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21:33:55作者:百科知识库
进入老年期后,由于机体各器官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容易发生多种疾病,如感染、肾脏病、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等,均可通过不同的途径使骨髓的原核细胞受损,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此外,为了治病服用某些药物后,由于药物的作用,可使大约25%的老年患者出现轻度或无症状的血小板减少。如某些抗菌素、奎尼丁、阿斯匹林等均可通过免疫机制抑制巨核细胞的成熟,导致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减少;抗癌药物、消炎痛、氯噻嗪、利眠灵、氯丙嗪、乙醇等,均可抑制骨髓的造血组织,并可破坏循环中的血小板,从而引起血液中的血小板明显减少。轻者出现皮肤瘀点、瘀斑或紫癜,鼻衄和牙龈出血,严重者可出现胃肠道、泌尿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反复发作者则出现贫血。
老年血小板减少的防治,包括下列措施:
(1)一般疗法:防止外伤,停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严重者应卧床休息。补充提升血小板的药物。有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治疗。因失血而致的贫血,宜予纠正。
(2)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急性出血者,控制出血症状的作用甚为明显,但不能根治,停药后易复发。常用强的松30~60毫克,分次口服,待出血停止、血小板正常后逐渐减量,通常需用小剂量维持3~6个月。对老年患者出血量较大,且无禁忌症(溃疡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可在短期内适当加大剂量。
(3)输血和输血小板:输新鲜血液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并可纠正贫血,但因输入的血小板易被破坏,使止血作用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以输注浓缩血小板混悬液止血效果最好,但不宜多次输注,以免引起同种抗体反应,加速血小板的破坏。
(4)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处理: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