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8 20:22:31作者:百科知识库
(1)氯化胺负荷(酸负荷)试验:诊断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试验,口服一定量的酸性药物氯化胺,使机体产生酸血症,如远端肾小管功能正常,可通过排氢、泌氨使尿液酸化。如远端肾小管功能受损,服用氯化胺后尿液不能酸化,分别测定血液及尿液的pH值,便出现此种血液与尿液分离现象。在已有明显酸中毒的患者不宜进行此项试验,否则可使酸中毒加重发生危险。
①方法:
单剂量法(短程法):受试者饮食不限,但禁服酸、碱药物。一次口服氯化胺0.1g\/kg。服药后收集3~8小时尿,每小时一次分别测定尿pH值。
3日负荷法(长程法):将上述剂量氯化胺分3天口服,每天1次。收集第3天的尿测pH。
②结果判断:正常人一般服药2h后,尿液pH值应低于5.3,此时可停止试验。如果每次尿液pH值均大于5.5,可诊断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2)碳酸氢离子重吸收排泄(碱负荷)试验:正常人经过肾小球滤出的碳酸氢根(HCO3)大部分(85%~90%)由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入血,另外的l0%~15%由远端肾小管重吸收入血,因此尿中几无HCO3。Ⅱ型肾小管酸中毒的病人,由于其近端肾小管对HCO3的重吸收功能减退。肾阈值低,必然有较多的NaHCO3自尿液排出。血液中的NaHCO3不足而致酸中毒,而尿却因排出较多的NaHCO3等而偏碱性,也使血液pH值与尿液pH呈分离现象。
①方法:
口服碳酸氢盐法:据患者酸中毒的程度服用剂量为l~2mmol\/(kg·d),逐日增加,连服3天连续测定血液中的NaHCO3含量。
静脉滴注碳酸氢盐:5%碳酸氢钠250ml,以4ml\/min的速度滴入,持续2h。
②尿HCO3及PCO2测定:
尿中HCO3排泄分数的计算:
尿HCO3排泄分数=×100%
正常人此值≤l%,几乎接近于0,Ⅱ型肾小管酸中毒>15%,I型肾小管酸中毒<5%,Ⅳ型肾小管酸中毒5%~15%
PCO2测定:当尿pH>血pH时,尿PCO2>血PCO220mmHg(2.66kPa),有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