心胸烦闷,不能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乳食前艾汤调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42、赤茯苓丸

处方赤茯苓2两(去黑皮),白术2两,桂(去粗皮)2两,木香1两,诃梨勒1两(煨,去核),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肠痹。腹满喘争,小便不利,大便飧泄。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处方43、白豆蔻丸

处方白豆蔻半两(去皮),白术半两,胡椒半两,当归半两,白龙骨半两,荜茇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芎藭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肉桂1两(去皱皮),白茯苓半两,诃黎勒1两半(煨,用皮),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泄痢,腹胀满痛,或时疼痛,饮食减少,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44、半夏汤

别名小茯苓汤

处方半夏1升,生姜1斤,茯苓5两,桂心5两。

功能主治逆气,心中烦闷,气满呕吐,气上。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小半夏茯苓汤”。少气,加甘草3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金匮》小半夏加茯苓汤治心下痞,膈间有水气,眩悸。《千金》祖《胡洽方》加桂一味,上摄虚阳,下导水逆,岂但治呕吐而已哉。

摘录《千金》卷十六

处方45、地黄饮子

处方生地黄汁6合,芦根1握,生麦门冬1升(去心),人参8分,白蜜3合,橘皮6分,生姜8分(一方云生姜汁1合)。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虚热,呕逆不下食,食则烦闷。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心方》引作“地黄饮”。

注意忌芜荑、生冷面、炙肉、荞麦、猪肉、蒜、粘食。

摘录《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46、杜蘅丸

处方杜蘅(三月三日采根,洗,晒干,锉)1两,半夏(汤洗20遍,碎用,生姜炒)1两,白薇1两,桔梗(锉,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牛膝(切,酒浸经宿)1两,石菖蒲半两,蜀椒(去合口并目,炒出汗)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沙参(去芦头)半两,防风(去叉)半两,干姜(炮,锉)半两,桂(去粗皮)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久无子,断绪。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渐加30丸,早晨、日午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三

处方47、白术汤

处方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当归(切,焙)1两,龙骨1两,熟艾(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温固升清。主风冷入中,飧泄不止,日夜数行,口干腹痛,脉虚而细。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日晚温服。

各家论述《古方选注》:经言,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是清浊交错矣。白术健脾消谷;厚朴平胃散结,即《伤寒论》下焦利从胃主治之义;龙骨止下利,固大肠之脱;艾叶,震亨谓其入药,服则气上行,时珍曰,转肃杀之气为融和,能回垂绝之元阳;当归,病因热而转生清者,血分必伤,用以调血也。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48、沉香化气丹

处方香附子1斤(炒,内4两生用),黑牵牛(头末)8两,苍术(米泔浸,炒)4两,青皮(炒)5两,陈皮5两,山药2两,枳壳(麸炒)2两,枳实(麸炒)2两,三棱(煨)2两,川厚朴(生姜汁炒)1两,白豆蔻(去壳)1两,莪术(煨)2两,紫苏(煨)2两,木香1两,沉香7钱半,丁香3两,丁皮2钱半,干姜1两,白茯苓(去皮)1两,石菖蒲2两,砂仁1两(杵),良姜1两,南星(炮)1两,半夏(炮)1两,人参5钱,草果(去壳)1两半,槟榔1两,萝卜子(微炒)1两,炒神曲2两,山楂(去子,炒)2两,官桂5钱。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蠲积聚,化滞气,逐病原,疏风顺气,和胃健脾,消酒化食,宽中快膈,消磨 宿块。主脾胃不和,过食生冷、油腻、面粉、湿面,停滞不化,胸膈满闷,呕逆恶心,腹胁膨胀,心脾疼痛,憎寒壮热,或面上四肢浮肿,甚至脏腑闷涩,上气喘急,睡卧不安,俱是有因气所伤,寒气、咽气、膈气、滞气、湿气、痞气、癖气、气块,凡一切气病。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临卧以淡姜汤送下;膀胱疝气,空心以盐汤送下;如要大便通利,渐加至100丸。

