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4:51:27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钟乳石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异名:石钟乳(《本经》),虚中(《吴普本草》),公乳(《别录》),黄石砂(《药性论》),夏乳根(《石药尔雅》)。
基源:钟乳石为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
原矿物:正品钟乳石指方解石。
历史:本品原名石钟乳,最早记载于《本经》。李时珍释其名曰:“石之津气,钟聚成乳,滴滴成石,故名石钟乳。”陶弘景谓:“第一出始兴(广东韶关市),而江陵(府)(湖北江陵县)及东境名山石洞亦皆有。惟通中轻薄如鹅翎管,碎之如爪甲,中无雁齿,光明者为善。长挺乃有一二尺者。色黄,以苦酒洗刷则白。”李时珍谓:“按范成大桂海志所说甚详明。云桂林接宜、融山洞穴中,钟乳甚多。仰视石脉涌起处,即有乳床,白如玉雪,石液融结成者。乳床下垂,如倒数峰小山,锋端渐锐且长如冰柱,柱端轻薄中空如鹅翎。”所描述产状、产地、形态与现今钟乳石一致。并历代本草均指出前端鹅管石(又称滴乳石)质佳。钟乳石历版《中国药典》均有收载,1985和1990年版药典收载其主成分碳酸钙含量。80年代后期对其微量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制剂在水、酸、碱溶出的微量成分亦进行了测试研究。
形态:方解石属于三方晶系。为钟乳状集合体。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具同心环或放射状结构。表面为白色、灰白色,常被染成浅黄褐或浅灰黄等色调,条痕白色。硬度3,性脆,密度为2.715g/cm3。
产状:钟乳常见于石灰岩的山洞中,凡石灰岩山区有洞穴处皆可产出。由于岩石中部分石灰质地层被含有碳酸的水冲击溶解,自洞穴上部滴沥下降时,接触空气,放出二氧化碳,析出结晶性碳酸钙,渐次下垂凝结成钟乳状,即称为钟乳石。
产地 产于广西、广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
生药采集:全年均可采取。自洞穴采收凝积的石乳,除去表面附着物及杂石。粗如酒杯的称“钟乳石”;细如鹅管状的称“滴乳石”。药材产于广西、广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山西等地。
鉴别
性状:1)钟乳石圆柱形或圆锥形,大小不一,长5~15cm,直径2~7cm;表面白色、灰白色或灰褐色,粗糙凹凸不平。质坚而重,断面较平整,洁白色或棕黄色,中央多可见一圆孔,圆孔周围有多数圈层。气无,味微咸。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2)滴乳石笔管状或圆柱状,中空,稍弯曲,长3~5cm,直径1~1.5cm,管壁厚约1mm;表面乳白色或灰黄色,多半透明,粗糙或稍光滑。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具玻璃光泽,空洞较大,有的可见环形层次。以上两种均以色白、有光泽者为佳。
显微 在透射偏光镜下,方解石无色透明,闪突起明显。干涉色高级彩白。折射率:No=1.658,Ne=1.486;双折射率:No-Ne=0.172。
理化:取钟乳石碎粉约2g,滴加稀盐酸,即发生大量二氧化碳气泡;溶液加硫酸数滴,即发生白色硫酸钙沉淀。
加工炮制:常用的炮制品有钟乳碎块和煅钟乳石。 ①钟乳石洗净,打成碎块,干燥。 ②煅钟乳石 取净钟乳石,置适宜容器内,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研碎。
贮藏:置干燥处,防尘。
化学性质钟乳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含量95%~99.5%[1]。据化学全分析含有Al2O3 0.05%,Fe2O3 0.04%,T1O2 0.01%,P2O5 0.04%,MgO 0.11%,K2O 0.11%,Na2O 0.09%,H2O 0.41%,CaO 56.16%,CO2 42.49%;另尚含有Pb、Zn、Cu、Sn、B、Ti、Mn、Ag、Sr、Fe等微量元素[2]。
[1] 中国药典1990年版的说明书(内部资料)。
[2] 中国矿物药.地质出版社,198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