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23:03:46作者:百科知识库
人参,甘、微苦,平。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小编整理出含有人参的处方共899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8821~8880共60个。
处方1、七气汤处方半夏15克 人参 生姜 桂心 甘草各3克
制法上五味,咬咀。
功能主治治七情六气郁结,内生积聚,坚牢如杯,心腹绞痛,不能饮食,时发时止,发即欲死。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一日二次。
摘录《备急干金要方》卷十七
处方2、七气汤处方丁夏(汤洗)150克 厚朴(姜制)桂心各90克 茯苓 白芍药各120克 紫苏叶 橘皮各60克 人参30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情志不遂,肠胃不和,吐利交作,恶寒发热,头目眩晕,胸脘痞满,咽塞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
处方3、清膈散处方麦门冬(去心)沙参 人参(去芦)金钗 石斛各30克(去根)草龙胆 柴胡(去根)陈皮(去白)黄连(去须)木通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瘅,口中甜腻。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一日二次。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4、二冬汤处方天冬(去心)6克 麦冬(去心)9克 花粉3克 黄芩3克 知母3克 甘草1.5克 人参1.5克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生津止渴。主上消,口渴多饮。
用法用量加荷叶3克,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5、补中安胎饮处方白术6克 当归6克 人参3克 甘草0.9克 熟地3克 黄芩1.2克 紫苏1.2克 白芍1.2克
功能主治主妊娠气血虚弱,致患胎漏。受孕之后,下血不止,或按月来血点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胎产指南》卷一
处方6、蜡煎散处方百合(去苗)人参(去芦头)麦门冬(去心,焙)干山药 贝母(去心,微炒)白茯苓(去皮)甘草(炙)黄明鹿角胶(炙,如无,以阿胶代之)杏仁(去皮、尖、双仁者不用,麸炒黄,别研)各等分
制法上九味,哎咀,将杏仁别研拌匀。
功能主治治久嗽不止,痰多气喘,或虚劳咯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黄蜡一皂角子大,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7、救呆至神汤别名收呆至神汤(《串雅内编》卷一)。
处方人参 柴胡 当归 白芍 半夏 甘草 生枣仁 天南星 附子 菖蒲 六曲 茯苓 郁金
功能主治治呆病,因郁抑不舒,愤怒羞恚所致者。
用法用量用量均须大于常人,水煎灌服。少顷人困欲睡,听其自醒,切勿惊动。使其自醒则全愈,惊醒则半愈。
摘录《石室秘录》卷三
处方8、加味定志丸处方远志60克 人参30克 菖蒲6克 白茯苓30克 琥珀 郁金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化痰镇惊,补气养心。治痰迷心膈,惊悸怔忡。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汤送下。
备注方中琥珀、郁金,原书无用量。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十
处方9、参蒲散处方菖蒲 人参 甘草 当归 木通 骨碎补(去毛)各9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气虚耳聋。
用法用量每次3克,温开水调服。外用牙皂,菖蒲末塞耳中。
摘录《嵩崖尊生》卷六
处方10、人参五味子汤处方人参3克 漂白术4.5克 白云苓3克 北五味1.5克 杭麦冬3克 炙甘草2.4克
功能主治治久嗽脾虚,中气怯弱,面白唇白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温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
处方11、滋阴百补丸处方香附子5C0克(炒,去毛,分四制,酒浸125克,盐水浸125克,醋浸125克,童便浸125克,俱炒,焙干)益母草250克(端牛:日采,去土)当归180克(酒洗)川芎120克 熟地黄120克(酒洗)芍药90克(炒)白术120克 人参 茯苓 玄胡索(炒)各60克 甘草(炙)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劳伤,气血不足,阴阳不和,乍寒乍热,心腹疼痛,不思饮食,尫羸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腹时用缩砂汤、或醋汤、或酒、或滚水任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十
处方12、劫劳散别名劫劳汤(《景岳全书》卷六十一)。
