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枯痔散

更新时间:2023-02-08 20:01:21作者:百科知识库

枯痔散

枯痔散的基本资料,相关中药材14味。

枯痔散的基本资料

枯痔散(《外科十三方考》引黄济川方)

处方白砒5钱,白矾1两5钱,硼砂2钱,雄黄2钱,硫黄2钱。

制法上为末。以砂罐1只,先将前4味放入罐中,封固扎好,架于炉上烧之,视其青烟已尽,白烟刚起时,用箸于封口纸上戳一豆大之孔,将硫黄从孔中倾入罐中,看纸上挂牌时,即为火候适度之征,将罐移开火炉,冷后取药,研末备用。

功能主治痔瘘。

枯痔散(《外科十三方考》引林梦九方)

处方白砒5钱,白矾2两,雄黄1钱,炉甘石2钱,冰片5分。

制法先将砒、矾研末,放入干燥砂罐底部铺平,次加炉甘石末,再加雄黄于其上,每次加药,必须铺平,最后将罐口用皮纸密封,放在杠炭火上煅之,即可见浓烟透过皮纸冒出,待无烟时,将罐取放地上,俟冷却后,取出药物,同冰片研末备用。

功能主治痔瘘。

用法用量用时将需要药末,加入适量清水调和,使成糊状,涂于痔核之上。黄水流尽,痔核即落。

枯痔散(《疡科捷径》卷中)

处方鳖头1个(漂净,酥炙,研为细末,每4钱加白砒1两),白矾2两,轻粉4钱,净蟾酥2钱。

制法上为细末,用小铁锅1只,入药在内,上用碗盖,碱泥封固,炭火煅3柱香为度,研末。

功能主治枯痔。主痔疮。

用法用量每日辰、午、申3时上药3次。7-8日其疮自落,后用玉红膏、生肌散长肉收功。

枯痔散(《外科十三方考》引陈庆华方)

处方白砒2两,白矾2斤,食盐1两,雄黄1两,百草霜1两,冰片4两。

功能主治痔瘘。

用法用量先将前4味入罐煅过,取出,同后2味研末备用。

枯痔散(《验方新编》卷七)

处方红砒(放旧瓦上火煅,白烟将尽取起,净末)1钱,枯矾2钱,真乌梅肉(烧存性)2钱,朱砂(飞净)3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诸痔。

用法用量用时以口浸湿手指,蘸药于痔头痔身上搓燃,1日3次。初敷不肿,5-6日出臭水,出尽,其痔干枯,不用上药,轻者7-8日全愈,重者半月收功。

枯痔散(《张氏医通》卷十四)

处方白矾2两,蟾酥2钱,轻粉4钱,砒霜1两,天灵盖(青盐水浸,煅赤,清水内淬7次)4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入小新铁锅内,上用瓷碗密盖,盐泥封固,炭火煅至2炷香,待冷取药,研极细末,铝罐收贮。

功能主治枯痔。主痔疮突出。

用法用量每日上午葱汤洗净,用津唾调捻如钱厚,贴痔上令着,以薄绵纸挼软掩上,卷束其药,不使侵好肉上;若内痔,至晚再换1次。至6-7日,其痔枯黑坚硬住药,待其裂缝自落,换落痔汤洗之。

枯痔散(《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处方明矾1两,白砒3钱。

制法上为细末,入阳城罐内,外围炭火,炼至烟起,烟即砒毒,人不可闻,候烟尽,矾枯去炭,次日取研至无声为度。

功能主治痔疮。

用法用量四围搽之,不可使药流入中孔,致令大痛。

枯痔散(《外科十三方考》)

处方白砒3钱,白矾1两,白番卤3钱。

制法上为末,入紫泥罐内,将盐泥封固罐口,以炭火煅红,视其青烟已尽,白烟将起,上下红彻时,将罐取下,放于地上一夜,将药取出,研末备用。

功能主治痔瘘。

枯痔散(《疡科纲要》)

