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益智仁

更新时间:2023-02-03 05:07:18作者:百科

益智仁

概况

异名:益智子(《开宝本草》),摘艼子(《中药材手册》)。

基源:为姜科山姜属植物益智的果实。

原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Amomum-amarum P.Smith)

历史:益智首载于《南方草木状》:“益智二月花、连着实,五六月熟。”本草书始见于《本草拾遗》:“今岭南州郡往往有之。”又《图经本草》载:“益智子似连翘子头未开者,苗叶花根与豆蔻无别,惟子小耳。”故古之益智,与今一致。

形态:植株高1~3m;茎丛生;根茎短,长3~5cm。叶片披针形,长25~35cm,宽3~6cm,顶端渐狭,具尾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具脱落性小刚毛;叶柄短;叶舌膜质,2裂;裂片长1~2cm,稀更长,被淡棕色疏柔毛。总状花序在花蕾时全部包藏于一帽状总苞片中,花时整个脱落,花序轴被极短的柔毛;大苞片极短,膜质,棕色;花萼茼状,长约1.2cm,一侧开裂至中部,先端具3齿裂,外被短柔毛;花冠管长8~10mm,花冠裂片长圆形,后方的1枚稍大,白色,外被疏柔毛;侧生退化雄蕊钻形,长约2mm;唇瓣倒卵形,长约2cm,粉白色而具红色脉纹,先端边缘皱波状;子房密被绒毛。蒴果鲜时球形,干时纺锤形,被短柔毛,果皮上有隆起的维管束线条,顶端有花萼管的残迹;种子不规则扁圆形,被淡黄色假种皮。花期3~5月,果期4~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6卷.第2分册.101页,图版33)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下荫湿处或栽培,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

生药

栽培:宜温暖潮湿而半荫蔽的环境。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为好。一般多用分株繁殖。在6~8月采收果后进行。于阴雨天或清晨、傍晚,选1~2年的壮健无病、未开花结果的分蘖株,从母株基部分离出来,勿伤根茎,适当修剪叶片和过长老根。栽前,先按株行距1×1m挖穴,穴深30cm,穴直径40cm,穴中酌施腐熟基肥。栽时,每穴栽4~5株,种植深度保持原来生长深度。栽后覆土压紧,浇上定根水。亦可将种子作催芽处理后播种育苗,培育1年后出圃定植。栽后,每年夏秋季及冬季各行除草松土1次,松土宜浅,以免伤根茎和嫩芽。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植后第1年,应多施氮肥;第2年为促进开花结果,应以磷钾肥为主。花苞开放期,可用0.5%硼酸或3%过磷酸钙液喷射,提高稔实率和结果数。已结过果实的分蘖株和病株应割除,减少养分消耗。注意虫害防治。

采集:5~6月当果实黄绿色时采摘果实,铺于水泥地或竹帘上晒干,或微火烘干,以晒干为好。药材主产于海南,广东也产。

鉴别

性状:蒴果纺锤形或类圆形,两端狭尖,长1~1.5cm,直径0.8~1.2cm;表面棕色或暗棕色,有纵行断续隆起的线纹13~18条。皮薄而稍韧,与种子紧贴。种子集结成团,分3瓣,中有隔膜相隔,每瓣有种子6~11粒,种子不规则扁圆形,略有钝棱,直径约3mm,厚约1.5m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种脐位于腹面中央,破开后里面为白色,粉性。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以个大、饱满、气味浓者为佳。

显微 种子横切面:假种皮易脱落,有时留存,细胞壁极薄。种皮表皮细胞1列,其内为1列充满黄棕色色素的薄壁细胞,油细胞3~4列。内种皮为1列棕色石细胞,内含小球状氧化硅块。外胚乳较大而肥厚,细胞含淀粉粒,内胚乳细胞较小,内含糊粉粒,胚在内胚乳中央,细胞壁不明显。(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29页.图17) 果实粉末:淡棕色或灰红棕色。 ①种皮石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类长方形或类圆形,直径64~152μm,长至272μm,壁厚16~32μm,径向及内切向壁呈瘤状伸入胞腔,孔沟较宽,末端常膨大呈钝圆囊状,腔内及孔沟充满棕色物;断面观类长方形,外切向壁粘液化。 ②内果皮石细胞直径14~34μm,长至75μm,壁厚4~13μm,胞腔内常含方晶,有的并含砂晶。 ③内果皮纤维细长梭形,长至101μm,直径8~16μm,胞腔线形,常含细小草酸钙方晶。 ④束鞘纤维长梭形,长至158μm,直径13~22μm,孔沟较密,有的胞腔内含细小草酸钙方晶。另可见草酸钙簇晶、果皮表皮细胞、内胚乳细胞等。(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473页.图230)

理化:取样品粉末适量加水蒸馏,提出的挥发油加无水硫酸钙脱水,点于硅胶G板上,以樟脑、1,8-桉油素为对照,以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为展开剂,展距17cm,喷10%磷钼酸乙醇液,所有斑点均呈蓝黑色。(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29页.图18)

加工炮制:取净益智仁,用盐水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益智仁100kg,用食盐2k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盐益智仁密闭保存。

化学性质

含有二芳基庚酮类化合物和倍半萜类化合物。二芳基庚酮类化合物有益智仁酮甲(Yakuchinone A)(1)[1]和益智仁酮乙(Yakuchinone B)(2)[2],是该植物的辛辣成分,具有前列腺素合成抑制作用[3],其中益智仁酮甲是其果中的强心成分[4]。倍半萜类化合物有努特卡醇(Nootkatol)(3)[5]和努特卡酮(Nootkatone)(4)[6]。前者是一种新的Ca2+拮抗物质,后者具有抗溃疡作用,是含有益智仁的健胃处方中的重要成分。

还有维生素有:维生素B1、B2、C和E;微量元素有Mn、Zn、K、Na、Ca、 Mg、P、Fe和Cu[7]

参考文献

[1] Phytochemistry 1981;20(4):769。
[2] Phytochemistry 1982;21(1):241。
[3] Igaku no Ayumi 1983;126(11):867。
[4] Planta Med 1984;50(2):186。
[5] J Pharm Sci 1984;73(6):843。
[6] Chem Pharm Bull 1990;38(11):3053。
[7] 中国中药杂志 1990;15(8):492。

本文标签:益智仁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红条参
下一篇:膜叶星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