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含有蓝树的处方(三)

更新时间:2023-02-08 22:19:30作者:百科知识库

含有蓝树的处方(三)

蓝树(别名大蓝靛、木靛、大青叶、木蓝、米木、板蓝根、山蓝树、滞良、蓝木、岭刀把、七星树、大蓝木、野蓝靛树、羊角汁),微苦;微涩;性凉;有毒,清热解毒;止血敛疮。主痒腮;毒蛇咬伤;刀伤出血;湿疹;疮疡溃烂。小编整理出含有蓝树的处方共164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21~164共44个。

处方1、加味银翘马勃散

处方银花15克,连翘15克,马勃10克,射干12克,牛蒡子12克,山豆根6克,板蓝根30克,大青叶2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主热毒蕴结于咽喉。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广西中医药》

处方2、泽黄英土汤

处方泽兰15克,酒大黄12克,虎杖10克,土茯苓10克,板蓝根10克,蒲公英10克,茵陈10克,生甘草5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主湿热内蕴,致瘀血停于肝胆。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蔡永良方

处方3、活命金丹

处方贯众、甘草、板蓝根、甜硝、干姜,各一两。龙脑(研)、麝香(研)、青黛,各三钱。牛黄(研)、牛犀、珠子末、薄荷,各半两。大黄(一两半)、辰砂(四钱.另研.一半一半为衣)、桂心(三两)

炮制上为细末,与研药和匀,炼蜜同水浸蒸饼为剂,每两作十丸,以朱砂为衣,就湿以真金箔为衣。腊月合,磁器收贮,多年不坏。

功能主治治中风不语,半身不遂,肢节顽痹,痰涎上潮,咽嗌不利,饮食不下,牙关紧,及解一切毒酒毒,发热腹胀,大小便不利,胸膈痞满,上实下虚,气闭面赤,汗后余热不退,劳病诸药不治,无问老幼男子妇人,俱宜服之。

用法用量如疗风毒,茶清化下;解药毒,新冷水化下;汗后余热,劳病及小儿惊,热薄荷汤化下。已上并量病人大小加减用之,大有效。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4、小儿热速清口服液

处方柴胡、黄芩、板蓝根、葛根、金银花、水牛角、连翘、大黄

性状为红棕色澄清液体;气香、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八味,将柴胡、金银花、连翘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水牛角加水先煎煮3小时后,再与蒸馏后的药渣及黄芩等?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92190.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奈都铀布逯蠖危看?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待冷至室温,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5%,搅匀,静止后,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90~95℃),浓缩液再与挥发油合并,加入矫味剂,调节PH值至规定范围,再加水至1000ml,搅匀,静置,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利咽。用于小儿外感高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岁以内一次2.5~5ml,一岁至三岁一次5~10ml,三岁至七岁一次10~15ml,七岁至十二岁一次15~20ml,一日3~4次。

注意如病情较重或服药24小时后疗效不明显者,可酌情增加剂量。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避光。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5、护肝片

处方柴胡250g 茵陈250g 板蓝根250g 五味子300g 猪胆粉20g 绿豆128g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褐色;味苦。

炮制上六味,绿豆粉碎成细粉;柴胡、茵陈、板蓝根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8小时,取上清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0(80℃)的清膏,与绿豆粉101g混合,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五味子粉碎成粗粉,用75%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80℃),与绿豆粉27g混匀,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取猪胆粉,与上述细粉混匀,制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健脾消食。具有降低转氨酶作用。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等。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6、小儿感冒茶

处方广藿香75g 菊花75g 连翘75g 大青叶125g 板蓝根75g 地黄75g 地骨皮75g 白薇75g 薄荷50g 石膏125g

性状为浅棕色的块状茶剂;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味,地黄、白薇、地骨皮、石膏(1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菊花、大青叶热浸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广藿香、薄荷、连翘提取挥发油,其水溶液滤过,滤液与以上二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的清膏;将石膏25g、板蓝根粉碎成细粉。取清膏1份、蔗糖粉2份、糊精1份,与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压块,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重,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6g,一岁至三岁一次6~12g,四岁至七岁一次12~18g,八岁至十二岁一次24g,一日2次。