注意孕妇勿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49、地黄丸

处方生地黄1斤(杵汁,以和生姜滓,晒干为末),老生姜1斤(杵汁,以和地黄滓,晒干为末),玄胡索4两,当归4两,川芎4两,白芍药4两,人参1两半,桃仁1两半,木香1两,没药1两,香附子半斤。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经水不调,气痞血块,肚腹作疼。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生姜汤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一七引《新效方》

处方50、长生丸

处方蜈蚣2条,全蝎10枚(去毒),天南星3钱(以上3味用生姜自然汁半盏,入瓷器中慢火熬尽,取出焙干),棘刚子10枚(去壳,取虫生用,同前药末研匀,如收下干者,碾为末用)。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雪糕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慢惊风,目睛斜视,项背强直,牙关紧急。

用法用量周岁儿每服10丸,两岁儿服15丸,用千金散作汤使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七

处方51、白豆蔻汤

处方白豆蔻(去皮)1两,人参1两,白术1两,芎藭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2两,甘草(炙)3分,干姜(炮)半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脾虚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钱半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擘),同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四

处方52、当归汤

处方当归2两,人参2两,生姜2两(1方用3分),黄耆3两,淡豉5合,猪肾1个,粳米1合,薤白3合。

功能主治产后虚劳,骨节疼痛,头痛,汗不出。

用法用量用水1斗5升,先煮猪肾取6升,后下诸药,煎至2升,分为3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二

处方53、当归汤

处方当归(切,焙)1两,人参1两,干姜(炮)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炙)1两,木香1两,桂(去粗皮)1两,桔梗(炒)1两,芍药1两,甘草(炙,锉)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暴冷心腹痛,头面冷汗出,霍乱吐下,脉沉细;及伤寒冷毒,下清水;及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54、地黄煎

处方生地黄(捣取自然汁)2合,生姜汁4合,白蜜4合。

制法上以垍铜锅内相和,慢火煎令稀稠得所如饧,以干垍瓶内盛。

功能主治产后调养。

用法用量每服1匙头,空腹热酒调下。产后10日内,吃2-3服甚良。以腊月修合贮之。

摘录《医方共聚》卷二二八引《王岳产书》

处方55、交加散

处方生地黄5两(研取汁),生姜5两(研取汁)。

制法上交互用汁浸一夕,各炒黄,渍,汁尽为度,末之。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中风。

用法用量寻常腹痛酒调下3钱,产后尤不可缺。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生地黄气味甘苦微寒,入手足少阴厥阴;生姜气味辛温,入手足太阴。各捣汁,互相浸渍、炒黄,欲其气味之和也。此妇人产后中风,荣卫不通,经脉不调,欲结症瘕者宜服之。用此二味,只取乎调气血耳。

摘录《本事》卷十

处方56、白术汤

处方白术3分,赤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当归(切,焙)半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胃风,泄痢不止,腹胀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半盏,加生姜2片,煎至3分,去滓带热服,至夜3-4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处方57、安胎顺气饮

处方紫苏、陈皮、白术、当归、川芎各等分,人参、甘草各减半,生姜5片,葱白7寸,砂仁3粒,木香3分。

功能主治火盛胎热,气逆凑心所致子悬。

用法用量磨汁,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胎产秘书》卷上

处方58、姜附丸

处方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干姜(炮)3分,乌头(炮裂,去皮尖)1分,吴茱萸(汤浸1宿,焙干,炒)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中寒,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心下结实。

用法用量每服3丸,空腹以酒送下,日3夜1;未效,稍加丸数。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59、白术散

处方白术半两,肉豆蔻半两(去壳),人参半两(去芦头),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霍乱呕吐,脾胃虚冷,气膈,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一

处方60、白芷黄连汤

处方白芷1两半,黄连(去须)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地榆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桂(去粗皮)1两,当归(锉,焙)1两半,黄耆(细锉)1两,赤石脂1两半,白术1两,诃黎勒(煨)1两半,黄芩(去黑心)半两,龙骨1两半,吴茱萸(洗,焙炒)半两,芎藭1两半,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下痢脓血,食物不得,气胀腹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腹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三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