处方砒霜1两,生白研2两,轻粉4钱,蟾酥2钱。

制法先将砒、矾入铁锅中,以碗盖密,煅2炷香时,冷定取药细研,另研轻粉,蟾酥和匀用之。

功能主治蚀恶肉。主痔漏,恶疮,顽肉死肌,腐不脱者。

枯痔散(《外科十三方考》引周伯纯方)

处方白砒1两,枯矾5钱,明雄1两,倭硫黄5钱。

制法先将前3味入砂锅内,用泥固罐口,中开一孔,以火煅之,待孔中烟尽时,加入硫黄,如前封之,再煅至烟尽,取出研末备用。

功能主治痔瘘。

用法用量用时以蜂蜜调涂痔上,1日3次。黄水出尽,其核自落。

枯痔散(《仙拈集》卷四)

处方红砒(放旧瓦上火煅白烟将尽取起)枯矾各3克 乌梅(烧存性)6克 白灵药1.5克

制法研细末。

功能主治治痔疮。

用法用量用时以口津调涂痔上,一日二次。初敷不肿,五六日出臭水,出尽,其痔干枯,不用上药。

枯痔散相关中药材

1、百草霜

别名锅底灰,锅烟子,月下灰,灶突墨,釜下墨,灶突中尘,釜脐墨,釜月中墨,铛墨,灶额上墨,釜底墨,锅底黑,铛底煤,灶额墨,釜煤,釜炲,锅底灰,灶烟煤,灶煤。

来源为杂草经燃烧后附于灶突或烟囱内的烟灰。将灶突或烟囱内的黑灰,轻轻刮下,用细筛筛去杂质。

性状为黑色粉末,或结成小颗粒状,手捻即为细粉。质轻,入水则飘浮分散。无油腻感。无臭,味淡微辛。以乌黑色、质轻细、无杂质者为佳。

功能主治止血,消积。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带下,泻痢,食积,咽喉口舌诸疮。①《本草图经》:“主消化积滞,今人下食药中多用之”②《纲目》:“止上下诸血,妇人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病,伤寒阳毒发狂,黄疸,疟痢,噎膈,咽喉口舌一切诸疮”③《玉楸药解》:“敛营止血,清热消瘀。专止失血,吐衄便血,产漏诸血”④《医林纂要》:“泻心降火,去妄热,止妄血,下气消积行痰”⑤《现代实用中药》:“涂白癣及头部湿疹”

2、炉甘石

别名甘石,浮水甘石,甘石,卢甘石,芦甘石,羊肝石,炉眼石,干石。

来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菱锌矿的矿石。采得后,除去杂石、泥土。

生境分布产于广西、四川、云南、湖南等地。

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扁平形戌圆形,大小不一,表面白色或淡红色,有凹陷或小孔洞,显粉性。体轻而质松,易碎,断面白色咸淡红色,呈颗粒状,并有细小孔隙,有吸湿性。气无,味微涩。火煅后即成白色或淡黄色的无晶结块或细致粉末。以块大、白色或显淡红色、质轻者为佳。不熔融。在木炭上烧之则生氧化锌之薄膜,热时黄色、冷后则变为白色。热稀盐酸能使其溶解并产生泡沫。

功能主治去翳退赤,收温敛疮。治目赤翳障,烂弦风眼,溃疡不敛,皮肤湿疮。①《品汇精要》:“主风热赤眼,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治下部湿疮,调敷”②《纲目》:“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③《本经逢原》:“点眼皮湿烂及阴囊湿肿”④《玉楸药解》:“医痔瘘下疳”⑤《现代实用中药》:“用于慢性溃疡、下腿溃疡之不易收口者,有防腐生肌之功”

3、冰片

别名合成龙脑,梅片,艾粉,结片。

来源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或为樟脑、松节油等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龙脑冰片:从龙脑香树干的裂缝处,采取干燥的树脂,进行加工。或砍下树干及树枝,切成碎片,经水蒸气蒸馏升华,冷却后即成结晶。

