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23:03:35作者:百科知识库
人参,甘、微苦,平。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小编整理出含有人参的处方共8991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8281~8340共60个。
处方1、加减四君子汤处方白扁豆(蒸熟,焙干)藿香叶 甘草(炙)黄耆(去苗)各30克 人参 茯苓(去皮,焙)白术各12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吐泻不止,不进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3克,入盐点服;或用水150毫升,煎至l00毫升,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2、象皮膏处方第一组:大黄90克 川芎 当归 生地各30克 红花9克 川连9克 甘草15克 荆芥9克 肉桂9克 白及9克 白蔹9克 冰片9克第二组:地鳖虫30克 血竭15克 象皮15克龙骨9克 海螵蛸9克 真珠6克 乳香15克(去油)没药15克(去油)人参6克
功能主治活血生肌,接筋续骨。治跌打断骨,开放性损伤及各种溃疡腐肉已去,且已控制感染无明显脓性分泌物,期待其生长进而愈合者。
用法用量第一组药除白及、白蔹外,用麻油500克熬煎至枯色,去滓取油;入黄古、白古各90克,白及、白蔹末同熬,炼制成膏。将膏滴水试老嫩,贴手不粘为度,如老,加麻油;如嫩,加冰片、白草霜。第二组药共研极细末,入膏内搅匀,摊敷外用。
摘录《伤科补要》卷四
处方3、健脾丸处方人参 白术(土炒)陈皮 麦芽(炒)各60克 山楂(去核)45克 枳实9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神曲糊丸。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治脾虚气弱,饮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次10克,米饮送下,一日二至三次。
备注脾虚气弱,不能运化,故用参、术补气,陈皮利气,气运则脾健而胃强;饮食不消,须助共消化,故用山植消肉食,麦芽消谷食,枳实消积化痞。补消合用,饮食既消,而又不致伤气。
摘录《医方集解》
处方4、参连汤处方人参15克 黄连30克
功能主治主脾胃虚热,下痢噤口不食者。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一日内分数次服之。如吐强饮,但得入口下咽即好。加石莲肉9克尤效。外以田螺捣烂掩脐中,以引热下行。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5、神效酒煎散处方人参 没药(另研)当归尾各30克 甘草 栝楼1个(半生半炒)
制法上以酒750毫升,煎至500毫升,分作四服。滓焙干,加当归末30克,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气托毒,活血消肿。治一切疮疡。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用浸药之酒送下。
摘录《外科精要》卷下
处方6、当归丸处方当归22.5克(锉,微炒)人参22.5克(去芦头)白芍药15克 芎藭22.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白术15克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主小儿冷热不调,大便青黄,心腹多痛,或腹中气满,或时呕逆,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5丸,米汤送下,日三服;三岁以上酌加量服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处方7、巴戟丸处方巴戟30克 天门冬45克(去心;焙)五味子22.5克 肉苁蓉30克(酒浸,刮去粗皮,炙干)柏子仁22.5克 牛膝22.5克(去苗)菟丝子30克(酒浸一宿,焙干,别研为末)远志22.5克(去心)石斛22.5克(去根,锉)薯蓣22.5克 防风22.5克(去芦头)白茯苓22.5克 人参22.5克(去芦头)熟干地黄30克 覆盆子22.5克 石龙芮22.5克 萆薢22.5克(锉)五加皮22.5克 天雄30克(炮裂,去皮、脐)续断22.5克 石南22.5克 杜仲22.5克(去粗皮,炙令微黄,锉)沉香30克 蛇床子22.5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末,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强筋,祛风除痹。(主治]肾劳,腰脚酸痛,肢节苦痛,目暗瞌瞌,心中恍惚,夜卧多梦,觉则口干,食不得味,恒多不乐,常有恚怒,心腹胀满,四体痹痛,多吐酸水,小腹冷痛,尿有余沥,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鲤鱼。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
