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手机版

薄荷

更新时间:2023-02-03 04:43:17作者:百科

薄荷

概况

异名:野薄荷(各地),水薄荷(四川、云南),仁膜(江苏、浙江),鱼香草(四川),古尔蒂(西藏)。

基源: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原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M.arvensis auct.non L.;M.arvensis L.ssp.haplocalyx Briq.)

历史:薄荷始见于《唐本草》。苏颂谓:“薄荷处处有之,茎叶似荏而尖长,经冬根不死,夏秋采茎叶曝干。”李时珍以为即汉,杨雄《甘泉赋》中的拔荷。又谓:“薄荷,人多栽培莳,二月宿根生苗,清明前后分之,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时茎长而头圆及长则尖,……苏州所莳者茎小而气芳,江西者稍粗,川蜀者更粗,入药以苏产为胜。”即今之薄荷无疑。可知明代,中国苏、赣、川已有薄荷栽培。至今江苏等地已发展成为中国薄荷的主要产区。

形态:多年生芳香草本。茎直立,高80~130cm,具匍匐的根状茎,深入土壤可至13cm,质脆,容易折断。茎方形,具分枝,无毛或略具倒生的柔毛,角隅及节处毛较显著。叶形变化较大,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2~7cm,宽1~3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侧脉5~6对,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具柔毛及黄色腺鳞,以下面分布较密。轮伞花序腋生,花时直径约18mm,愈向茎顶,则节间,叶及花序渐变小。总梗上有小苞片数枚,线状披针形,长在2mm以下,具缘毛,花萼管状钟形,长2~3mm,外披柔毛及腺鳞,具10脉,其萼齿狭三角状钻形,长约0.7mm,缘有纤毛;花冠淡紫色或白色,冠檐4裂,上裂片顶端2裂,花冠喉内部被柔毛。雄蕊4,挺出或包于花冠筒内。小坚果长卵圆形,长0.9mm,宽0.6mm,褐色或淡褐色,具小腺窝。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彩图2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可高达3500m水旁潮湿地。中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现中国河南、江苏、安徽及江西省,大面积栽培,江苏省为薄荷主产地。热带、亚洲、原苏联远东地区、朝鲜、日本及北美洲(南达墨西哥)也有。

栽培薄荷的品种繁多,如江苏栽培的薄荷通称苏薄荷或仁丹草,主要品种有龙脑薄荷(花紫色,雄蕊超出花冠,茎粗长,扭曲成螺旋状);红叶臭头(花淡紫色,雄蕊短于花冠,茎紫色,粗壮,叶较大,先端锐尖);白叶臭头(花淡紫色,雄蕊超出花冠,茎绿色,叶较大,淡绿色);大叶青种(花期迟,雄蕊超出花冠,茎绿色,叶大,绿色,植株高大);小叶黄种(茎紫色,较细短,叶较小,黄绿色,中脉两侧常有紫色斑迹,花深紫,雄蕊内藏);北京栽培的有平叶留兰香;云南楚雄栽培的有楚薄荷等等,这些栽培的薄荷萼齿均为长锐尖,无疑应归入薄荷这一种。另从《中药志》载:“从上海药检所薄荷商品中发现混淆有纤细留兰香Mentha gracilis Sm.苏格兰留兰香M.cardiaca Garard.ex Baker及平叶留兰香M.haplocalyx Briq.var.haplocalyxoidesK.M.Dai。按留兰香挥发油内含有藏茴香酮(Carvone),不含有薄荷油、脑,不能代替薄荷入药”。

生药

栽培: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以肥沃的砂质壤土和粘质壤土为好,不宜连作。用根茎繁殖,于11~12月或3~4月栽种。将白色、粗壮、节短的根茎,切成7~10cm长的小段,按行距27cm开条沟,深7cm左右,以株距10~15cm排放根茎,每亩用种量75~100kg。栽后覆土。也可于春季用种子播种育苗或夏季扦插繁殖。薄荷喜肥,出苗后至封行前,结合中耕除草和每次收割后,进行追肥。用人畜粪水或氮素化肥浇施。病害有锈病,用97%敌锈钠300倍液喷射;斑枯病,用65%代森锌6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地老虎,用90%晶体敌百虫制成毒饵后诱杀;银纹夜蛾和斜纹夜蛾,均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采集:薄荷通常收割2次,第1次收割在小暑后大暑前(七月中下旬),主要供提取薄荷油用;第2次收割在霜降之前(十月中下旬),主要作药材,晒干或阴干。药材主产于江苏,此外安徽、江西、河南等地亦产。