生境分布分布南洋群岛一带。

性状①龙脑冰片 又名:龙脑(《别录》),脑子(《海上方》),瑞龙脑(《本草图经》),梅花脑子(《小儿药证直诀》),梅花片脑(《夷坚志》),片脑(《寿域神方》),梅花脑、冰片脑(《纲目》),梅片、梅冰。为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呈半透明块状、片状或颗粒状结晶,直径1~7毫米,厚约1毫米,类白色至淡灰棕色。气清香,昧清凉,嚼之则慢慢溶化。微量升华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为棒状或多角形。燃烧时无黑烟或微有黑烟。以片大而薄、色洁白、质松、气清香纯正者为佳。主产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②机制冰片 为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呈半透明薄片状结晶,直径5~15毫米,厚约2~3毫米。白色,表面有如冰的裂纹。质松脆有层,可以剥离成薄片,手捻即粉碎。气清香,味辛凉。燃烧时有黑烟,无残迹遗留。产于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等地。另有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提取的结晶,习称艾片。在商品中亦作为冰片之一种,详“艾片”条。

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①《别录》:“妇人难产,取龙脑研末少许,以新汲水调服”②《唐本草》:“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③《海药本草》:“主内外障眼,三虫,治五痔,明目,镇心,秘精”④张元素:“治大肠脱”⑤李杲:“治骨痛”⑥王好古:“散心盛有热”⑦《纲目》:“疗喉痹,脑痛,鼻息,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通诸窍,散郁火”⑧《本草备要》:“治惊痫痰迷”⑨《会约医镜》:“治肢节疼痛”

4、硫黄

别名硫磺,黄牙,天生黄,石流黄,石留黄,硫黄,昆仑黄,黄硇砂,石硫黄,流黄,黄英,烦硫,石亭脂,九灵黄童,山石住,将军,白硫黄,硫黄花,硫黄粉。

来源为硫黄矿或含硫矿物冶炼而成。将泥块状的硫黄及矿石,在坑内用素烧罐加热熔化,取其上层之硫黄溶液,倒入模型内,冷却后,取出。

生境分布产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江苏、四川、广东、台湾等地。

性状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呈黄色,或带浅绿色或浅棕黄色。表面不平坦,常有麻纹及细砂孔;有光泽,半透明。体轻,质脆易碎。断面常呈粗针状结晶形。有特异之臭气,味淡。以色黄,光亮、松脆、无杂质者为佳。燃之易熔融,发蓝色火焰,并放出刺激性的二氧化硫臭气。不溶于水及盐酸、硫酸;遇硝酸或王水被氧化成硫酸;溶于二硫化碳、煤袖及松节油中。

功能主治壮阳,杀虫。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外用治疥癣,湿疹,癞疮。①《本经》:“主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坚筋骨,除头秃”②《别录》:“疗心腹积聚,邪气,冷癣在胁,咳逆上气,脚冷疼弱无力,及鼻衄恶疮,下部匿疮,止血,杀疥虫”③《药性论》:“除冷风,顽痹。生用治疥癣及疗寒热咳逆,炼服主虚损泄精”④《海药本草》:“主遗精痔漏,老人风秘等”⑤《日华子本草》:“杀腹脏虫”⑥《纲目》:“主虚寒久痢滑泄,霍乱,补命门不足,阳气暴绝,阴毒伤寒,小儿慢惊”⑦《纲目拾遗》:“天生磺,治膈症。”“舶上硫黄,灭斑,杀虫,治疮通血,止泻痢”

备注此外,尚有天生碘和舶上硫黄二种商品:①天生磺(《纲目拾遗》)系含硫温泉处升华凝结于岩石上者,收集后,先用冷水洗去泥土,再用热水烫7~10余次,然后放在香油内,捞取浮于表面者。本品为浅黄色粉末,少有呈碎片状,闪烁发光,有臭气。②舶上硫黄(《博济方》)又名:舶硫(《遵生八笺》),白硫黄(《百草镜》)。系将硫黄提炼而成。商品为不规则的块状,全体鲜黄色,半透明,有玻璃样光泽。体轻而脆,易碎,断面不平坦。有臭气,味淡。