处方白芍180克 黄耆 甘草 人参 当归 半夏(洗)白茯苓 熟地黄 五味子 阿胶(炒)各6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心肾俱虚,咳嗽,唾中有红丝,发热盗汗,名曰肺痿。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生姜12片,大枣3个,煎取200毫升,温服,一日三次。
摘录《云吱子保命集》卷下
处方13、龙胆泻肝汤别名龙胆汤(《奇效良方》卷六十)。
处方黄芩2.1克 柴胡3克 甘草(生)人参 天门冬 黄连 知母,龙胆草 山栀子 麦门冬各15克 五味子10个
功能主治治胆气上溢,致成胆瘅,口中常苦;肝胆湿热,小便赤涩,或寒热胁胀。
用法用量上十一味,哎咀,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远,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辛热食物。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
处方14、增损肾沥汤别名肾沥汤(《外台秘要》卷十一)。
处方羊肾1具 远志 人参 泽泻 干地黄 桂心 当归 茯苓 龙骨 黄芩 甘草 芎藭各6克 生姜18克 五味子3克 大枣20枚 麦门冬6克
制法上十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肾气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
用法用量以水1.5升,煮羊肾,取I.2升,下药,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处方15、补气运脾汤处方人参6克 白术9克 橘红 茯苓各4.5克 黄耆3克(蜜炙)砂仁2.4克 甘草1.2克
功能主治主中气不运之噎塞。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1片,大枣1枚,煎至320亳升,空腹时服。有痰,加半夏曲3克。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三引《统旨》
处方16、加减小建中汤处方人参 归身(米拌炒)桂枝木 白芍 兰枣
功能主治治虚劳,胃阳已弱,卫气不得拥护,背微寒,肢微冷,痰多微呕,食减不甘,小便短赤,大便微溏,脉右虚左小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原书按云:此方生姜定不可少。
摘录《医学从众录》卷一
处方17、橘皮汤处方橘皮45克 甘草15克 人参7.5克 竹茹15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大病后发热,误用汗法,心中大烦,骨节疼痛,目瞤,恶寒,食则反呕,谷不得人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处方18、菖蒲益智丸处方菖蒲 远志 人参 桔梗 牛膝各38克 桂心23克 茯苓53克,附子30克
制法上八味,研为细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心益智。主健忘,神志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7丸,加至20丸,日二次,夜一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
处方19、理中加丁香汤处方人参 白术 甘草(炙)干姜(炮)各3克 丁香10粒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益气温中,降逆止呕。治中脘停寒,喜食辛辣,入口即吐;产后呃逆。
用法用量加生姜10片,水煎服。
备注中脘停寒作痛,法当补中散寒,是以用人参、白术、炙甘草诸甘温以补中;干姜、丁香诸辛热以散寒;生姜降逆气以止呕吐。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20、露蜂房散处方露蜂房 石菖蒲(一寸九节)各30克 挂心 远志(去心)人参各15克 牛黄 朱砂 杏仁(麸炒)各7.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五痫,手足抽掣,口吐涎沫。
用法用量每服1.5克,麝香汤调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一引张涣方
处方21、抱龙丸处方琥珀 人参 天竺黄 檀香 白茯苓各21克 甘草(炙)30克 枳实(麸炒)15克 辰砂(水飞)75克 白山药250克(炒)牛胆南星(炒)15克 金箔50片
制法上各味为细末,和匀,取新汲水为丸,如芡实大,阴干。
功能主治祛风化痰,镇心解热。主婴孩诸惊,四时温疫邪热,以致烦躁不宁,痰嗽气急,疮疹欲出发搐。
用法用量用葱白煎汤或薄荷汤送下,痰壅嗽甚,姜汤调化服。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处方22、附子汤处方附子15克(炮)茯苓9克 人参6克 白术12克 芍药9克