鉴别

性状:茎方柱形,长60~90cm,直径2~8mm,表面紫棕色或淡棕色,棱角处具茸毛,节间长1~5cm,有对生分枝,质脆,断面中空或白色。叶对生,有短柄;叶片皱缩卷曲,湿润后展开,叶披针形、卵状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长2~7cm,宽1~3cm,侧脉5~6对,两面均有柔毛及腺鳞。茎上部轮伞花序腋生,疏离,花萼钟状,先端与齿裂,花冠多数存在,黄棕色。揉搓后有特殊香气,味辛凉。以叶多、色深绿、气味浓者为佳。

显微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长方形,下表皮细胞细小扁平,均被薄角质层,有气孔;上、下表皮凹陷处有腺鳞。栅栏组织通常为1列细胞,海绵组织为4~5列细胞。主脉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组织及薄壁组织。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导管常2~4个排列成行,韧皮部细胞细小。表皮细胞、叶肉细胞、薄壁细胞及导管中有时含橙皮甙结晶。茎横切面:切面呈四方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具齿疣,有时具毛。四角有明显的棱脊,向内有10数列厚角细胞,内缘为数列薄壁细胞,细胞间隙大。内皮层1列,凯氏点清晰可见。维管束于四角处较发达,于相邻两角间具数个小维管束。韧皮部狭窄;木质部于四角处较发达,由导管、木质部薄壁细胞及木纤维等组成,髓部为薄壁细胞组成。茎各部细胞内有时含有针簇状橙皮甙结晶。叶表面观: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上、下表皮有直轴式气孔。腺鳞头部扁球形,直径至90μm,其与角质层之间贮有浅黄色挥发油;柄短,单细胞;此外尚有头部与柄部均有单细胞的小腺毛,腺头直径为20~25μm。非腺毛由1~5~8个细胞组成,长100~820~1300μm,细胞略弯曲,具壁疣。(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762、763页.图732、733、734)

理化:取薄荷油按1:9的浓度溶解于乙酸乙酯中,以薄荷脑为对照品。吸附剂为硅胶G。展开剂为石油醚-乙酸乙酯(98:2),展距10cm。展开后用1%茴香醛浓硫酸溶液显色,1100℃加热10分钟,样品液与对照品液在相应的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764页.图735)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①挥发性成分:新鲜薄荷叶中含挥发油0.8%~1%,干茎叶含1.3%~2%。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醇即薄荷脑(Menthol),含量约占77%~78%;其次为薄荷酮(Menthone),含量为8%~12%;还含乙酸薄荷酯(Menthyl acetate)、莰烯(Camphene)、柠檬烯(Limonene)、异薄荷酮(Isomenthone)、蒎烯(Pinene)、薄荷烯酮(Menthenone)等。 ②酚类成分:薄荷中含有异端叶灵(Isoraifol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薄荷糖甙(Menthoside)等黄酮类化合物及鞣质;另有报道薄荷中含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以及咖啡酸[1]。 ③氨基酸类:薄荷叶中尚含有苏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天冬酰胺等多种游离氨基酸。

附 薄荷挥发油习惯上称为薄荷油或薄荷原油;低温下析出的大量无色物称为薄荷脑;分离去部分薄荷脑的油则叫薄荷素油;薄荷素油的精制品被称作薄荷白油。所有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均分别有不同的质量要求[2]

参考文献

[1] 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1).学苑出版社,1994;681。
[2] 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1829。

本文标签:薄荷  药性  临床应用  药理  化学性质  
上一篇:大萼委陵菜
下一篇:酸藤果