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5:19:07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金刚刺
名称出处:《陕西中草药》
概况异名:金刚藤(陕西),威灵仙(河北、陕西)。
基源: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短梗菝葜和黑果菝葜的根茎。
原植物:短梗菝葜Smilax scobinicaulia C.H.Wright和黑果菝葜S.glauco-china Warb.
形态:短梗菝葜小枝草质,茎和枝条通常疏生刺或近无刺,较少密生刺,刺针状,长4~5mm,稍黑色。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干后有时变为黑褐色,长4~12.5cm,宽2.5~8cm,基部钝或浅心形;叶柄长5~15mm。总花梗很短,一般不到叶柄长度的一半。雌花具3枚退化雄蕊。浆果直径6~9mm。花期5月,果期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5卷.191页.图版1∶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600~2000m的林下、灌丛下或山坡阴处。分布于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湖北、湖南、江西西南。
黑果菝葜与短梗菝葜的主要区别参见“金刚藤头”条。
生药采集: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捆成小把晒干。药材产于山西、陕西、甘肃。
鉴别
性状:根茎呈不规则块状,略横向延长而弯曲,有针状小刺,下侧着生许多细长的根,根长20~100cm,直径1~2m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平滑,带有细小钩状刺及少数须根。质韧,不易折断,富有弹性。断面外圈为浅棕色环(石细胞环),内有一圈排列均匀的小孔(导管)。气无,味淡。以根粗长,质坚实、有韧性,去净支根者为佳。
显微 根的横切面:内皮层外侧的组织多已脱落,有时可见残存的皮层细胞。内皮层由1列有棕色色素的石细胞组成,细胞内壁及侧壁三面显著增厚,胞腔小,有明显的层纹及孔沟。中柱约占根的二分之一。中柱鞘为9~13层木化厚壁纤维,直径17~40μm。韧皮部束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各15~25个,呈辐射型。木质部由导管和木纤维组成。
粉末: ①髓细胞长方形,壁增厚,直径18~76μm,多数细胞可见圆形或长形细小纹孔。 ②中柱鞘纤维直径17~40μm,壁较厚,木化。 ③石细胞呈尖圆形、类方形或长方形,直径约70μm,棕色,胞腔狭细,两侧壁增厚,具显著孔沟。另可见梯纹和具缘纹孔导管、木纤维及淀粉粒。(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220页.图173)
理化:取样品粉末10g,加10%硫酸液20ml,氯仿20ml回流提取3次,每次分别为2小时,合并3次氯仿液,减压回收至小量,供点样用。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丙酮-水(12 3∶0.7)为展开剂,展距10cm,置荧光灯下观察,可见亮蓝、亮蓝绿色斑点。(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221页.图174)
化学性质黑果菝葜根茎含生物碱、挥发油、己糖、鞣质等。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