5、硼砂

别名大朋砂,蓬砂,鹏砂,月石,盆砂。

来源为矿物硼砂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一般于8~11月间采挖矿砂,将矿砂溶于沸水中,滤净后,倒入缸内,在缸上放数条横棍,棍上系数条麻绳,麻绳下端吊一铁钉,使绳垂直沉入溶液内。冷却后在绳上与缸底都有结晶析出,取出干燥。结在绳上者名“月石坠”,在缸底者称“月石块”。

生境分布主产青海、西藏。此外,云南、新疆、四川、陕西、甘肃等地亦产。

性状由菱形、柱形或粒状结晶组成的不整齐块状,大小不一,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有玻璃样光泽。日久则风化成白色粉末,不透明,微有脂肪样光泽。体轻,质脆易碎。气无,味咸苦。以无色透明洁净的结晶为佳。可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中,溶液显碱性。燃之易熔融,初则体积膨大酥松如絮状,继则熔化成透明的玻璃球状。

功能主治清热消痰,解毒防腐。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骨哽,噎膈,咳嗽痰稠。①《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症结喉痹”②《本草衍义》:“含化咽津,治喉中肿痛,膈上痰热”③《纲目》:“治上焦痰热,生津液,去口气,消障翳,除噎膈反胃,积块结瘀肉,阴癀,骨哽恶疮及口齿诸病”④《本草通玄》:“杀劳虫”⑤《本草求原》:“生则化腐,煅枯则生肌”

6、食盐

别名咸鹾。

来源为海水或盐井、盐池、盐泉中的盐水经煎晒而成的结晶。

功能主治涌吐,清火,凉血,解毒。治食停上脘,心腹胀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目翳,疮疡,毒虫螫伤。①《本经》:“大盐,令人吐”②《别录》:“主下部匿疮,伤寒寒热,吐胸中痰癣,止心腹卒痛,坚肌骨。”“大盐,主肠胃结热,喘逆,胸中满”③《本草拾遗》:“除风邪,吐下恶物,杀虫,明目,去皮肤风毒,调和腑脏,消宿物,令人壮健。人卒小便不通,炒盐纳脐中”④《日华子本草》:“暖水脏,(主)霍乱心痛,金疮,明目。止风泪,邪气,一切虫伤疮肿。消食,滋五味,长肉,补皮肤。通大小便,小儿疝气”⑤《纲目》:“解毒。凉血润燥,定痛止痒,吐一切时气风热、痰饮、关格诸病”⑥《医林纂要》:“熟用补心,安神止妄,活血去瘀。生用泄肾,坚骨固齿,降逆消痰”⑦《随息居饮食谱》:“补肾,引火下行,润燥祛凤,清热渗湿,明目,杀虫,专治脚气,点蒂钟坠,敷蛇虫伤”

7、乌梅

别名梅实,熏梅,桔梅肉,梅实,春梅,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果实。5月间采摘将成熟的绿色果实(青梅),按大小分开,分别炕焙,火力不宜过大,温度保持在40℃左右。当梅子焙至六成干时,须上下翻动(勿翻破表皮),使其干燥均匀。一般炕焙2~3昼夜,至果肉呈黄褐色起皱皮为度,焙后再焖2~3天,待变成黑色即成。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四川、浙江、福建、湖南、贵州。此外,广东、湖北、云南、陕西、安徽、江苏、广西、江西、河南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果实呈扁圆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3厘米。表面棕黑色至乌黑色,皱缩、凹凸不平。有的外皮已破碎,核露于外。果实一端有明显的凹陷(即果柄脱落处),果肉质柔软。核坚硬,棕黄色,内含淡黄色种仁1粒,形状及气味极似杏仁。气特异,味极酸。以个大、肉厚、核小、外皮乌黑色、不破裂露核、柔润、味极酸者为佳。

