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21:55:52作者:百科知识库
兰草片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4味。
名称兰草片
拼音Lancao Pian
成份华佩兰 地胆草 马鞭草 薄荷素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感冒属风热证者。
规格基片重0、3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1、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药。3、孕妇慎用。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脾虚大便溏者慎用。5、属风寒感冒咽痛者,症见恶寒发热、无汗、鼻流清涕者慎用。6、扁桃体有化脓及全身高热者应去医院就诊。7、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8、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9.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1、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执行标准WS-10388(ZD-0388)-2002
别名凤颈草,紫顶龙芽,铁马鞭,狗牙草,鹤膝风,苦练草,顺捋草,靖蜒草,退血草,铁马莲,田鸟草,铁扫手.疟马鞭,土荆芥,野荆芥,红藤草,马鞭,龙芽草,凤颈草,马鞭稍,小铁马鞭,蜻蜓草,疟马鞭,燕尾草,白马鞭,蜻蜓饭,狗咬草,铁扫帚,马鞭梢。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7~10月开花时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河岸草地、荒地、路边、田边及草坡等处。分布全国各地。主产湖北、扛苏、广西、贵州。此外,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福建、河北、四川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全草或带根全草。根茎圆柱形,长1~2厘米,表面土黄色,周围着生多数的根及须根。茎四棱形,灰绿色或黄绿色,有纵沟,具稀疏的毛;质硬、易折断,断面纤维状,中央有白色的髓,或已成空洞。叶片灰绿色或棕黄色,质脆,多皱缩破碎,具毛。顶端具花穗,可见黄棕色的花瓣;有时巳成果穗,果实宿存灰绿色的萼片,萼片脱落后,则见灰黄色的4个小坚果。气微,味微苦。以干燥、色青绿、带花穗、无根及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肿。治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淋病,经闭,症瘕,痈肿疮毒,牙疳。①《别录》:“主下部匿疮”②《本草拾遗》:“主症癖血瘕,久疟,破血。作煎如糖,酒服”③《日华子本草》:“通月经,治妇人血气肚胀,月候不匀”④《本草衍义补遗》:“治金疮,行血,活血”⑤《纲目》:“捣涂痈肿及蠼螋尿疮,男子阴肿”⑥《生草药性备要》:“活血通经。能去脓毒,洗痔疮毒,退上部火,理跌打”⑦《分类草药性》:“去小便血淋肿痛”⑧《天宝本草》:“利小便,平肝泻火。治赤疮,火眼”⑨《现代实用中药》:“根用于赤白痢疾,慢性疟疾,水肿,膨胀等。并有泻下作用”
2、佩兰别名兰草,水香,都梁香,大泽兰,燕尾香,香水兰,孩儿菊,千金草,省头草,女兰,香草,醒头草,石瓣,针尾凤,兰草,兰泽,泽兰,圆梗泽兰。
来源为菊科植物兰草的茎叶。夏季当茎叶茂盛而花尚未开放时,割取地上部分,除净泥沙,晒干或阴干。
生境分布生溪边或原野湿地,野生或栽培。分布河北,山东、江苏、广东、广西、四川等地。主产江苏、浙江、河北、山东等地。
性状干燥的全草,茎多子直,少分枝,呈圆柱形或扁压状,直径1.5~4毫米。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有纵纹及明显的节,节不膨大。质脆,易折断,折断面类白色,可见韧皮部纤维伸出,木质部有蔬松的孔,中央有髓;有时中空。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多呈3裂,中央裂片较大,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无毛,色暗绿或微带黄,质薄而脆,易破碎。气微香,味微苦。以干燥、叶多、色绿、茎少。未开花、香气浓者为佳。
功能主治清暑,辟秽,化湿,调经。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邪内蕴,脘痞不饥,口甘苔腻,月经不调。①《本经》:“主利水道,杀蛊毒”②《翟公炮炙论》:“生血,调气与荣”③《别录》:“除胸中痰癖”④《开宝本草》:“煮水以浴,疗风”⑤李杲:“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胆」字疑为「脾」字)瘅”⑥《纲目》:“消痈肿,调月经”⑦《现代实用中药》:“为芳香性健胃、发汗、利尿药。用于冒寒性头痛,鼻塞,神经性头痛,传染性热病,腹痛,腰肾痛,结石等”⑧中药志,:“发表祛湿,和中化浊。治伤暑头痛,无汗发热,胸闷腹满,口中甜腻,口臭”
备注本植物的花(千金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西藏地区使用的佩兰,为菊科植物大麻叶泽兰的全草。
3、地胆别名蚖青,杜龙,青虹,蛇要,青蟊,青蠵,圆胸地胆。
来源为芫青科昆虫地胆的干燥全虫。夏、秋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
功能主治攻毒,逐瘀。外用治恶疮,鼻息肉;内服治瘰疬。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死肌,破症瘕,堕胎”②《别录》:“蚀疮中恶肉、鼻中息肉,散结气石淋,去子,服一刀圭即下”③《药性论》:“能宣出瘰疬根从小便出,上亦吐之;治鼻齆”④《纲目》:“治疝积疼痛,余功同斑蝥”
4、薄荷别名蕃荷菜,菝蕑,吴菝蕑,南薄荷,猫儿薄苛,野薄荷,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鱼香草,香薷草,蕃荷菜,菝蔺,吴菝蔺,升阳菜,薄苛,夜息花。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全草或叶。大部分产区每年收割2次,第1次(头刀)在小暑至大暑间。第2次(二刀)于寒露至霜降间,割取全草,晒干。广东,广西温暖地区1年可收割3次。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江、江西。
性状干燥全草,茎方柱形,长15~35厘米,直径2~4毫米,黄褐色带紫,或绿色,有节,节间长3~7厘米,上部有对生分枝,表面被白色绒毛,角棱处较密,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中空。叶对生,叶片卷曲面皱缩,多破碎。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具有白色绒毛;质脆。枝顶常有轮伞花序,黄棕色,花冠多数存在。气香,味辛凉。以身干、无根、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
功能主治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①《药性论》:“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②《千金·食治》:“却肾气,令人口气香洁。主辟邪毒,除劳弊”③孙思邀:“煎汤洗漆疮”④《唐本草》:“主贼风,发汗。(治)恶气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⑤《食疗本草》:“杵汁服,去心脏风热”⑥《食性本草》:“能引诸药入营卫。疗阴阳毒、伤寒头痛”⑦《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⑧《本草图经》:“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小儿风涎”⑨《本草衍义》:“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治骨蒸劳热,用其汁与众药为膏”⑩李杲:“主清利头目”⑾王好古:“能搜肝气。又主肺盛有余,肩背痛及风寒汗出”⑿《滇南本草》:“治一切伤寒头疼,霍乱吐泻,痈、疽、疥、癫诸疮。”又:“野薄荷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虚痨发热”⒀《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⒁《本草述》:“治中风,癫痫,伤燥热郁”⒂《医林纂要》:“愈牙痛,已热嗽,解郁暑,止烦渴,止血痢,通小便”⒃《本草再新》:“消目翳”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术汇集而成,仅作学习、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猫画虎,身体有恙应尽早就医。本文资料绝大部分注明了出处,但不对信息的正确性负责,更不对使用本文信息导致的后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