处方8、无比蔓荆子汤处方黄耆 人参各3克 黄连 柴胡各2.1克 蔓荆子 当归 葛根 防风各1.5克 生草3克 细辛叶0.9克
功能主治治眼棱紧急,以致倒睫拳毛,损睛生翳,及上下睑赤烂,羞涩难开,眵泪稠粘。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服。
摘录《原机启微》卷下
处方9、温补汤处方人参 白术 川芎 当归 白芍 熟地 肉桂 木香 小茴 香附 元胡索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理气止痛。治少腹痛而喜按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补血调血;肉桂温中散寒;木香、小茴、香附、元胡行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理气止痛之功。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八
处方10、大泽汤处方天冬6克 生地18克 人参4.5克 龟版24克 麦冬4.5克 茯神6克 柏仁6克 蛤粉12克 丹参6克 石斛6克 灯心100厘米 藕5大片
功能主治主阴液大亏,心火上炽,舌色绛红,边尖破碎。舌有血痕而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处方11、茯苓丸处方茯苓 黄连 花粉 熟地 覆盆子 萆薢 人参 元参 石斛 蛇床子 鸡肫皮
制法上药研细,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治消中后,腿渐细,将成肾消者。
用法用量每次6~9克,磁石汤下。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12、谷神丸处方人参 缩砂 香附子(炒,去毛)三棱(煨)莪术(煨)青皮 陈皮 神曲(炒)麦芽(炒)枳壳(炒,去瓤)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末,粳米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宿食停积,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米饮送服,盐汤亦可。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九
处方13、半夏白术天麻汤处方黄柏(酒洗)0.6克 干姜0.9克 天麻 苍术 白茯苓 黄耆 泽泻 人参各1.5克 白术 炒神曲各3克 半夏(汤洗七次)大麦蘖面 橘皮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虚风上扰,致成痰厥头痛,证见头痛如裂,目眩头晕,胸脘烦闷,恶心呕吐,痰唾稠粘,气短懒言,四肢厥冷,不得安卧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带热服。
备注方中人参、黄耆、白术补脾胃,养元气;干姜、苍术、半夏、茯苓、泽泻祛寒湿,化痰饮;天麻定虚风,止眩晕;神曲、大麦蘖面、陈皮理脾胃,助消化;黄柏以制苍术之爆,并能降内伏之虚火。配合成方,共奏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的功效。
摘录《脾胃论》卷下
处方14、天麻除湿汤处方白术120克 天麻90克 人参(去芦头)90克 干姜60克(炮)全蝎60克(用糯米一盏,炒黄色,去糯米不用)附子(生,去皮、脐,切开。取生姜自然汁150毫升,浸一宿,取出炙尽,无浸姜汁为度,薄切,焙干)6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湿留肢节,身体疼烦,手足肿痛,或时麻木。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温酒调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四
处方15、天麻乌蛇丸处方天麻(酒浸一宿,切,焙)乌蛇(酒浸一宿,去皮、骨,炙)各30克 天南星(浆水浸一宿,切,焙)60克 半夏(浆水煮过,切,焙)15克 藿香叶 乌头(去皮、脐,生)各30克 白附子(生用)腻粉(研)各7.5克 仙灵脾(用叶)15克 雄黄(研)铅白霜(研)丁香各7.5克 犀角(镑屑)人参各15克 麝香(研)龙脑(研)各3克 干蝎(全者,去土,炒)7.5克 丹砂(研)15克 槐胶7,5克 桑螵蛸20枚(炙)蛇黄(烧,醋淬七遍,研)7.5克
制法上二十一味药,捣罗十五味为细末,入研药六味拌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风痛心惊,身热瘈疭,摇头口噤,多吐涎沫,不自知觉。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后、临卧用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处方16、八柱汤处方人参(去芦)白术(去芦)肉蔻(煨)干姜(炒)诃子(煨)附子(面裹煨,去皮、脐)粟壳(蜜炒)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一剂。
