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灵草洗药方

更新时间:2023-02-09 01:25:22作者:百科知识库

灵草洗药方

灵草洗药方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2味。

灵草洗药方的基本资料

灵草洗药方(《外科百效》卷上)

处方白茅嘴根、紫背乌柏根、三白草、索草根、白毛桃、水杨柳根、毛狗脊、穿山蜈蚣、班(木尚)根、乌枹根、乳枹根、青木香、赤葛根、铁菱角、白马骨、老茶、臭桐叶、三角枫、隔山叫、回封草、乌茶。

功能主治久新痈疽,发背疖毒。

用法用量煎水熏洗,后用敷药。

灵草洗药方相关中药材

1、白马骨

别名六月雪,路边金,满天星,路边鸡,六月冷,曲节草,路边荆,鱼骨刺,光骨刺,过路黄荆,硬骨柴,天星木,凉粉草,细牙家,白点秤,鸡骨头草,鸡脚骨,路边姜,鸡骨柴,千年勿大,白马里梢,野黄杨树,永勿大,米筛花,冻米柴,月月有,朱米雪,白金条,坐山虎,千年树,白花树,铁线树,黄羊脑,五经风,鸡骨头柴。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白马骨或六月雪的全草。

性状干燥枝呈深灰色,表面有纵裂隙,栓皮往往剥离。嫩枝浅灰色,节处围有膜质的托叶,花丛生枝顶,花萼呈灰白色,5裂,膜质。枝质稍硬,折断面带纤维性。叶大部脱落,少数留存,绿黄色,薄革质,卷曲不平,质脆易折断。产广西、广东、四川、贵州、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地。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治风湿腰腿痛,痢疾,水肿,目赤肿痛,喉痛,齿痛,妇女白带,痈疽,瘰疬。①《本草拾遗》:“止水痢”②《生草药性备要》:“治伤寒,中暑,发狂乱语,火症,亦退身热”③《宁乡县志》:“节:可治小儿惊风,腹痛;枝:烧灰可点翳”④《植物名实图考》:“治热证,疮痔,妇女白带”⑤《岭南采药录》:“解暑热,消积滞,止痢疾;并治伤寒,时疫,发背疮,消痈疽,拔毒”⑥《南京民间药草》:“止吐血”⑦《中医药实验研究》:“治目赤肿痛”⑧《安徽药材》:“与老母鸡同煮,能治慢性肾炎水肿”⑨《贵州民间药物》:“清热解毒,舒经活络。治刀伤,瘫痪,男女弱症,飞疔”⑩《广西中药志》:“治喉痛”⑾《四川中药志》:清热,除风。治头晕目眩及胸膈邪热。⑿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治急、慢性肝炎,风湿腰腿痛,痈肿恶疮,蛇伤”⒀《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消肿,祛风,化湿,又有强壮作用。治女子经闭,白带过多,头晕无力”⒁《江苏验方草药选编》:“治乳糜尿。和石打穿煎服,治面神经麻痹”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平肝,利湿,健脾,止泻”

2、青木香

别名马兜铃根,兜铃根,土青木香,独行根云南根,土木香,青藤香,蛇参根,铁扁担,痧药,野木香根,水木香根,白青木香,天仙藤根,马兜铃根,独行根,兜零根,云南根,独行木香,百两金,土麝,木香,理木香。

来源为菊科植物厚叶木香、膜缘木香及大理木香的根。秋、冬挖根,去净茎叶、须根、泥土,晒干。

生境分布产云南。

性状干燥根呈长圆柱形,长4~9厘米,直径约1厘米。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具纵皱纹和须根残痕。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可见木部黄色,皮部棕黄色,呈放射状纹理,散在多数油室。气芳香,味甜微辛。

功能主治①《云南中草药选》:“疏肝理气,健胃止痛。治腹痛,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支气管炎”②《中药鉴别手册》:“治腹痛肠鸣,下痢”

3、三白草

别名白面姑,白舌骨,塘边藕,水木通,五路白,白水鸡,白花照水莲,天性草,田三白,白黄脚,白面姑,三点白,白叶莲,水伴深乌,过塘莲,水牛草,水九节莲,白花莲,一白二白,土玉竹,五叶白,白桔朝。

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的全草。四季均可采,洗净,晒干。7~9月采收地上部分,晒干。