规格每块重6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7、感冒退热颗粒

处方大青叶200g 板蓝根200g 连翘100g 拳参100g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或味苦、微甜(无糖型)。

炮制上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08(90~95℃),待冷至室温,加等量的乙醇使沉淀,静置,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0(60℃),加等量的水,搅拌,静置8小时。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8~1.40(60℃)的清膏,取清膏,加蔗糖粉、糊精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制成460g,即得;或取上清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9~1.11(60℃)的清膏,取清膏,加糊精、矫味剂适量,混匀,喷雾干燥,制成无糖颗粒115g,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规格每袋装(1)18g(2)4.5g(无糖型)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8、复方鱼腥草片

处方鱼腥草583g 黄芩150g 板蓝根150g 连翘58g 金银花58g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褐色;味微涩。

炮制上五味,取鱼腥草200g,与连翘、金银花粉碎成细粉,剩余的鱼腥草与黄芩、板蓝根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疼痛;急性咽炎、扁桃腺炎有风热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9、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

处方麻黄90g 苦杏仁(炒)120g 石膏270g 甘草90g 黄芩180g 板蓝根180g 北豆根90g

性状为棕黄色的液体,久置有少量沉淀;味甘、微苦。

炮制以上七味,麻黄、石膏加水煎煮半小时,再加入苦杏仁等五味,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约600ml,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加蜂蜜200g、蔗糖100g及苯甲酸钠3g,煮沸使溶解,加水至总量1000ml,搅匀,冷藏24~48小时,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宣肺,平喘,利咽。用于小儿外感,邪毒内盛,发热恶寒,咳嗽痰黄,气促喘息,口干音哑,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岁至二岁一次3~5ml,三岁至五岁一次5~10ml,六岁至十四岁一次10~15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规格每支10ml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0、小儿感冒颗粒

处方广藿香75g 菊花75g 连翘75g 大青叶125g 板蓝根75g 地黄75g 地骨皮75g 白薇75g 薄荷50g 石膏125g

性状为浅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味,地黄、白薇、地骨皮、石膏(1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菊花、大青叶热浸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广藿香、薄荷、连翘提取挥发油,其水溶液滤过,滤液与以上二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的清膏;将石膏25g、板蓝根粉碎成细粉。取清膏1份、蔗糖粉2份、糊精1份,与上述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重,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用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6g,一岁至三岁一次6~12g,四岁至七岁一次12~18g,八岁至十二岁一次24g,一日2次。

规格每袋装12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1、蓝根散

处方板蓝根30克 甘草23克(锉,炒)

制法上同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小儿疮疹出而不快,及倒靥。

用法用量每服1.5~3克,取雄鸡冠血2~3点,温酒少许,食后调下。

摘录《阎氏小儿方论》

处方12、利咽解毒颗粒

处方板蓝根、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炒)、山楂(焦)、桔梗、大青叶、僵蚕、玄参、黄芩、地黄、天花粉、大黄、浙贝母、麦冬

性状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或味苦(无糖型)。

炮制上十六味,薄荷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金银花等十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将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60~65℃)的清膏,加入适量的蔗糖和淀粉,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挥发油,混匀,即得;或将合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8~1.40(80℃)的清膏,加入适量的糊精,制成无糖颗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解毒退热。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风热乳蛾,风热喉痹,痄腮,伴有咽痛,咽干,喉核红肿,发热恶寒等症;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4次。

注意忌食辛辣及过咸食物。

规格每袋装(1)20g(相当于原药材19g)(2)6g(无糖型)(相当于原药材1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3、清热解毒口服液