功能主治温经助阳,祛寒除湿。治少阴阳虚,寒湿内侵,背恶寒,身体骨节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脉沉者。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备注方中重用炮附子温经壮阳;人参补益元气;茯苓、白术健脾化湿;芍药和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温经助阳,祛寒除湿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23、麋角丸处方麋角250克(镑细,以牛乳少许拌和得所,于小甑子内以大麦压蒸一伏时)黄耆 补骨脂 当归 龙骨各60克 韭子90克 蛇床子 石龙芮 覆盆子 附子 远志 续断 石斛 柏子仁各30克 人参1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虚劳。肾气久弱,阴下湿痒,小便遗失,夜梦鬼交,精泄不禁。
用法用量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下30丸。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九
处方24、参苓饮子处方麦门冬 五味子 白芍药 熟地黄 黄耆各90克 白茯苓8克 天门冬 人参 甘草各15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生津增液,养胃进食。主消渴,口干燥,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2个,乌梅1个,煎至20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
处方25、蛇蝎续命汤处方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全蝎(炒)独活(去土)天麻 附子(炒,去皮、脐)人参 防风 肉桂(去粗皮)白术 藁本 白附子(炮)赤箭 川芎 细辛(去叶)白僵蚕(去土灰,炒)甘草(炒)半夏(汤浸,细切)白茯苓(去皮)麻黄(去节,水煮三沸,去沫,细切)各30克
制法上药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卒中急风,牙关紧急,精神昏愦,口眼歪斜,不省人事,痰涎不利,喉中作声。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00毫升,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处方26、托里温经汤处方人参(去芦)苍术各3克 白芍药 甘草(炙)各4.5克 白芷 当归身 麻黄(去根、节)各6克 防风(去芦)葛根各9克 新升麻12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寒覆热郁,头面红肿,痛不可忍,恶寒发热,或相引肢体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450毫升,先煎麻黄令沸,去沫,再下余药同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温覆取汗。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
处方27、人参消风散处方川芎 甘草 荆芥穗 羌活 防风 白僵蚕 茯苓 蝉壳 藿香叶 人参各6克 厚朴 陈皮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痛,项背拘急。肢体烦疼,肌肉蠕动,头目眩晕,耳啸蝉鸣,眼涩好睡,鼻塞多嚏,皮肤顽麻,瘾疹瘙痒。
用法用量每服6克,茶清调下。如脱着沐浴,暴感风寒,头痛声重,寒热倦疼,用荆芥、茶清或温酒调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九
处方28、增损泽兰丸处方泽兰 甘草 当归 芎藭各53克 附子 干姜 白术 白芷 桂心 细辛各30克 防风 人参 牛膝各38克 柏子仁 干地黄 石斛各45克 厚朴 藁本 芜荑各15克 麦门冬60克
制法上药二十味,研为细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产后气血阴阳俱虚所致的诸病。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腹时用酒送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四
处方29、降气汤处方前胡 五加皮(姜汁涂炙)厚朴(姜浸一宿炒)黄耆(去芦)当归 紫苏子(微炒)甘草(炙)肉桂(不见火)陈皮(去白)半夏曲(炙)各30克 干姜(炮)人参 附子(炮,去尖)羌活 桔梗(炒)各15克
制法上药十五味,同作粗末。
功能主治治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实,咳嗽喘满,咽干不利,头目昏眩,腰脚无力,四肢倦怠,风湿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入紫苏3叶,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食后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处方30、加味六君子汤处方人参 白术 炮姜 陈皮 半夏(制)茯苓 炙甘草 升麻(蜜炙)柴胡(酣炒)肉桂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升阳和胃。治小儿肝木乘脾,食少气弱,阳气不营于四末,以致产生五硬,仰头取气,难以动摇,气壅疼痛,连及膈间,手心、足心冰凉而硬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五