功能主治收敛生津,安蛔驱虫。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①《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②《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③陶弘景:“伤寒烦热,水渍饮汁”④孟诜:“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挼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疟方多用之”⑤《本草拾遗》:“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⑥《日华子本草》:“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又入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⑦《本草图经》:“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躁」一作「燥」)渴,虚劳瘦羸,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⑧《用药心法》:“收肺气”⑨《纲目》:“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⑩《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

8、白矾

别名明矾,矾石,石涅,羽涅,羽泽,涅石,理石,白君,明矾,雪矾,云母矾,生矾。

来源为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

性状为不规则的结晶体,大小不一。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有玻璃样光泽。质硬而脆,易砸碎。气微,味微甜而涩。以色白、透明、质硬而脆、无杂质者为佳。易溶于水或甘油,不溶于酒精。水溶液显铝盐、钾盐与硫酸盐的各种反应。产甘肃、安徽、山西、湖北、浙江等地。

功能主治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虫伤。①《本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齿”②《别录》:“除固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③《药性论》:“治鼠漏,瘰疬,疗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治急喉痹”④《日华子本草》:“除风去劳,消痰止渴,暖水藏。治中风失音,疥癣。和桃人、葱汤浴,可出汗”⑤《本草衍义》:“火枯为粉,贴嵌甲,牙缝中血出如衄者,贴之亦愈”⑥《本草蒙筌》:“禁便泻,塞齿疼,洗脱肛涩肠。敷脓疮收水”⑦《医学入门》:“治耳卒肿出脓,目赤,目翳,胬肉,口舌生疮,牙齿肿痛出血,历久碎坏欲尽,急喉风痹,心肺烦热,风涎壅盛,作渴泄痢。兼治蛇蝎、恶犬、壁镜、驴涎,马汗毒伤”⑧《纲目》:“吐下痰涎饮磷,燥湿解毒,追涎,止血定痛,蚀恶肉,生好肉,治痈疽疔肿,恶疮,癫痫,疸疾,通大小便,口齿眼目诸病,虎犬蛇蝎百虫伤”⑨《医林纂要》:“生用解毒,煅用生肌却水”

9、鳖头

别名鳖首。

来源为鳖科动物中华鳖的头。加工鳖甲时,割下鳖头,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产。

性状干燥的鳖头,略呈长圆柱形,吻端尖,颈部向上弯曲,约成90度角。外表呈灰棕色,略有皱褶。质坚硬,气腥臭。

功能主治治久痢脱肛,产后子宫下垂,阴疮。①《唐本草》:“烧为灰,主小儿诸疾,又主产后阴脱下坠”②《日华子本草》:“烧灰疗脱肛”

10、朱砂

别名丹砂,辰砂,丹粟,丹砂,赤丹,汞沙,朱丹,真朱,光明砂。

来源为天然的辰砂矿石。劈开辰砂矿石,取出岩石中夹杂的少数朱砂。可利用浮选法,将凿碎的矿石放在直径约尺余的淘洗盘内,左右旋转之,因其比重不同,故砂沉于底,石浮于上。除去石质后,再将朱砂劈成片、块状。其片状者称为“镜面砂”,块状者称“豆瓣砂”,碎末者称“朱宝砂”。

生境分布主产贵州、湖南、四川、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为大小不一的片状、块状或细小颗粒状。鲜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体重,无臭,无味。商品有以下几种。①朱宝砂 又名:洋尖砂、泽光砂。呈细小片块状或颗粒状,色红明亮,触之不染手。②镜面砂(《雷公炮炙论》)又名:劈砂、片砂。呈斜方形或长条形的片状,厚薄不一,边缘不齐,色红而鲜艳,光亮如镜面微透明,质较松脆,易破碎。③豆瓣砂 又名:豆砂(陶弘景),个砂。呈块状,较大,方圆形或多角形,颜色发暗或现灰黑,体重质坚而不易碎。上述药材以色红鲜艳、有光泽、微透明、无杂质者为佳。不溶于水、硝酸及硫酸,但能溶于王水和硫化钠溶液。