生境分布生长在沟旁、沼泽等低湿低湿及近水的地方。分布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

功能主治清利湿热,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淋浊,带下,痈肿,疗毒。①《唐本草》:“主水肿,脚气,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积聚,消疔肿”②《本草拾遗》:“捣绞汁服,令人吐逆,除胸膈热痰,亦主疟及小儿痞满”③《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及妇人调经多用之”④《岭南采药录》:“治淋浊,利小便,消热毒”⑤《广西中药志》:“治妇女白带及痧气”⑥《本草推陈》:“治火淋,虚淋,黄疸”⑦《湖南药物志》:“治痢疾,蛇咬伤”

4、水杨柳

别名水麻,虾公岔树,水柳仔,水杨梅,细杨柳,水锥木。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水柳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河旁沙地、溪边的石缝中或山坡灌丛中。分布云南、广西、广东、台湾等地。

功能主治①《广西药植名录》:“利尿。治跌打,溃疡,痔疮,淋病,梅毒,膀胱结石,胆囊结石”②《云南中草药选》:“清热,利胆,消炎,解毒。治急、慢性肝炎”

5、葛根

别名干葛,甘葛,粉葛,葛葛根,葛麻茹,葛子根,葛条根,鸡齐根,干葛,葛于根,黄葛根,葛藤,葛麻藤。

来源为豆科植物葛的块根。春、秋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片,晒干或烘干。广东、福建等垃切片后,用盐水、白矾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黄熏后晒干,色较白净。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全国大部地区有产,主产河南、湖南、浙江、四川等地。

性状干燥块根呈长圆柱形,药材多纵切或斜切成板状厚片,长短不等,约长20厘米左右,直径5~10厘米,厚0.7~1.3厘米。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时可见残存的棕色外皮,切面粗糙,纤维性强。质硬而重,富粉性,并含大量纤维,横断面可见由纤维所形成的同心性环层,纵切片可见纤维性与粉质相间,形成纵纹。无臭,味甘。以块肥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性少者为佳;质松、色黄、无粉性、纤维性多者质次。

功能主治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①《本经》:“主消渴,身太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②《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③《本草经集注》:“杀野葛、巴豆、百药毒”④陶弘景:“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葛根为屑,疗金疮断血,亦疗疟及疮”⑤《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治时疾解热”⑥《唐本草》:“末服之,主猘狗啮,并饮其汁良”⑦《本草拾遗》:“生者破血,合疮,堕胎,解酒毒,身热赤,酒黄,小便赤涩”⑧《日华子本草》:“治胸膈热,心烦闷热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敷蛇虫啮”⑨《开宝本草》:“小儿热痞,以葛根浸捣汁饮之”⑩《医学启原》:“除脾胃虚热而渴”⑾张元素:“发散表邪,发散小儿疮疹难出”⑿《纲目》:“散郁火”

备注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同属植物食用葛藤、峨嵋葛藤、甘葛藤、三裂叶野葛藤等的块根,在少数地区亦作葛根使用。

6、木香

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云木香。

来源为菊科物木香Auckiandialappa Decne.的根。秋、冬季采挖,除去杂质,切段,干燥后撞去粗皮。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海拔2500m以上的高山。主产云南、四川。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7、桐叶

别名白桐叶。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叶。

功能主治治痈疽,疔疮,创伤出血。①《本经》:“主恶蚀疮着阴”②《纲目》:“消肿毒,生发”

8、狗脊

别名百枝,狗青,强膂,扶盖,扶筋,苟脊,百枝,金毛狗脊,金狗脊,黄狗头,金毛狮子,毛狗儿,金丝毛,金扶筋,金猫咪,老猴毛,金毛狗,猴毛头。

来源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的根茎。秋末冬初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挖,除去泥砂,晒干,或削去细根、叶柄及黄色柔毛后,切片晒干者为生狗脊;如经蒸煮后,晒至六、七成干时,再切片晒干者为熟狗脊。广西、浙江等地加工时每100斤狗脊加入3~5斤黑豆皮,煮至颜色变黑后,捞出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山脚沟边,或林下阴处酸性土壤。分布我国西南、南部、东南及河南、湖北等地。主产四川、福建、浙江。此外,广西、广东、贵州、江西、湖北等地亦产。

