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6:17:59作者:百科
[拼音]:cuochuang
[外文]:acne
发生于皮脂腺毛囊的炎症性皮肤病。青春期开始发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常伴有皮脂溢出。主要发生在面颊、前额,也可发生在胸背部。病程慢性,皮疹时轻时重,女性患者皮疹常在月经前加重。至青春期后逐渐缓解自愈。
发病机理痤疮发病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体遗传素质、皮脂腺大小和皮脂分泌的多少、毛囊中寄生的细菌种类和数量、皮脂腺毛囊导管的角化异常以及皮脂腺对雄性激素的反应程度等。青春期雄激素分泌增多,促使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多并积存在毛囊漏斗部,正常寄生的痤疮棒状杆菌在厌氧和富含皮脂的环境中大量繁殖,从而使上皮细胞角化增快,同时角化细胞间的粘固物质由于角朊细胞分泌溶解酶的减少而成为不易分离的胶状物,使角化细胞粘在一起,不易脱落。正由于一方面细胞角化增快,另一方面角化的细胞不易脱落,这就使角质堆积,阻塞毛囊开口,毛囊漏斗部扩大成圆球形,成为闭合性粉刺,即白头粉刺。当角化物质继续增多时,毛囊口被扩大,阻塞物质向上堵住毛囊口,形成角栓,称为开放性粉刺,即黑头粉刺,挤压后有乳白色细长条脂栓排出。痤疮棒状杆菌分泌的蛋白溶解酶、透明质酸酶及其分解皮脂产生的游离脂肪酸,能刺激毛囊引起炎症,并使毛囊壁损伤、破裂。游离脂肪酸、角质以及上皮碎屑随之进入真皮,引起毛囊周围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炎症性丘疹以及囊肿等。
临床表现最初仅为粉刺,之后为炎症性丘疹,表现为米粒至绿豆大红色或暗红色丘疹,周围有炎症反应,有的丘疹顶端出现小脓疱成为脓疱性痤疮。愈后可形成瘢痕或点状萎缩。囊肿性痤疮是由于积聚在毛囊皮脂腺内的组织液化坏死或囊壁破裂,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反应所致,呈暗红色或皮肤色,半球形,稍隆起皮面,触之有波动感,破后流出乳白色油脂或血性分泌物。上述几种形态可同时存在或以一、两种为多。
聚合性痤疮是较严重的一型,损害有各种形态集簇发生,包括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脓肿和瘘道等,还有瘢痕、瘢痕疙瘩等,不但发生于面部,胸背部、四肢、臀部等均可发生。青春期也不易自愈。
诊断根据好发年龄、部位及皮疹特点,即可诊断。粉刺的存在是本病的常见特征。皮质类固醇引起的痤疮常在应用中等或大量激素后发生,主要是丘疹,极少粉刺,多发生于躯干、四肢及面部。职业性痤疮有接触油类史。药物性如溴、碘引起的痤疮,有用药史。酒渣鼻以中年女性多见,常有毛细血管扩张,而无黑头粉刺。
治疗应因人而异,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综合措施。
(1)减少油脂的分泌,少吃高脂肪食物和糖类,多吃蔬菜及水果。油性皮肤避免用油脂类化妆品,常用温水或硫皂洗脸,也可用复方硫黄洗剂外搽,每天1~2次。内服雌激素(如乙烯雌酚)、抗雄性激素制剂能减少皮脂分泌,但长期服用会有女性化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女患者中慎重使用。口服13顺维生素 A酸可以使皮脂腺缩小,减少皮脂分泌,对囊肿性痤疮效果最好。
(2)减少毛囊开口的上皮角化,溶解粉刺。维生素A酸软膏有使表皮剥脱、溶解角质的作用,并使角化细胞的粘连松解,因而可以使黑头粉刺脱落。此疗法适用于寻常痤疮及粉刺。
(3)抑制痤疮棒状杆菌,过氧化苯甲酰为一强氧化剂,对在厌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的痤疮棒状杆菌有强杀菌作用,一般以5~10%的制剂外用,该药还有使角质剥脱和溶解的作用。痤疮棒状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均敏感,常用的有四环素、红霉素和二甲胺四环素。四环素内服,先按常规用量,明显好转后逐渐减量,并采用小剂量长期服用。此外,还可外用抗生素如1~2%红霉素洗剂、1%洁霉素酊等。
炎症较重、出现脓疱者,应加用抗生素,如为囊肿性,可内服13顺维生素A酸或局部注射去炎松混悬液。
聚合性痤疮治疗方法相同,可以试用皮质类固醇内服,或用氨苯砜、维生素A酸内服。本病常随体内性激素的变化而周期性的加重或缓解,因此,治疗是长期的,患者应该坚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