处方31、润肠丸处方麻子仁(另研)大黄(酒煨)各45克 桃仁泥 归尾 枳实(麸炒)白芍 升麻各15克 人参 生甘草 陈皮各9克 木香 槟榔各6克
制法上药除麻仁、桃仁外,为末,却入二仁泥,蜜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扶正理气,润肠通便。治老人中风,三五日不大便者。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腹时用温水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一
处方32、枣仁汤处方黄耆 枣仁 茯苓 远志 莲子各3.6克 人参 当归 茯神各3克 炙甘草 陈皮各1.5克
功能主治治怔忡虚弱,卧不安宁。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处方33、降心丹处方熟干地黄(净洗,酒浸,蒸,焙干)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各90克 茯苓(去皮)人参 远志(甘草煮,去芦、骨)茯神 山药各60克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朱砂(研、飞)各15克 当归(去芦,洗,焙)90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肾不足,体热盗汗,健忘遗精,及服热药过多,上盛下虚,气血不降,小便赤白稠浊不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人参汤吞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34、补元散处方人参 白术 白茯苓 黄耆(蜜炙)苦葶苈 山药各30克 木香15克 附子1个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水肿消后,服之调补。
用法用量每用6克,加生姜、大枣各少许,以水150毫升,煎取90毫升,去滓,不计时温服。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九
处方35、明目壮水丸处方拣人参30克 当归(酒洗)30克 熟地黄(酒蒸)60克 生地黄(酒洗)60克 天门冬(去心)60克 麦门冬(去心)60克 石枣(酒蒸,去核)60克 枸杞子(酒洗)48克 五味子30克 菟丝子(酒制)30克 白茯神(去皮、木)60克 干山药30克 川牛膝(去芦,酒洗)39克 柏子仁(去壳,炒)30克 泽泻30克 牡丹皮(酒洗)30克 家菊花(去梗)90克 黄柏45克(乳汁拌匀,炒)知母75克(乳汁拌匀,晒干,炒)白豆蔻(去壳净)9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滋肝,养血明目。治肝肾不足,眼目昏暗,常见黑花,多有冷泪。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莱菔。
摘录《古今医鉴》卷九
处方36、聚宝丹处方人参 茯神 琥珀 天麻 直僵蚕(炒)防风 南星(泡)白附子(生)全蝎(炙)乌蛇肉(酒浸,焙)各3克 朱砂1.5克 麝香少许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慢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菖蒲汤调下。
摘录《直指小儿方》卷二
处方37、人参乌梅汤处方人参 莲子(炒)炙甘草 乌梅 木瓜 山药
功能主治治久痢伤阴,口渴舌干,微热微咳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若阴液亏甚,脾胃不虚者,去山药、莲子,加生地 麦冬。
摘录《温病条辨》卷三
处方38、大镇心丸处方干地黄45克 牛黄37.5克(一方用牛膝)杏仁 蜀椒各37.5克 泽泻 黄耆 茯苓 大豆卷 薯蓣 茯神 前胡 铁精 柏子仁各15克 羌活 桂心 秦艽 芎藭 人参 麦门冬 远志 丹砂 阿胶 甘草 大黄 银屑各60克 桑螵蛸12枚 大枣40枚 白蔹 当归 干姜 紫石英 防风各60克
制法上药三十二味,研为细末,入白蜜,枣肉和丸。
功能主治主心悸不足,梦寤惊悸,或失精神,妇人赤白注漏,或月水不利,寒热往来,腹中积聚。
用法用量每次7丸,渐加至,20丸,用酒送下,一日三次。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四
处方39、滋荣活络汤处方川芎4.5克 当归 熟地 人参各6克 黄耆 茯神 天麻各3克 炙草 陈皮 荆芥穗 防风 羌活各1.2克 黄连2.4克(姜汁炒)
功能主治治产后血虚,口噤、项强、抽搐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煎取280毫升,稍热服。有痰,加竹沥、姜汁、半夏;口渴,加麦冬、葛根;有食,加山楂、砂仁以消肉食,神曲、麦芽以消饭食;大便闭,加肉苁蓉4.5克;汗出,加麻黄根3克;惊悸,加枣仁3克。