性状金毛狗脊(《本草备要》),又名:金狗脊(《职方典》),黄狗脊(《分类卑药性))。根茎呈不规则的长块状,长8~18厘米,直径3~7厘米。外附光亮的金黄色长柔毛,上部有几个棕红色木质的叶柄,中部及下部丛生多数棕黑色细根。质坚硬,难折断。气无,味淡,微涩。狗脊片呈不规则长形,圆形或长椭圆形。纵切片长约6~20厘米,宽3~5厘米;横切片直径2.5~5厘米,厚2~5毫米,边缘均不整齐。生狗脊片表面有时有未去尽的金黄色柔毛;在近外皮约3~5毫米处,有一圈凸出的明显内皮层(纵片之圈多不连贯),表面近于深棕色,平滑,细腻,内部则为浅棕色,较粗糙,有粉性。热狗脊片为黑棕色或棕黄色,其他与生者相同。以片厚薄均匀、坚实无毛、不空心者为佳。

功能主治补肝肾,除风湿,健腰脚,利关节。治腰背酸疼,膝痛脚弱,寒湿周痹,失溺,尿频,遗精,白带。①《本经》:“主腰背强,机关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②《别录》:“疗失溺不节,男子脚弱腰痛,风邪淋露,少气目闇,坚脊,利俯仰,女子伤中,关节重”③《药性论》:“治男子女人毒风软脚,邪气湿痹,肾气虚弱,补益男子,纹筋骨”④《纲目》:“强肝肾,健骨,治风虚”⑤《玉楸药解》:“泄湿去寒,起痿止痛,泄肾肝湿气,通关利窍,强筋壮骨,治腰痛膝疼,足肿腿弱,遗精带浊”⑥《纲目拾遗》:“金狗脊止诸疮血出,治顽痹,黑色者杀虫更效”⑦《本草再新》:“坚肾养血,补气”⑧《南宁市药物志》:“治跌打腰痛”

备注此外,鳞毛蕨科植物的根茎,在陕西地区亦作狗脊入药,当地习称“黑狗脊”。干品状如狗脊骨,无金黄色绒毛。《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系乌毛蕨科植物狗脊蕨。其根茎在湖南、江西、广西亦有作狗脊使用者。在华东、华南及四川等地则作为贯众入药。

9、马骨

来源马科动物马的骨头。

功能主治治头疮,耳疮,阴疮,瘭疽。①《别录》:“头骨:主喜眠,令人不睡”②《食疗本草》:“小儿患头疮,烧马骨作灰,和醋敷。亦治身上疮”③《日华子本草》:“头骨烧灰,敷头耳疮佳”④《纲目》:“止邪疟;烧灰和油,敷小儿耳疮、头疮、阴疮、瘭疽有浆如火灼”

10、柳根

别名杨柳须,水柳须,红龙须,分水翁,青龙须,杨柳须。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根及根须。全年可采。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祛风,除湿。治淋病,白浊,水肿,黄疸,风湿疼痛,黄水湿疮,牙痛,烫伤。①《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②《滇南本草图说》:“治大肠下血。”③《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④《草木便方》:“祛风除湿,疗热痢,崩、带,四肢拘挛,筋疼,汤火,牙痛。”⑤《分类草药性》:“治水肿。”⑥《中医药实验研究》:“治黄水湿疮,痔疮,淋浊茎中痒。”

11、木香

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云木香。

来源为菊科物木香Auckiandialappa Decne.的根。秋、冬季采挖,除去杂质,切段,干燥后撞去粗皮。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海拔2500m以上的高山。主产云南、四川。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12、蜈蚣

别名百足虫,千足虫,金头蜈蚣,百脚,蝍蛆,吴公,天龙,嗷高姆,百足虫。

来源为大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或其近缘动物的干燥全虫。4~6月间捕捉,捕得后,用两端削尖的竹片,插入头尾两部,绷直晒干;或先用沸水烫过,然后晒干或烘干。有些地区于冬季在阴湿处埋下鸡毛、鸡骨等物,引诱蜈蚣在此产卵繁殖,至翌春捕捉。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多有分布。主产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陕西等地。

性状干燥全虫,呈扁平长条形,长约9~16厘米,宽约5~10毫米。头部红褐色,背部黑绿色,有光泽,并有2条突起的棱线。腹部棕黄色,瘪缩。足黄色或红褐色,向后弯曲,最后一节如刺。头部及尾部有加工时所穿的孔。断面有裂隙或空虚。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以身干、条长、头红、足红棕色、身黑绿、头足完整者为佳。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攻毒,散结。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症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①《本经》:“主啖诸蛇虫鱼毒,温疟,去三虫”②《抱朴子》:“末,以治蛇疮”③《别录》:“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④《日华子本草》:“治症癖。蛇毒”⑤《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⑥《本草述》:“治疠风”⑦《玉楸药解》:“拨脓消肿”

本文标签:药学  方剂大全  
上一篇:经验黄鸡煎丸
下一篇:灵丹草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