功能主治肠胃虚寒,滑泻不禁。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乌梅个、灯草1团,水煎,温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17、滋血汤处方当归 川芎 芍药 人参 麦门冬 牡丹皮 阿胶各60克 琥珀22克(别研)酸枣仁(炒)粉草 桂心各30克 半夏曲4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滋荣养血,治妇人诸虚,血海久冷。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5毫升,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引胡氏方
处方18、普济消毒饮子别名普济消毒饮(《景岳全书》卷五十七)。
处方黄芩 黄连各15克 橘红(去白)玄参 生甘草各6克 连翘 黍粘子 板蓝根 马勃各3克 白僵蚕(炒)2.1克 升麻2.1克 柴胡6克 桔梗6克(一方有人参9克)
制法上药哎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治风热疫毒上攻,致患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干口燥,舌红苔白或兼黄,脉浮数有力。现用于急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颌下腺炎、头面部蜂窝组织炎等。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时时服之。食后如大便硬,加酒煨大黄3~6克以利之;肿势甚者,宜砭刺之。
备注方中重用黄连、黄芩清泄上焦热毒为君药;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疏散上焦风热为臣药;玄参、马勃、板蓝根、桔梗、甘草清利咽喉,并增强清热解毒作用,陈皮理气而疏通壅滞,使气血流通而有利于肿毒消散,共为佐药;升麻、柴胡升阳散火,疏散风热,使郁热疫毒之邪宣散透发,并协助诸药上达头面,共为使药。诸药合用,使疫毒得以清解,风热得以疏散。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九
处方19、八风散别名八风汤(《保婴撮要》卷二十)。
处方藿香(去土)250克 白芷 前胡(去芦)各500克 黄耆(去芦)甘草(爁)人参(去芦)各1千克 羌活(去芦)防风(去芦)各1.5千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风气上攻,头目昏眩,肢体拘急烦疼,或皮肤风疮痒痛;以及寒壅不调,鼻塞声重。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薄荷少许,同煎至21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或每服6克,腊茶水调下;小儿虚风,每服1.5克,乳香、腊茶水调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
处方20、团参丸处方人参 黄耆 飞罗面各30克 百合1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吐血咳嗽,服凉药不效者。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茅根汤送下。
摘录《袖珍方》卷三
处方21、天麻钩藤汤处方钩藤0.9克 天麻 蝉蜕(去土)防风(去芦并叉枝,切)人参(去芦)麻黄(去根、节)僵蚕(去丝、嘴,炒黄)蝎尾(去毒,炒)各15克 甘草(炙)芎藭各0.3克 麝香3克(研)
制法上药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因吐利脾胃虚而生风,变成慢惊。
用法用量每次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不拘时服。如面青唇白,四肢冷,加附子1.5克。
摘录《小儿卫生总微论》卷五
处方22、淡竹叶汤处方淡竹叶 麦门冬(去心,焙)小麦 白茯苓(去黑皮)各30克 甘草(炙,锉)人参各15克
制法上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主气阴两虚,心烦喘闷。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中午、临卧空腹时各一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处方23、八味理中丸处方人参 甘草(炙)白术 干姜 枳实(制炒)白茯苓 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制法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指头大。
功能主治小儿心肺不和,息数脉急,上下不得升降,中膈痞满,坐卧烦闷,神情不乐,饮食不下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淡豆豉5粒,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去豉,通口服无时。