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处方40、养血助胃丸处方当归(酒洗)30克 川芎30克 白芍(盐、酒炒)36克 熟地黄(姜汁浸,炒)24克 人参15克 白术(土炒)40克 白茯苓18克 甘草(炙)9克 山药(炒)30克 莲子肉(去皮、心)30克 扁豆(姜汁炒)18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打姜汁、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元气,健脾胃,生血脉,调荣卫。治呕吐翻胃愈盾,气血两虚者。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空腹时用白滚水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41、顺气散处方人参 藿香 丁香各7.5克 茯苓 干葛 甘草 天台乌药各15克 红橘皮30克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300毫升,加大枣2个,生姜1片,同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
处方42、参麦汤处方人参9克 干麦冬(带心)12克 生山药18克 清半夏6克 牛蒡子(炒,捣)9克 苏子(炒,捣)6克 生杭芍9克 甘草4.5克
功能主治主阴分亏损已久,渐至肺虚有痰,咳嗽劳喘,或肺有结核者。
备注方中人参补肺,而有肺热还伤肺之虞,有麦冬以佐之,则转能退热。麦冬润肺,而有咳嗽忌用之说,有半夏以佐之,则转能止嗽。山药收涩,能助人参以补气,其粘润,能助麦冬以滋液,虽多服久服,或有壅滞,而牛蒡子之滑利,实又可以相济。且牛蒡子能降肺气之逆,半夏能降胃气、冲气之逆,苏子与人参同用,又能降逆气之因虚而逆,平其逆气,则喘与嗽不治自愈。肺金虚损,不能镇肝木,则肝火恒恣横而上逆,故用芍药以敛戢其火。且芍药与甘草同用,甘苦化合,味近人参,即功近人参,而又为补肺之品。
摘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处方43、独参汤处方大人参20~30克(去芦)
制法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补气固脱。主诸般失血与疮疡溃后,气血俱虚,面色苍白,恶寒发热,手足清冷,自汗或出冷汗,脉微细欲绝者。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枣子5个,同煎至150毫升,随时细细服之。令患者熟睡一觉。
摘录《修月鲁般经后录》引《十药神书》(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五○)
处方44、清心温胆汤别名清心抑胆汤(《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麦门冬(去心)2.4克 川芎1.8克 人参1.8克 远志(去心)1.8克 甘草1.2克 当归(酒浸)白芍(酒浸)白术(去芦,炒)茯苓(去皮)陈皮3克 半夏(姜汁炒)枳实(麸炒)竹茹 石菖蒲 香附(炒)黄连(姜汁炒)各3克
功能主治治痫病,突然晕倒,身软咬牙,吐涎沫,不省人事,醒后外观如常人。
用法用量上药锉作一剂。生姜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45、加味定志丸处方当归身(酒洗)川芎 白芍药 生地黄(酒洗,切)各60克 人参18克 石菖蒲60克 远志(甘草水泡,去骨,姜汁炒)9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养心益智。治健忘。
用法用量每服6克,临卧白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八引陈白野方
处方46、补气汤处方黄耆90克(去芦,蜜水炙)人参 甘草(炙)各15克 麦门冬30克(汤浸,去心)苦桔梗(去芦,炒)30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肺气虚弱,脉浮而软,怔忡无力,少气启汗,鼻塞,腠理不密,易感风寒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一
处方47、消臌至神汤别名八宝串、消膨至神汤(《串雅内编》卷三)。
处方茯苓30克 人参21克 雷丸9克 甘草60克 萝卜子21克 白术15克 大黄18克 附子3克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消积杀虫。治气臌,血臌,食臌。
用法用量用水2.5升、煎至500毫升,早服250毫升,必然腹内雷鸣,少顷必下恶物甚多,再服药250毫升,又大泻大下,至黄昏而止。淡米饭汤饮之,不再泻。
摘录《石室秘录》卷一
处方48、人参泻心散处方人参6克 干姜6克 黄连4.5克 黄芩4.5克 枳实3克 生白芍6克
功能主治治上焦湿热未清,里虚内陷,神识如蒙,舌滑脉缓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滓再煮200毫升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49、橘皮汤别名橘参散(《普济方》卷十五)、橘参饮(《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甘草15克 人参7.5克 陈橘皮(去白)60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伤暑痰逆恶寒,吐利后,胃虚,呃逆。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青竹茹1团、生姜4片、大枣1枚,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热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处方50、大补元煎处方人参10克,升麻10克,鹿角胶10克,山药15克,熟地15克,杜仲15克,当归15克,山萸肉15克,枸杞子15克。
