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9 00:39:03作者:百科知识库
敛疮口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3味。
处方天南星(去皮)3钱,天花粉3钱,芙蓉叶4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
用法用量用灵脂、芭蕉、鸡子清敷,先多服五香连翘汤,数服导去恶物。须详老少壮弱,多少用药。次服托里散数帖,又次服内补十宣散,不计服数。外用四围散帖,中间留小孔,不得以药涂尽。赤肿,加黄皮。
别名半夏精,鬼南星,虎膏,蛇芋,野芋头,蛇木芋,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虎掌,半夏精,蛇头天南星,南星,虎掌南星,三棒子,药狗丹,大扁老鸦芋头,斑杖,蛇六谷,白南星。
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东北天南星或异叶天南星等的块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外皮,晒干。或晒至半干时,用硫黄熏一次,则色白,易干。亦有用明矾水浸泡,待色白后去皮晒干者,此法外皮易于脱落。
生境分布主产四川、河南、贵州、云南、广西等地。此外。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安徽、陕西、甘肃、辽宁、吉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的块茎,呈扁圆形块状。直径2~7厘米,厚1~2厘米。表面乳白色或棕色,皱缩或较光滑,茎基处有凹人痕迹,周围有麻点状须根痕。块茎的周围具球状侧芽的,习称“虎掌南星”,亦有不带侧芽的。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不平坦,色白,粉性。微有辛气,味辣而麻。以体大、色白、粉性足、有侧芽者为佳。未去外皮者不宜入药。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治中风痰塑,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风痰眩晕,喉痹,瘰疬,痈肿,跌扑折伤,蛇虫咬伤。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祛风痰,解痉痫:用于风痰壅盛之中风眩晕、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惊痫,常配半夏、天麻。也可用于破伤风。①《本经》:“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②《别录》:“除阴下湿,风眩”③《药性论》:“治风眩目转,主疝瘕肠痛,伤寒时疾,强阴”④《本草拾遗》:“主金疮伤折瘀血。碎敷伤处”⑤《日华子本草》:“窨蛇、虫咬、疥癣恶疮”⑥《开宝本草》:“主中风,除痰,麻痹,下气,破坚积,消痈肿,利胸膈,散血堕胎”⑦《医学启源》:“去上焦痰及头眩晕”⑧李杲:“主破伤风,口噤身强”⑨王好古:“补肝风虚。治痰功同半夏”⑩《纲目》:“治惊痫,口眼歪斜,喉痹,口舌疮糜,结核,解颅”
2、天花粉别名栝楼根,白药,瑞雪,天瓜粉,花粉,屎瓜根,栝蒌粉,萎粉,栝楼根,蒌根,蒌粉。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春、秋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为佳。挖出后,洗净泥土,刮去粗皮,切成段,粗大者再纵切为两,晒干。然后撞去外表的黄色层使成白色;或用硫黄熏白。此外,尚有同属植物双边栝楼的根,在广西地区亦作天花粉使用。植物形态详“栝楼子”条。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河南、广西、山东、江苏、贵州、安徽等地。
性状干燥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长5~10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皱缩不平,具有陷下的细根痕迹。质结实而重,粉质,不易折断。纵剖面白色,有黄色条状的维管束;横断面白色,散有淡棕色导管群条痕。气微,味淡后微苦。以色洁白、粉性足、质细嫩、体肥满者为佳;色棕、纤维多者为次。以河南产量大、质量优,习称“安阳花粉”。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瘘。①《本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②《别录》:“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月水,止小便利”③《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消肿毒,生肌长肉,消扑损瘀血。治热狂时疾,乳痈,发背,痔瘘疮疖”④《滇南本草》:“治痈疮肿毒,并止咳嗽带血”⑤《本草蒙筌》:“治偏疝”⑥《本草正》:“凉心肺,解热渴。降膈上热痰,消乳痈肿毒”⑦《医林纂要》:“补肺,敛气,降火,宁心,兼泻肝郁,缓肝急,清膀胱热,止热淋小便短数,除阳明湿热”⑧《现代实用中药》:“作撒布剂,治皮肤湿疹,汗斑,擦伤”
3、芙蓉叶别名地芙蓉,芙蓉,山芙蓉,胡李花,三变花,木棉,拒霜叶,芙蓉花叶,铁箍散。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的叶。夏、秋季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全国有栽培。
性状叶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状心形,3~7浅裂,裂片三角形。上表面暗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叶脉7~11条,两面突起。气微,味微辛。
功能主治清肺凉血,消肿排脓。用于肺热咳嗽、肥厚性鼻炎、淋巴结炎、阑尾炎、痈疖脓肿、急性中耳炎、烧伤、烫伤。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