摘录《活幼口议》卷十九
处方24、气疝饮处方黄连6克(吴茱萸煎水浸,炒)人参 白术各3克 白芍 陈皮各2.1克 甘草0.9克 姜3片
功能主治治气疝。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类证治裁》卷七
处方25、清心丸处方人参 蝎梢 郁金 生地 天麻 南星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蒸饼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心受邪热,精神恍惚,狂言呼叫,睡卧不宁。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人参煎汤下。
摘录《简易方》引《叶氏录验方》(录自《医方类聚》卷一九五)
处方26、天麻防风丸处方白僵蚕(去丝、嘴,炒)干蝎(炒)各15克 天麻(去苗)防风(去苗)人参各30克 朱砂(研飞)雄黄(研)麝香(研)甘草(炙)各7.5克 牛黄3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惊风,身体壮热,多睡惊悸,手足抽掣,精神昏馈,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每次1~2丸,薄荷煎汤化下,不拘时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处方27、保元汤处方桂枝6克 白术 人参各3克 黄誊2.5克 当归2.5克 生附子2克
功能主治主中风虚脱,卒然昏迷,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肾气易动而燥者,加芍药、地黄。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观聚方要补》卷一
处方28、香葛汤处方藿香 白茯苓 甘草(炙)各15克 丁香 干葛 人参各30克
功能主治治呕吐后,津液耗伤,口渴甚者。
用法用量上为汤剂。另以麝香1克,研服0.5~1克,姜汤调下。以意化裁。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张涣
处方29、八珍益母丸处方益母草120克(不见铁器,只用上半截带叶者)人参(去芦)白术(土炒)茯苓(去皮)炙甘草(去皮)当归(酒洗)川芎 白芍药(醋炒)熟地黄(酒洗)
制法药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气血两虚,脾胃并弱,饮食少思,四肢无力,月经不调,或腰痛腹胀,或断或续,或赤白带下,身作寒热,及体虚无子。脾胃虚寒者,加砂仁30克(姜汁抄);腹中胀闷者,加山楂30克(净内,饭上蒸熟);素常多郁者,加香附子30克(童便制)。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腹时用蜜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统》卷八十四
处方30、茯苓丸处方辰砂 石菖蒲(去须,洗)人参(去芦)远志(去心,洗,锉,炒令黄色)茯神(去木)真铁粉 半夏曲 南星(牛胆制)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生姜120克捣取汁,和水煮糊丸,如梧桐子大,别用朱砂为衣,阴干。
功能主治安神定心。治惊恐心悸。
用法用量每服10粒,加至30粒,夜卧生姜汤下。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二
处方31、白茯苓丸处方白茯苓30克 覆盆子30克 黄连30克(去须)人参30克(去芦头)栝楼根30克 熟干地黄30克 鸡膍胵50枚(微炒)萆薢30克(锉)玄参30克 石斛22克(去根,锉)蛇床子9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益肾润燥。肾消。因中消之后,胃热入肾,消烁肾脂,令肾枯燥,遂致此疾,两腿渐细,腰脚无力。
用法用量每于空腹时煎磁石汤下3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
处方32、紫菀汤处方紫菀茸 白芷 人参 甘草(炙)黄耆 地骨皮 杏仁(去皮、尖)桑白皮(炙)各等分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治肺虚感热,咳嗽喘满,发热自汗,口中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大枣1枚,生姜3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处方33、保生汤处方人参7.5克 甘草7,5克 白术 香附子 乌药 橘红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主妊娠恶阻,恶闻食气,或但嗜一物,或大吐,或时吐清水,脉滑大而六部俱匀者。如觉恶心呕吐,加丁香,并加重生姜用量。
用法用量每服10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掏时;或研末调服。
备注方中乌药,《校注妇人良方》作“乌梅”。
摘录《妇人大全良》卷十二