功能主治安神,定惊,明日,解毒。治癫狂,惊悸,心烦,失眠:眩晕,目昏,肿毒,疮疡,疥癣。①《本经》:“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②《别录》:“通血脉,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③《药性论》:“镇心,主抽风”④《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治疮疥痂息肉,服并涂用”⑤《珍珠囊》:“心热非此不能除”⑥李杲:“纳浮溜之火而安神明”⑦《医学入门》:“痘疮将出,服之解毒,令出少。治心热烦跺。润肺止渴,清肝明目,兼辟邪恶瘟疫,破癥瘕,下死胎”⑧《纲目》:“治惊痫,解胎毒、痘毒,驱邪疟,能发汗”⑨《本草从新》:“定颠狂,止牙疼”

11、砒霜

别名白砒。

来源为砒石经升华而得的精制品,参见“砒石”条。

性状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能溶于水、乙醇、酸类及碱类。加热则升散而发蒜臭。

功能主治劫痰截疟,杀虫,蚀恶肉。治寒痰哮喘,疟疾,休息痢,梅毒,痔疮,瘰疬,走马牙疳,癣疮,溃疡腐肉不脱。①《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冲心痛,落胎。”②《开宝本草》:“主诸疟,风痰在胸膈,可作吐药。”③《本草蒙筌》:“截疟除吼,膈上风痰可吐;溃坚磨积,腹内宿食能消。”④《医学入门》:“主恶疮瘰疬,腐肉,和诸药敷之,自然蚀落。又治蛇尿着人手足,肿痛肉烂,指节脱落。为末,以胶清调涂。”⑤《纲目》:“蚀痈疽败肉,枯痔,杀虫。”⑥《玉楸药解》:“治寒痰冷癖,久疟积痢,疗痔漏瘰疬,心疼呴喘,蚀痈疽腐肉,平走马牙疳。”

12、蟾酥

别名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癞蛤蚂浆,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夏、秋季捕得蟾蜍后,将体表洗净,晾干,然后刺激其耳后腺及皮肤腺,使之分泌浆液。浆液须盛于瓷器内,忌与铁器接触,否则易变黑色;并须立即加工,以免时间过久而变质。

生境分布产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此外,辽宁、湖北、新疆亦产。

性状干燥的蟾酥呈扁圆形团块状、饼状、棋子状或片状。表面光亮,有的不平而具有皱纹,淡黄色、紫红色或棕黑色。团块状或饼状者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茶褐色,如胶质状而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折断,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嗅之作嚏,味麻辣。遇水即起泡沫,并泛出白色乳状液;用锡纸包碎块少许,烧之即熔为油状。以质明亮、紫红色、断面均一、沾水即泛白色者为佳。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强心,止痛。治疔疮,痈疽,发背,瘰疬,慢性骨髓炎,咽喉肿痛,小儿疳积,心衰,风、虫牙痛。①《药性论》:“脑疳,以奶汁调滴鼻中”②《日华子本草》:“治脱溃团K帜Γ恢窝隼洌⒅羝晕廛镙敲缰鞣笱鄄⒁跄摇雹邸侗静菅芤濉罚骸俺莘熘醒觯灾嚼佔诱焊审杆稚傩恚谘龃Π粗雹堋兑窖朊拧罚骸爸饔妇茵壑遵ю撸磺卸翊缪ⅰ雹荨陡倌俊罚骸爸畏⒈仇鄞磺卸裰住雹蕖侗静菡罚骸爸畏纭⒊嫜劳矗灾侥檎荷傩淼愠莘熘小

本文标签:药学  方剂大全  
上一篇:金宅龙脑丸
下一篇:枯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