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6:25:58作者:百科
[拼音]:taipan zaoqi boli
[外文]:abruptio placentae
妊娠20周后至胎儿娩出前的任何期间,正常位置的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的现象。全称为正常位的胎盘早期剥离,简称胎盘早期剥离或胎盘早剥。是妊娠后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处理可威胁母儿生命。在下次妊娠时可再次发生。可能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高血压病、外伤等有关。
病因和病理胎盘附着于子宫的底蜕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等全身血管病变时,底蜕膜处的毛细血管壁因缺氧和损伤,容易破裂出血。妊娠晚期子宫增大,孕妇仰卧时间过久则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妨碍血液回流,子宫内静脉压明显上升,底蜕膜血管易破裂出血;孕妇腹部外伤亦可引起底蜕膜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胎盘后血肿,可致胎盘自附着处剥离(见图)。剥离面小时,血液很快凝固,临床上可无症状,只是在分娩后检查胎盘时发现血块压迫胎盘母体面所遗留的压迹,若继续出血,剥离面积不断扩大,血液分离胎盘边缘,沿胎膜与子宫壁之间向子宫颈口外流,即为显性出血(外出血型),约占80%。若胎盘边缘未剥离或胎儿头部已嵌入骨盆腔,阻止血液外流,即为隐性出血(内出血型),占20%。隐性出血积血过多,内压过高可冲破分离胎盘边缘血液向子宫颈口溢出,这称为混合性出血。同时血液可侵入子宫肌层达子宫表面的浆膜层,子宫表面出现紫蓝色瘀斑,称为子宫卒中,更严重时血液可渗入周围组织或经输卵管流入腹腔。有时血液可通过羊腹渗入羊水中使羊水呈血性。严重剥离的胎盘绒毛和底蜕膜可释放大量促凝血物质(组织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使剥离处出血更多,病情不断恶化,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患者的局部及全身表现主要与胎盘剥离的程度及出血量有关。轻型者以外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不超过1/3。主要症状为较多的暗红色阴道流血,腹痛,但贫血不显,子宫软,符合于妊娠月份,压痛不明显,胎心、胎位清楚。临床不能确诊者可作超声辅助检查。重型者以内出血为主,剥离面超过1/3,主要为突发性持续性腹痛及/或腰部酸痛,严重时出现休克症状,但休克及贫血程度与阴道出血量不相符;子宫硬如板状,不能放松变软,明显压痛,大于妊娠月份,胎位、胎心不清或胎心消失。应做 DIC化验及尿液、血液检查以及早诊断。应与前置胎盘、子宫破裂鉴别(见表)。
并发症均与出血有关,如:
(1)产后出血。由于肌层受血液的浸润和凝血障碍,可发生产后大出血。
(2)DIC及凝血功能障碍。可导致子宫及全身性难以控制的出血。
(3)子宫出血。子宫卒中亦可引起严重的子宫出血。
(4)急性肾功能衰竭。失血过多,休克时间过长及DIC等均可直接影响肾脏的血流量,临床上出现以少尿或无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其死亡率较高。
处理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纠正休克及血凝障碍(见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2)及时终止妊娠以改善患者及其胎儿的预后。
(3)不论采用阴道分娩或剖腹产术终止妊娠,均应先刺破胎膜,流出羊水,减小子宫容积,使胎盘不再继续剥离。
(4)防止产后出血,经积极治疗后,仍未能控制出血者,应切除子宫减少出血,且可阻断组织促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循环,制止DIC的发展。
(5)预防肾功能衰竭,治疗过程中密切注意尿量,补足血容量,采用利尿药,使每小时尿量不少于3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