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刺黄柏
2023-02-02
更新时间:2023-02-03 04:43:43作者:百科
药材名称:石南叶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异名:风药(《纲目》),石楠叶(《本草从新》),栾茶(《纲目拾遗》),红树叶(《中药材手册》)。
基源:为蔷薇科石楠属植物石楠的叶。
原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又名千年红、扇骨木(南京),笔树、石眼树(江苏),将军梨、石楠柴(浙江),石纲(福建),凿角(广东),山官木(广西)。
历史:本品首载于《本经》,列为下品。《图经本草》记载:生于石上,株极有高大者,叶如枇杷,上有小刺,凌冬不调,春生白花成簇,秋结细红实。”《纲目》中谓:“生于石间向阳之处,故名石南。”“充茗及浸酒饮,能愈头风,故名风药。”《本草衍义》谓:“但京、洛、河北、河东、山东颇少,人以此故少用,湖南、北,江东、西,二浙甚多,故多用。”所述皆系本品。
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6m。枝褐灰色,无毛。单叶互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长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22cm,宽3~6cm,先端尾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疏生具腺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幼时中脉有绒毛,成熟后两面皆无毛,中脉显著:叶柄粗壮,长2~4cm,幼时有绒毛。复伞房花序顶生,花密生,总花梗和花梗无毛;花直径6~8mm;萼筒杯状,长约1mm,无毛,萼片5,阔三角形,长约1mm,无毛;花瓣5,白色,近圆形,两面无毛;雄蕊20,花药带紫色;子房半下位,花柱2,有时3,基部合生,子房顶端有柔毛。果实球形,直径5~6mm,红色,后成褐紫色,有1粒种子;种子卵形,长约2mm。棕色,平滑。花期4~5月,果期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6卷.223页.图版28:1-6)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0~2500m的杂木林中。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日本、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全年可采,晒干后,扎成小把。药材主产于江苏、浙江。
鉴别:叶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长8~16cm,宽3~6cm,先端尖,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细密的锯齿,上面淡绿棕色或紫棕色,较光滑,下面色较淡,主脉突起,侧脉似羽状排列,通常带有叶柄,长1.5~2.5cm。革质而脆。气微,味苦、涩。以棕黄色、无杂质者为佳。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拣去杂质,洗净,稍晾,及时切丝,干燥。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叶和枝含氰甙类,有野樱甙(Prunasin)等,经水解后生成氢氰酸。此外,并含乌索酸、异绿原酸、山梨醇、皂甙、挥发油等。
福建药物志.第2册.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