处方石膏670g 金银花134g 玄参107g 地黄80g 连翘67g 栀子67g 甜地丁67g 黄芩67g 龙胆67g 板蓝根67g 知母54g 麦冬54g

性状为棕红色的液体;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十二味,除金银花、黄芩外,其余生石膏等十味先温浸1小时,煎煮二次(待沸腾后,稍冷加金银花和黄芩),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4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7,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5%~70%,冷藏48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加入0.5%活性碳,加热30分钟,滤过,加水至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发热面赤,烦燥口渴,咽喉肿痛等症;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4、儿童清肺丸

处方麻黄10g 苦杏仁(炒)20g 石膏40g 甘草10g 桑白皮(蜜炙)30g 瓜蒌皮30g 黄芩40g 板蓝根40g 橘红30g 法半夏30g 紫苏子(炒)20g 葶苈子10g 浙贝母40g 紫苏叶20g 细辛8g 薄荷30g 枇杷叶(蜜炙)40g 白前30g 前胡20g 石菖蒲30g 天花粉30g 青礞石(煅)10g

性状黑色的大蜜丸;味苦、辛辣。

炮制以上二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70~18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嗽。用于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3岁以下一次半丸。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5、清开灵口服液

处方胆酸、珍珠母、猪脱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性状为棕红色的液体;味甜、微苦。

炮制上八味,水牛角磨粉,板蓝根、栀子、金银花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50℃)的清膏,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适量,静置。将水牛角粉、珍珠母加酸适量,水解,滤过,滤液用15%氢氧化钙溶液调节PH值至4,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0(50℃),放冷,加乙醇适量,静置,滤过,回收乙醇,加水适量,静置。胆酸、猪脱氧胆酸加乙醇适量使溶解。将上述药材提取液与水解液合并,混匀,加至胆酸、猪脱氧胆酸乙醇液中,加乙醇适量,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加水适量,静置,加入黄芩苷,调节PH值使溶解,加入矫味剂适量并加水至全量,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2~7.5,搅匀,静置,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病症属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2次;儿童酌减。

注意久病体虚患者如出现腹泻时慎用。

规格每支装10ml

贮藏密封,遮光。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6、健民咽喉片

处方玄参、麦冬、蝉蜕、诃子、桔梗、板蓝根、胖大海、地黄、西青果、甘草、薄荷素油、薄荷脑

性状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褐色;气香,味甜,具清凉感。

炮制上十二味,薄荷素油、薄荷脑用适量乙醇溶解;其余玄参等十味和适量的甜菊叶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每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4(20℃)的清膏,加入适量的糖粉、淀粉和可可粉,混匀,制成颗粒;或加入适量的糖粉和淀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喷加含薄荷素油和薄荷脑的乙醇溶液,压制成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功能主治清利咽喉,养阴生津,解毒泻火。用于咽喉肿痛,失音及上呼吸道炎症。

用法用量含服,一次2~4片(小片)或2片(大片),每隔1小时1次。

规格(1)小片每片相当于原药材0.29g(2)大片每片相当于原药材0.44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7、羚羊清肺丸

处方浙贝母40g 桑白皮(蜜炙)25g 前胡25g 麦冬25g 天冬25g 天花粉50g 地黄50g 玄参50g 石斛100g 桔梗50g 枇杷叶(蜜炙)50g 苦杏仁(炒)25g 金果榄25g 金银花50g 大青叶25g 桅子50g 黄芩25g 板蓝根25g 牡丹皮25g 薄荷25g 甘草15g 熟大黄25g 陈皮30g 羚羊角粉6g

性状为黑色的大蜜丸;味微苦。

炮制以上二十四味,除羚羊角粉外,其余浙贝母等二十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将羚羊角粉与浙贝母等细粉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清瘟止嗽。用于肺胃热盛,感受时邪,身热头晕,四肢酸懒,咳嗽痰盛,咽喉肿痛,鼻衄咳血,口干舌燥。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3次。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18、薄荷牛蒡汤