处方34、人参当归汤别名人参当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处方人参 当归 麦门冬 桂心 干地黄各3克 大枣20个 粳米15克 谈竹叶6克 芍药12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清热除烦。治妇女产后血气亏虚,内热心烦,呼吸短气,闷乱不安,头痛身疼,下午为甚。
用法用量上药九味,嚼咀。用水1.2升,先煮竹叶及粳米,取800毫升,去滓;纳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若烦闷不安者,当取豆蔻1升,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内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处方35、内补五香丸处方沉香30克 熏陆香30克 木香30克 藿香30克 丁香30克 续断30克 熟干地黄60克 白芍药30克 侧柏子30克(炮裂,去皮、脐)石长生30克 厚朴4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败酱30克 人参30克(去芦头)白茯苓30克 鹿角屑60克 虎胫骨60克(涂酥,炙令黄)
制法上药捣罗为散,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痈疽溃后,脓血甚多,不生肌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黄耆汤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
处方36、八解散处方人参 茯苓 甘草(炙)陈皮(去白)白术 藿香(去士)各30克 厚朴(去粗皮,锉,生姜自然汁浸一宿,炒紫色)60克 半夏(汤洗七次)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
功能主治四时伤寒,头疼壮热,感风多汗;及劳伤过度,骨节酸疼,饮食无味,四肢疼倦,行步喘乏,面色萎黄,怠情少力;或咳嗽寒热,羸弱自汗,胸膈不快,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枣子1枚,葱白3寸,同煎至100升,温服。不拘时侯。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处方37、秦桂丸处方秦艽 桂心 杜仲 防风 厚朴各22克 附子(生)白茯苓各45克 白薇 干姜 沙参 牛膝 半夏各15克 人参30克 细辛67.5克
制法上十四味,并生碾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赤豆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醋汤或米饮送下。来效更加丸数。已觉有孕,便不可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九
处方38、白虎加人参汤别名人参白虎汤(《玉机微义》卷九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知母18克 石膏30~45克(碎,绵裹)甘草(炙)6克 粳米12克 人参9克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益气生津。伤寒或温病,里热盛而气阴不足,发热,烦渴,口舌干燥,汗多,脉大无力;暑病津气两伤,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用法用量上五味,以水1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分服。
备注本方所治为气分热盛而津气不足之证,故在白虎汤清热生津的基础上,加人参以益气生津。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谓此方以生山药代粳米,则其方愈稳妥,见效亦愈速。
摘录《伤寒论》
处方39、紫菀汤别名钟乳补肺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处方紫菀 五味子 生姜(合皮切)白石英(研,绵裹)款冬花 桂心 人参各60克 钟乳(研,绵裹)麦门冬(去心)桑根白皮各90克 大枣20枚(擘)粳米27克
制法上十二味,切。
功能主治治肺气不足,咳嗽土气,咽喉闭塞,短气喘乏,连唾不已,寒从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语无音声,剧者唾血腥臭,干呕心烦,耳闻风雨声,皮毛悴,面色白者。
用法用量用水1.5升,先煮桑根白皮、粳米,取900毫升,去滓,纳诸药,煎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引《广济方》
处方40、解郁汤处方人参3克 白术15克(土炒)白茯苓9克 当归30克(酒洗)白芍30克(酒炒)枳壳1.5克(炒)砂仁3粒(炒,研)山栀子9克(炒)薄荷6克
功能主治解郁健脾,养血柔肝。治妊娠子悬胁痛。因怀抱忧郁,致胎动不安,两胁闷而疼痛,如弓上弦。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剂而闷痛除,二剂而子悬定,至三剂而全安。去栀子,再多服数剂不复发。