功能主治补气益精,升清举陷。主肾虚不约。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千家秒方》
处方51、益元汤处方熟附 甘草 干姜 人参 五味 麦门冬 黄连 知母 葱 艾
功能主治回阳救逆,益气生脉。治戴阳证。面赤身热,不烦而躁,饮水不得入口,脉微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1片,大枣2枚,煎至200毫升,捶法入童便30毫升,冷服。
摘录《伤寒六书》卷三
处方52、理中化痰丸处方人参 白术(炒)干姜 甘草(炙)茯苓 半夏(姜制)
制法上药为末,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温中化痰。治脾胃虚寒,痰涎内停。呕吐少食;或大便不实,饮食难化,咳唾痰涎。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白滚汤下。
摘录《明医杂着》卷六
处方53、薯蓣丸别名大山蓣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处方薯蓣90克 当归 桂枝 曲 干地黄 豆黄卷各30克 甘草84克 人参21克 芎藭 芍药 白术 麦门冬 杏仁各18克 柴胡 桔梗 茯苓各15克 阿胶21克 干姜9克 白蔹6克 防风18克 大枣100枚(为膏)
制法上药二十一味,研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疏风散邪。治虚劳气血俱虚,阴阳失调,外兼风邪,头晕目花,消瘦乏力,心悸气短,不思饮食,骨节酸痛,微有寒热。
用法用量每次1丸,空腹时用酒送下。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54、参归散处方知母(炒)人参(炒)秦艽(去尖芦)北柴胡(同术炒)鳖甲(麦汤浸七次)前胡各15克 乌梅3个 地骨皮 川常山(酒浸三日)川归(同柴胡炒)甘草 白茯苓各23克
功能主治主虚劳骨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脉因症治》卷上
处方55、熟地黄散处方熟干地黄 人参 白芍药 白茯苓 白术各30克 续断 黄耆 桂心 五味子 当归 麦门冬 川芎各23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产后蓐劳,四肢烦疼,时发寒热,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24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一
处方56、菖蒲丸处方人参 石菖蒲 麦门冬(去心)远志(取肉,姜汁炒)川芎 当归各6克 滴乳香 朱砂各3克(研细)
制法上为细末,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主小儿至四五岁,犹不能言。
用法用量每服以粳米饮下10丸。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六
处方57、钓藤散处方钓藤勾9克 蝉蜕 天麻 防风 蝎尾 人参各15克 麻黄(去节)僵蚕(炒)甘草(炙)川芎各3克 麝香不拘多少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慢惊未发,神倦要睡,吐舌摇头,面青,毛发竖直,吐乳作腥,额上有汗,由吐后胃虚生风所致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寒多,加附子末1.5克。
摘录《婴童百问》卷二
处方58、椒术养脾丸处方麦芽(炒)120克 白茯苓120克 人参(去芦)60克 苍术(米泔水浸,晒干,炒燥)60克 白术(土炒)60克 干姜(炮)15克 砂仁15克 川椒(去目)9克 甘草(炙)12克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丸,每30克作8丸。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冷,心腹胀闷,呕逆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用姜汤送下。
摘录《明医指掌》卷五
处方59、消积化痞丹处方白术150克 茯苓90克 六曲60克 地栗粉240克 鳖甲500克(醋炙)人参15克 甘草30克 白芍90克 半夏30克 白芥子30克 萝卜子15克 厚朴15克 肉桂9克 附子3克
制法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软坚消积。治痞块。
用法用量每日临睡服15克,温开水送下,即以美物压之。
摘录《石室秘录》卷二
处方60、托里排脓汤处方当归 白芍(酒炒)人参 白术(土炒)茯苓 连翘(去心)金银花 浙贝母(去心)各3克 生黄耆6克 陈皮2.4克 肉桂1.8克 甘草1.2克
功能主治治疽疮疔肿脓将成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痈疮等发于胸部以上,加桔梗3克;下部,加牛膝2,4克;顶上,加白芷1.5克。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