处方薄荷叶12克 牛蒡子9克 焦马勃9克 焦栀子9克 连翘壳9克 京玄参12克 西赤芍12克 板蓝根15克 大青叶12克 炒僵蚕9克 玉桔梗6克

功能主治主荨麻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19、凉血五根汤

处方白茅根30~60克 瓜蒌根15~30克 茜草根9~15克 紫草根9~15克 板蓝根9~15克

功能主治凉血活血,解毒化斑。治多形性红斑(血风疮),丹毒初起,紫癜,结节性红斑(瓜藤缠)及一切红斑类皮肤病的初期,偏于下肢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本方以紫草根、茜草根、白茅根凉血活血为主,佐以瓜蒌根养阴生津,板蓝根清热解毒。适用于血热发斑,热毒阻络所引起的皮肤病。因为根性下沉,所以本方以治疗病变在下肢者为宜。

摘录《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处方20、疏风清热汤加减

处方荆芥6克,防风6克,牛蒡子10克,甘草2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桑白皮10克,赤芍10克,桔梗10克,黄芩10克,天花粉10克,玄参10克,浙贝母10克,板蓝根10克。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主风热在表。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中医五官科学》

处方21、解毒丸

处方板蓝根120克(干者,净洗晒干)贯众30克(锉,去土)青黛(研)甘草(生)各30克

制法上为末,蜜丸梧桐子大,以青黛为衣。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误食毒草,并百物毒,精神恍惚,恶心者。

用法用量误中诸毒后,急取药15克,烂嚼,用新水送下,即解。或用水浸炊饼为丸,尤妙。如常服,可三五丸。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

处方22、普济消毒饮子

别名普济消毒饮(《景岳全书》卷五十七)。

处方黄芩 黄连各15克 橘红(去白)玄参 生甘草各6克 连翘 黍粘子 板蓝根 马勃各3克 白僵蚕(炒)2.1克 升麻2.1克 柴胡6克 桔梗6克(一方有人参9克)

制法上药哎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治风热疫毒上攻,致患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干口燥,舌红苔白或兼黄,脉浮数有力。现用于急性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颌下腺炎、头面部蜂窝组织炎等。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时时服之。食后如大便硬,加酒煨大黄3~6克以利之;肿势甚者,宜砭刺之。

备注方中重用黄连、黄芩清泄上焦热毒为君药;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疏散上焦风热为臣药;玄参、马勃、板蓝根、桔梗、甘草清利咽喉,并增强清热解毒作用,陈皮理气而疏通壅滞,使气血流通而有利于肿毒消散,共为佐药;升麻、柴胡升阳散火,疏散风热,使郁热疫毒之邪宣散透发,并协助诸药上达头面,共为使药。诸药合用,使疫毒得以清解,风热得以疏散。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九

处方23、白虎青龙汤

处方生石膏 木通 贝母(去心,杵)桑叶(生用)连翘 牛蒡子(生用,杵)板蓝根 银花 蝉蜕(去足、翅)麦冬(去心)生地 黄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养阴化痰。白喉,太阴燥火挟有少阳相火,喉间红肿而痛,甚则颈项亦肿,初起辄多痰涎。

用法用量上药十二味,水煎,分二次服。一日二剂或三剂。太阴燥火盛,少阳标证轻者,去黄芩、牛蒡子,加西洋参,倍石膏、地、冬;标证独盛者,以黄芩易龙胆草;痰涎壅盛者,仍用牛蒡子,或冲入鲜莱菔汁、牛黄,减冬、地,加杏仁、旋复花、瓜萎皮。

摘录《白喉条辨》

处方24、无比散

处方青黛 白僵蚕 甘草 马牙消 板蓝根 紫河车 薄荷 桔梗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和匀,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治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含化。

摘录《洁古家珍》

处方25、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柴胡6克,龙胆草9克,板蓝根30克,生甘草3克,荆芥6克,赤白芍各9克,车前子9克,炒牛子9克,青黛3克。

功能主治平泄肝火,清化湿热,佐散风热。主肝火妄动,湿热蕴结,风热外感引发。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孙冀真方