备注方中枳壳,薄荷理气解郁;白芍、当归养血和血,柔肝缓急;山栀子清肝泄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扶脾,砂仁行气调中。配合同用,适用于肝郁脾虚、胎气上逆者。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处方41、保元汤处方人参3克 黄耆9克 甘草2克 肉桂1.5~2克
功能主治主痘疮气虚顶陷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片,煎至150毫升。不拘时服。
备注方中肉桂原书无用量,现据《景岳全书》卷六十三补。
摘录《博爱心鉴》
处方42、香砂理中汤处方干姜(炮)白术(炒)甘草(炙)人参 木香 砂仁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寒气滞,肠鸣泄泻,腹痛喜温喜按,或见呕吐,胸膈满闷,腹中雷鸣。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医灯续焰》卷三
处方43、三肾丸处方鹿肾 驴肾 狗肾各1具 生黄耆 人参(去芦)当归 熟地 龟版(醋制)茯苓(去皮)枸杞各60克 生于术 生阿胶 山萸肉(酒蒸)制附子 淫羊藿(羊油炒)蒺藜(盐炒)故纸(盐炒)菟丝子 鱼螵(滑石烫)杜仲炭(盐炒)鹿茸(去毛)各30克 肉桂(去粗皮)24克
制法先将方内三肾用水煮烂,连原汤与群药共串一处晒干,共为细粉,炼蜜为丸,每丸6克重,蜡皮或蜡纸筒封固。
功能主治补肾壮阳,益精养血。治肾阳不足,精血亏损,腰腿酸痛,肾囊湿冷,身体衰弱,倦怠少食。
用法用量每次服1丸,白开水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44、柴胡四物汤处方柴胡 人参 黄芩 当归身 川芎 生地黄 白芍药 地骨皮 知母 麦门冬 淡竹叶
制法上锉细末。
功能主治主小儿疹子牧后,发枯毛竖,形体羸瘦者。
用法用量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
摘录《证治准绳·幼科》卷六
处方45、滋血汤处方人参 白茯苓(去皮)熟干地黄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干山药 黄耆各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粗末,用马尾罗子罗。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调理脾胃。治妇人皮聚毛落,心肺俱损,血脉虚弱,月水愆期。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御药院方》卷十一
处方46、紫菀散处方人参 紫菀 知母 贝母 桔梗 甘草 五味子 茯苓 阿胶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肺虚咳嗽,唾中有脓血,及肺痿变痈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卫生宝鉴》(《济生拔粹》本)引海藏
处方47、茯苓丸处方赤茯苓 人参 桂心 干姜 半夏(泡洗七次,炒黄)橘红各30克 白术 葛根 甘草 枳壳各6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妊娠恶阻,心中烦闷,头目晕重,恶闻食气,呕吐痰涎,胸腹痞闷,四肢重弱。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米饮下,一日三次。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一二
处方48、胜金丹处方麝香9克 血竭90克 古石灰60克 海螵蛸30克 自然铜末(醋浸,烧七次)3克 乳香30克 没药30克 花蕊石9克 冰片3克 樟脑30克 土狗子10个 地虱(干者)3克 土鳖(干者)3克 人参30克 象皮9克 琥珀3克 儿茶30克 紫石英60克 三七根末30克 木耳炭30克 生甘草末15克
制法研末和匀。
功能主治治闭合性骨折。
用法用量每一个膏药,用末9克,撒在全体神膏上,贴患处。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处方49、加减平胃散处方苍术240克 厚朴 陈皮各150克 甘草90克 人参 茯苓各15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燥湿健脾,理气和胃。治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枣子2个,同煎至100毫升,去滓,带热服;亦可在空腹时用盐沸汤调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五
处方50、归芍六君子汤处方归身 白芍药各6克 人参 白术 茯苓各4.5克 陈皮 半夏各3克 炙甘草1.5克
功能主治补气血。主脾胃不健,气血两亏所致之咳嗽痰多,纳少,神疲,膨胀腹满,呕吐,下血,妊娠痢疾及妇人经水不调。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笔花医镜》卷二
