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2 17:06:26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檫树
名称出处:《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概况异名:蔡木(《植物名实图考》),独脚樟、半枫樟、枫荷桂(《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天鹅枫(《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青檫(安徽),桐梓树、梨火烘(福建),徒手巴(贵州苗语译音)。
基源:为樟科檫木属植物檫木的根和树皮。檫木属全世界共3种,其中有1种供药用。
原植物:檫木Sassafras tzumu(Hemsl.)Hemsl.[Pseudosassafras tzumu(Hemsl.)Lec.;P.laxiflora(Hemsl.)Nakai;Lindera tzumu HemsI.]
形态:落叶乔木,高10~35m,树皮幼时黄绿色,平滑,老时呈灰褐色,不规则深纵裂,小枝黄绿色,无毛,稍有光泽,叶互生,通常集生于枝顶,叶片卵形或倒卵形,长9~20cm,宽6~1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不裂或2~3裂,裂片先端钝,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无毛或下面沿脉疏生短硬毛,羽状叶脉或离基三出脉,各级叶脉在两面均较明显,尤以下方第一对侧脉更为发达,直伸至叶裂片长的2/3以上,叶柄纤细,长2~7cm,带红色,无毛或被疏硬毛。花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出自枝顶混合芽,先叶开放,总梗长4~5cm,基部具总苞片,包片线形,花被黄色,裂片6,披针形,能育雄蕊9,着生于花被筒的喉部,排成3轮,第三轮雄蕊花丝基部有1对具短柄的腺体,花药4室,第一、二轮内向,第三轮上部两室内向,下部两室侧向;子房卵球形,无毛,花柱长约1.2mm,柱头盘状。果实近球形,直径约8mm,成熟时红色变为蓝黑色,表面被白色蜡粉;果托浅杯状,果梗长1.5~2cm,上端增粗呈棒状,肉质,与果托均为鲜红色。花期3~4月,果期7~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838页.图1675)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1700m的山谷、山坡落叶、常绿阔叶林中,常有栽培。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东亚和北美也有。
生药采集:秋后采收根、树皮。春、夏季采叶,晒干。
药性性味:甘、淡,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微温。”
功效:祛风逐湿,活血散瘀。
主治:风湿,腰肌劳损,扭挫伤筋,胃病。 ①《新华本草纲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根:治胃病,风湿,半身不遂。茎叶:祛风,去湿,治浮肿,关节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扭挫伤筋:“檫树皮(或根、叶)适量,加蛇葡萄根适量同捣烂,加酒糟适量拌和,敷患处。”
单方应用:①《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半身不遂:檫树根二层皮酒炒30g,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腰肌劳损,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檫树皮干品15~30g,水煎服。或适量浸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