处方26、虎杖解毒汤

处方虎杖15克,板蓝根20克,丹皮13克,赤芍13克,蝉蜕10克,甘草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血,透疹。主火毒内蕴血分。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蒋森方

处方27、解毒止痛灵

处方黄芩10克,连翘20克,板蓝根25克,元胡25克,僵蚕20克,柴胡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薄荷15克,陈皮15克,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瘀行气止痛。主湿热郁蒸,气滞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另外可外涂2%龙胆紫,6天为1疗程。

摘录姜耀武方

处方28、首乌汤

处方生首乌15克,连翘15克,丹皮15克,大青叶15克,板蓝根15克,半枝莲15克。茜草15克,丹参15克,柴胡12克,茵陈30克,白茅根30克,甘草6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清肝利胆,祛湿热,退黄疸。主湿热蕴结。

用法用量冷水浸泡连煎2次,加水高出药面1-2寸。用砂锅煎煮沸后约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煮。两次药液加在一起,一日分3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50-60剂。

摘录霍明义方

处方29、除疣汤

处方苡仁30克,大青叶30克,板蓝根30克,败酱草15克,牡蛎粉30克,夏枯草15克,赤芍10克。

功能主治平肝软坚,清热解毒。主怒动肝火,气血凝滞于肌肤。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余药渣再煎后熏洗患处15-20分钟。

摘录何同国方

处方30、活血解毒汤

处方当归10克,生地15克,赤芍15克,薏苡仁30克,板蓝根30克,银花30克,元参15克,夏枯草30克,何首乌15克。

功能主治活血凉血,清热解毒。主素体阳盛,感受热毒,入于营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王兰根方

处方31、二根二白玄梅桔甘汤

处方山豆根9-12克,板蓝根15-30克,玄参15-30克,乌梅10克,桔梗10克,生甘草10克,白薇9-12克,白蔹9-12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豁痰,酸甘化阴。主邪热羁留上焦,化燥灼伤肺阴。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四川中医》

处方32、祛疣汤

处方木贼 香附 连翘 苡仁 板蓝根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治扁瘊。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外科学》

处方33、四味胶囊

处方龙胆草50克,板蓝根50克,当归100克,元胡50克。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止痛。主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兼挟湿热。

用法用量以上各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个胶囊含生药0.5克。每次服2-6程,每日3次。

摘录许耀芳方

处方34、神犀丹

处方犀角尖180克 生地500克(熬膏)香豉240克(熬膏)连翘300克 黄芩180克 板蓝根270克 银花500克 金汁300克 元参210克 花粉120克 石菖蒲180克 紫草120克

制法用生地,香豉、金汁捣烂,余药研末,和匀为丸,每丸重9克。

功能主治清营开窍,凉血解毒。治温热暑疫,热毒深重,耗液伤营,热入心包,神昏谵语,痘庴发斑,舌色紫绛,口糜咽腐,目赤神烦等。

用法用量开水送下。

备注方中犀角、生地清心凉血;元参、花粉养阴生津;银花、连翘、黄芩清热泻火;紫草、板蓝根、金汁凉血解毒,菖蒲芳香开窍,豆豉宜泄透邪。诸药合用,共奏清营开窍,凉血解毒之功。

摘录《医效秘传》卷一

处方35、蓝地汤

处方板蓝根50克,生地50克,寸冬20克,知母20克,桑叶20克,桔梗15克,蝉退15克。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宣肺解毒。主阴虚外感。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程光正方

处方36、青银汤

处方青蒿6克(后下),银柴胡12克,桔梗12克,黄芩12克,连翘12克,银花12克,板蓝根12克。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清热解毒。主外感时疫邪毒。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陈炯抗方

处方37、加味凉血退斑汤

处方鲜生地30克,鲜芦根30克,大青叶30克,板蓝根9克,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桑叶9克,白藓皮15克,赤芍9克,黄芩9克,生栀仁6克,滑石9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主湿热结毒,灼煎营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赵炳南方