处方51、参耆散处方柴胡 阿胶(炒酥)黄耆(蜜炙)白茯苓 紫菀茸 当归 川芎 半夏(制)贝母(去心)枳壳 桔梗 秦艽(洗)甘草(焙)各15克 人参 五味子 羌活 防风 杏仁(水浸,去皮)款冬花 鳖甲(醋炙)桑白皮(炒)各7.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主劳瘵喘嗽咯血,潮热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7.5克,加生姜、大枣,水煎,食后服。
摘录《仁斋直指》卷九
处方52、建中汤处方黄耆 芍药各6克 桂(去粗皮)人参 当归(切,焙)各3克
制法上药五味,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虚劳,下焦虚冷,不渴,小便自利。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4克(劈碎)、大枣2枚(擘破),煎至100毫升,去滓,下饧7.5克,搅令消,温服,一日三次。若失精,加龙骨、白薇各30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53、紫菀茸汤别名紫菀汤(《赤水玄珠》卷七)。
处方紫菀茸(洗)经霜桑叶 款冬花 百合(蒸,焙)杏仁(去皮、尖)阿胶(蛤粉炒)贝母(去心)蒲黄(炒)半夏(汤泡七次)各30克 犀角(镑)甘草(炙)人参各15克
制法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清肺补气,止咳化痰。治饮食过度,或高声呼叫,或食煎炸,邪热伤肺,咳嗽咽痒,痰多唾血,喘急,胸满胁痛,不得安卧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54、归养心脾汤处方人参 黄耆 白术 芡实 北五味 甘草 熟地 枣仁 茯神 当归身 山药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补肾固精。治脾肾两虚,梦遗滑精。
用法用量水煎服。遗甚,加萸肉、莲须;思虑过度,加莲肉;不禁,加石莲、金樱膏;足痿,加牛膝、杜仲、龟版胶。
摘录《理虚元鉴》卷下
处方55、茯苓理中汤处方茯苓6克 甘草9克(炙)干姜3克(炮)人参9克 木瓜9克
制法上五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霍乱,脐上筑而悸。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适寒温,分为四服。
摘录《外台秘要》卷六
处方56、地黄丸处方生干地黄(切,焙)黄耆(锉)各45克 防风(去叉)远志(去心)栝楼子 茯神(去木)黄芩(去黑心)鹿茸(酥炙,去毛)各30克 人参37.5克 石韦(去毛)当归(切,焙)各15克 赤芍药 甘草(炙)蒲黄 戎盐(研)各22.5克 车前子 滑石各60克
制法上十七味,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肾经虚损,膀胱热结,小便淋沥涩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以温酒或淡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57、加味橘皮竹茹汤处方赤茯苓 橘皮 枇杷叶 麦门冬 竹茹 半夏各3克 人参 甘草各1.5克
功能主治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水煎,温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58、防风散处方黄芩 人参 甘草 川芎 麦门冬(去心)各30克 防风(去芦)4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鼻渊。脑热渗下,浊涕不止,日久必成衄血。
用法用量每服6克,食后沸水调服,每日三次。
摘录《宣明论方》卷一
处方59、大安神丸别名大惊丸(《世医得效方》卷十一)。
处方人参(去芦)茯苓各15克 甘草30克(炙)僵蚕(去丝)7.5克 白术15克(煨)桔梗尾7.5克 辰砂15克 全蝎5个(去毒)金银箔各6片 麦门冬(去心,炒)木香各15克 酸枣仁30克(汤去皮、壳,始粉炒)大赭石15克(酣煮)
制法上药为末,水丸或蜜丸。
功能主治安神定惊。主小儿心热,夜啼烦躁。
用法用量急惊潮热,竹青、薄荷叶煎汤下,夜啼,灶心土煎汤下,伤食,荆芥煎汤下,疹痘,蝉蜕(去足,翼)煎汤下;搐搦,防风煎汤下;常服,金银薄荷煎汤下,慢惊,冬瓜子仁煎汤下。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一
处方60、葛根汤处方葛根 贝母(去心)牡丹皮 防己 防风 当归 川芎 白茯苓 桂心(熬)泽泻 甘草各6克 独活 石膏 人参各9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妊娠临月,因发风痉,忽闷愤不识人,吐逆眩倒,名子痫;及酒疸,心下懊痛,足胫满,发赤斑者。
用法用量用水1.8升,煮取600毫升,分二次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酢物。
备注原书云:方中贝母令人易产,未临月,升麻代之。
摘录《云歧子保命集》卷下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