处方38、清热解毒合剂

处方元参10克,生石膏25克,板蓝根15克,儿茶5克。

功能主治凉营解毒,清咽利膈,收敛去腐。主肺胃积热。

用法用量制成浓缩剂型,每日1剂(50毫升),日服2次。

摘录《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儿科方》

处方39、清热除湿汤

处方夏枯草15克,板蓝根15克,白藓皮15克,连翘15克,藿香15克,佩兰15克,苡仁15克,茯苓15克,扁豆15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主湿热熏蒸,发于皮肤。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李元文方

处方40、聚星散

处方防风20克,荆芥20克,柴胡15克,谷精草20克,丹参20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玄参2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海藻30克,白芷20克。

功能主治清热散风,化痰解毒,益气养阴。主肝气郁滞,内有痰火,外受风热毒邪。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李永才方

处方41、神仙活命汤

处方龙胆草6克 元参24克 马兜铃9克 板蓝根9克 生石膏15克 白芍9克 川黄柏4.5克 生甘草3克 大生地30克 瓜蒌9克 生栀子6克

功能主治泻火解毒,清热养阴。治白喉。壮热口渴,面红目赤,咽部焮红,喉间白腐满布,不易拭去,声音嘶哑,呼吸气粗,口中热臭,舌苔黄腻,脉象数大。

用法用量水煎服。重者每日二剂。舌有芒刺,谵语神昏者,加犀角(镑)6克,大便闭塞,胸下满闷者,加川朴6克、枳实6克;便闭甚者,再加莱服子6克,生大黄6克;小便短赤者,加知母9克,泽泻6克,车前子9克。

备注本方治证属肺胃积热化火,复感时邪疫毒,上蒸咽部所致。方中石膏清肺胃伏火;龙胆草除时气温热,板蓝根治天行热毒,三药合用为君;栀子、黄柏泻火解毒,导热下行为臣;疫毒蕴蒸,必损阴劫液,苦寒之品,亦每易化燥伤阴,故又重用生地、元参合白芍养阴清热,增液壮水为佐;又以马兜铃、瓜蒌化痰散结利咽,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为使。合而用之,共奏泻火解毒,清热养阴之功。

摘录《白喉治法抉微》

处方42、化毒消疣汤

处方大青叶30克,蒲公英30克,板蓝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苓30克,牡蛎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鲜生地30克,黄芩12克,制大黄9克。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主外感风毒,内动肝火。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李元文方

处方43、活命金丹

处方甘草 板蓝根 干姜各30克 龙脑(研)9克 麝香(研)1克 牛黄(研)15克 生犀角 珠子末各15克 川大黄45克 辰砂1.2克(一半入药,一半为末)青黛9克 薄荷15克 桂90克 芒消30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与龙脑等研药合一处搅匀,炼塞同水浸蒸饼为剂,每30克作10丸,另以朱砂为衣,再以金箔贴外衣。瓷器收贮。

功能主治治中风不语,半身不遂,肢节顽痹,痰涎上潮,咽嗌不利,饮食不下,牙关紧闭;并解一切药毒、酒毒,发热腹胀,二便不利,胸膈痞满,气闭面赤,汗后余热不退以及劳病等。

用法用量如疗风毒,茶清化下,解药毒,用新汲水化下;汗后余热,劳病及小儿惊热,用薄荷汤化下,药量可据病情轻重及年龄大小加减应用。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处方44、克疣汤

处方白花蛇舌草30克,土茯芩20克,马齿苋30克,生苡仁30克,夏枯草12克,牡蛎20克(先煎),木贼草12克,板蓝根30克,红花6克,赤芍10克,紫草12克,生甘草6克。

功能主治利湿清热解毒,活血软坚散结。主湿毒热邪郁结肌肤,阻遏气血运行。

用法用量水煎2次早晚服,每日1剂。

摘录杨景海方

本文标签:中医中药  药材方剂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